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4篇
数理化   12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吴立明  章永凡 《结构化学》1999,18(4):304-309
1INTRODUCTIONTitaniumdioxideisatransition metaloxidethathasproveditsusefulnesinawiderangeofcatalyticandelectrochemicalapplica...  相似文献   
72.
影响TiAl合金塑性的电子结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EHT紧束缚能带计算方法, 系统研究了Ti-48Al-2M 为模型的γ-TiAl掺杂合金的电子结构。发现能有效地改善合金塑性的元素V、Cr、Mn 主要在两方面改变了γ-TiAl合金的电子结构,即改善Ti周围成键强度的各向均衡性和改变Ti、Al参与成键的电子分布,使成键电子云的球形化成分增大。研究结果表明V、Cr、Mn 等取代Al时成键的均衡性及电子云球形化均增大,从而有利于材料变形改善塑性,而加入Fe、Co、Ni虽然改善电子云的球形化但却不利于成键强度的均衡性,因而对合金的塑性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3.
采用基于赝势平面波基组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对具有黄铜矿结构的6种CuXY2(X=Ga, In; Y=S, Se, Te)晶体的构型、 电子结构、 线性及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6种CuXY2均为直接带隙半导体, 具有相似的能带结构. 当X原子相同时, 随着Y原子按S→Se→Te依次改变时, 体系的静态介电常数、 静态折射率和静态倍频系数(d36)依次递增. 在占据带中, 位于价带顶附近的能带对体系倍频效应影响最为显著, 该系列化合物的能带主要成分为Cu的3d轨道和Y原子价层p轨道; 对于空能带, 对倍频系数影响较大的是以X原子价层p轨道为主要成分的能带. 6种晶体中, CuInSe2晶体具有较高的光电导率并对太阳光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 综合考虑体系的双折射率和倍频效应等因素, CuGaS2和CuGaSe2 2种晶体在二阶非线性光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采用基于赝势平面波基组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有机晶体材料4-(4-二甲氨基苯乙烯基)甲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DAST)和4-(4-二甲氨基苯乙烯基)甲基吡啶2,4,6-三甲基苯磺酸盐(DSTMS)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具有相似的能带结构,其中价带顶和导带底分别含有较多二甲氨基和甲基吡啶中N原子的2p轨道成分.在线性光学性质方面,两种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双折射率(Δn>0.5),在中远红外区均具有较好的透过性能.在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方面,该类晶体具有较强的二阶倍频(SHG)效应,静态倍频系数d11约为150 pm V-1.由能带结构分析结果可知,体系的SHG效应与推拉电子基团之间的电荷转移密切相关,同时乙烯桥键在该电子转移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章永凡  丁开宁  林伟  李俊篯 《物理学报》2005,54(3):1352-1360
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对VC(001)清洁表面的构型和电子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与TiC(001)面类似,VC(001)面弛豫后形成表面皱褶,其表层V原子和C原子分别朝体相和真空方向移动. 能带计算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碳化物(001)面的能带结构符合刚性带理论模型. 对于VC(001)面,表面态主要处在-30eV附近,其主要成分为表层C原子的2pz轨道. 此外,以表层V原子的3d轨道成分为主的表面态出现在费米能级附近,由于这些表面态以表面法线方向的轨道(3d2z和3dxz/dyz)为主要成分,因此在表面反应中将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体现出与TiC(001)面不同的反应性质. 关键词: 过渡金属碳化物 表面态 能带结构  相似文献   
76.
丁开宁  加伟  章永凡 《结构化学》2013,(9):1307-1315
The first-principles density functional calc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geometr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HgGa2X4(X = S,Se,Te) semiconductors with defect chalcopyrite structures,and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all crystals a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compounds have similar band structures and the band gap decreases from S to Se to Te.For the 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three crystals show good light transmission in the IR and part visible regions,and in particular,HgGa2S4 and HgGa2Se4 crystals possess moderate birefringence.For the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these crystals have stronger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and are theoretically predicted to have larger second-order static SHG coefficients( 30 pm/V).The SHG of HgGa2X4(X = S,Se,Te) semiconductor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transitions from the bands near the top of valence band derived from X(X = S,Se,Te) p states to the unoccupied bands contributed by the p states of Ga atom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gGa2S4 and HgGa2Se4 compounds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nonlinear optical crystals in the IR region.  相似文献   
77.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平板模型方法, 研究了甲醇分子在FeS2(100)完整表面的吸附与解离. 通过比较不同吸附位置的吸附能和构型参数发现: 表面Fe位为有利吸附位, 甲醇分子通过氧原子吸附在表面Fe位, 吸附后甲醇分子中的C―O键和O―H键都有伸长, 振动频率发生红移; 甲醇分子易于解离成甲氧基CH3O和H, 表面Fe位仍然是二者有利吸附位. 通过计算得出甲醇在FeS2(100)表面解离吸附的可能机理: 甲醇分子首先发生O―H键的断裂, 生成甲氧基中间体, 继而甲氧基C―H键断裂, 得到最后产物HCHO和H2.  相似文献   
78.
铜族金属与完整及氮掺杂石墨烯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平板模型,研究了铜族金属单原子和双原子簇与完整及氮掺杂石墨烯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氮掺杂后石墨烯的电子结构特性由半金属性变为金属性;铜族金属在完整及石墨型氮掺杂石墨烯上的吸附较弱,结合能约为0.5eV,而在吡啶型氮掺杂和吡咯型氮掺杂石墨烯上有较强的化学吸附,结合能一般大于1eV;吡咯型氮掺杂后的构型不稳定,金属原子及簇与包含该结构的石墨烯衬底作用时会使其向吡啶型氮掺杂转变,并最终得到基于吡啶型氮掺杂的稳定吸附构型.Mulliken电荷布居分析显示,吸附在吡啶型氮掺杂石墨烯上的金属单原子与金属双原子簇带电性质相反.态密度及轨道分析表明,Cu与吡啶型氮掺杂石墨烯空位处留有悬挂键的三个原子成键,而Au与其中两个C原子成键.  相似文献   
79.
采用自旋极化密度泛函和广义梯度近似的方法并结合周期平板模型, 探讨了不同覆盖度(θ)下双金 属簇X (X=Pt-Au, Au-Au)在(3×2)TiO2(110)完整表面上的吸附行为. 另外, 在本文给出的所有覆盖度模式下(θ= 1/6-1 ML), 我们仅研究其基态构型. 计算结果表明: 当θ<1/2 ML时, 金属簇X在TiO2(110)表面上吸附能随覆盖 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θ>1/2 ML时, 除了饱和覆盖度下, 吸附能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 当θ=1/2 ML时, 吸附能最 大. 即使Pt-Au/TiO2体系的吸附能比Au-Au/TiO2体系的小, 但相对于Au-Au 簇, Pt-Au 簇更容易在TiO2(110)表 面上形成双金属单分子层. 在半覆盖和全覆盖下, X簇的峰与TiO2的峰在-3.0 eV到费米能级之间产生明显重 叠, 表明簇与底物之间存在化学作用. 且当覆盖度小时, X-TiO2相互作用是成簇的主要因素; 随着覆盖度的增 大, X-X原子间相互作用就逐渐变成了成簇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0.
采用自旋极化密度泛函和广义梯度近似的方法并结合周期平板模型,探讨了不同覆盖度(θ)下双金属簇X (X=Pt-Au, Au-Au)在(3×2)TiO2(110)完整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另外,在本文给出的所有覆盖度模式下(θ=1/6-1 ML),我们仅研究其基态构型.计算结果表明:当θ<1/2 ML时,金属簇X在TiO2(110)表面上吸附能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当θ>1/2 ML时,除了饱和覆盖度下,吸附能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当θ=1/2 ML时,吸附能最大.即使Pt-Au/TiO2体系的吸附能比Au-Au/TiO2体系的小,但相对于Au-Au簇, Pt-Au簇更容易在TiO2(110)表面上形成双金属单分子层.在半覆盖和全覆盖下, X簇的峰与TiO2的峰在-3.0 eV到费米能级之间产生明显重叠,表明簇与底物之间存在化学作用.且当覆盖度小时, X-TiO2相互作用是成簇的主要因素;随着覆盖度的增大, X-X原子间相互作用就逐渐变成了成簇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