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5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促育Ⅱ号治疗精液不液化100例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2月~2004年8月我们运用自拟促育Ⅱ号治疗因精液不液化而致的男性不育症100例,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术中心肺功能的改变,探讨此类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的耐受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8例,按术前肺功能损害程度分为A(正常)、B(正常或轻度)、C1(正常或轻度)、C2(中度至重度)和D(中度至重度)5组,每组术中予间歇正压通气.观察气腹前、注气后60,120,180 min的肺泡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VE和动脉血气分析(PaCO2、PaCO2、pH),行连续心电图监测.结果:气腹中D组循环波动较大.与气腹前比较,气腹中5组患者的VE、A-aDO2 和PaCO2均增高(P<0.05),C2组和D组的 PaO2和pH降低.与A组比较,气腹前C2组和D组的VE、PaCO2、A-aDO2增高,PaO2降低;注气后C2组和D组VE、A-aDO2和PaCO2增高,PaO2和pH降低,C1组各点的VE和A-aDO2增高及气腹后180 min的PaO2降低.结论:术前有肺功能损害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前应进行肺功能评估;肺通气功能中、重度损害伴弥散功能中度以上损害的患者选择CO2气腹应慎重.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4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载量,免疫透射比浊法及酶速率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ALT的水平。结果 CHB患者hs-CRP及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或P〈0.05);不同HBV载量组间ALT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及ALT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均无相关性(r=0.137,r=0.211,P〉0.05)。结论多数CHB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炎症反应,但其炎症程度与乙肝病毒复制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D442G突变对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446例高胆固醇血症、284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及187例正常血脂人群CETP基因第15外显子D442 G突变多态性.结果 根据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位点存在与否,分为DD、DG、GG三种基因型和D、G两种等位基因.①高胆固醇血症组、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与对照组比较LDL-C水平、CETP浓度升高,HDL-C水平降低(均P<0.05).②高胆固醇血症组和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中均发现D442G突变的纯合子GG型;高胆固醇血症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另两组(均P<0.05).③高胆固醇血症组血清TC、LDL-C水平随GG、DG、DD基因型依次降低,CETP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和对照组DG基因型的TC、LDL-C均高于DD基因型,CETP浓度低于DD基因型(均P<0.05).④Logistic回归发现CETP基因D442G突变GG基因型是高胆固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ETP基因第15外显子D442G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CETP基因D442G突变与高胆固醇血症有相关性,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6.
RP-HPLC法测定三氟柳原料的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三氟柳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Diamonsil TM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乙腈(50:5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结果在本文色谱条件下三氟柳与有关物质能达到有效分离,在5.15~515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仪器精密度RSD为0.33%;最低检测限为10 ng。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行,可用于三氟柳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在化学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的恶性转化过程中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细胞生长、凋亡及Shh、Gli1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MNNG诱导GES-1细胞作为对照组,诱导后用不同浓度(10-6,10-7,10-8,10-9 mmol/L)1,25-二羟维生素D3干预(实验组),采取四甲基固氮唑盐(MTT)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并确定实验组最佳药物浓度.分为GES-1细胞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各组细胞Shh、Gli1 mRNA基因的表达. 结果 MTT法显示,对照组细胞出现大量死亡,实验组给予10-6,10-7,10-8,10-9 mmol/L的1,25-二羟维生素D3干预后存活细胞较对照组增多(P<0.05).取最佳药物作用浓度10-6 mmol/L为实验组,FCM测各组细胞7d的凋亡率分别为实验组(45.73±2.08)%、对照组(85.23±2.08)%、GES-1细胞组(4.9±0.9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RT-PCR显示Shh mRNA在实验组(0.674 7±0.011 6)、对照组(0.661 6±0.0095)均表达(P>0.05),Gli1 mRNA实验组(0.338 2±0.015 0)表达低于对照组(0.532 8±0.011 5)(P<0.05). 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有阻止GES-1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从而可达到延缓或阻止细胞恶变的目的.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阻断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脾氨肽冻干粉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冻干粉治疗。用法为急性期每日一次,恢复期隔日一次,每次1支,睡前服用。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患儿IL-4、IFN-γ和T细胞亚群。治疗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儿在随访期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例数和呼吸道感染≥3次的例数。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IL-4和IL-4/IFN-γ均明显降低,而IFN-γ明显升高(P<0.05或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治疗组患儿1年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例数和呼吸道感染≥3次的例数均较对照组患儿明显减少(P<0.05)。结论脾氨肽能增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反复感染。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两种抗菌药物用于术后预防感染的疗效经济学,选择合理的抗茵药物。方法收集我院术后应用头孢他啶或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的患者的资料,分别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静脉滴注,2g/d,分2—3次用完)和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1g/d),疗程7~14d。药物经济学采用成本(c)/疗效(E)。结果头孢他啶组和头孢曲松钠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治疗疗程分别为(10.73±1.83)d和(11.52±1.71)d,总成本分别为1655.4元和1099.9元。两组C/E分别为17.6和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他啶或头孢曲松钠用于术后预防感染的疗效相当,但考虑治疗费用,头孢曲松钠的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第4外显子XspI住点多态性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125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1200例健康体检者LDL.R基因第4外显子的XspI酶切位点多态性;按基因型分组,用动态定时散射比浊法检测各基因型Hs—CRP的浓度,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检测各组的血脂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血清Hs-CRP明显升高,HDL-C降低(P均〈0.05);根据LDL—R第4外显子处是否有XspI酶切位点,分为X+X+、X+X-、X-X-3种基因型,X-X-组、X+X-组、X+X+组血清Hs—CRP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基因型和胆固醇水平是Hs—CR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LDL-R基因X+X+基因型Hs—CRP水平升高,LDL-R基因第4外显子的XspI位点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Hs-CRP水平促进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