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为30m,为北京地区超深基坑工程之一,建设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基坑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局部锚杆)支护形式。为了研究本基坑方案是否既能确保基坑的稳定与施工安全,同时又能避免对周边既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不利影响,采用PLAXIS软件对本工程基坑和其周边环境进行了整体建模分析,分析了地下连续墙的位移和周边建筑的变形及周边地表的沉降,从而校核了基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以及场地周边建筑和市政设施情况,考虑到且基坑边坡土层复杂,物理力学性能差,经多方案比较,最后选择地下连续墙、内支撑和预应力锚杆组合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太原漫滩地区某地铁车站施工为例,研究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合理性。采用理论分析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考虑基坑开挖的实际步骤,采用FLAC~(3D)对深基坑开挖的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深基坑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和对周围地表的沉降,得出深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与内支撑支护形式下基坑变形形式及对周围地表沉降变形特征,从而验证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对太原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后续设计及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改进及变形预测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坑支护结构在我国应用较多的有钢板桩、预应力钢筋砼桩、钻孔灌注桩、挖孔桩、深层搅拌桩、旋喷桩、地下连续墙、钢筋砼支撑、型钢支撑、土层锚杆及诸如逆筑法、深井等新工艺、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长丰苑”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以及场地周边建筑和市政设施情况 ,考虑到工程开挖深度达10多 m ,且基坑边坡土层复杂 ,物理力学性能差 ,经多方案比较 ,最后选择地下连续墙、内支撑和预应力锚杆组合支护方案。通过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位移、沉降及水文观测结果表明 ,该方案是成功的 ,保证了基础施工和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值得在同类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针对合肥地下轨道交通某地铁站深基坑,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情况,研究由此产生的周边土体水平位移变化及沉降变形对附近高层建筑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软土地区深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对控制土层变形非常有效,可将该建筑物裙楼桩基础土体水平方向变形差值控制在3 mm以下。根据各观测点地表沉降观测记录和计算分析,得出高层建筑周边土体沉降规律,由沉降产生的建筑物倾斜度也在规范限制之内。  相似文献   

7.
北京东直门交通枢纽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东直门交通枢纽位于高楼林立的市中心,基坑施工时,紧邻2栋16层塔楼部位采用地下连续墙和预应力锚杆支护;毗邻市政道路部位采用降水井、护坡桩和预应力锚杆支护;紧邻地铁隧道并与隧道同时施工区段采用深桩加预应力锚杆支护,并做地下连续墙止水帷幕;建筑基坑调整加深地段相应调整锚杆长度并增加1排锚杆;按照建筑一级基坑实施监测.结果表明,锚杆轴力和桩顶位移满足要求,支护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地下连续墙、内支撑和土层三维整体有限元模型,对深基坑开挖每步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深基坑随着施工推进土层的变形情况、内支撑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而判断深基坑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毗邻建筑物的地面变形和基坑支护应力进行了监测,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控制由于开挖引起的地面过大变形和监控支护结构的内力。  相似文献   

9.
地下连续墙作为一种有效基坑支护方式,应用广泛。预制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可用于改善墙体受力与变形,且可装配式施工,故近年来发展迅速。基于某地基坑工程,选取内撑式地下连续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以Midas Civil为基础进行建模计算的方法,对该工况下的预应力筋布置位置进行了研究,对围护墙体自身变形、受力等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预应力筋最优布置形式。结果表明:预应力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与墙体底部之间进行局部曲线布置最有利于控制墙体变形,提高墙体抗裂能力。  相似文献   

10.
俞强 《建筑科学》2022,(3):129-138
以福州地铁祥坂站基坑和苏宁B11基坑共用地下连续墙为研究对象,采用弹性法开展了理论计算并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基坑非同步开挖全过程中共用地下连续墙的侧向变形、支撑轴力、墙顶与立柱隆沉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共用地下连续墙的最大水平侧向变形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表现为一定的空间效应;共用地下连续墙上混凝土支撑轴力的变化与土层侧向变形基本同步,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加,并在底板浇筑完成后最终趋于稳定。共用地下连续墙顶部在基坑开挖初始阶段发生一定的沉降变形,而后随着开挖的持续,坑底土的回弹隆起则致使共用地下连续墙快速发生隆起。总体而言,该紧邻深基坑围护结构中的共用地下连续墙能满足工程要求,联合三道混凝土内支撑可较出色地控制基坑侧向位移的发展。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共用地下连续墙相邻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数值方法在模拟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中的应用,利用FLAC3D对某墙锚支护下的基坑开挖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边开挖边支护工序下基坑北侧墙顶水平位移和紧邻的门诊楼沉降的变形情况,得出基坑周边土层由距离基坑的远近依次呈现较小和较大沉降的规律;坑底土体最大隆起产生在基坑中部,并以此为中心依次减小;连续墙顶水平位移随开挖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2.
以兰州市某复杂环境下深大基坑工程为案例,该基坑开挖深度为17.70~19.10m,主要采用“咬合桩+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局部采用土钉墙。根据该基坑周围土体、支护结构、邻近建筑监测数据和基坑开挖数值模拟,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性状和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开挖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土体和邻近建筑三者变形相互影响;基坑支护结构应避免出现结构性状突变;咬合桩加预应力锚杆的支护结构适用于兰州地区深大基坑项目。最后借助Plaxis3D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趋势一致,但咬合桩的研究需深入。该深大基坑支护结构对邻近建筑变形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为兰州地区类似基坑项目提供了很好的案例,为复杂环境下深大基坑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贸大厦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锚杆施工引起邻近建筑物下沉,基坑降水引起路面坍裂,土方开挖引起土体松动,介绍了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邻近深基坑建筑物沉降的施工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北京某深基坑工程特殊的施工环境,研究探讨了邻近建筑物沉降控制的理论如何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通过深基坑多种支护方案的分析,提出了经济有效的控制邻近建筑物的沉降的方法,具体介绍了利用地基处理的某些方法与桩锚组合形成止水帷幕支护方案的施工工艺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潘黎萍 《建筑施工》2021,43(2):184-187
以上海软土地区某紧邻历史保护建筑的深基坑施工项目为例,针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难题及高要求,阐述了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优化、静压锚杆桩加固、压力注浆以及自动化监测等关键施工技术的应用.经实践,工程实施效果较好,证明相关技术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基坑施工引起的周围变形,保证了历史保护建筑的安全性及基坑工程的顺利推进,可为今...  相似文献   

16.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 ,建立深基坑墙体与其紧邻建筑 (构 )物之间变形相关性预测BP网络模型 ,以便根据深基坑紧邻桩基允许变形来控制深基坑墙体变形。本文最后用某紧邻高架桥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实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预测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对深基坑支护中的复合土钉墙、新型地下连续墙、排桩支护(桩锚式、桩撑式、双排桩、“桩墙合一”)、逆作法、紧邻建筑物“零占位”基坑支护方法、人工冻结法、联合支护(土钉墙+桩锚、土钉墙+桩撑、土钉墙+地下连续墙等)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分析了新型地下连续墙,包括“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渠式切割深层搅拌水泥土地下连续墙(TRD)工法、双轮铣深层搅拌水泥土地下连续墙(CSM)工法、加筋水泥土地下连续墙(SMW)工法、钢管桩连续墙(WSP)工法、挖掘土再利用地下连续墙(CRM)工法、超薄型防水地下连续墙(TRUST)工法、预制地下连续墙、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桁架围护桩墙;总结了现有深基坑支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应用情况等,提出了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新型深基坑支护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研究结论可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及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岩土及地下结构工程中 ,预应力锚索、围护桩等地下结构在一定的受力条件下既可能与其相互接触的土体产生开裂又可能产生错动滑移现象。为了较真实地反映接触面间的这种受力特性 ,通过引入一种可以模拟开裂和错动滑移现象的接触面单元 ,对预应力锚索和围护桩与土体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 ,提出了预应力锚索施工过程的简化模拟方法 ,并运用同济曙光岩土及地下工程设计与分析软件对某基坑预应力锚索围护桩支护方案进行了基坑动态施工全过程模拟 ,计算得到了该基坑施工过程地表位移、临近建筑物基底沉降、围护桩位移、受力和预应力锚索轴力 ,并据此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支护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二次高压灌浆锚杆的灌浆劈裂作用机理及其对提高锚杆承载力作用形式的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的现场原位试验,认识到在富水土层中二次高压灌浆能从根本上改良土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灌浆范围内产生一种新的介质,显著提高了预应力锚杆的承载能力,从而有效控制了基坑支护结构与周边环境的变形。  相似文献   

20.
以台北某拟建建筑物深基坑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在不对称土岩组合条件下,建立考虑下层地层差异性变化和忽略地层差异性变化两种模型,分析深基坑两侧在开挖与回筑过程中连续壁水平位移、弯矩和钢支撑轴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对称土岩组合情况下,基坑两侧围护结构内力及位移都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基坑两侧的荷载差异性,还要重视基坑两侧的地层差异性;当基坑两侧地层、荷载条件不同时,需对基坑两侧的变形和内力分别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