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1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基于教学行为视角,依据课堂教学系统CPUP模型理论和课堂教学基元系统有效性评价量表,通过对24位男女化学教师的24节常态课堂中基元系统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男女教师的主要差别表现为:在"时间利用的合理性"和"匹配度"2个维度上,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在"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 和"资源和技术的使用质量"2个维度上,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而在总分和"基元内容的合理性"维度上,2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2.
历晶  郑长龙  付立海 《化学教育》2012,33(11):5-6,11
围绕课堂教学过程的2个核心要素--体现“教什么”的内容要素和体现“如何教”的行为要素解构课堂教学过程。从动态结构角度提炼教学过程的行为系统、从静态结构角度划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层级,并在梳理2者关系的基础上建构用以描述、解构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图,这对于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使用成熟的测量教师知识的量表(SPOTK),从学生认可度视角调查了化学教师知识。研究表明,化学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评价学生理解情况的知识2个维度好于教学策略知识和内容表征知识2个维度;不同的年级和性别的学生对化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表征方式的认可度也存在着差异。根据调查结果对化学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4.
实验作为近代科学的根基,在科学教育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实证主义和否证主义的相关论述将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实验在学生科学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55.
对化学义务教育阶段“相对原子质量”和高中阶段“物质的量及摩尔质量”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思考,探讨了深入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2个视角,同时开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进一步实现学生思维和认知的持续发展,这也是基于初中教学与高中教学相衔接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既可以应用于初中“相对原子质量”教学中的深入理解,也可以应用于高中“物质的量”教学时的衔接课程。  相似文献   
56.
教学设计阶段首先进行原子结构学科理解研究,通过阐释如何基于原子核认识原子的构成,如何基于核外电子运动认识原子的结构这2个本原性问题,对主题大概念原子结构模型进行本原性、结构化地理解。继而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收获、教师反思及专家评价等方面,系统地呈现了基于学科理解的“素养为本”“基于尺度再探原子结构”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57.
基于化学学科理解,凝练了化学平衡主题的学科本原性问题,抽提了认识视角,建构了概念的层级结构。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教学实施、学生收获、教师反思及专家评价等方面,系统呈现了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58.
单媛媛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21,42(7):108-112
“蛙腿论战”是科学史上的经典事件,持久的科学争论当时以伏特发明了“伏打电堆”而结束,标志着人类自此由“静电”进入“动电”时代,同时这也被认为是电化学建立的标志。深入梳理“蛙腿论战”中理论的提出过程及其价值,对其教学价值进行探析:“蛙腿论战”充分体现了跨学科视角,并且促进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59.
学生是化学实验教学的能动参加者,具有较大的实验能动性。深刻认识和体现这一思想,对有效地实施和落实化学实验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英国国家理科课程的提出、设置和框架、及其演变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了理科课程成为国家核心课程的原因;对“理科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为哪些人的理科”、“广泛和平衡的理科课程”、“持续和进步”等国家理科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