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总结原发性食管腺癌(PEAC)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生物学特征及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外科治疗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PEAC占同期手术病理证实1613例食管癌的2.2%.按1997年新的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标准,Ⅰ期3例,Ⅱa期14例,Ⅱb期8例,Ⅲ期11例.手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7.5%,16.7%,0(P<0.01),其总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26.9%.手术5年后死于转移癌占77.8%.结论PEA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影响PEAC手术后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为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外侵程度和手术方式.提高早期PEAC的发现率和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改善术后远期疗效档  相似文献   
52.
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区分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立激光诱发自体荧光(LIAF)光谱区分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判断依据.探讨应用激光诱发自体荧光(LIAF)光谱方法诊断肺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肺癌手术标本42例,使用三倍频YAG激光(波长355nm)和光学多通道分析仪(OMA)测定肺癌标本的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根据正常肺组织和肺癌组织的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特征规律,寻找能够区分两者的光谱差异,得出判断依据,并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1)正常肺组织在580nm与600nm的荧光强度比为0.842±0.158;肺癌为1.269±0.147(P<0.001).(2)肺癌阳性判断标准域值荧光强度比值判据为I580nm/I600nm≥1.073;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符合荧光强度比值判据的判断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88.1%,阳性预测值为89.6%,阴性预测值为92.2%.结论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区分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3.
用肺功能仪等测定26例肺癌病人雾化吸入ATP前、吸入后即刻和15min时的通气功能、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用放射性气溶胶吸入扫描法测定30例肺癌病人雾化吸入ATP和生理盐水后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mucociliary clearance,MCC)的变化。肺癌病人雾化吸入ATP后即刻和15min时呼吸道的通气功能、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和雾化吸入前相比无明显变化;雾化吸入ATP后肺癌病人的MCC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雾化吸入生理盐水(载体)后MCC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雾化吸入ATP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强肺癌病人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而且副作用小、安全性好、容易操作,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MCC障碍所致疾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判断肺癌侵犯中央肺血管的准确性。方法 对 33例病变在肺门区、术前诊断为肺癌的病人进行CTA检查 ,采用 5分制分析患侧中央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盲法在术中解剖这些肺血管 ,以手术结果为标准 ,对比增强横断面CT和CTA图像判断肿瘤侵犯肺血管的准确性。结果  (1)CTA判断血管与肿瘤关系的正确率高于横断面CT(P <0 .0 0 0 1)。 (2 )CTA预测血管不能处理和不能行标准肺叶切除术的准确率高于横断面CT。结论 CTA可用于术前判断肺癌与中央肺动静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原发性食管间质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astrointestial stromal tumor,GIST)被广泛定义为所有发生于胃肠道空腔脏器肌层的间叶性肿瘤,但发生于食管的间质细胞瘤很少见,近年来,我们共收治2例,均经手术以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肺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肺错构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对107例均行手术治疗的肺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0.9%,术后第2天死于肺动脉栓塞。对106例患者随访2个月-8年,未见错构瘤复发。术前63例(58.9%)确诊,29例(27.1%)误诊为肺结核球或其它肺良性肿瘤,15例(14.0%)误诊为肺癌和肺转移癌。结论:不典型肺错构瘤确诊较难,可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帮助诊断,必要时可行经皮肺叶针吸活检确诊。一旦确诊多数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小切口开胸和胸腔镜手术对患者损伤小,可使术后恢复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57.
激光诱发荧光光谱诊断肺癌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利用激光诱发荧光(LIF)光谱对肺癌进行临床诊断的可行性。方法使用355nm的NdYAG激发光和荧光探测系统,将特制光导纤维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的活检通道送入患者支气管,对21例患者的正常支气管壁及可疑部位进行LIF光谱测定,随后在各检测点咬取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21例患者共测定74条曲线,经病理证实,肺癌32条,正常支气管组织42条。正常支气管组织主峰(462.4±7.5)nm、肺癌主峰(460.5±7.0)nm,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支气管组织的荧光强度为(84 352±50 428),明显大于肺癌组织(33 602±19 60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支气管组织在580~600nm波段表现为一小坪(I  相似文献   
58.
食管化学性灼伤后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59.
记忆合金支架治疗严重气管狭窄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记忆合金腔内支架治疗严重气管狭窄 ,并观察长期置入体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记忆合金支架在变形后 ,用自制的双腔气囊导管置入气管内。定期行纤维内窥镜及影像学检查 ,并对置入气管内 2个月、10个月、14个月后脱落取出的支架表面进行了电镜观察及年腐蚀率测定。结果 :全部 10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后 ,呼吸困难均立即缓解 ,良性疾病者长期携带支架效果满意。长期置入体内的支架 ,记忆特性没有任何改变。合金的年腐蚀率测定结果远小于Ⅰ级的指标 (3× 10 - 3mm year)。 结论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严重气管狭窄的患者 ,记忆合金腔内支架能起到减症治疗的目的。长期置入体内的支架仍显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恶性转化过程中pl6基因甲基化改变以及pl6基因mRNA转录情况。方法 选取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及其经α粒子照射20周(R-20)、21周(R-21)、35周(T-35)和54周(T-54)的BEP2D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其中R-20、R-21末发生恶性转化,而T-35、T-54已发生恶性转化).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各细胞株中pl6基因的甲基化改变情况,再运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etro-translation PCR,RT-PCR)检测pl6基因mRNA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正常BEP2D细胞株pl6基因未发生甲基化,而R-20、R-21、T-35和T-54细胞的pl6基因均发生了甲基化改变。②与正常BEP2D细胞相比,R-20、R-21、T-35和T-54细胞p16基因mRNA转录水平均降低。结论 pl6基因甲基化改变发生在肺癌形成的早期阶段。p16基因甲基化可导致p16基因mRNA转录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