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数理化   6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ZnMoO4∶Tb3+绿色荧光粉。XRD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在700 ℃基本形成单一的ZnMoO4相,属三斜晶系,而Tb3+的掺入基本不影响ZnMoO4的结构;TG-DTA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在680 ℃基本形成ZnMoO4相;IR结果表明,在700 ℃燃烧后,没有出现其他有机物的峰,说明柠檬酸已完全分解,掺杂的少量Tb3+已完全溶入了ZnMoO4的晶格中,形成ZnMoO4∶Tb3+固溶体;SEM结果表明,700,750,800 ℃制备的样品随温度的提高颗粒的分散度逐渐提高;激发光谱的主要变化是随着ZnMoO4∶Tb3+的生成而产生出主峰为488 nm处的强峰;发射光谱结果表明,随着ZnMoO4∶Tb3+的形成,最佳激发波长488 nm下,出现了很强的544 nm处的发射峰,对应于Tb3+的5D4→7F5跃迁。通过ZnMoO4中掺杂Tb3+,获得了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绿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32.
EuVO_4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EuVO4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其粉末的晶型、结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V2O5和Eu2O3在600℃左右开始反应,700℃左右反应基本完成,生成物属四方晶系,与EuVO4标准图谱一致,说明固相反应主产物是EuVO4;红外光谱证明,V=O键的伸缩振动变弱,并向低波数移动,O-V-O的反对称伸缩振动明显增强;激发光谱的主要变化是Eu-O电荷迁移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消失,产生出强度很强的323 nm处的7F0-5H3跃迁;发射光谱结果表明,随着V2O5和Eu2O3向EuVO4转变,最佳激发波长也由275 nm逐渐向323 nm移动,同时出现了467,592和616 nm处的发射峰.它们分别归属于VO3-4的蓝色发射、Eu3+的磁偶极跃迁和电偶极跃迁,实现了同一物质同时产生蓝色荧光和红色荧光,而且VO3-4-对Eu3+的发光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Tb3+和Na2WO4共掺杂SiO2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稀土离子Tb3 和Na2WO4共掺杂的SiO2材料,利用DTA-TG,IR,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材料属于非晶态,800℃退火后Tb3 和Na2WO4共掺杂样品的主要结构为SiO2的网状结构。通过三维荧光光谱,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探讨了Na2WO4对掺稀土离子的SiO2体系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30nm激发下,样品显示Tb3 的5D4—7Fj(j=4,5,6)和5D3—7Fj(j=4,5,6)发射光谱,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发射均匀的蓝绿色荧光,说明样品掺杂均匀且分散性较好。Na2WO4的掺入,并不影响Tb3 在SiO2基质中的发射峰的主要位置,但对发光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敏化了5D4—7F6蓝色跃迁而猝灭了5D4—7F5绿色跃迁,使材料发射蓝绿色荧光。文章通过所得的能级图,对样品的跃迁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4.
合成了四种三核钼钨簇合物([Mo3L]2+, [Mo2WL]2+, [MoW2L]2+, [W3L]2+, 其中L=[(μ3-O)2(μ-CH3COO)6(H2O)3])。并研究了四种簇合物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在0.01 mol/L簇合物的水溶液中,[Mo3L]2+, [Mo2WL]2+出现两个氧化峰,两个还原峰。[W3L]2+, [W2MoL]2+则出现三个氧化峰和两个还原峰,四种簇合物的电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钼钨的外层电子排布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5.
导数红外光谱法定量测定环己烷中微量苯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导数红外光谱测定了环己烷中微量苯的含量。测定中选择 6 74± 2cm-1峰为定量峰 ,并采用峰高、峰面积、一阶导数 (最大、最小、区间 )、二阶导数等方法 ,所得标准曲线方程的相关系数在 0 990~0 995范围之间。当样品中苯的含量在 0 0 10~ 0 10g·10mL-1时 ,其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为定量测定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Eu3+掺杂BaO-TiO2-3SiO2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晶晶  王喜贵 《发光学报》2012,33(6):601-605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室温下制备了以BaO-TiO2-3SiO2为基质的稀土Eu3+掺杂的发光材料,各材料的量比为 n(Ba):n(Ti):n(Si):n(Eu)=1:1:3:x。 通过DTA-TG、IR、XRD、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DTA-TG测试表明,样品在50~400 ℃之间出现明显失重现象,说明在此过程中凝胶中的吸附水、乙醇、醋酸等物质发生了脱附释放。IR光谱显示,制备的样品中主要存在Ti-O-Si和O-Si-O键。XRD测试证明,材料属于非晶态。激发和发射光谱图显示,材料制备的最佳退火温度为800 ℃,Eu3+的最佳掺杂比例为x(Eu)=5.75×10-3。在612 nm监测波长下,测得的最佳激发波长为紫外光395 nm 和可见光465 nm,即在395 nm和465 nm光激发下,材料发射的红光单色性好且强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掺稀土离子发光材料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已经制备出各种有应用价值的掺稀土发光材料,如掺Tb3+的三基色发光粉等。由于稀土离子的发光极易受基质的影响,且在不同基质中稀土离子的发光强度不同。所以人们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改变基质材料上,以减少昂贵稀土的掺杂量,从而提高稀土的发光强度。Tb3+能发射特征的绿色荧光,其发光强度高,量子效率高,所以围绕铽合成不同基质的发光材料一直是人们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ZhangH.X.等犤1犦制备了掺杂Tb3+、Eu3+的Zn2SiO4体系发光材料,该材料像广泛应用于电视和C…  相似文献   
3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高纯的B2O3-CaO∶Eu3+荧光粉。用XRD、IR对不同退火温度下所得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发现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能形成不同结构的硼酸盐基质。通过对以不同结构硼酸盐为基质荧光粉的激发、发射谱图及荧光衰减曲线的分析,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性能和发光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结构硼酸盐基质中,Eu3+都处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以(5D0F2)电偶极跃迁为主,所以材料主要发红光;且900℃退火所得高纯相的CaB2O4基质最有利于发光、对应的荧光衰减时间最长,这都因在此荧光粉中Eu3+更易取代Ca2+,并形成相对较多的p-n结和陷阱所致。  相似文献   
39.
采用柠檬酸凝胶-燃烧法合成了CaLa1-xAl3O7∶xEu3 (0.05≤x≤0.8)材料的前驱粉末,在低于700℃退火处理时,得到非晶态样品,而高于800℃退火处理后为纯相的CaLa1-xAl3O7∶xEu3 粉末样品。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Eu3 在CaLaAl3O7基质中的发光性能及Eu3 掺杂量,退火温度和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配比等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非晶态和晶态CaLa1-xAl3O7∶xEu3 样品均可发光,非晶态样品的最强激发峰出现在7F0—5D2的465 nm处,而晶相样品的最强激发峰为7F0—5L6跃迁的394nm。非晶态粉末在465 nm激发下发射光谱由5D0—7F0的578 nm和5D0—7F1的587 nm及5D0—7F2的615nm组成。而晶态粉末在394 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与非晶态相比5D0—7F0跃迁消失了,同时5D0—7F1跃迁发生谱线劈裂,出现在587和596 nm两处。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主峰615 nm强度增强了,但5D0—7F1跃迁峰的增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