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数理化   2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HZSM5分子筛上甲苯—甲醇烷基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Cu-Ni合金系的性质与电子结构和原子组态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依据特征原子的电子状态参数推算了合金的晶格常数、原子磁矩、结合能和热力学性质随浓度的变化。对合金中Ni原子磁矩随Cu浓度的增加近似地直线减少,与原子偏聚团相关的大磁矩的存在以及大的晶格畸变效应都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23.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的混沌信号降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波  张晓东  汪祥莉 《物理学报》2013,62(5):50201-050201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独立成分分析去噪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联合独立成分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的混沌信号降噪方法.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对混沌信号进行分解,根据平移不变经验模态分解的思想构造多维输入向量, 通过所构造的多维输入向量和独立成分分析对混沌信号的各层内蕴模态函数进行自适应去噪处理; 将处理后的所有内蕴模态函数进行累加重构,从而得到降噪后的混沌信号. 仿真实验中分别对叠加不同强度高斯噪声的Lorenz混沌信号及实际观测的月太阳黑子混沌序列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对混沌信号进行有效的降噪,而且能够较好地校正相空间中点的位置, 逼近真实的混沌吸引子轨迹. 关键词: 独立成分分析 经验模态分解 混沌信号 降噪  相似文献   
24.
从EAST 装置2016 年的放电实验中,选取了119 次等离子体破裂放电数据,分析诱发等离子体破裂的原因,发现约60%的破裂是由垂直不稳定性直接引起的,其破裂后将会产生更大的晕电流,从而产生更大的电磁应力损坏装置。对由垂直不稳定性引起的破裂(简称为VID)(72 次放电)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分别基于单变量(垂直位移)和两维变量(垂直位移、垂直位移增长率)的预测模型用于对VID 破裂的预测。离线测试表明,基于两维变量的预测模型可以在破裂发生前20ms 给出破裂预警信号,预测成功率达93%。  相似文献   
25.
杨一琼  丁乔  张晓东 《化学教育》2018,39(14):63-66
制备了一种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剂并对其溴酸盐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将吸附技术和现代测试技术与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镁铝水滑石(MgAl-LDHs)吸附剂,焙烧后制得具有“记忆效应”的焙烧水滑石(MgAl-CLDHs),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TG)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吸附剂的结构和形态。结合材料的表征数据及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探讨镁铝水滑石对溴酸盐的吸附效果,进一步探究该吸附反应的机制。该实验可让学生获取吸附领域的前沿知识,了解吸附反应以及各种现代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6.
一个新的基于以太局域网的科学计算环境已经在中科院武汉物理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  相似文献   
27.
由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数据计算恒温保留指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铸德  赵如松  张晓东 《色谱》1994,12(3):164-165
提出了一种由程序升温数据推算恒温保留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实验数据关联死时间和温度的关系,引入等效温度作为间接变量进行最优化。应用于C_5~C_9正构烷烃和C_6烯烃的数据表明该法适应性强、精确度高,推算的恒温保留指数可作为定性依据。  相似文献   
28.
用角动量投影壳模型研究了188Pb核素的形状共存. 实验数据经过计算结果的分析,指出188Pb的低能激发态存在着对应于不同内部粒子组态的球形基态、扁椭球和长椭球三种形状的共存;预言了质子h9/2两粒子-两空穴扁椭球带;指出长椭球带是两种多粒子-空穴激发组态的混杂,并导出了混合系数. 由这些系数,可以说明中子i13/2破对引起的顺排对长椭球带的影响是一个渐进过程;并指出了2+态的能量范围在804-880keV.  相似文献   
29.
用角动量投影壳模型研究了188Pb核素的形状共存 .实验数据经过计算结果的分析 ,指出188Pb的低位激发态中存在着对应于不同内部粒子组态的球形基态、扁椭球和长椭球 3种形状的共存 ;预言了质子h9/2 两粒子 两空穴扁椭球带 ;指出长椭球带是两种多粒子 空穴组态的混合 ,推导出了混合系数 .根据这些系数 ,说明中子i13/2 对破裂引起的顺排对长椭球带的影响是一个渐进过程 ,指出了长椭球带 2 + 态的能量范围为 80 4~ 880keV  相似文献   
30.
催化裂化生物质焦油构成变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层析法对生物质焦油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来源、不同裂化工况处理后焦油族分构成的差异,并对催化裂化过程机理进行探讨。生物质原料组成的不同导致热解焦油构成的差异,木屑焦油中芳香类和极性物的质量分数高于稻杆和稻壳焦油,热解温度越高产生的焦油芳香性越大。催化裂化后,芳香类族分在焦油中的质量分数增长近1倍,其他族分的质量分数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裂化温度950℃以上时,芳香类的质量分数已达50%。芳香类的转化速度较小,还存在其他族分向芳香类的转化,引起裂化后焦油芳香化程度增大,且这种趋势随焦油转化程度的增大而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