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数理化   16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4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电化学氟化法生产的全氟环己烷酰氟产品中主要产物全氟酰氟进行了检测。在60℃下,采用甲醇对全氟环己烷酰氟产品进行甲酯化处理。考察了不同长度,极性及膜厚的毛细管色谱柱的分离效果。以KB-1MS毛细管色谱柱(90 m×0.25 mm×1.0μm)为分离柱,采用GC/MS法对全氟酰氟组成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有机质谱学裂解规律,分别对环状全氟羧酸甲酯、饱和直链全氟羧酸甲酯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裂解方式和质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通过质谱数据库检索、标准品对照及已知全氟化合物的质谱信息分析,共鉴定出5种全氟酰氟,其中包括两种异构体;测得全氟环己烷酰氟约占总全氟酰氟含量的65%。  相似文献   
42.
荧光增白剂28(F-28)为欧盟标准EN 648-2006《与食品接触的纸和纸板-荧光增白剂牢度的测定》中判断食品接触材料所含荧光增白剂是否向食品中迁移的标样。我们发现,在规定的波长365nm紫外光激发下,F-28所制成的标样会出现光漂白现象。因此,本文对F-28的光漂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外辐照时间为60s时,四级(3mg/L)、三级(8mg/L)、二级(31mg/L)、一级(125mg/L)滤纸和玻纤的最大荧光值衰减率分别为0.16%、0.29%、0.92%、0.44%和2.59%、1.99%、0.49%、3.14%;当辐照时间延长到1800 s时,最大荧光值衰减率分别增加为4.67%、4.22%、5.51%、2.75%和35.37%、39.78%、28.09%、39.38%。因此,在对食品接触材料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以及是否迁移的测试中,必须考虑光漂白因素。同时,滤纸作为迁移实验载体,在降低光漂白和稳定性方面比玻纤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3.
以生物质废弃物桔子皮为原料, 直接氨化后得到OW-NH2生物吸附剂, OW-NH2对Mo(Ⅵ)的吸附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对其他共存离子Re(Ⅶ)、Pb(Ⅱ)、Fe(Ⅲ)、Zn(Ⅱ)、Mn(Ⅶ)、Ca(Ⅱ)和Cu(Ⅱ)基本不吸附, 尤其是对Mo(Ⅵ)、Re(Ⅶ)的分离具有高选择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阴离子形式的H3Mo7O243-、H2Mo7O244-、HMo7O245-、Mo8O264-、Mo7O246- 和MoO42-与引入在纤维素上的RNH3+发生离子缔合反应。OW-NH2吸附Mo(Ⅵ)的过程符合Langmiur吸附模型, 最大吸附量为1.71 mol·kg-1。另外, OW-NH2对工业实际料液的动态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Mo(Ⅵ)回收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44.
α-氰基肉桂酸乙酯作为含多种官能团的缺电子烯烃, 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有机合成反应底物, 主要通过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获得. 本文以多聚甲醛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mPMF, 经K2CO3处理得到K2CO3-mPMF-X(X=1, 10, 50). 考察了mPMF在苯甲醛和氰乙酸乙酯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通过mPMF与K2CO3-mPMF-X催化活性的比较, 探讨了碱性强弱对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影响, 并对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 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丰富的氮物种为反应提供了碱性环境和大量的碱性活性位点, 催化剂碱性强弱的控制是催化合成α-氰基肉桂酸乙酯的关键因素. mPMF在甲醇溶剂中于60 ℃反应3 h后, 苯甲醛转化率为97%, 目标产物选择性在99.9%以上.  相似文献   
45.
Alpha-synuclein (α-Syn) localizes at presynaptic terminal and modulates synaptic functions. Increasing evidence demonstrate that α-Syn oligomers, forming at the early of aggregation, are cytotoxic and is thus related to bra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Herein, we find that vitamin D (VD) can reduce neurocytotoxicity. The reduced neurocytotoxicity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less amount of large-sized α-Syn oligomers inhibited by VD, measured by electrochemical collision at single particle level, which are not observable with traditionally ensembled method. Single-cell amperometry (SCA) results show that VD can recover the amount of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during exocytosis induced by α-Syn oligomers, further verifying the neuroprotection of VD. Our study reveals the neuroprotective role of VD through inhibiting α-Syn aggregation, which is envisioned to b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醇被视为有望解决温室效应和燃料枯竭的有效途径。目前,铜基催化剂因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然而,竞争逆水煤气变换反应产生的CO导致甲醇选择性较低,同时副产物水引起Cu发生不可逆烧结,进而降低甲醇产率。众所周知,CO能够调整分子的表面竞争吸附和活性位的氧化还原行为,本工作拟向原料气中掺入具有还原性的CO以抑制逆水煤气变换反应和防止表面氧化中毒。另一方面,通常认为铜基催化的CO2加氢制甲醇是结构敏感性反应,不同的前驱体能够显著影响催化剂结构和形貌,进而影响催化活性。因此,我们首先通过共沉淀法和蒸氨法制备了含有类水滑石前驱体(CHT-CZA)和复合物前驱体(CNP-CZA)结构的Cu/ZnO/Al2O3催化剂。随后,为探究CO掺杂后反应机理,在250 ℃,5 MPa的反应条件下,含有不同比例CO的原料气中(CO2:CO:H2:N2 = x:(24.5 - x):72.5:3)评价两种催化剂对甲醇合成的性能。评价结果显示两种催化剂反应性能趋势相同,随着CO含量增加,CO2转化率和STYH2O不断降低,STYMeOH逐渐增加。X射线光谱(XPS)显示随CO含量增加,催化剂表面还原性Cu比例增加。评价和表征结果说明CO引入抑制了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发生,通过还原被H2O氧化的活性Cu表面,促使更多的活性Cu位点暴露参与甲醇合成。另一方面,透射电镜(TEM)显示掺杂的CO会过度还原而引起颗粒团聚,导致催化剂逐渐失活。相比之下,含有水滑石前驱体的催化剂在任何气氛下均表现出更加优越的反应性能和长周期稳定性。这可归因于类水滑石前驱体独特的片层结构通过结构限域作用有效避免了因CO过度还原而导致的金属颗粒团聚,从而减少活性位点损失。  相似文献   
47.
Russian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 The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ethyl (Z)-2-(2-methoxy-2-oxoethylidene)-7-methyl-3-oxo-5-aryl-2,3-dihydro-5H-thiazolo[3,2-a]pyrimidine-6-carboxylate...  相似文献   
48.
郭玥  吴霞  夏帆  娄筱叮 《分析测试学报》2021,40(12):1819-1826
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经过近30年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突破。该文重点综述了近3年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其中包括化学反应发光法、电化学法、荧光分析法、比色法等,旨在更加全面地了解目前端粒酶活性检测的研究进展,为设计新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和克服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在临床试验中的挑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尖晶石型NiFe2O4,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其物相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光催化降解刚果红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以刚果红为光催化降解底物,探究了刚果红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溶液pH、不同光源等因素对NiFe2O4光催化降解刚果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刚果红溶液浓度为20 mg/L、催化剂NiFe2O4的用量为0.065 g、pH 2~10、在太阳光下照射480 min时,刚果红的降解率高达99%以上,催化剂性能稳定,适合处理刚果红类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50.
投影寻踪分类建模理论的新探索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分析了正确的投影向量系数(权重)约束条件是∑_(j=1)~2a_j~2=1和1≥0_j≥-1;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证实采用约束条件∑_(j=1)~p a_j~2=1和1≥a_j≥0时逆向指标或对正向指标采用了错误的归一化方式时的权重必定等于"0"。采用正确的约束条件,针对同一密度窗宽R值,实证分析发现和从理论上证明了在投影寻踪分类(PPC)建模中改变指标归一化方式前后,权重是互为相反数的重要特性等三个定理和二个推理,改变指标归一化方式不影响任意两样本投影值之间的距离和投影指标函数值。提出了正确使用PPC进行建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判定指标属性(正向指标或者逆向指标)的准则等,实现了投影寻踪探索性研究和验证性分析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