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11C-胆碱PET在肺癌诊断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灶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54例临床拟诊为肺癌的患者,经CT检查见肺部阴影,行11C-胆碱PET扫描,手术切除的标本经病理学检查,对照CT、11C-胆碱PET及病理学在肺部阴影病灶的诊断方面的结果。结果对肺癌原发灶探测,11C-胆碱PET显像总体灵敏度为77.27%,特异度为70.00%,准确度为75.93%,如除外肺泡癌则灵敏度为91.43%,特异度为70.00%,准确度为86.67%。在纵隔淋巴结转移检测方面,11C-胆碱PET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7.50%、91.43%、95.20%。从淋巴结分组情况来看,CT检查的灵敏度为47.37%(18/38),11C-胆碱PET显像灵敏度为86.84%(33/38)。结论11C-胆碱PET显像在肺癌(肺泡癌除外)诊断以及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灶检测方面有很高的价值,与CT相比有较高的灵敏度,优越性显著,是肺癌临床分期的良好参照。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食管胃吻合口主动脉瘘,是少见而极其严重的并发症。我科在830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曾发生5例,占0.6%。本文将报告此5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该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病人女,62岁。左肺发现阴影9年,明显增大3年。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胸部CT示左上肺大片密度增高影,7.0cm×6.0cm大小。边缘清楚,其内可见无阻塞支气管通入;纵隔无肿大淋巴结。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1997年7月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中见肿...  相似文献   
14.
腔内超声是将超声探头通过各种非创伤性的方法插入人体生理管腔中进行高频超声扫描,从而获得该管腔管壁各层次结构和周围邻近重要脏器的超声影像图。超声波的一个特性是超声波扫描的频率与图像分辨率成正比,而与其在组织中穿透的深度成反比。腔内超声明显地缩短了超声探...  相似文献   
15.
^18FDG-PE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手持型γ探测仪(Gamma--detecting probe,GDP)对荷瘤小鼠肿瘤原发灶及微小转移灶行放射免疫探测,术中对肺癌的侵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进行了初步探测。方法:采用抗肺腺癌单克隆抗体LC-1生物素化预定位技术,进行肺腺癌小鼠RIGS动物实验。应用培普利欧霉素(peplomycin,PPM)和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为肿瘤示踪剂对肺肿瘤患者手术标本的放射性探测,以T/NT值判定探测标本韵性质。结果:荷瘤小鼠的原发肿瘤和转移肺组织均有较高的T/NT比值。GDP探测鼠肺肿瘤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为98%、96%和97%。临床应用GDP能准确地探测出肿瘤侵及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为91%、88%和90%。结论:应用GDP可以探测出荷瘤小鼠体内肿瘤及其微小转移灶。PPM和MIBI用作肿瘤示踪剂可以有效地判别肺癌的侵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受到广泛重视。本文报告12例食管及贲门癌病人血清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Immunologicallychanged copper-and zinc-containing superoxid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01年1 月至2010年12月2583例行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74%,死亡率15.8%.确诊时间平均术后10d.接受手术治疗9例(治愈6例),保守治疗10例(治愈8例).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79.4d,保守治疗组为70.5 d.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在治愈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P=0.63).结论胸内吻合口瘘有较高死亡率.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吻合口瘘发生,应积极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充分引流、有效冲洗和营养支持治疗均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部单发结节(SPN)患者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FDG-PET)检查后的外科决策。方法 1998年10月—2006年4月对375例直径1.0~3.0 cm的SPN患者行FDG-PET检查,采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分析判读。结果 FDG-PET定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3.7%(188/255)、71.7%(86/120)、73.1%(274/375);FDG-PET无法区别良性显影病变与腺癌;对于肺外病灶FDG-PET也存在假阳性。结论 PET检查阳性的SPN,除非抗感染或抗结核治疗有效,否则都应当通过手术切除等途径确诊;对PET检查阴性的SPN患者,或手术切除,或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45例肺癌中,有多发性原发肺癌12例,占1.6%。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范围36~72岁,平均61.9岁。11例为双原发癌,1例为三原发癌。作者对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