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笔者自1998~2000年间运用清宫逐淤汤治疗药物流产不全者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6例均为门诊行药物流产后流血不止者,均经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残留组织.年龄18~28岁29例,28~35岁者17例;药物流产后流血不止1周者21例,流血2周者12例,3周者8例,1个月以上者5例.46例病人均无子宫肌瘤及其它出血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益母草、丹参各30g,当归12g,川芎、桃仁、红花、川牛膝、炒灵脂、蒲黄、泽兰、香附各10g,月季花15g.气虚乏力者加党参15g,黄芪30g;若伴少腹疼痛重者加元胡10g;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ml,早晚2次分服.  相似文献   

2.
lop年6月至lop年4月,笔者采用目拟“固服饮”治疗先兆流产对例,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至一般资料科例全部为门诊病人,经尿HCG(+)或B超确诊。年龄对一28岁月例,均有一次以上流产史;33一月岁11例,均有生育史及7年以上上环史。停经时间5-10周,阴道出血l、7天,出血量约10-20Inl。2治疗方法“固胳饮”处方:川断、旱莲草、茧丝子各显龙,黑杜仲、白术炭各10g,黄等炭12g,生地构15s。腰酸下坠或小便频数,加黄茂观,升麻3g;少腹疼痛,加白芍309,炙甘草sg;胃院胀满不适,加苏校15g;阴道出血量大,加阿胶15g(样化);大便干…  相似文献   

3.
益母草牡蛎汤治愈放环后子宫出血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放环后于它出血的发生呈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着计划生育的实施。笔者自1990年一1996年期间运用自拟益母革牡蛎汤辨证加减治疗84例,效果甚佳,报道如下。1一册资料84例患者年龄在24-30岁之间;阴道流血时间!、-4个月42例,4-6个月14例,6-12个月14例;伴腰酸胆坠32例,小腹类痉挛性疼痛24例。中医辨证底气血应型者24例,寒湿型者z例,血瘀型者12例,肾虚型老26例。2治疗方法益母草牡须汤药物组成:益母草、仙鹤草。牡陋粉。西草、生地炭、炒白芍、山药、棕相炭各15g,甘草路海臣…  相似文献   

4.
蔡华普  徐晶 《陕西中医》2000,21(12):564
治疗方法:安冲调经汤药物组成:黄芪24~30g,鹿角霜、川续断、菟丝子各15g,炒白芍、生地、茜草、党参各12g,阿胶、旱莲草各10g,香附6g.月经期再加荆芥炭、地榆炭各10g,乌贼骨15~30g.偏脾气虚者加炒白术12g,炒山药15g;偏肾气虚者加桑寄生、炒杜仲各15g,淫羊藿6~12g;伴有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各10g.女贞子15g;伴有血瘀者加三七3g,益母草10g;伴见气滞者加乌药6g,荔枝核10g.用水煎煮2遍,取汁400ml,分2次服下,每日1剂.每来经前开始服用,血止后停服,连用1~3个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5.
石某 ,男 ,6 5岁 ,2 0 0 0年 10月 30日初诊。患双侧足跟痛 2年余 ,加重 1月余。长时间步行则出现双足跟疼痛 ,稍休息才能行走。 X光摄片显示 :双侧跟骨骨质增生。经用骨质增生丸、骨刺片等 ,疗效欠佳。刻诊 :双足跟疼痛 ,用力挤压时疼痛明显 ,行走困难 ,伴头晕耳鸣 ,口干 ,腰酸背困 ,舌暗红少苔 ,脉细涩。证属肝肾亏虚 ,瘀血凝滞。予以六味地黄汤加味。药用 :熟地 15 g,山茱萸、木瓜各12 g,山药、桑寄生各 30 g,川断、白芍各 2 0 g,云茯苓、泽泻、牡丹皮、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各 10 g。每日 1剂 ,水煎服。服药 10剂 ,疼痛明显减轻 ,在…  相似文献   

6.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为1994年以来的门诊病例,其中青春期妇女8例,育龄期妇女17例,更年期妇女7例;出血时间:15天~30天23例,1月以上~2月6例,2月以上3例。2治疗方法调经固冲汤组成:乌贼骨30g,当归15g,炒白芍15g,旱莲草12g,茜草15g,艾叶炭12g,小蓟30g,蒲黄炭15g,血余炭10g,阿胶20g,炙甘草6g。加减:血热者加生地、仙鹤草;血瘀者加三七、益母草;脾肾阳虚者加巴戟天、炮姜;肝肾阳虚者加女贞子、山萸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升麻。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3治疗结果治愈(控制阴道流血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之经期、经量正…  相似文献   

7.
方用良附丸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5g,桂枝10g,白芍20g,细辛6g,香附、高良姜各10g,延胡索12g,柴胡、川芎各10g,肉苁蓉15g,火麻仁20g,炒枣仁24g,鸡内金10g,炒麦芽20g,夜交藤30g,炙甘草10g,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2次,早1/3,晚2/3温服。并嘱患者停服其它相关药物。服用3剂后,会阴部疼痛减轻,无局部肿胀感,恶寒减轻,仍少腹冷凉感,较前有食欲.夜可稍寐,大便已行,小便调,舌淡黯,苔白,脉沉弦略紧。证属寒邪渐解,治法同前,重用温阳通脉之品,  相似文献   

8.
1病历介绍 患者,女,18岁。经水淋漓不断,已逾0.5a,历更数医,收效甚微。诊时患者面色苍白,腰痛失眠,心中懊恼,气怯声微,不思饮食,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经血色淡质稀夹少许血块,脉细涩,系气血两虚,虚中夹瘀之症。试用数方,均未收效。阅陈素阉《妇科医要》得黑蒲黄散方,遂用之加减,方药组成:蒲黄炒阿胶15g、棕皮15g(炒黄)、川芎10g、丹皮10g、香附10g(醋炒)、白芍15g、当归15g、熟地15g(炒炭)、荆芥10g、血余炭10g、枣仁15g、黄连1g(酒炒)。一试即应,5剂经血全止。以后每遇崩漏,常以此方加减取效。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凉血化淤法为主治疗青春期功血,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50例中,11~15岁38例,16~20岁12例;病程3个月以内5例,3~12个月15例,12~24个月30例.全部病例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多数为月经前有短时间闭经,继之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月经频发,周期短;月经不规则,少量淋漓不净或时多时少时出时止,失去规律.均经生殖器官及全身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但因失血过多常伴贫血. 2 治疗方法 出血期以止血为治疗原则,自拟凉血化淤固冲汤加减.生地炭、地骨皮、茜草炭各10g,地榆炭、仙鹤草、旱莲草、益母草各15g,香附6g.出血量多如崩或出血日久伴神疲头晕血虚气弱者加生黄芪30~60g,太子参15g;经色紫黑有大血块或兼有腹痛者加失笑散(包)10g,三七粉(另吞)3g;量少淋漓不尽加阿胶珠、陈棕炭各10g,炙乌贼骨15g;纳差便溏者加砂仁5g,木香6g,神曲10g.水煎分服,每日1剂,出血过多时日服2剂.血止后口服浓缩六味地黄丸8丸,每日3次,连服10~15天;贫血症状严重者,适当给予铁剂或输血.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0.
息隐(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妊娠流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药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较长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笔者采用益气化瘀汤治疗药流后恶露不绝58例,收到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8例,均是就诊时停经≤48天,B超确诊为宫内孕的无药流禁忌症的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平均22岁。有孕产史者43例,初孕15例。药流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最短者为8天,最长者为25天,平均16天。 2治疗方法   益气化瘀汤基本方:党参30g,黄芪30g,益母草30g,当归10g,生地黄20g,桃仁10g,红花10g,仙鹤草10g,枳壳10g,三七5g(冲服),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若恶露多有血块者加茜草炭、炒蒲黄各10g;腹痛甚者加入炒延胡索10g;带下浊、量多伴发热者加入金银花20g,黄芩10g,蒲公英10g。 3治疗结果   58例中,30例服药4剂后,阴道流血停止;20例服药6剂后,阴道流血止;6例服药8剂后,阴道流血停止,余症消除;2例无效(后经清宫、抗感染、中药等处理痊愈)。总有效率为9655%。  相似文献   

11.
1白血汤组成:白头翁15 g,黄连3 g,黄柏10 g,秦皮15 g,血见愁15 g,煨木香10 g,炒当归10 g,炒白芍15 g,炒薏苡仁30 g,地榆炭15 g,仙鹤草30 g,荆芥炭15 g。功效:清肠化湿,凉血活血。主治: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方解: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黄连、黄柏、秦皮清热燥湿、厚肠止泻;血见愁清热解毒、燥湿止血;煨木香、炒白芍、炒当归调气和血;仙鹤草、地榆炭、荆芥炭清热祛风、收敛止血;炒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止泻。全方共奏清肠化湿、凉血活血之功。  相似文献   

12.
先兆流产属于中医胎漏滑胎、胎动不安等范畴。笔者采用固本滋肾汤加减治疗 ,疗效颇佳 ,兹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4例中 ,年龄最小者 2 2岁 ,最大者 42岁 ,平均年龄为 2 8岁 ;症状 :胎漏出血者 9例 ,胎动不安者 6例 ,少腹疼痛者 49例 ;伴随症 :舌苔黄及唇焦者 36例 ,口渴思饮者 2 8例。查其病因 :多次流产后再妊娠不固者 5 2例 ,体虚胎不固者 12例。2 治疗方法基本方 :固本滋肾汤 :西党参 炒黄芩 酒白芍 川续断 制香附 桑寄生 淮山各 10 g 菟丝子 15 g 艾叶 甘草各 6 g。每日 1剂 ,水煎 3次分服。临证加减 :漏血不止者加炒地…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的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惠莉  王明亮 《陕西中医》1994,15(9):420-420
<正> 笔者近年来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兹举例如下。 1 冠心病心绞痛 刘某,女,50岁。1991年3月26日初诊。患者5d前出现阵发性胸骨后疼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舌暗、苔薄白、脉涩;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断:心痛,证属营卫失调,治则调和营卫,桂枝汤加味:桂枝20g,白芍15g,炙甘草10g,炒水蛭9g,龙齿30g,菖蒲12g,姜枣少许,水煎服。日1剂。3剂疼痛明显减轻,余症好转,6剂诸症消失,继服3剂巩固,1年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14.
1 慢性结肠炎黄某 ,女 ,4 6岁 ,农民。患者自述腹泻反复发作 3a余 ,近数月来晨起则泻 ,少腹坠痛 ,窘迫而泻 ,泻后则舒 ,泻下为粘液样便 ,色晦暗 ,无脓血 ,经乙状结肠镜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 ,迭进温肾健脾、收敛固涩之剂效果不显。诊见 :形体消瘦 ,面色晦暗 ,少腹坠痛 ,纳差 ,舌质暗紫、苔薄白 ,脉弦涩。此属气滞血瘀 ,肠道气机失畅。治以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投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 12 g,红花、当归、制香附、川芎、枳壳、赤芍各 10 g,柴胡 9g,黄连 6 g,甘草 3g,玄胡 10 g,鸡内金 10 g。日 1剂 ,水煎服 ,忌食膏粱厚味、海…  相似文献   

15.
用熟地20g,山茱萸、丹皮、茯苓各10g,山药、枸杞子、菟丝子各15g,女贞子、旱莲草各12g。出血量少加海螵蛸、芡实;量多加阿胶;腰酸痛甚加续断;小腹疼痛加元胡,下坠感加炙黄芪、炙升麻。月经净后5~7日,日1剂水煎服,用4日;血止后停药。本组177例次,结果:治愈106例次,好转52例次,未愈19例次,总有效率89.26%。  相似文献   

16.
1 崩漏李某某 ,女 ,2 5岁 ,2 0 0 1年 8月 7日初诊。阴道出血 ,淋漓不断 5 2天。患者于 5 2天前经血来潮 ,量多色暗 ,夹有血块 ,10天自止。 4天后又见出血 ,点滴而下 ,持续不止 ,伴小腹疼痛拒按 ,且带下量多 ,全身乏力 ,大便秘结 ,小便色黄 ,舌淡红、有瘀斑、苔白 ,脉涩无力。证属瘀血内阻 ,正气匮乏。治以活血化瘀 ,益气摄血。药用 :当归 2 4g,川芎 6 g,桃仁 g,炙甘草 6 g,炮姜 1g,炒蒲黄 12 g,炒五灵脂 10 g,炙黄芪 2 0 g,黄芩 10 g,川牛膝 6 g,阿胶 10 g,荆芥穗炭 10 g。每日 1剂 ,水煎服。服药 3剂 ,漏下停止 ,诸症消除。按 :张山雷说 …  相似文献   

17.
紫石英汤治疗继发性不孕64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 一般资料本组 6 4例 ,年龄 2 5~ 39岁 ,其中 2 5~ 30岁 4 6例 ,31~ 39岁 18例。均有生育史或流产史 ,其配偶生殖功能正常 ,无避孕同居 2年以上未再受孕 ,且经妇科及B超检查无器质性病变。2 治疗方法自拟紫石英汤 :紫石英 5 0g ,荆芥 12g ,当归 10g ,羌活 12g ,熟地 2 0g ,菟丝子 30g ,杜仲 15g ,川芎 10g ,淫羊藿 30g ,枳壳 12g ,甘草 6g。面色晦黯、腰膝酸软、性欲淡漠者加巴戟天 15g ,狗脊 30g ;经前乳房胀痛 ,烦躁易怒者加郁金 15g ,香附 12g ,王不留行 12g ;月经后期量少、色黑 ,有块 ,少腹疼痛拒按者加炒桃仁 15g ,红花12g ,延…  相似文献   

18.
妇科十珍汤     
陈慧珍 《广西中医药》1991,14(6):262-262
<正> 方剂组成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2g,当归10g,白芍15g,菟丝子20g,覆盆子15g,续断15g,阿胶10g,甘草3g。性质功效补益剂。益气血补肾,调经种子,健身防老。主治病证虚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胎动不安、滑胎、不孕症;大病后、手术后、产后之身体虚弱;年老体衰;放环或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流血不尽之气虚、肾虚证型。服用方法水煎服,日1剂。加减运用阴道流血量多或淋漓日  相似文献   

19.
崩漏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症,潘老临床多以血热、血瘀、脾虚、肾虚辨证,其治疗经验是:血热证以清热固经汤、二至丸加减;血瘀证以桃红四物汤加减;脾虚证以圣愈汤加减;肾虚证以二至丸、左归饮加减。兹举例如下:1 血热证傅某某,女,45岁。1990年4月15日初诊。经期超前,1月行2次,色红挟大血块,多时如冲,少时淋漓不净,伴头昏、心悸、烦躁、失眠、口苦、眼涩、腰酸、耳鸣、纳少等,舌红、苔少,脉细数。处方:生地黄12克,地骨皮12克,阿胶12克(冲),地榆炭12克,藕节炭12克,炙龟板12克(先煎),牡蛎12克,甘草8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炒茜草12克,青皮6克。服药3剂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服  相似文献   

20.
王某,女,23岁,干部。主诉:每次经前7天感冒。此次正值经前7天,恶寒,手足冰凉,鼻流清涕不止,一派外感风寒之状。经行3天后,症状顿失。经行时小腹疼痛,喜按,腰酸无力,经水淋漓涩滞不爽,有血块,舌苔白腻,脉沉涩无力。综观人服之剂,有小柴胡汤、四道敬加味、温经汤等。此类和解、温经之剂未效,可知经前感冒非营工不和,亦非寒凝。乃是阳虚所致,故以再造散加味治之。处方:黄芪10g、人参3g(冲服)、熟附子10g、细辛3g、防风6g、川芎6g、红花10g、煨姜6g、免丝子109、羌活3g,水煎服,日至剂,15剂而愈,随访1年之久,月经如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