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高糖、胰岛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骨架蛋白F -actin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F -actin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鼠 10 97系膜细胞分为 8组 :正常对照组 ,生理浓度胰岛素组 (10 -9M) ,低浓度胰岛素组 (10 -8M) ,高浓度胰岛素组 (10 -6M) ,高糖组 (30mM) ,甘露醇组 ,高糖加高浓度胰岛素组 ,高糖加生理浓度胰岛素组。采用rhodamine-phalloidin染色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 -actin形态并测定荧光强度。结果 :高糖组F -actin荧光强度为对照组的 4 4 5 % ;10 -8M胰岛素组、 10 -6M胰岛素组分别为对照组的 12 2 4 %(P <0 0 5 )和 12 9 6 % (P <0 0 1) ;高糖加 10 -6M胰岛素组为高糖组的 183 8% (P <0 0 5 )。结论 :(1)高糖可促进F -actin解聚 ,胰岛素有一定拮抗作用 ,且呈剂量依赖性。 (2 )F -actin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月华西医院收治的147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组(MN)和非肾功能不全组(NMN),进行两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47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54例合并肾功能不全(MN),平均年龄61岁;男:女=40:14;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13例,Ⅲ期32例;单纯轻链型14例.与NMN组相比,MN组Ⅲ期病例占59.2%,高于NMN组(51.6%),但其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N组分型以单纯轻链型者更多(25.9% vs 9.7%,=6.8339,P<0.05);合并感染者明显高于NMN组(46.2% vs 24.7%,=7.2247,P<0.05);贫血重于NMN组.而两组在性别组成、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合并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治时,MN组死亡6例,多死于肾衰、呼吸衰竭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明显高于NMN组(x2=28.7203,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的发生以及合并感染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肾功能不全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并发症,在诊断肾功能不全时特别是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注意排除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感染和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死亡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3.
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 6 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 ,分别给予氯沙坦和非氯沙坦降压药治疗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7、14、 2 1d监测血尿酸、血压水平及肾功能。结果 A、B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血尿酸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C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均值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组患者血压水平均控制在 135 /85mmHg以下 ,且血尿酸下降水平与血肌酐的下降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氯沙坦既能降压又能明显地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44.
6例高危出血的尿毒症患者各进行了一次无肝素透析。2例全血活化凝固时间(ACT)正常,透析中分别用生理盐水和脉通定期灌洗体外循环管道;4例 ACT≥180秒,透析中未灌洗体外循环管道。本文经验表明:无肝素透析适合高危出血的尿毒症患者;脉通虽可代替生理盐水灌洗体外循环管道进行血液透析,因可损害残存肾功能,并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4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3 5岁 ,因全身散发红色斑丘疹、鳞屑 2年零 6个月于 2 0 0 3年 4月 3 0日入院。 2年零 6个月前患者出现双下肢散发绿豆、黄豆大小的丘疹 ,色红 ,表面有白色鳞屑 ,院外诊为“银屑病” ,予“复方青黛丸”及外用药 (具体不详 )治疗 ,皮疹渐消退。 2年前上述症状复发加重 ,皮疹渐发至头皮、双上肢及躯干。先后予“银屑敌、火把花根片、迪银片”等 ,外用药不详 ,并行光照治疗 ,皮疹及鳞屑有所减少 ,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既往无关节肿痛、水肿史。无糖尿病、高血压、肾炎病史。1 1 入院查体 体温 3 6 8℃ ,脉搏 76次 /…  相似文献   
46.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导致国内外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国内IMN患者近80%临床表现为NS,约占成人原发性NS的7.3%~25.4%,老年人中约占43.3%;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非NS性蛋白尿。典型病理特点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钉突形成和融合。IMN临床进展缓慢,一些IMN患者可以自发缓解,而部分患者也可能持续进展。目前是否对IMN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及该采取何种免疫抑制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将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7.
青春期男性乳房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机体多脏器损害,包括肾脏损害,严重时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尤其是子痫前期、子痫患者伴发HELLP综合征、急性脂肪肝、胎盘早剥、心力衰竭、原有肾损害、产后溶血性尿毒症时,更须警惕可能并发AR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础上,急骤进行性氮质血症伴少尿,结合相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48.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及高脂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抗凝及降脂效果。方法纳入38名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血栓通抗凝、降脂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凝血指标、血脂状况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血脂状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血栓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降脂治疗手段,且价格低廉,效果确切,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沙朝晖  刘怡欣  钟慧  付平 《西部医学》2008,20(2):365-365
病例 女,45岁,因肾功能异常、腹膜透析治疗2^+年,腰背痛3小时,于2006年5月23日入院。患者2^+年前因妇科病住院时发现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酐1000μmol/L,血压170/100mmHg,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并开始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两年来透析顺利,血压波动于170~130/100~70mmHg。5个月前尿量从1000ml/d逐渐减至300ml/d,两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3小时前,熟睡中突然出现背心剧烈疼痛,继之出现双侧腰部持续胀痛伴恶心呕吐,遂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50.
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是指慢性肾衰竭并发的神经精神异常,是慢性肾衰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最突出的表现是高级精神活动异常、不自主运动及癫痫性抽搐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常可致死。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法(CAPD)在急、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疗效目前已得到共识。我们应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法(CAPD)抢救尿毒症脑病患者3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