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4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抗纤灵对阿霉素肾病大鼠Smads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抗纤灵治疗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7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15只)、抗纤灵治疗组(15只)。用单侧肾切除并2次阿霉素诱导法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手术第4周和第8周检测尿素氮、血肌酐含量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同时称量大鼠体重;抗纤灵治疗72天后取肾组织,HE染色、六胺银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肾组织病变;采用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βR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βRⅡ)、Smad2、Smad7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素氮、肌酐均有明显上升,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节段性硬化和玻璃样变,硬化的肾小球周围所属肾小管萎缩,部分肾小管消失;部分肾小球肥大,周围肾小管扩张严重;肾小球集中现象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蛋白管型严重;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模型组肾组织TβRⅠ、Smad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TβRⅡ、Smad7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中药干预后,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含量显著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所升高。抗纤灵治疗组大鼠的上述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肾组织TβRⅠ、Smad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抗纤灵可抑制肾组织TβRⅠ、Smad2蛋白表达,从而改善阿霉素诱导的肾纤维化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42.
糖尿病高血脂所致大鼠肾组织SOD和GSH及MD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糖尿病大鼠模型的代谢特点,研究大鼠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模型1组)和多次小剂量注射STZ加福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模型2组)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测量大鼠体重、尿量、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并检测肾组织SOD、GSH、MDA的变化.结果:两组大鼠的体重减轻,尿量增加,血糖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1组大鼠的肾组织MDA升高,SOD、GSH较模型2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模型2组大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下降,模型1组血清胰岛素无明显下降,但ISI较模型2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存在肾脏抗氧化酶的活性下降,而高血脂更易导致糖尿病动物肾组织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3.
脾胃湿热理论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与湿热有着密切的关系。湿热的产生是以水湿为基础的。水湿可以自外而入,亦可以由内伤而生;水湿蕴蓄不化,日久化热,热与湿合,而成湿热之证。脾胃功能在三焦水液代谢中所起的作用最为明显。从肾脏病形成来看,由内伤脾胃而致脾胃湿热者为多,大多数慢性肾病患者多见有中焦湿热之象;在肾功能损害以至肾衰竭的发展过程中,多因湿热之邪留于三焦,影响脾胃的运化、腐熟功能,而逐渐产生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症状。调理脾胃是肾病非常重要的治疗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44.
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制作慢性肾衰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以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用于慢性肾衰(CRF)动物模模型的研究,实验兔的肾功能指标及病理学肾小球硬化结果提示C-BSA诱发CRF模型成立。此法研制的CRF模型能模拟人类此病的自然发病和病程及转归,近似人类临床上高发病率,由免疫复合物型肾炎进展至CRF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5.
抗纤灵冲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者ET,CGRP,TNF—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纤灵冲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血清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性(CG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检测慢性肾衰竭病人在服用抗纤灵冲剂前后血清中肾功能的变化及ET、CGRP、TNF-α的变化,并与蒙诺对照组作比较,其中ET、CGRP采用放射免疫法,TNF-α采用ELISA法。结果:使用抗纤灵冲剂治疗2个月后,患肾功能改善,CGRP水平得以提高,血清中ET及TNF-α明显下降。结论: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了抗纤灵冲剂能平衡ET与CGRP水平,抑制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提示了抗纤灵冲剂能参与肾血流动力学,改善微循环,这可能是该方延缓肾衰竭进展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观察抗纤灵二号方对单侧榆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与降解的调节.方法:建立大鼠UUO模型,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代文组和抗纤灵二号方低、中、高剂量组,于治疗4周后收集24h尿液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取术侧肾组织,HE、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GF-β1、FN及PAI-1在肾间质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抗纤灵二号方能够显著减少UUO大鼠尿NAG、β2-MG的排泄,减轻肾间质胶原纤维的积聚,降低TGF-β1、FN及PAI-1在肾间质的表达.结论:抗纤灵二号方可能通过减轻肾小管损伤,减少胶原纤维积聚,下调TGD-β1、FN及PAI-1表达,抑制ECM沉积,促进ECM降解,从而达到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对不同蛋白饲料喂养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以5/6肾切除法及不同蛋白饲料喂养,建立3种不同蛋白饲料喂养的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以蒸馏水、健脾清化方和蒙诺灌胃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检测不同组别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及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结果:各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及BUN、Scr、TC、TG、HDL和LDL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应用高脂饲料两种模型组的TC、TG、HDL及LDL明显高于正常饲料模型组。健脾清化方能显著降低各模型24h尿蛋白定量和高脂饲料两种模型Scr、TG、TC、LDL。结论:高脂饮食可以加重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脂质代谢异常;健脾清化方可减少慢性肾衰竭高脂血症大鼠24h尿蛋白定量,改善其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48.
陈建  曾莉  陈刚  何立群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12):65-67, 77
  目的:观察抗纤灵方对高血压肾损害模型小鼠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正常组不做处理,模型组、蒙诺组、抗纤灵组行单侧肾切除及微渗泵灌注血管紧张素Ⅱ,生理盐水对照组行单侧肾切除及微渗泵灌注0.9%NaCl溶液。各组进行相应干预。造模前及造模后第2、4周无创血压仪测小鼠血压,4周后收集实验各组小鼠的尿液测24 h尿蛋白定量,眶静脉采血检测血肌酐、尿素氮。  结果:①造模后第2周,与正常组比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血压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抗纤灵组、蒙诺组血压下降(P<0.05)。造模后第4周,抗纤灵组及蒙诺组血压较模型组下降(P<0.05)。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的血肌酐水平均上升(P<0.05),模型组及蒙诺组的血尿素氮上升(P<0.05),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0.01),而抗纤灵方组和蒙诺组血肌酐较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纤灵方组血尿素氮较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蒙诺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0.01)。  结论:抗纤灵方可降低高血压肾损害模型小鼠的血压,并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抗纤灵方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抗肾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手术组50只,手术组行5/6肾切除术。术后2周,手术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抗纤灵低、中、高剂量组及雷帕霉素阳性药组,各组10只。假手术组给予0.5 mL生理盐水ig,抗纤灵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5 mL抗纤灵药物ig(0.1,0.2,0.4 mg·kg-1),阳性药组给予0.5 mL雷帕霉素ig(0.016μg·kg-1),ig 12周后处死小鼠,在处死小鼠前1 d收集24 h尿液检测24 h蛋白定量,眼眶采血测血肌酐、尿素氮,取残肾采用HE观察肾脏组织形态改变,PCR法检测肾组织中PI3K/AKT/mTOR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PI3K/AKT/mTOR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肾脏病理形态改变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PI3K/AKT/mTOR mRNA表达均下降(P0.05),肾脏组织学形态改善。结论:抗纤灵方能降低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肾功能,延缓肾纤维化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健脾清化方对慢性肾脏疾病(CKD)2~3期脾虚湿热患者慢性微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3个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并设2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正常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方。共随访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结果:最终中药组有74例、对照组有73例完成研究。治疗前两组的hs-CRP、IL-17、IFN-γ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8周的治疗后,中药组的Scr有显著下降(P<0.05)。中药组hs-CRP平均下降了26.4%(P<0.05),而对照组有上升的趋势。中药组IL-17平均下降了73.5%(P<0.05),对照组平均下降了25.6%。中药组IFN-γ平均下降了48.3%(P<0.05),而对照组平均下降了23.3%。结论:CKD2~3期的脾虚湿热患者存在慢性微炎症状态,健脾清化方能明显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