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十二年来登陆浙江的台风及其对杭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1949-1990年共四十二年有关历史台风资料,详细分析研究了登陆浙江台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杭州的影响,发现近十年来,尤其是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登陆浙江的台风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台风对杭州的影响也呈上升趋势.从而加剧了杭州的台风灾害.作者提出了杭州抗台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1~2013年永嘉县夏季高温资料,建立高温过程的时间序列,分析了夏季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并对出现危害性高温时的预警指标作了进一步探讨.研究表明:永嘉县夏季高温天气具有显著的局地性特征,且高温多集中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本地夏季高温的主要天气系统,当本站处在副高脊线附近,高空下沉气流明显,低层在暖脊或暖中心附近,中高层为西南(或偏西)气流时,容易出现危害性高温;危害性高温出现时,天况稳定、云量偏少、日照时数较长、能见度较好、风速较小,且以西南风居多.  相似文献   

3.
对于杭州五大名泉虎跑泉、龙井泉、玉泉、郭婆井和吴山井,明、清两代地方志中曾相继记载,近期又有学者陆续对其进行研究.但始终未见有系统论述.今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实地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测试结果,对这五大名泉的缘起、成因、水化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并对它们的水质作一综合评价.为适应当前杭州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环保工作的深入需要,笔者还对如何开采、利用和保护这些名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杭州的气候     
随着国家进入第二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开始,对于一向被誉称为中国人民公园的杭州,正在突飞猛进建设成为生产城市。她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水文、地形及气候等对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均有关系,科学的分析研究,也就更为迫切与需要,虽然解放前后,对杭州气候的研究有所成果,但建国九年来,新的观测记录已有所积聚,且在质量上有所提高与增加,从而说明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对科学研究开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几年来对浙西洞穴气候考察资料的分析,揭示了该区不同类型洞穴各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这为如何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洞穴资源以及洞穴气候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和印度洋均对我国气候有重要影响,研究高原和印度洋的热力状况及其耦合关系对全面了解我国的天气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0年(30 a)欧洲中心ERA-interim的青藏高原和印度洋温度资料,以及NCEP/NCAR的垂直速度和风速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气温差和印度洋海气温差的特征及其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冬、夏季地气温差有所区别:冬季地气温差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在高原中部、西南边界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和东南边界出现了较大的负值中心,其他地区均为正值;夏季地气温差均为正值,远大于冬季.在印度洋,海气温差冬、夏均为正值,EOF1空间分布均出现正负交替的现象,但冬季为东西向带状分布,夏季为西北-东南向分布.高原和印度洋相互影响且互相制约:在冬季,印度洋对高原地气温差有正反馈,高原对印度洋则有负反馈,夏季相反.本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和印度洋对亚洲气候的共同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1991~1996年江淮地区梅雨期的高、低层流场进行合成诊断分析,比较了高空偏北大风下有无暴雨在天气形势、物理量特征、三维流场方面的差异,文中一些分析结果可供暴雨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西部新疆干旱区特有的气候一植被特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干旱区进行光合作用植被和非光合作用植被区分和解析,通过对于旱覆被植被灌层结构解析.解决植被区系差异和环境背景干扰问题.并参考国际上GLO-PEM、CEVSA和CASA遥感--生态模型,助生态遥感反演的物理分析,初步构建基于遥感与生态过程的适用于干旱区的光能利用率模型NPP-GPEM.并以新疆陆地生态系统为例,利用AVHRR/NOAA 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和气候资料估算了1981到2000年新疆陆地生态系统Ikm分辨率的年净第一性生产力.同时对之进行了时空变化探测分析.模拟检验结果精度较好,生态系统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结果表明,利用干旱区植被生理特征的光能利用模型.模拟结果较为合理,为将NPP-GPEM模型应用到干旱区生态系统研究做了-定的探索.也试图为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疆晚古生代气候特征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包括太阳亮度,地轴的倾斜度,地球的自转速度,大气圈的成份,构造运动的特点以及海陆分布等。而目前还很难全面地应用这些方面的资料综合研究新疆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特征,本文只能根据已经取得的地质方面的资料,如沉积特征,古地磁数据,火山活动,构造运动特点等,对影响新疆晚古生代气候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下华东4省1市风速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季风与气温的关系是全球气候响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华东4省1市56个气象站点近53a的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Kriging和IDW空间插值、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3年华东4省1市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平均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3年华东4省1市平均风速减小了0.013 9m·s-1·a-1,其中,冬季下降快,夏季下降慢,(2)风速变化率在空间上整体呈条带状分布,并从中心条带向两边递减;(3)气温在1991年发生突变,突变后风速的递减速度加快.整体上风速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呈负相关;(4)华东4省1市风速在28a时间尺度上存在周期震荡.该研究对全面认识华东地区风能资源的发展以及风速与气温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