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层FeSe/SrTiO3界面增强超导的发现为理解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也为实现新的高温超导体开拓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在SrTiO3(001)表面高温沉积Mg进而沉积单层FeSe薄膜,制备出了FeSe/MgO双层/SrTiO3异质结.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异质结的电学及超导特性,观测到约14–15 meV的超导能隙,比体相FeSe超导能隙值增大了5–6倍,与K掺杂双层FeSe/SrTiO3的超导能隙值相当.这一结果可理解为能带弯曲造成的界面电荷转移和界面处电声耦合共同作用导致的超导增强.FeSe/MgO界面是继FeSe/TiO2之后的一个新界面超导体系,为研究界面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新载体.  相似文献   

2.
SrTiO3(001)单晶表面上生长的单层FeSe薄膜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高温超导电性,其超导增强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电子由衬底转移到了单层FeSe薄膜当中.基于此认识,研究者们在吸附了钾(K)原子的多层FeSe薄膜表面上观察到了类似超导能隙的隧穿能谱和光电子能谱.但这种自上而下的电子掺入方式在多层FeSe薄膜表面上可能引起的高温超导电性,还缺乏零电阻或迈斯纳效应等物性测量实验的直接证实.本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一台特殊的多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生长于SrTiO3(001)衬底上的多层FeSe薄膜表面上,不但观察到了超导能隙随K吸附量的变化,而且利用原位双线圈互感测量技术,成功地的观察到了该薄膜的抗磁响应,并由此确定了该薄膜样品呈现迈斯纳效应的超导转变温度为23.9 K.其穿透深度随温度的变化呈二次幂指数关系,表明该体系的超导序参量很可能具有S±配对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薛其坤研究团队发现了单层FeSe/SrTiO3(FeSe/STO)体系具有高温超导电性,并认为界面增强的电-声子相互作用是该体系超导电性增强的重要原因(Chin.Phys.Lett.29,037402(2012)).该研究工作建立了国际高温超导研究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引起了国际超导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很多国内外研究组都开始了对该体系的电子结构、掺杂机理及超导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  相似文献   

4.
金士锋  郭建刚  王刚  陈小龙 《物理学报》2018,67(20):207412-207412
FeSe基超导体作为铁基超导材料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对这类超导材料的探索和制备是研究其物理性质的基础.目前,对于FeSe基超导材料的探索主要集中于插层和外延单层FeSe薄膜.其中,通过插层方法获得的FeSe基超导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且种类众多.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发现的一系列FeSe基高温超导材料,涵盖KxFe2Se2,AxNH3FeSe,LiOHFeSe和有机分子插层FeSe等,并针对各种材料,简述了其性质及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庞磁电阻氧化物薄膜La1-xPrxMnO3(x=0.1,0 .2)薄膜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生长在(100)SrTiO3单晶基底上.XRD结果显示 薄膜具有很好的外延单晶取向.电输运和磁性质的研究表明薄膜具有显著的庞磁电阻效应(CM R)效应,其中磁电阻比率达95%(在5T的磁场下).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结果表明薄膜体 系中Pr离子的价态为+4价,因此该薄膜很可能是电子掺杂的庞磁电阻体系.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 1-xPrxMnO3')" href="#">La1-xPrxMnO3 电子 掺杂 庞磁电阻  相似文献   

6.
冉峰  梁艳  张坚地 《物理学报》2023,(9):164-184
由于对称性破缺、晶格失配、电荷转移和空间限域等多自由度的协同关联作用,氧化物异质界面演生出许多与相应体材料所不同的物理性质,其中氧化物界面超导由于蕴含丰富物理内涵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得益于氧化物异质外延以及物性精准表征技术的迅猛发展,研究人员已经在多种氧化物异质界面上观测到了准二维的界面超导,并研究了与其相关的许多新奇量子现象,不仅推动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发展,也为界面超导走向实际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主要介绍和讨论氧化物界面上的准二维超导,以典型的LaAlO3/SrTiO3界面准二维超导及La2CuO4/La1.56Sr0.44CuO4等铜氧化物界面超导为例,总结分析氧化物界面超导中新奇的物理现象,并指出该研究体系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展望界面超导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利用射频磁控反应溅射技术,制备了氮掺杂的SiO2纳米薄膜.发现N掺杂SiO2体系纳米薄膜具有铁磁性.较小的氮化硅颗粒均匀分布在氧化硅基质中有利于磁有序的形成.基底温度为400℃时,样品薄膜具有最大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35 emu/cm3和75 Oe.薄膜的磁性可能产生于氮化硅和氧化硅的界面.理论计算表明,N掺杂SiO2体系具有净自旋.同时,由氮化硅和氧化硅界面之间的电荷转移导致的轨道磁矩也会对样品的磁性有贡献 关键词: 2薄膜')" href="#">N掺杂SiO2薄膜 射频磁控反应溅射 界面磁性 基底温度  相似文献   

8.
祖敏  张鹰子  闻海虎 《物理学报》2008,57(11):7257-7261
使用直流同轴磁控溅射法,在SrTiO3(STO)衬底上成功制备出c取向的La1.85Sr0.15CuO4(LSCO)超导薄膜.通过电输运测量系统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薄膜厚度对LSCO(x=0.15)薄膜电学性质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实验证明随着膜厚增加,(006)衍射峰的半高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逐渐减小,薄膜的取向性增强,与此同时,薄膜的超导转变温 关键词: 1.85Sr0.15CuO4薄膜')" href="#">La1.85Sr0.15CuO4薄膜 超导电性 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使用QUANTUM ESPRESSO(QE)软件包实现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Si, Ge, Zr和Sn掺杂SrTiO3的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能.使用广义梯度近似(GGA)获得SrTiO3的晶格常数与先前的实验数据非常一致.同时,获得了SrTi0.875X0.125O3(X=Si, Ge, Zr, Sn)四种掺杂体系的晶格常数. SrTiO3和SrTi0.875X0.125O3(X=Si, Ge, Zr, Sn)四种掺杂的带隙值分别1.853 eV、1.849 eV、1.916 eV、1.895 eV和1.925 eV.在研究五种SrTiO3体系的光催化性能时,采用剪刀算符对五种SrTiO3体系的带隙值进行修正.计算本征SrTiO3和SrTi0.875X0.125O3  相似文献   

10.
自铁磁金属在飞秒激光泵浦下的超快退磁效应发现以来,电子的自旋属性逐渐被应用于太赫兹电磁波的产生.利用逆Rashba-Edelstein效应产生太赫兹辐射首先在Ag/Bi界面得到证实,而LaAlO3/SrTiO3界面通过该效应产生直流的自旋-电荷转换效率要高于Ag/Bi界面约一个数量级,但利用该结构转化自旋流来产生太赫兹的有效性尚待系统的研究.本文制备了NiFe/LaAlO3//SrTiO3(001)系列样品,在飞秒激光泵浦下观察到了太赫兹辐射的产生及其对磁场方向的依赖效应,并通过改变LaAlO3层的厚度验证了超扩散模型与光学传输模型的有效性,观察到了在LaAlO3/SrTiO3界面由于多次反射导致太赫兹波的减弱,为进一步优化太赫兹波的产生提供了实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由于用分子束外延法在SrTiO_3衬底表面制备的单层FeSe具有很高的超导转变温度而引发了极大的研究热潮,随之而来的是对多层FeSe薄膜日益增长的研究兴趣.但目前还没有对成功生长高质量多层FeSe薄膜的详细报道.本文利用高能电子衍射仪(RHEED)实时监控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制备的多层FeSe薄膜,发现在FeSe薄膜的生长初期,RHEED图像的强度演化基本符合台阶密度模型的描述特征,即台阶密度ρ正相关于衍射条纹强度.FeSe(02)衍射条纹的强度在第一生长周期内呈现稳定而明显的峰型振荡,而且不受高能电子掠射角的影响,最适合用来标定FeSe薄膜的厚度.结合扫描隧道显微镜对FeSe薄膜质量的原位观察,确定了制备多层FeSe薄膜的最佳生长条件,为FeSe薄膜的物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徐新发  邵晓红 《物理学报》2009,58(3):1908-1916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超软赝势法, 研究了Y掺杂SrTiO3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性质, 得到了优化后体系的结构参数, 掺杂形成能, 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 对比掺杂浓度为0125, 025, 033时,Sr1-xYxTiO3和SrTi1-xYxO3的掺杂形成能,发现Y替代Sr能形成更稳定的结构. 对Sr1-xYxTiO3x=0, 0125, 025, 033) 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Y替代Sr后, 随着掺杂浓度增大, 体系的晶格常数逐渐减小, 稳定性逐渐增强. 对不同掺杂浓度的Sr1-xYxTiO3能带结构的计算结果表明:纯净的SrTiO3是绝缘体, 价带顶在R点, 导带底在Γ点, 费米能级处于价带顶; 掺杂Y后, 费米能级进入到导带底中, 体系呈金属性;掺杂浓度越大,费米能级进入导带的位置越深,禁带宽度也近似变宽. 关键词: 3')" href="#">SrTiO3 电子结构 掺杂 VASP  相似文献   

13.
敖琪  张瓦利  张熠  吴建生 《物理学报》2005,54(10):4889-4893
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Nd28Fe66B6/Fe50Co50 双层纳米复合磁性薄膜,研究了其结构和磁性.经873K退火处理15min 后,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薄膜晶体结构,采用俄歇电子能谱仪估算薄膜厚度和超导量子干 涉仪测量其磁性.磁性测量表明,1)该系列薄膜具有垂直于膜面的磁各向异性.从起始磁化曲 线和小回线的形状特征可知,矫顽力机制主要是由畴壁钉扎控制.2)对于固定厚度(10nm) 层的硬磁相Nd-Fe-B和不同厚度(dFeCo=1—100nm)层软磁相FeCo双层纳米复合 膜,剩磁随软磁相FeCo 厚度的增加快速增加,而矫顽力则减少.当dFeCo=5nm 时 ,最大磁能积达到160×10A/m.磁滞回线的单一硬磁相特征说明,硬磁相Nd -Fe-B层和软磁相FeCo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两相很好地耦合在一起.剩磁和磁能积的提高是由 于两相磁性交换耦合所致. 关键词: Nd-Fe-B/FeCo双层纳米复合膜 交换耦合 磁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自LaAlO3/SrTiO3异质界面发现高迁移率的二维电子气以来,其二维超导电性、界面磁性和自旋轨道耦合等诸多物理性质已经被广泛研究.对于二维超导体,零温下超导-反常金属相变的起源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传统理论认为在超导-绝缘量子相变中只存在2种基态,即库珀对的超导基态和绝缘基态.然而在研究超导颗粒膜中超导电性的演化与厚度和温度的关系时发现,存在一个中间金属态破坏了超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直接过渡.这种中间金属态的标志性特征是,在超导转变温度之下存在饱和的剩余电阻,与之对应的基态称作反常金属态.本文主要对在LaAlO3/SrTiO3(001)异质界面磁场诱导的超导-反常金属量子相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电阻-温度(R-T)曲线和电流-电压(I-V)特性曲线表明样品在超导转变温度之下处于超导态.外加磁场会导致样品在低温下出现饱和电阻、正的巨磁阻和低电流范围内的线性I-V曲线.另外,霍尔电阻在一定的磁场之下会出现零电阻平台,而此时纵向电阻不为零,表现出明显的玻色金属态的特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张睿智  王春雷  李吉超  梅良模 《物理学报》2009,58(10):7162-7167
以Bi和Cu掺杂为例,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电子结构的计算,分析了SrTiO3体系中形成级联能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Bi掺杂和Cu掺杂都可以在SrTiO3的禁带中引入杂质能带,Bi和Cu的共同掺杂可引入两条杂质能带.通过在两条杂质能带之间级联激发,价带顶的电子可以受激跃迁到导带底.采用无辐射跃迁的简单模型,分析指出电子通过级联激发从价带顶受激跃迁到导带底的概率远远高于直接从价带顶跃迁到导带底的概率.这种级联激发可以有效提高导带中的载流子浓度. 关键词: 级联能级 密度泛函 掺杂  相似文献   

16.
刘亮  马小柏  聂瑞娟  姚丹  王福仁 《物理学报》2009,58(11):7966-7971
用Mg/B多层膜退火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MgB2超导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和薄膜厚度对于MgB2薄膜性质的影响.厚度为250 nm的Mg/B多层膜经400 ℃低温退火后已经生成超导相,此厚度薄膜750 ℃下退火20—30 min实现最佳超导转变温度(Tc).前驱膜分层厚度相同时,随着薄膜厚度减小MgB2薄膜Tc明显降低,而且较薄的膜Tc关键词: 2超导薄膜')" href="#">MgB2超导薄膜 电子束蒸发 超导成相  相似文献   

17.
刘婷  谈松林  张辉  秦毅  张鹏翔 《物理学报》2008,57(7):4424-4427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SrTiO3和SrNb0.2Ti0.8O3薄膜.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LaAlO3(100)单晶平衬底上生长的SrTiO3及SrNb0.2Ti0.8O3薄膜是沿[001]取向的近外延生长.随着氧压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增大,SrTiO3薄膜的晶格参数减小,而SrNb0.2Ti0.8O3薄膜的晶格参数先减小后增大.同时摸索出制备具有二维电子气超晶格(SrTiO3/SrNb0.2Ti0.8O3)L的最佳氧压为1.0×10-2Pa.另外在LaAlO3(100)倾斜衬底上制备的SrNb0.2Ti0.8O3薄膜中观察到激光感生热电电压效应. 关键词: 0.2Ti0.8O3薄膜')" href="#">SrNb0.2Ti0.8O3薄膜 晶格参数 激光感生热电电压 脉冲激光沉积  相似文献   

18.
龚昌德  邢定钰  刘楣 《物理学报》1984,33(7):967-974
本文推广了McMillan隧道模型,并应用于厚度小于超导相干长度的超导和正常膜组成的N-S多层薄膜结构。计算了它的序参量和超导临界温度。由于界面区域电声子作用的修正以及不同原子的掺杂所引起的Tc增强的可能性也作了讨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FeSe进行化学插层可以将其超导转变温度(Tc)从约8 K提高到40 K以上,实现高温超导电性.最近,我们对两种插层FeSe高温超导材料(Li0.84Fe0.16)OHFe0.98Se和Li0.36(NH3yFe2Se2开展了高压调控研究,发现压力会首先抑制高温超导相(称为SC-I相),然后在临界压力Pc以上诱导出第二个高温超导相(称为SC-Ⅱ相),呈现出双拱形T-P超导相图.这两个体系的Pc分别约为5和2 GPa,两个体系SC-Ⅱ相的最高Tc分别可以达到约52和55 K,比相应SC-I相的初始Tc提高了10 K.对(Li0.84Fe0.16)OHFe0.98Se的正常态电输运性质分析表明,SC-I和SC-Ⅱ相的正常态分别具有费米液体和非费米液体行为,意味着这两个超导相可能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还发现这两个体系的SC-Ⅱ相的Tc与霍尔系数倒数1/RH(∝载流子浓度ne)具有很好的线性依赖关系.对(Li0.84Fe0.16)OHFe0.98Se的高压X射线衍射测量排除了其在10 GPa以内发生结构相变的可能,因此Pc以上SC-Ⅱ相的出现和载流子浓度的增加很可能起源于压力导致的费米面重构.  相似文献   

20.
李文涛  梁艳  王炜华  杨芳  郭建东 《物理学报》2015,64(7):78103-078103
LaTiO3 是一种典型的强关联电子材料, 其(110) 薄膜为通过晶格对称性、应变等的设计调控外延结构的物理性质提供了新的机会. 本文研究了SrTiO3(110) 衬底表面金属La 和Ti 沉积所引起的微观结构变化, 进而利用电子衍射信号对分子束外延薄膜生长表面阳离子浓度的灵敏响应, 发展了原位、实时、精确控制金属蒸发源沉积速率的方法, 实现了高质量LaTiO3(110) 薄膜的生长和对阳离子化学配比的精确控制. 由于LaTiO3中Ti3+ 3d 电子的库仑排斥作用, 氧原子层截止的(110) 表面更容易实现极性补偿, 因此生长得到的薄膜表面暴露出单一类型的氧截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