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数理化   21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增会  李锡夔 《力学学报》2018,50(2):284-296
本文在二阶计算均匀化框架下提出了颗粒材料损伤--愈合与塑性的多尺度表征方法. 颗粒材料结构在宏观尺度模型化为梯度Cosserat连续体,在其有限元网格的每个积分点处定义具有离散颗粒介观结构的表征元. 建立了表征元离散颗粒系统的非线性增量本构关系. 表征元周边介质作用于表征元边界颗粒的增量力与增量力偶矩以表征元边界颗粒的增量线位移与增量转动角位移、当前变形状态下表征元离散介观结构弹性刚度、以及凝聚到表征元边界颗粒的增量耗散摩擦力表示. 基于平均场理论与Hill定理,导出了基于介观力学信息的梯度Cosserat连续体增量非线性本构关系. 在等温热动力学框架下定义了表征颗粒材料各向异性损伤--愈合和塑性的损伤、愈合张量因子与综合损伤、愈合效应的净损伤张量因子和塑性应变. 此外,定义了损伤和塑性耗散能密度与愈合能密度,以定量比较材料损伤、愈合、塑性对材料失效的效应. 应变局部化数值例题结果显示了所建议的颗粒材料损伤--愈合--塑性表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近来提出的一致性高阶无网格法通过发展导数修正技术大幅度减少了所需积分点数目,并能够精确地通过分片试验,从而显著改善无网格计算的效率、精度和收敛性。然而,由于导数修正方程数目须与积分点数目相匹配,该方法仅限于使用三角形积分子域。在保留原有导数修正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导数的共面条件,并据此建立补充方程,使得方程总数可匹配于所需的积分点数目,从而将一致性高阶无网格法方便地拓展到使用四边形积分子域。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精确地通过了分片试验,并展现出极好的计算精度、效率和收敛性。  相似文献   
73.
基于针对分子动力学-Cauchy连续体模型提出的连接尺度方法(BSM)[1,2],发展了耦合细尺度上基于离散颗粒集合体模型的离散单元法(DEM)和粗尺度上基于Cosserat连续体模型的有限元法(FEM)的BSM。仅在有限局部区域内采用DEM以从细观层次模拟非连续破坏现象,而在全域则采用花费计算时间和存储空间较少的FEM。通过连接尺度位移(包括平移和转动)分解,和基于作用于Cosserat连续体有限元节点和颗粒集合体颗粒形心的离散系统虚功原理,得到了具有解耦特征的粗细尺度耦合系统运动方程。讨论和提出了在准静态载荷条件下粗细尺度域的界面条件,以及动态载荷条件下可以有效消除粗细尺度域界面上虚假反射波的非反射界面条件(NRBC)。本文二维数值算例结果说明了所提出的颗粒材料BSM的可应用性和优越性,及所实施界面条件对模拟颗粒材料动力学响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75.
本文报道一系列芳基烷基酮, 如2,5-二甲氧基苯基烷基酮, 4-叔丁基-2,5-二甲氧基苯基烷基酮2,5-二甲基苯基烷基酮及相应的一些衍生物的合成及MS, NMR,IR和UV光谱的分析结果. 并讨论了一些改进后的合成方法和有意义的副反应以及由光谱数据所揭示的这些化合物的特征结构.  相似文献   
76.
本文报道了四种不同取代的三氟苯乙烯(TFS)的合成和在120-160℃范围内测定了p-Me3Si和p-CH3C(O)取代的TFS热环化二聚反应速率常数k2并计算出相应的Arrhenius参数和活化参数. 从^1^9F NMR的化学位移计算出四种取代TFS的极性参数σ^P. 并求出其中1和3的取代基自旋离域参数σT, 说明1和3都是拉电子取代基, 它们的σ^P分别为0.145和0.56, 但又是有相当自旋离域能力的取代基, 在140℃时其σT分别为0.29和0.50.  相似文献   
77.
计国桢  施亦群  蒋锡夔 《化学学报》1988,46(11):1139-1144
利用KINETICS-1计算机程序, 测定了在120-160℃四个温度下对甲氧基三氟苯乙烯与对三氟甲基三氟苯乙烯的交叉和均环加成反应的速率常数. 我们的数据, 特别是与交叉环加成反应的趋向有关的, 并由方程(10)所定义的φ函数值(1.4-1.9)表明, 在电子基取代的和吸电子基取代的三氟苯乙烯之间的交叉环加成反应的过渡态中, 非常可能存在着一个额外的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8.
偏氟乙烯能够分别与四氯化碳和全氟叔丁基碘进行自由基的调聚反应,得到新型的调聚物CCl3(CH2CF2)nCl(n=1~6)和(CF3)3C(CH2CF2)nI(n=1,2).调聚物的结构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化学转化所证实.反应中亲电自由基·CCl3与·C(CF3)3主要进攻偏氟乙烯上无氟碳原子,亦即在偏氟乙烯的自由基加成中,极性因素对加成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9.
在促进自由基型反应的条件(紫外光照射、无溶剂、室温振荡48小时)下,双[1,3-二苯基-2-咪唑烷叉](Ⅰ)与过量四氯化碳反应后生成较复杂产物(转化率约24%),自其中可分离检定二氯化物Ⅲe(约39%),一氯化物Ⅳ(约15%)及少量六氯乙烷.双体Ⅰ与1-氯丁烷反应(转化率约11%),亦可得二氯化物Ⅲe(约52%).同样,自过量1-溴丙烷可得二溴化物Ⅲd(产率约59%,反应转化率约29%),自过量碘乙烷可得二碘化物Ⅲb(产率约70%,反应转化率约41%).在离子型或异裂性的反应条件(室温、乙腈溶液、无引发自由基因素)下,各卤素与双体Ⅰ迅速反应,并以100%转化率及高产率形成其相应二卤化物Ⅲ.计:二氯化物Ⅲe,产率98%;二溴化物Ⅲd,产率90%;二碘化物Ⅲb,产率90%.新化合物Ⅲe及Ⅲd的结构通过几近定量的化学转化、紫外吸收光谱的对比、不同方法合成同一产物的熔点及混合烷点的对比以及元素分析得到证明.本工作说明,双体Ⅰ的反应方式不仅限于作为亲核卡宾Ⅱ的来源.双体Ⅰ本身是活泼分子,既能参与离子型反应,也能参与自由基型反应.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