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介绍和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1)通过体模移植的方法分别用电离室在水模体中测量 4 2例病人的IMRT治疗计划某点的绝对剂量 ,验证逆向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的准确性 ,进一步修正它的计算校正因子。 (2 )为验证MIMiC纵向的对称性、叶片横向的可靠性、稳定性 ,把剂量胶片放在两块有机玻璃板之间每周拍摄验证片。结果  (1)测量所得的相对误差均在 3%以内 ,故逆向计划系统计算校正因子不需进行修正。 (2 )每周胶片验证的结果偏差均小于 1mm ,则无需对其进行机械调整。结论 近一年的IMRT工作实践证明所采用的质量保证和剂量验证措施是可行。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MRT)与单个全弧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Arc1)、2个全弧VMAT(Arc2)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执行精度,为临床上宫颈癌术后VMAT治疗的弧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给以相同的处方剂量和优化参数,分别设计7个野IMRT(7F-IMRT)、Arc1和Arc2计划,比较7F-IMRT与Arc1计划和Arc2计划的计划靶体积(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治疗计划机器跳数(MU)和执行时间,采用γ分析法评价通过率,验证治疗计划的剂量准确性。 结果: Arc2计划靶区适形度(CI)和靶区剂量均匀性(HI)均优于7F-IMRT计划(P<0.05),7F-IMRT优于Arc1计划(P<0.05);Arc2计划直肠V50、小肠V40和V10均低于7F-IMRT计划(P<0.05),而Arc1计划的直肠、膀胱和小肠的近似最大剂量(D2cc)、平均剂量(Dmean)和V50均高于7F-IMRT计划(P<0.05或P<0.01);与7F-IMRT计划比较,Arc2计划的MU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24%和54% (P<0.05),剂量验证的3mm/3%的γ通过率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颈癌术后患者VMAT治疗,采用单个全弧难以满足临床要求,宜至少采用2个全弧,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中分次内误差和患者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23.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而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医疗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医院和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各个细小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为了从根源上减少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效益,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几年来我院护理部督促护士从细节做起,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资料,12例患者前列腺精囊95%PTV处方剂量为70Gy。13例患者前列腺精囊95%PTV处方剂量为78Gy,盆腔淋巴引流区处方剂量50Gy。结果: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8例,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6.0%。早期胃肠道副反应1级15例,2级9例。早期泌尿系统反应1级12例,2级6例。晚期胃肠道副反应1级5例,2级4例。晚期泌尿系副反应1级3例,2级3例。结论:调强适形放疗提高了前列腺肿瘤靶区剂量,前列腺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放疗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放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人肝癌细胞接受不同剂量或时间的6MV-X线照射后,对细胞凋亡和周期进程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MV-X线照射4Gy后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剂量6MV-X线照射后24h HepG2和PLC/PRF/5两种细胞的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状况。结果:4Gy 6MV-X线照射后24h,HepG2细胞凋亡率高于PLC/PRF/5细胞,分别为(7.61±0.77)%和(5.63±0.87)%(P<0.05),且随时间和剂量增加,差异越显著;HepG2细胞受4Gy照射后12h,G0/G1期比例下降,为(40.56±1.59)%,后逐渐上升,G2/M期比例增高,为(13.28±1.02)%,随后逐渐下降;2-6Gy照射24h后,G0/G1期比例逐渐上升,G2/M期比例逐渐下降;PLC/PRF/5细胞G2/M期比例在照射后24h阻滞最明显(22.11±1.48)%,后逐渐降低,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大。结论:2-6Gy 6MV-X线照射可诱导HepG2与PLC/PRF/5细胞凋亡,并改变周期进程,HepG2细胞发生G1和G2期阻滞,PLC/PRF/5发生G2期阻滞。  相似文献   
26.
三种局部补量技术在晚期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三维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 BT)、三维腔内(ICBT)联合调强 (ICBT+IMRT)以及单纯IMR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6例接受三维近距离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原IC/IS BT计划的基础上分别设计ICBT+IMRT和单纯 IMRT计划,研究3种计划中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共制定75个后装治疗计划,其中IC/IS BT、ICBT+IMRT和单纯 IMRT各25个。 ICBT+IMRT与IC/IS BT计划的靶区体积剂量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OARs的剂量比较低。单纯IMRT计划中OARs受量相对较大,且V60明显偏高(与IC/IS BT相比,t=6.77、10.37、4.61、2.83,P<0.05)。结论 ICBT+IMRT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覆盖较好且OARs受剂量低,可以作为IC/IS BT替代治疗手段。单纯 IMRT技术虽然靶区覆盖度较好,但OARs保护差,不适用于晚期宫颈癌的局部补量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利用Solaris 10操作系统中自带的Perl程序创建具有自适应性质的动态脚本,实现调强放射治疗( IMRT)计划设计的自动执行,并研究其在计划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6例食管癌患者,利用Perl程序创建动态脚本,通过脚本回放,实现IMRT放疗计划的设计,并利用体积剂量,计划完成时间等参数与人工设计的计划进行对比。结果在不明显改变计划质量的前提下,脚本计划时间(12.70±1.47)min相比人工计划时间(27.72±2.29) min平均缩短1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Perl程序创建动态脚本能够自适应靶区与剂量,通过脚本回放可快速完成IMRT计划的设计。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已有的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VMAT)海马保护全脑放疗(HA-WBRT)方法进行改进,比较改进的非共面VMAT计划与非共面、共面VMAT计划在HA-WBR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5例颅外肿瘤脑转移需行WBRT的患者,分别对每例患者设计改进非共面、非共面和共面VMAT计划,并对3种计划的靶区、危及器官剂量以及加速器MU值和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改进非共面VMAT计划与非共面、共面VMAT计划相比,改进非共面VMAT计划靶区适形性和剂量梯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区剂量均匀性略差于另外两种计划。在海马体组织Dmax、Dmin、Dmean 3项剂量参数上,改进非共面计划可分别控制在约14.37、8.40和10.80 Gy,显著小于非共面和共面计划相应值(P<0.05);其它危及器官如晶体、视神经等剂量均控制在临床安全剂量范围内,各计划之间差异不显著;改进非共面计划MU值和治疗时间均大于非共面计划和共面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非共面和共面VMAT计划,本研究改进的非共面VMAT方法在HA-WBRT中能更进一步降低海马组织的受照剂量,为临床实施HA-WBRT时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9.
<正> 脑血管病是目前威肋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之 一,也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急重症疾病,急诊的接诊抢 救护理往往注重神经专科问题,对心脏方面问题重视 不够。本文对我科138例急性脑血管病接诊时的心电 图改变及相关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