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特征.方法 206例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T2DM和NAFLD分为4组,采用肝脏胰岛素抵抗指数(HIR)、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Matsuda指数(MSI)评估胰岛素抵抗性,采用HOMA-β、早相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NAFLD组和T2DM伴NAFLD组的H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2DM组(4.13±0.64,4.03±0.69比3.52±0.78,3.53±0.64,P<0.05),T2DM伴NAFLD组的HOMA-IR显著高于T2DM和NAFLD组(3.35±2.69比2.31±1.39,2.40±1.55,P<0.05);NAFLD组的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2.13±0.17比2.61±0.13,P<0.05),而T2DM组和T2DM伴NAFLD组的HOMA-β、早相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AFLD患者主要表现为肝脏胰岛素抵抗,其胰岛β细胞早相胰岛素分泌受损;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胰岛β细胞早、晚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均受损.当患者既有T2DM又有NAFLD时,胰岛素抵抗将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60例、单纯T2DM患者56例和正常对照(NC)组60例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压(BP)、血脂、腰围(WC),计算HO-MA-IR和HOMA-β。结果MS组胰岛素抵抗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及NC组;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低于T2DM组和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HOMA-IR与FPG、WC呈正相关(P〈0.05)。结论合并MS的T2DM患者的HOMA-IR最高,HOMA-β最低。T2DM患者HO-MA-IR和HOMA-β与M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向菲  江超  李树法  王培珊  王青  谭青 《山东医药》2008,48(22):89-9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胰岛素(FINS)、铁蛋白(FT)、转铁蛋白(TRF)水平,生化法检测空腹血葡萄糖(FPC)、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血脂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FT升高,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降低(P均〈0.05);FT与HOMA-IR及TIBC与HOMA-β均呈正相关(r=0.34、0.38,P均〈0.05)。提示铁超载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而引发T2D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阶梯式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初诊T2DM患者61例,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后续10周的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2hIns、FC-P、2hC-P、TC、TG、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 c和HOMA-IR显著下降,而Fins、2hIns、FC-P、2hC-P和HOMA-β显著上升。结论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后续数周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明显改善胰岛8细胞功能并减轻IR。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酮症起病的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酮症倾向的T2DM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新诊断的T2DM患者167例,其中以酮症起病T2DM患者(KPD组)76例,无酮症的T2DM者(T2DM组)9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的BMI、随机血糖、TG、HbA1c、FC-P、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KPD组超重及肥胖患者比例、随机血糖、HbA1c、TG水平、HOMA-IR均高于T2DM组(P<0.005或P<0.001),FC-P水平、HOMA-β指数低于T2DM组(P<0.001).但治疗后两组F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酮症倾向的T2DM发病原因可能与更高水平的随机血糖、TG、肥胖及与之伴随的慢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控制高甘油三酯(TG)血症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140例糖代谢异常者分为糖耐量减低(IGT)组、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增加(T2DM-1)组和胰岛素分泌减少(T2DM-2)组,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分泌指数(HOMA-β)。(2)对IGT组和糖尿病组行调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经调脂治疗后,IGT组FFA、空腹真胰岛素(FTI)、FPG及HOMA-IR低于治疗前,HOMA-β高于治疗前。(2)与单纯降糖比较,DM患者经过降糖调脂治疗后,T2DM-1、T2DM-2组FFA、FPG、HOMA-IR及T2DM-1组FTI含量降低,T2DM-1、T2DM-2组HOMA-β及T2DM-2组FTI含量升高。结论积极控制高TG血症有助于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改善β细胞分泌功能,纠正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强化治疗的时间。方法对32名FPG≥11mmol/L的初诊断T2DM患者行CSII14d。治疗前、治疗第4天和第15天分别进行OGTT(OGTT组)和精氨酸刺激试验(AST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PG)、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分泌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PG、HOMA-IR降低,HOMA-β增加,14d较3d各指标改善显著;3d后△C30/△G30无升高,△C120/△G120明显升高;14d后两者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d和14d后精氨酸刺激急性C肽反应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CSII强化治疗FPG明显升高的初诊断T2DM,能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14d疗效较好。但对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刘永煌  熊黎 《山东医药》2006,46(2):44-45
测定30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观察组)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NS)和血脂各项指标,计算胰岛紊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评价胰岛索抵抗(IR)情况,将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作为胰岛口细胞功能衡量指标,并与1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相应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FPG、FNS和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ISI、HOMA-β、空腹HDL-C及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TC与FPG呈负相关(r=0.418,P=0.021),TG与FNS呈明显正相关(r=0.541,P=0.001),HDL-C与FNS呈明显负相关(r=-0.413,P=0.035)。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与FPG及FNS均无明显相关性。认为老年T2DM患者存在明显的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且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可能是其血脂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选取T2DM患者103例,随机平分照组51例给予30/70人胰岛素治疗,观察组52例给予30/70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各指标[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结果 1个月后观察组FPG、2hPG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HOMA-β高于对照组,HO-M A-IR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 69%(4/52),对照组为3. 92%(2/51),(P 0. 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可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SPARC)水平变化,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新诊断未治疗的60例T2DM患者( T2DM组)及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SPARC、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空腹胰岛素( FINS)、血脂及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 T2DM组血清SPARC为(19.26±2.07)μg/L ,对照组为(14.75±1.66)μg/L,P<0.01。线性相关分析,SPARC水平与TG、FBG、HbA1C、HOMA-IR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35、0.32、0.41、0.38,P均<0.01),与HOMA-β、H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48、-0.34,P均<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FBG、HOMA-IR均为血清SPARC的决定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624、0.625、0.709,P均<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SPARC水平升高,且血清SPARC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性肥胖对老年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游离脂肪酸(FFA)代谢以及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腰围(WC)(男性WC≥90cm,女性≥80cm)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中心性肥胖组和对照组,测定身高、体质量;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测定OGTT过程中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的血糖、胰岛素(INS)、C肽(CP)、FFA水平,留取空腹血测定血脂全套,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HOMA-IR和HOMA-β分别评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比较2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老年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性肥胖组的空腹血糖、HOMA-IR、空腹FF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性肥胖对于老年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及脂代谢有影响,中心性肥胖者血糖水平高、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期(3个月)重组甘精胰岛素+三餐阿卡波糖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T2DM患者胰岛口细胞功能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60例新诊断但未治疗的T2DM患者给予3个月重组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强化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计算0-10min时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0-10)、1~3min急性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分泌反应(AIR1-3)、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IⅥHT试验的AUC0-10、AIR1-3。及HOMA-β较试验前明显增加,而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新诊断的T2DM患者接受短期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治疗使血糖快速、安全达标的同时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治疗简便,依从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新诊断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后影响血糖长期控制的因素.方法 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32例,胰岛素泵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OGTT 0.5、1、2 hPG及Ins,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I30/△G30).观察3年后血糖控制情况,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FPG、0.5 hPG、2hPG、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HOMA-β和△I30/△G30升高(P<0.01).3年后血糖控制率为28.1% (9/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强化治疗后有氧运动是血糖长期控制的重要因素(OR=24,P<0.05). 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长期控制血糖,有氧运动是血糖长期控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比较72例新诊断T2DM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A-FABP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A-FABP与血糖、血脂、HOMA-IR、HOMA-β的相关性。结果老年T2DM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MA-IR和A-FAB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HOMA-β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A-FABP与Hb A1c、PPG、TC、TG以及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清A-FABP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糖脂代谢紊乱加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首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6月治疗的T2DM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前后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6个月观察组FBG、2 h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观察组HOMA-βF、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OMA-IR、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其可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但对胰岛素抵抗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后不同治疗方案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初发糖尿病患者经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分别给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结果 经强化血糖控制后继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严格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解除高血糖毒性后的患者不论继续采用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均可良好控制血糖并进一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初发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该科收治住院的97例初诊T2DM患者和34名行低热卡饮食疗法的正常糖代谢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25OHD3、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并做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25OHD3水平为(16.16±6.45)ng/m L,初发T2DM组25OHD3水平为(15.23±5.19)ng/m L。初发T2DM组25OHD3、HOMA-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初发T2DM患者血清250HD3水平与HOMA-β呈正相关(r=0.43,P0.01),与FPG(r=-0.42,P0.01)和Hb A1c呈负相关(r=-0.24,P0.01)。结论两组人群25OHD3均未达到正常水平,且初发T2DM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血清25OHD3水平下降与胰岛细胞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生素D辅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2例老年T2DM合并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维生素D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水平、胰岛素情况、体重指数(BMI)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 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1%,显著高于对照组(80. 5%,P0. 05)。结论老年T2DM合并肥胖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维生素D,可更为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及胰岛β细胞功能,控制体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T2DM )及 2型糖尿病病人的非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 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 (IR)及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 ,探讨其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59例正常对照组、58例T2DM病人糖耐量正常的T2DM病人一级亲属及 38例T2DM ,他们的体重指数 (BMI)均 <2 5kg/m2 ,计算并比较三组的血清胰岛素、血糖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 β)及胰岛早期分泌指数 (△I30 /△G30 )。结果 非肥胖的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组的HOMA IR均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但低于T2DM组 ;而HOMA βTI一级亲属组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但高于T2DM组 (P <0 0 1 ) ;△I30 /△G30 显示一级亲属组低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非肥胖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在糖耐量正常时就已经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早期分泌指数减低 ;IR并非继发于肥胖和高血糖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T2DM中的变化。方法T2DM患者268例,行75g OGTT或100g馒头餐试验,以及C-P释放试验,比较组间各项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病程5年组比较,病程10年组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下降(P0.05)。病程10年组随FPG增加,HOMA-β下降(P0.01),HOMA-IR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良好的控制血糖,可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病程对HOMA-β的损伤低于高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