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数理化   4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赟  黄海波  褚光  徐雁 《化学进展》2013,(4):589-610
从自然界汲取创新灵感,深层次解析生物材料的形成过程以及结构-功能关系是仿生材料研究的核心问题。生物矿物质是一类天然无机-有机界面复合材料,以复杂高级有序结构、多功能以及温和组装为特点,在复合生物大分子诱导调控下构建而成。天然多糖是一类特殊的碳水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化学和结构特性,它们在众多生物矿物质的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学家预言多糖在创新功能材料研究中举足轻重。文章以贝壳珍珠层、龙虾壳及硅藻为例,概述生物矿物质的形成过程和结构-功能关系,列举仿生先进材料研究代表性工作,扼要介绍多糖自组装特性、生物功能以及无机-多糖共组装化学,并列举该研究领域代表性前沿工作,评述多糖自组装体诱导构建功能界面材料的研究战略,提出对该研究领域未来发展的粗浅看法。期望以此文抛砖引玉,邀请跨学科合作,推动功能材料集成组装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恒定外加盐浓度稀释法研究了聚丙烯酸钠溶液的粘性行为。  相似文献   
13.
轮胎磨损颗粒物形貌及产生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磨损试验机采集轮胎-路面摩擦副产生的轮胎磨损颗粒物,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和讨论了不同负载、速度和胎压工况影响下磨损颗粒物的表面形貌、粒度及磨损胎面形貌,建立了磨损颗粒物与胎面磨损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轮胎磨损颗粒物的粒度和数量类似正态分布,粒度主要集中在100~300μm.轮胎磨损颗粒物的主要产生机理是胎面疲劳剥落,形式主要为片状剥落和卷曲磨损共存,卷曲磨损会导致更多的磨损颗粒物脱离.载荷可使两种磨损形式的主导地位发生转变.接触界面应力提高会使团絮状胎面磨损颗粒物增多,速度增大会明显减小磨损颗粒物粒度.对小于10μm颗粒物来说,工况对其数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速度、胎压和载荷.本研究可以为减少因轮胎磨损而导致的磨屑次生危害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粘度法研究疏水改性聚丙烯酸与Np7.5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氟基团改性和氟碳、碳氢基团同时改性的聚丙烯酸(HM-PAA)以及参与聚合物(PA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7.5分别在稀溶液和亚浓溶液下的相互作用对特性粘数和Brookfield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AA与Np7.5无明显作用,而M-PAA在Np7.5达到一定浓度后,由于Np7.5参与了疏水缔合,特性粘数和表观粘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稀溶液中,氟碳基团较多的聚合物出现了链构象的伸展。亚浓溶液中,疏水改性聚合物的粘度都有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但氟碳含量较多的变化更强烈。  相似文献   
15.
16.
以杨梅单宁为模板,Al(NO3)3.9H2O为铝源制备了介孔Al2O3吸附材料,研究了介孔Al2O3对水体中氟的吸附特性。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制备的Al2O3的晶形为γ-Al2O3。N2-吸附/脱附分析表明,γ-Al2O3存在明显的介孔结构。吸附实验发现,在酸性条件下介孔γ-Al2O3对氟的吸附量较高;介孔γ-Al2O3对水体中氟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初始氟离子浓度为95mg·L-1、温度为303K时的平衡吸附量达到58.28mg·g-1,而温度为323K时的平衡吸附量达到68.27mg·g-1,而且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介孔γ-Al2O3对氟的吸附在前2h吸附较快,8h基本达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度方程。介孔γ-Al2O3吸附氟达平衡后经5mmol·L-1的NaOH溶液解吸,能将吸附的氟全部解吸,解吸后的介孔γ-Al2O3对氟的吸附能力基本不变,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行业技术路线图是能够引导行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技术管理方法.本文介绍了行业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概念、绘制特点和方法,并以宁波市汽车零配件行业技术路线图为例,说明了绘制地方行业技术路线图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取经烘干粉碎并通过0.074mm网筛的巴戟天样品0.050 0g,加入琼脂溶液10.0mL(其中含磷酸二氢铵0.1g,作为基体改进剂),超声振荡5min,制成样品的悬浮液,直接进样,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铅和镉的含量。设置铅和镉的灰化温度分别为850℃和800℃。结果表明:铅和镉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线性关系,铅和镉的检出限(3s×V/b)分别为2.17×10-9 mg和3.4×10-10 mg。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加标回收试验,铅和镉的回收率分别在98.8%~103%和98.3%~104%之间。精密度试验表明铅和镉的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分别为2.7%和1.2%。  相似文献   
19.
碳纳米管复合橡胶轮胎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型高性能轮胎,然而碳纳米管复合橡胶轮胎磨损颗粒物(TWPs)安全性隐患为这类轮胎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采用自行设计的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碳管含量、负载、滚动速度和滑移率对碳纳米管复合橡胶磨损颗粒物性态的影响,分析了这些因素与磨损颗粒物性态及橡胶磨损机理的关系. 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能够显著增强橡胶耐磨性能并降低胎面温度,增加碳纳米管含量可以有效抑制磨损颗粒物特别是微小颗粒物(≤3 μm)数量. 碳纳米管可以使复合橡胶硬度增加,使微小磨损颗粒物的增长速率高于未添加CNTs的橡胶. 力-化学效应导致的胎面热氧化发黏现象会使磨屑更易团聚粘附在胎面,从而减少微小磨损颗粒物排放. 负载变化主要影响胎面磨损形态,速度和滑移率变化主要影响胎面附着的颗粒物数量和状态. 研究结果可以为防控碳纳米管复合橡胶因磨损而导致的次生危害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1+1/2对转涡轮用出口超音叶栅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1 1/2对转涡轮为背景,开展出口马赫数1.5、气流角为70°高出口马赫数涡轮叶栅设计与试验研究。研究与分析表明,尾缘厚度及尾缘附近叶表速度分布是决定上述高出口马赫数叶栅性能的关键;尾缘后约一倍叶栅出口宽度范围内,损失剧烈增加,此距离之后,总压降低趋于平缓。初步试验结果说明高出口马赫数涡轮叶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