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麻醉学科的迅猛发展,麻醉科这一名称已不能适应麻醉学科所实际从事的急救复苏、麻醉前患者评估、门诊检查麻醉、日间手术麻醉、疼痛门诊或疼痛诊疗中心(含疼痛治疗病房)、手术室内住院患者的临床麻醉、麻醉后恢复室与麻醉手术后重症监护单位(PACU、AICU)、手术后急性疼痛镇痛服务、分娩镇痛服务、以及患者手术麻醉后康复指导等工作内涵,迫切需要为麻醉科选择(或创造)一个更能涵盖麻醉学科所实际从事的工作范畴、  相似文献   

2.
背景 近来,日间手术迅猛发展.特殊患者的日间手术麻醉令麻醉医师面临严峻挑战. 目的 降低日间手术麻醉风险. 内容 分析2012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年会上日间手术麻醉领域相关的知识更新. 趋向 全面关注特殊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方可安全实施日间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下行日间手术患者在PACU的监护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并经PACU苏醒的患者28946例,根据患者入住病室分为日间手术组(A组,3032例)和传统住院手术组(C组,25914例)。日间手术患者以1∶1的比例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与传统住院手术患者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信息及PACU时间。结果PSM前,与C组比较,A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但年龄更小,ASA分级更低,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拔管前观察时间及PACU时间更短,气管拔管后观察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根据性别、年龄、ASA分级、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匹配后,A组气管拔管前观察时间及PACU时间更短,气管拔管后观察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相比传统住院手术,日间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气管拔管前观察时间、PACU时间更短,但气管拔管后观察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推广,早期肺癌手术的需求量明显增加。经过严格筛查,部分患者可以进行日间肺癌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胸科手术的创伤更小,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同时,机器人辅助日间肺癌手术也对麻醉全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综述以加速康复外科的原则和方法为基础,根据日间手术和机器人辅助肺癌手术的特点,从术前麻醉评估、术中麻醉管理、术后随访及出院标准等方面对机器人辅助日间肺癌手术的麻醉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择期行日间L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0.4μg/kg)进行麻醉,对照组使用芬太尼(4μg/kg)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期(术前到拔管)及术后生命体征(BP、HR、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术后疼痛分级、术后镇痛药及麻醉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均较术前下降(P<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CU躁动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结论:舒芬太尼较芬太尼在镇痛效果、镇痛时间、术后意识恢复、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应用于日间LC的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外科手术尤其是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麻醉药物的发展和麻醉技术的改进,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 部分欧美发达国家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已超过80%^([1])。日间手术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门诊手术麻醉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门诊手术能缩短病人与家庭的分离时间 ,减少住院接触性感染和并发症 ,病人不必考虑住院床位 ,可灵活选择手术时间 ,并可最大效率地使用手术室和恢复室。与住院病人相比 ,门诊手术化验检查少 ,术后用药少 ,收费低。目前 ,北美门诊手术已达择期手术的 70 %。门诊手术麻醉已形成一个亚麻醉专业 ,并确定为毕业后正规培训科目之一[1] 。麻醉前准备 术前选用短效苯二氮类和抗交感类药(β 受体阻断药、α2 受体激动药 ) ,可提供满意的镇静、遗忘、抗焦虑 ,不会延迟恢复时间。有报道 ,术前静注咪唑安定 1~ 3mg或地西泮乳剂 2 5~ 7 5mg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日间手术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优势及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接受局部麻醉(局麻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连硬麻组)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局麻组患者总住院天数为(1.73±1.68)d,术后住院天数为(1.27±1.05)d,总手术时间为(70.87±18.94)min,术后下床时间为(1.15±1.00)d,连硬麻组上述4项分别为(5.18±2.85)d、(2.83±1.61)d、(82.39±42.88)min及(1.55±0.81)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住院费用为(5817.26±1 528.21)元,连硬麻组为(7457.52±2 135.46)元(P<0.05).局麻组术后发生尿潴留1例,连硬麻组发生8例(P<0.05).随访159位患者,随访率96.95%,均无复发,局麻组和连硬麻组各有1例慢性疼痛患者,所有随访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阴囊积液、睾丸萎缩、伤口血清肿.结论:局部麻醉可以满足各种术式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需求,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且患者恢复快的优势,可适用于"日间手术".  相似文献   

9.
局部麻醉在外科中的规范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尽管全身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已很普遍,但仍不能代替局部麻醉在外科的应用。随着麻醉学、外科学、药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局部麻醉的理论、方法和临床实践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局部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广泛开展门诊手术和日间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临床上对局部麻醉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价值仍存在不同看法。局部麻醉的范畴包括由手术医生实施和麻醉专业医生实施两个部分,本文将主要介绍由手术医生实施的局部麻醉及其在外科中的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下老年腹股沟疝腹膜前修补术在日间手术模式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日间腹股沟疝改良腹膜前修补术的5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的58例老年患者住院手术作为对照组,分析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日间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7±12) min,56例达成日间手术标准,于术后24h出院.2例于术后48 h出院,平均住院费用为8437元.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病率为6.6%(4/58),其中阴囊血肿3例,尿潴留1例,术后6 h VAS疼痛评分为(2.4±0.8)分.随访12个月,其中仅1例出现轻微慢性疼痛.结论 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下日间老年腹股沟疝腹膜前修补术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可以在日间手术中心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日间病房最常见的手术之一。随着现代腹股沟疝手术和麻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腹股沟疝手术可以在日间病房完成。然而,对于日间腹股沟疝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舒适度高、复发率低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旨在探讨腹腔镜TAPP日间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腹腔镜TAPP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按纳入标准最终785例患者纳入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由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评估决定行住院手术或日间手术,其中普通住院手术585例(74.5%),日间手术200例(25.5%)。对其中200例TAPP日间手术病例进行重点分析。 结果:日间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小于住院手术患者,同时,合并症、复发疝和双侧疝的比例均低于住院手术患者(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TAPP手术。日间手术患者平均总住院时间0.5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 h,平均住院总费用(含门诊检查费用)16 185元,均明显低于同期普通住院手术患者(均P<0.05)。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3(2~62)个月,随访期间,日间手术患者中1例(0.5%)复发,住院手术患者中2例(0.3%)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慢性疼痛、再入院及死亡病例。 结论:腹腔镜TAPP日间手术较普通住院手术相比,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例如在大多数年轻、合并症少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I级及以下)以及单纯性腹股沟疝患者(如初发、无嵌顿、较窄、无下腹部手术史等)中,腹腔镜TAPP日间手术可以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成人手术患者全麻前评估内容,探讨麻醉门诊评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方法通过对麻醉前评估指南、麻醉风险评估工具、临床麻醉评估单进行内容分析,构建麻醉前评估初稿。运用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明确麻醉前评估内容的维度、条目和指标。结果选入专家31名,两轮问卷有效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1,协调系数W值为0.217和0.163(P0.01),显示入选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及协调程度较高。专家咨询共提出意见173条,研究小组采纳135条(78.0%)。最终明确成人手术患者全麻前评估内容,包括6个维度、53个条目和106个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成人手术患者全麻前评估内容较为科学合理,并适合我国国情,后续研究将聚焦评估模式,促进麻醉前评估的信息化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日间手术的优势及与住院患者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108名乳腺癌患者接受乳房切除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其中24例接受日间手术(日间手术组),32例住院过夜(过夜手术组),52例术后住院时间超过2天(正常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接近,日间手术组镇痛剂使用量大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日间手术组的社区医疗和门诊就诊次数有所增加,两组与入院两天以上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间手术组的总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三组在切口出血、血肿、手术部位感染、疼痛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门诊乳腺癌日手术费用低,无严重并发症,可安全、舒适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麻醉医师在日间手术室的年工作量指标,分析单组麻醉医师工作量影响因素。方法共10名五组麻醉医师(Z1~Z5组),将麻醉医师的年麻醉预约例数(N1)、实际麻醉例数(N2)、停止或延迟手术例数(N3)、预约之外加的手术例数(N4)、按规定术前检查不全的例数(N5)、停止或延迟手术后再行辅助检查后有阳性发现例数(N6)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Z2、Z4组N3/N1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Z3组N4/N2显著高于其它四组(P<0.01)。五组N5/N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Z4组N6/N3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1)。结论不同麻醉医师组合可能影响日间手术麻醉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日间手术(Day Surgery)最早由英国小儿外科医师Nichol提出,是指选择一定适应证的患者,在1个工作日内安排患者住院与手术,手术后经短暂观察与恢复(一般数小时)即办理出院,患者不在医院过夜.2003年,国际日间手术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lation for Ambulatory Surgery,IAAS)将日间手术定义为: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一个工作日中完成的诊疗过程,不包括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行日间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观察在局部麻醉下行日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5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516例患者手术时间35~72 min,中位时间45.4 min,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489例(94.8%)满足日间手术要求,顺利于术后24 h内出院,20例(3.9%)于术后48 h出院,7例患者留院观察3~7 d出院,平均花费3 832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35/504),其中血肿10例,阴囊水肿15例,发热3例,尿潴留2例,慢性疼痛/麻木5例。术后4 h的VAS评分为(3.1±1.4)分,术后3 d(1.6±0.6)分。结论局部麻醉下的日间腹股沟疝修补术近期疗效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各5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手术0.5 h、手术操作时以及手术结束时等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进行测定。结果①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MSE评分:全身麻醉组麻醉前为(29.3±1.2)分,麻醉后6、12、24、72 h分别为(26.2±0.8)分、(25.7±0.6)分、(27.1±0.9)分、(29.1±0.9)分;硬膜外麻醉组麻醉前为(29.0±0.9)分,麻醉后6、12、24、72 h分别为(26.7±0.5)分、(25.4±0.6)分、(29.4±0.8)分、(29.3±0.9)分。③麻醉后24 h,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在术后12 h内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配合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实施手术麻醉配合和精心护理的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未出现麻醉意外。术后死亡2例(3.33%),均为脑疝引起呼吸衰竭所致。遗留肢体残疾2例(3.33%),恢复良好56例(93.33%)。结论规范麻醉配合和精心护理可有效增加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前入路开放式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技术,在952例日间手术患者的应用经验和体会,并阐明其与传统手术、无张力疝修补住院手术相比的优点.方法 2004年12月-200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采用局部麻醉、无张力、日间手术的形式,治疗腹股沟疝、股疝共952例,并与传统手术、无张力修补住院手术在各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全部治愈,术中、术后痛苦小,所有患者术后仅应用少量口服镇痛药,无尿潴留,术后即可下床活动,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结束2 h后即可出院回家,术后随访18个月,仅2例复发.结论 (1)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指征的更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与无张力修补住院手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2)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比较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与2019年同期非疫情期间创伤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式选择的异同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3月1日(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及2019年2月4日至2019月3月14日(2019年农历同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手术患者手术麻醉方式。两个时间段的患者又分别根据年龄将其分为≥65岁年龄组及<65岁年龄组。对比两个时期总体及各年龄段手术麻醉方式的异同及完成麻醉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结果2020年疫情期间共完成创伤骨科手术285例,与2019同期(784例)相比下降63.7%;≥65岁的老年骨折手术患者2020疫情期间占比29.5%(84/285),较2019年同期占比18.1%(142/784)明显增加。与2019年同期非气道管理麻醉的患者占比[38.3%(300/784)]相比,2020年疫情期间[56.5%(161/285)]显著增高,其中≥65岁年龄组患者分别为41.6%(59/142)和71.4%(60/84),两个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疫情期间椎管内麻醉[36.5%(104/285)]、静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4.9%(14/285)]较2019年同期[25.5%(200/784)、0.3%(2/784)]均显著增高,2020年疫情期间喉罩/+外周神经阻滞麻醉[27.7%(79/285)]较2019年同期[48.9%(383/784)]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年龄组患者中,2020年疫情期椎管内麻醉[48.8%(41/84)]、静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10.7%(9/84)]较2019年同期[29.6%(42/142)、0]显著增高,2020年疫情期间喉罩/+外周神经阻滞麻醉[21.4%(18/84)]较2019年同期的[47.9%(68/14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19年同期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6.2±0.4)min]及插管/+阻滞操作时间[(7.4±0.4)min]相比,2020年疫情期间[(12.6±0.4)min、(13.2±0.3)min]均有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麻醉方式以不影响呼吸道的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静脉麻醉等非气道管理为主,可能由于其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避免与COVID-19所致呼吸系统疾病相混淆;且麻醉时间较2019年同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