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7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新大地煤矿大断面动压巷道的支护困难问题,通过采用高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顶帮的围岩结构,实现了巷道顶板的稳定和安全,解决了顶板下沉、两帮破坏、巷道状况恶化等难题,为掘进工作面的高效掘进提供了条件,为巷道顶板支护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用红外光谱法(FTIR)和核磁共振固态C谱法(CP/MAS 13C NMR)分别测试计算了4种已知α-L-古罗糖醛酸(G)/β-D-甘露糖醛酸(M)比值范围的海藻酸钠的G/M比值,用红外光谱法测得4种样品的G/M比值为1.83、1.39、1.36、0.55,而用核磁共振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为1.46、1.13、1.01、0.87,两种方法都简单易行,所得结论都与已知范围相差不大,但通过对计算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核磁共振法比红外光谱法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3.
为探究较精确、易行的测试表征和改善织物拉伸弹性回复性的方法,首先采用KES-F织物风格仪测试了织物的弯曲、剪切、拉伸和压缩性能,并在KES系统原有力学性能指标基础上引入两个新指标:残余弯曲曲率和残余剪切变形,通过数据分析分别建立了采用织物力学性能指标表示其拉伸弹性回复率和反复拉伸弹性回复率的回归方程;同时分析了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和反复拉伸弹性回复率与各力学性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置信度区间95%条件下,拉伸弹性回复率均可由各力学性能指标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到;拉伸功回复率和剪切刚度对织物拉伸弹性的影响最大,可以通过提高织物的拉伸功回复率及剪切刚度来改善织物的拉伸弹性回复性.  相似文献   
64.
无线山洪预警系统可通过GPRS数据、文字短信息、调频广播等方式进行预警发布。通过对监测信息采集分析,选取适宜的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传送到山洪可能危及的区域,从而使该区域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65.
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水热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为自变量,绿原酸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该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绿原酸水热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20∶1(m L/g),提取温度120℃,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绿原酸的得率为3.60%与预测值3.69%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6.
燃料电池的长寿命安全使用对相关联的封接玻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明确封接玻璃的组成和晶相析出对封接玻璃转变温度、热膨胀系数等的影响规律.以BaO-Al2O3-B2O3-SiO2作为基础玻璃体系,通过测试玻璃的DSC、XRD、CTE等性能参数,研究组成中BaO含量和热处理制度对玻璃封接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BaO能够增大玻璃的热膨胀系数,降低玻璃的特征温度.随着BaO含量的增加,基础玻璃的CTE从9.24×10-6 K-1增加到11.26×10-6 K-1.其中B3组玻璃满足SOFC的使用要求,可用作封接玻璃.B3组基础玻璃在模拟电池的工作温度下热处理后,主晶相为正交晶系的BaSiO3,微晶玻璃的膨胀系数提高至10.53×10-6 K-1,同样能够满足与电解质YSZ(CTE:10.5×10-6K-1)、以及Corfer22APU连接板(CTE:12×10-6 K-1)的匹配要求;析晶后玻璃的软化温度提高至830℃,提高了封接玻璃的使用温度,在SOFC工作温度(700 ~ 800℃)下,所制备的封接微晶玻璃在软化温度以下不会过度流动,能够保证良好的密封,满足封接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67.
海藻酸钡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为原料,0.5mol/L氯化钡水溶液为凝固浴,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海藻酸钡纤维.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对制得的纤维进行了表征,并对纤维进行了单纤维拉伸测试和防辐射性能测试.研究表明,海藻酸钠在凝胶化过程中形成明显的螯合结构,海藻酸钡纤维的平均断裂强度20.69cN/tex,线密度为3.86dtex,与普通粘胶纤维相比海藻酸钡纤维有明显的防辐射性能.  相似文献   
68.
为解决天然染料原液着色海藻纤维纺丝时着色剂易溶出的问题,以叶绿素铜(Chl-Cu)为着色剂,采用海藻酸钠稀溶液作为研磨助剂和分散剂,制备了原液着色的纺丝液,并制得有色海藻纤维。利用红外光谱仪、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纺丝液的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纤维的形貌进行观察,测试着色剂的耐水迁移性和纤维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当Chl-Cu的添加量低于6% 时,纺丝液最稳定,Chl-Cu以直径小于20 nm的颗粒形式均匀分布;研磨时海藻酸钠分子与Chl-Cu形成的铜交联结构避免了Chl-Cu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实现了Chl-Cu的快速研磨与稳定分散;纤维中Chl-Cu具有良好的耐水迁移的能力,海藻纤维的形貌未受Chl-Cu的影响,纤维阻燃性能优异,极限氧指数值高于39%。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炭黑(CB)、活性炭(AC)、氧化石墨烯(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等碳材料的加入对海藻酸钠(SA)溶液降解性能的影响,利用GPC和旋转粘度计测定了SA/碳材料复合溶液降解率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SA/碳材料复合溶液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各种碳材料的加入对SA的防降解效果依次为GO>CB>AC>MWCNTs,其降解速率常数依次为:kSA>kSA/MWCNTs>kSA/AC>kSA/CB>kSA/GO。通过FT-IR、XRD和SEM对SA/碳材料复合溶液防降解效果的表征,结果表明,碳材料与SA之间并未形成共价键,只有氢键作用。经紫外照射的SA/碳材料复合膜,纯SA膜晶区强度稍有下降,SA/GO晶区的强度则明显增强。纯SA膜经紫外照射后出现了裂纹,加入各种碳材料的SA薄膜未发现有裂纹出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碳材料对SA进行防降解改性是一种工艺简单,操作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不添加B2O3的前提下,以BaO-Al2O3-CaO-SiO2体系为基础,采用DSC、XRD、SEM、热膨胀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不同含量Al2O3对SOFC用封接玻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aO-Al2O3-CaO-SiO2体系主晶相为BaSi2O5,随着Al2O3降低,材料的初始析晶温度降低,析晶趋势增强。Al2O3含量为3.3%和1.3%时,经950℃热处理1h,样品的热膨胀系数分别为10.5×10-6℃,10.3×10-6℃,在SOFC封接玻璃膨胀系数的要求范围内。Al2O3含量为3.3%其封接效果良好,热稳定性好,满足中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封接玻璃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