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三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自2002年6月至2007年12月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的85例锁骨骨折,其中克氏针内固定40例,锁骨钢板内固定34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11例。结果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但克氏针内固定5例出现松动滑脱,锁骨钢板内固定3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结论中段粉碎性骨折采用锁骨钢板治疗有明显优势,总之,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锁骨骨折诊断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诊断分型与治疗方法。方法治疗210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锁骨解剖特殊性分为Ⅰ、Ⅱ、Ⅲ型,根据诊断分型分别选用锁骨固定带、克氏针(或加钢丝)、重建钢板、锁骨钩钢板固定。结果Ⅰ、Ⅲ型用锁骨带固定,畸形愈合率高;Ⅰ、Ⅱ、Ⅲ型克氏针(或加钢丝)固定愈合快,并发症多;Ⅰ、Ⅱ、Ⅲ型重建钢板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少,对位佳,无畸形,愈合慢。结论锁骨骨折患者要根据骨折分型、年龄及经济状况等综合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克氏针、重建钢板、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2年11月收入我院锁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克氏针治疗组、重建钢板治疗组和锁骨钩钢板治疗组,分析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完成随访,术后随访10-30个月,平均22个月。克氏针治疗组,优:13例,良:22例,可:5,差:0例;重建钢板治疗组,优:29例,良:7例,可:7例,差0例,锁骨钩钢板治疗组,优:31例,良:7例,可:2例,差:0例。结论应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肌腱损伤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合理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4.
锁骨远端骨折三种内固定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锁骨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性疾病,占全身骨折的2.6%.自2001年12~2005年6月,应用克氏针钢丝、重建钢板、肩锁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Ⅱ型锁骨远端骨折7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军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4):536-537
目的比较重建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对27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别应用重建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其中行重建干板内固定12例(rPIF组),克氏针内固定15例(KIF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小时,平均3.5天。根据Edward对锁骨骨折愈合的评价指标制定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本组病例经6~14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按上述标准评定:rPIF组:优8例,良3例,中1例。KIF组:优7例,良4例,中2例,差2例。结论和克氏针内固定相比,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可有效地防旋转等优点,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更有效方法。但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方便、经济、取内固定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采用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采用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55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及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的37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结果前者55例患者中54例获得8~18个月随访,50例患者正常愈合,4例患者出现克氏针松动退出,导致固定失败,2次手术。后者37例患者全部获得8~18个月随访,全部正常愈合,无1例固定失败。结论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成功率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功能康复快,明显优于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治疗方式。方法94例锁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男73例,女21例。年龄14~65岁,平均35.4岁。手术治疗64例,包括克氏针内固定18例,重建钢板固定20例,锁骨锁定钢板16例,锁骨钩钢板固定10例。保守治疗30例。结果采用3种钢板固定法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单独克氏针内针固定者;保守治疗对于移位较轻或复位后较稳定的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结论钢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锁骨骨折的治疗仍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采用插入式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2005年采用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的91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及2002-2007年采用插入式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的57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复位骨折或脱位后,前者用1~2枚直径为2.0或2.5mm克氏针由外向内经肩峰穿入锁骨外1/3附近上方出针,加用张力带钢丝加强固定;后者先将锁骨钩钢板的钩部插入肩峰下,然后将钢板体部用螺钉固定于锁骨上。结果前者91例患者中80例获得12~18个月随访,74例患者正常愈合,6例患者出现克氏针松动退出,导致固定失败二次手术。后者57例患者中51例获得12~20个月随访,51例患者全部正常愈合,无一例固定失败。结论采用插入式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成功率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功能康复快,明显优于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  相似文献   

9.
锁骨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功能,使得锁骨骨折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开放性锁骨骨折,处理更加棘手。文献报道对于开放性锁骨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克氏针等固定治疗,但由于手术破坏局部血运,术后骨折不愈合和手术感染率较高。而外固定器有对骨折段干扰轻微、手术创伤小等优势。我院从2002年7月-2006年6月使用外固定器治疗7例开放性锁骨骨折患者,并随访观察术后疗效,旨在总结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锁骨骨折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82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总结锁骨骨折应用重建钢板、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的经验及体会。方法:对82例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及重建钢板、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结果:82例患者取得随访≥6个月,82例骨折均愈合良好。结论:重建钢板、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38例锁骨远端骨折,12例肩锁关节脱位,19例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均行锁骨钩钢板固定手术。结果本组56例获得随访,平均时间11.6(8-20)月,骨折均愈合。疗效评定按Lazcano标准:优49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6.4%。结论锁骨钩钢板固定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弹力带斜“8”固定治疗锁骨外端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应用自行改良研究的弹力带斜“8”字固定治疗锁骨外端骨折,并与手术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比较治疗效果。方法:锁骨外端骨折120例,弹力带斜“8”字固定(手法组)75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组)45例。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手法组平均(6.71±2.35)周,手术组平均(11.38±4.58)周,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率:手法组100%;手术组97.8%,1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肩关节功能评定:手法组优56例,良14例,差5例,优良率93.3%;手术组优38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5.5%,1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弹力带斜“8”字固定可达到与锁骨钩钢板固定相同的疗效,且骨折愈合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治疗风险小,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锁骨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患者155例,其中应用克氏针加钢丝治疗60例(I组);应用钢板固定95例(Ⅱ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5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12个月。Ⅰ组和Ⅱ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Ⅰ组和Ⅱ组的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Ⅰ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费用优于Ⅱ组,但Ⅰ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Ⅱ组。结论锁骨骨折的两种内固定方式各有优缺点,传统的克氏针加钢丝固定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操作简单、对骨折段干扰小、骨折愈合快及经济实用等优点,虽然并发症发生率偏高,但通过准确的把握适应证和规范的操作可以弥补不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在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结果伤口感染2例,经换药愈合。56例均获随访,时间4~16个月。内固定松动及脱出3例,锁骨中段骨折1例,锁骨钩钢板锁骨钩不在肩峰下1例,均经石膏固定愈合;X线片显示锁骨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再脱位发生。按照Karlsson评价标准:优40例,良11例,差5例,优良率91.1%。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创伤小、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肩关节,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量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发生肩峰骨侵蚀的原因是否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相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就诊的2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210例患者均因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10例、女100例;年龄24~76岁,平均(44.60±8.75)岁;肩锁关节脱位70例,锁骨远端骨折140例。测量术后及终末随访患者肩锁关节正位X线片相关数据,按锁骨钩钢板术后是否发生肩峰骨侵蚀,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无骨侵蚀组(A组)、伴钢板钩移位骨侵蚀组(B组)、不伴移位的骨侵蚀组(C组),分别测量钢板钩-肩峰的匹配度(β),统计分析术后发生肩峰骨侵蚀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纳入研究的210例患者术后随访24~64周,平均(32.0±6.5)周。A组患者115例,B组患者54例,C组患者41例。A组匹配度β(3.72±0.48)mm与B组β1(6.91±0.84)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匹配度β(3.72±0.48)mm与C组β2(5.88±0.6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匹配度β1(6.91±0.84)mm与C组β2(5.88±0.6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是否发生肩峰骨侵蚀与钢板钩-肩峰匹配度β存在明显相关性,钢板钩与肩峰之间的匹配度越好,β值越小,发生肩峰骨侵蚀的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1月,对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126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1例,女性45例;年龄16~79岁,平均37.6岁。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时间11月,其中39例患者出现钩钢板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有肩痛、应力性骨折、脱钩等。疗效评价采用肩关节Constant评分评定疗效,获优32例,良68例,可16例,优良率79.4%。结论 大多数并发症可以预防,正确手术和内固定置入及术后合理功能锻炼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7例锁骨中段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并随访分析其疗效。结果 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功能良好。结论 重建钛板为锁骨中段骨折首选,效果极佳,可免除二次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