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医药卫生   24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Background The changes of pre-thrombotic state molecular markers(PSMMs) were investigate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complicated by hypertension(HBP)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and their significances were evaluated. Methods Totally 70 patients with CAD were divided two groups: group A including 32 patients with CAD, and group B 38 patients with CAD complicated by HBP.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PCI. The levels of PSMMs were measured before PCI and 20 minutes, 24 hours, and7 days after PCI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cardiac events after PCI for 6 months. Results(1) Compared with the data before PCI, the changes in von Willrand Factor(vWF), coagulation fators Ⅷ antigen(Ⅷ:Ag), antithrombin Ⅲ(ATⅢ), 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140( GMP-140), factor Ⅱ activity( F.Ⅱa),fibrinogen(Fbg), plasminogen(Plg),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plasminogenemia activator inhibitor(PAI), and D-dimer were significant at 20 minutes after PCI(P 0.05 or P 0.01), and the changes in vWF,protein C(PC), Fbg, Plg, PAI, D-dimer were significant at 24 hours after PCI in group A(P 0.05 or P 0.01).(2) Compared with the data before PCI, the changes in vWF, Ⅷ:Ag, ATⅢ, GMP1-40, PC, F.Ⅱa, Fbg,PAI, and D-dimer at 20 minutes, 24 hours, and 7 days after PCI were significant in group B(P 0.05 or P 0.01). 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changes of PSMMs in patients with CAD after PCI, especially in those with CAD complicated by HBP.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探讨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对颅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肺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4例择期行颅脑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个体化组(n=27):常规组给予传统容量控制机械通气,个体化组给予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检测并比较麻醉诱导前(T0)、切皮后(T1)、机械通气1 h(T2)、机械通气2 h(T3)、气管拔管后30 min(T4)血气分析、平均动脉压、肺动态顺应性,气道平台压术后1 d胸部CT,并记录患者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较,个体化组患者T1、T2、T3时氧合指数以及肺动态顺应性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1、T2、T3时...  相似文献   
74.
术后加速康复理念的推广与普及令日间手术的实践成为目前外科诊疗模式发展的重要议题,而胸外科手术的诸多特点使胸外科日间手术的推广面临诸多障碍。外科诊疗技术在近二十年的发展突飞猛进,其中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技术突破使诸多复杂外科手术的开展效率得到了飞跃性提升。因此,这一技术在胸外科日间手术的应用或将成为胸外科日间手术发展的新里程碑。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梳理总结了胸外科日间手术与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发展历程,并对两者未来的结合运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
枕骨反射区是以枕骨为参照按生物全息原理确立脏腑及躯干在枕骨上的全息点。近年来作者采用针刺枕骨反射压心穴和整复颈椎失稳的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治疗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可行性,并提出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型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12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4例行LA的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阑尾根部、回盲部能否充分显露及阑尾根部距盲肠壁完整段的长度,将根部穿孔性阑尾炎分为Ⅰ型(Ⅰa型、Ⅰb型、Ⅰc型)、Ⅱ型,其处理方式为:用可吸收结扎夹对系膜缘侧双重夹闭阑尾根部、间断缝合阑尾残端周围5 mm盲肠壁、距阑尾根部10 mm处用腔内切割吻合器闭合并切割阑尾周围盲肠壁组织及中转开腹。结果:12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包括Ⅰa型73例、Ⅰb型30例、Ⅰc型18例(早期3例中转开腹,后期15例行LA)、Ⅱ型3例。术后病理均证实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放置腹腔乳胶引流管的患者,术后48~72 h行腹腔B超检查证实无积液后拔除。随访3~48个月,无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及阑尾残端漏发生。结论:LA治疗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是可行的,必须依据临床分型进行根部处理,腔内切割吻合器处理根部穿孔性阑尾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如何维护患者满意度第三方调查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提高调查结果的公信力与影响力。方法:以江苏某地级市2013年—2016年通过第三方公司对所属25所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为例,分析当前患者满意度第三方调查工作现状与不足,提出改进对策。结果:当前患者满意度第三方调查中存在样本失真、渠道单一、问题模糊、结果突变、无法区分不同类型医院的差异性等问题。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全程监管、立体调查、问题细化、结果修正、分类比较等对策对患者满意度第三方调查工作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放疗前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头颈放疗科行放化疗的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依据ROC曲线,放疗前NLR和PLR的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99、154.94。在单因素分析中N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前NLR及PLR与患者预后相关(均P<0.05);放疗前低NLR组的生存时间为(62.26±1.88)个月,优于放疗前高NLR组[(51.17±3.94)个月,P=0.048];相较于放疗前高PLR组,放疗前低PLR组生存时间更长(P=0.014);而Cox多因素分析中临床分期、N分期、放疗前PLR水平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  结论  放疗前PLR水平可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独立预后预测因子,推荐其作为辅助手段参与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护士主导的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01~12月12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整体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出血、胆漏、腹水、腹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自理能力评分、住院满意度。  结果  除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将护士主导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围手术期,可加速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自理能力,提升治疗效果与住院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林小丽  周燕  叶文燕 《新中医》2021,53(8):187-190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联合饮食调摄对淋巴瘤化疗患者精神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及饮食调摄,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2组各类营养素摄入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摄入量大于对照组,脂肪摄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饮食调摄干预淋巴瘤化疗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素摄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