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室律失常)患者血清抗β1、β2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 将68例老年冠心病心衰合并有室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强心利尿治疗的同时,一组给予美托洛尔、另一组给予卡维地洛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心脏超声、B型利钠肽(BNP)、动态心电图和抗β1、β2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的改变,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肝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使心衰患者的基础心率和BNP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升高,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与美托洛尔组相比,卡维地洛治疗后收缩压和BNP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美托洛尔治疗后,可使患者血清中抗β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下降(P<0.05),而对抗β2和α1 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没有影响(P>0.05).卡维地洛治疗后,血清中抗β1、β2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下降(P<0.01),室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比美托洛尔治疗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衰合并室律失常患者,应用卡维地洛比美托洛尔能更有效地降低室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检测不同心脏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 β2 、α1 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 (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 ,探讨心功能发生病理变化时 ,上述三种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 ,随机检测 2 67例受试者血清中 β2 、α1 和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心衰组为 2 0 6例不同心脏病的心衰患者 ,其中缺血性心肌病 63例、扩张型心肌病 86例、高血压病 57例。正常组为 61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1 )心衰组 β2 、α1 和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分别为 46 1 % (95/ 2 0 6)、48 5 % (1 0 0 /2 0 6)和 46 6 % (96/ 2 0 6)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8 2 % (5/ 61 )、9 8% (6/ 61 )和 1 3 1 % (8/ 61 ) ,P <0 0 1 ;(2 )心衰组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1∶89、1∶98和 1∶96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1∶35、1∶32和 1∶31 ,P <0 0 1 ;(3)心衰组 β2 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者 95例中 ,有 60例 (63 2 % )患者同时具有α1 受体的自身抗体 ,有 64例 (67 4% )患者同时具有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 ,有 51例 (53 7% )的患者同时具有上述三种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结论 β2 、α1 和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不仅存在于多种心脏病心衰患者  相似文献   

3.
近年的大量研究结果证实,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β自身抗体)参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为进一步探讨β自身抗体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观察:(1)慢性心衰患在长期服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后对β1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影响;(2)β1自身抗体阳性和阴性患对美托洛尔达靶剂量及滴定时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 ,在 5 8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 )患者血清中定量测定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APO 1) ,对细胞凋亡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并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福辛普利 (商品名 :蒙诺 )和 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对Fas/APO 1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 :心衰 5 8例 ,符合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 ,排除内分泌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随机分为 :(1)常规治疗组 2 0例 ,年龄 38~ 72 (5 5 5 6± 14 79)岁 ;其中男 16例 ,女 4例 ;心功能NYHA 2~ 3级 12例 ,4级 8例 ;扩张型心肌病 10例 ,缺血性心脏病 6例 ,…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美托洛尔加常规治疗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心室重塑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患者为NYHA分级心功能Ⅱ~Ⅳ级 6 2例 (男 4 6例 ,女 16例 ) ,年龄 30~ 80 (6 1 73± 12 31)岁 ,心衰病程 1~ 2 4 0 (33 85± 4 4 5 7)个月 ;其中风湿性心瓣膜病 2例 ,扩张性心肌病 31例 ,冠心病 2 8例 ,高血压心脏病 1例 ;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 5 % ,肝、肾功能正常。所有患者应用洋地黄、利尿剂、硝酸盐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规治疗 ,心衰病情稳定后用美托洛尔 (商品名 :倍他乐克 ) 6 2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 (倍他乐克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6 4例 ,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 ,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 ,治疗前后观察LVEF、E峰、A峰以及E/A比值、心功能分级和活动平板运动耐量变化。结果 通过以上观察指标证明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优于缺血性心肌病。结论 美托洛尔可对抗心衰患者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毒性反应 ,提高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 ,尤其是对以受体下调为主的扩张型心肌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证实慢性心衰及冠心病等心率变异性(HRV)与其预后密切相关。该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 方法 实验共分3组:(1)DCM组:1988的1月~1994年10月因心衰前来治疗的DCM患者,排除伴房颤、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起搏器植入、房室传导阻滞及<18岁等病例,共64例,平均年龄42.9岁,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确定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是否存在器官特异性的心脏自体抗体。用对人体心肌和骨骼肌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200名健康者、65例扩张型心肌病、41例心肌梗塞引起的慢性心衰和208例其它心脏病患者的血清。观察到三种抗体的免疫荧光型:1.弥漫胞浆型(器官特异性的),心肌细胞呈现胞浆弥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的表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 β型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3(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 3,MCP 3)在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中的表达改变 ,探讨其在慢性心衰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2 5例慢性心衰患者 (慢性心衰组 )和 1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CP 3的表达 ,Bio Rad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相对定量后 ,分析MCP 3的表达改变及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 :慢性心衰组MCP 3表达阳性率及定量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原发病为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衰患者MCP 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且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MCP 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心衰患者 ,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相关分析显示MCP 3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不相关 ,但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γ =0 42 0 ,P <0 0 5 )。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MCP 3表达上调 ,提示免疫因素可能参与了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不同病因心衰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心衰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 ,探讨BNP在心衰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 β -受体阻滞剂对心衰患者BNP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 心衰组BN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 <0 0 1)。重度心衰心功能Ⅲ、Ⅳ级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BNP变化的幅度在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不同病因心衰中有所不同 ,冠心病心衰BNP水平升高更明显 (P <0 0 1)。心衰患者中常规治疗组与非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组相比 ,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组BNP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 ,BNP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冠心病心衰BNP水平较扩张型心肌病组明显升高 ,提示冠心病心肌缺血损伤可能进一步促进BNP分泌。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均能下调心衰BNP水平 ,可能是不同β -受体阻滞剂逆转心衰神经激素过度激活的共同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血浆瘦素水平的变化以及瘦素与其他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在心衰中的相互关系。1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心衰组为男性心衰患者6 4例 ,年龄 2 4~ 78(6 0 8± 14 5 )岁 ,其中缺血性心脏病 2 5例 ,风湿性心脏病 2 0例 ,扩张型心肌病 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收缩性心衰治疗建议中的心衰诊断标准 ,NYHA心功能Ⅱ级 18例 ,Ⅲ级 2 5例 ,Ⅳ级 2 1例。除外体重指数(BMI)≥ 2 5kg/m2 及心衰恶病质患者 ;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感染性疾病等。对照组为健康男性 30例 ,年龄 2 3~ 75 (6 2 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 肾上腺素受体密度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112例心衰患者及 4 1例正常人单个核细胞 (含 90 %淋巴细胞 ) ,制备淋巴细胞膜 ,进行受体结合分析 ,求得平衡解离常数Kd和最大结合量Bmax。受体密度以Bmax表示。结果 心衰组 β 受体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 P <0 0 1)。心功能Ⅱ级患者 β 受体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重度心衰心功能Ⅲ、Ⅳ级患者β 受体密度下调更明显 (P <0 0 1)。冠心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组之间Bmax无显著性差异 (P =0 99)。心衰患者中 ,美托洛尔治疗组 β 受体密度明显高于非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组 ( P <0 0 5 ) ,卡维地洛治疗组β 受体密度与非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4 0 )。结论 心衰时出现了外周血淋巴细胞β 受体密度下调的现象。心衰时外周血淋巴细胞 β 受体密度下调与病因无关 ,下调的幅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应用美托洛尔能明显上调β 受体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006~2009年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在强心、利尿治疗的同时,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6月,检测治疗前后心脏超声、脑钠肽(BNP)、动态心电图和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的改变,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础心率和BNP下降,心脏射血分数(EF)升高,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同时发现,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后,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下降(P0.01),动态心电图检测QTc和QTd也明显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阳性与QTd延长有关(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抗β1肾上腺素变体抗体阳性与QTd明显相关,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能有效降低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滴度和QTd,从而有效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长期应用β阻滞剂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并发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长期应用β阻滞剂美托洛尔的疗效,以及停药和再次用药的影响。对象为47.6±14.0(17~65)岁的33(男25、女8)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至少由于心衰而住院一次,且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右室心内膜活检排除冠心病和心肌炎。观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分层随机对照研究探讨选择性 β1阻滞剂—比索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的QT离散度(QTd)的影响 ,并比较比索洛尔对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影响的差别。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与分组 :81例继发于缺血性心脏病 (47例 )和扩张型心肌病 (34例 )的心衰患者按病因分层 ,然后随机分为比索洛尔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心衰的常规治疗。比索洛尔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 ,另加用比索洛尔治疗 ,观察时间共 6周。患者入选标准 :(1)窦性心律 ;(2 )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 ;(3)左室射血分数 <45 %。排除标…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与抗G-蛋白偶联受体的自身抗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型 (AT1受体 )的自身抗体是否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方法 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技术 ,检测 8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 6 1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  (1)扩张型心肌病组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4 4 2 %、4 5 3%和 4 0 7%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11 5 %、9 8%和 14 8% (P <0 0 1) ;(2 )扩张型心肌病组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1∶136、1∶12 4、1∶12 6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1∶4 6、1∶32、1∶2 8(P <0 0 1) ;(3)扩张型心肌病组 β2 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 ,6 5 8%的患者同时具有α1受体的自身抗体 ;71 1%的患者同时具有AT1受体的自身抗体 ;4 7 4 %的患者同时具有上述 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不仅存在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 ,而且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约 5 0 %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同时具有上述 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提示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参与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美托洛尔对慢性心衰的长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观察了美托洛尔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并将冠心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作了对比研究。作者在 2年间选择了因急性心衰而入院者中 ,经治疗稳定后作心脏核素检查左室射血分数 (L VEF) <40 %的 30例 ,既往心肌炎、大量饮酒、糖尿病、严重高血压、中度以上二尖瓣返流者除外。经冠脉造影等多种检查将其分为冠心病(CAD) 15例 ,扩张型心肌病 (DCM) 15例。两组需经 3个月以上稳定期 ,在给予美托洛尔前作以下检查 :自觉症状 (N Y-HA) ;胸片心胸比率 ;门电路心血池显像测定左、右室射血分数 ;心脏超声测左室收缩末径 /舒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心律状态下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对美托洛尔治疗的剂量耐受情况。方法 :对 14 6例CHF患者 [其中窦性心律 (窦律 ) 10 3例、心房颤动 (房颤 )心律 2 8例、起搏器心律 15例 ]在常规心力衰竭 (心衰 )治疗基础上口服美托洛尔 ,逐渐加量至目标剂量。治疗目标分别为 :①心室率下降到 5 0~ 6 5次 /min(不低于 5 0次 /min) ;②稍加剂量心功能下降 1级 ;③收缩压不低于 90mmHg(1mmHg =0 .133kPa) ;④达最大剂量 :2 0 0mg/d。结果 :窦律者美托洛尔平均剂量低于房颤和起搏器心律者 [(72 .7± 36 .1)mg/d∶(10 4 .7±2 8.7)mg/d和 (10 8.7± 2 4 .6 )mg/d ,P <0 .0 1];窦律者达心率目标的平均剂量低于达心衰的目标剂量 ,房颤者心率和心衰的目标剂量相当 ,而 3种不同心律患者达心衰目标剂量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同心律的CHF患者对美托洛尔的耐受性均较好 ,且房颤和起搏器心律者好于窦律患者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常升高,且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有关[1]。我们探讨了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缺血性心脏病及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衰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2002年2月~2004年10月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4.2岁±6.6岁。缺血性心脏病组45例,扩张型心肌病组45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入选病例诊断标准:(1)左心室射血分数<0.45;心衰病程≥6个月。(2)缺血性心肌病符合目前公认的诊断标准[即三个肯定条件:①有明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主要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选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均为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占44例。其中一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单一使用美托洛尔治疗,即对照组;另一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研究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心功能[LVES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总有效率(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VESd为(33.26±3.16)mm、LVEDd为(52.23±4.21)mm,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其LVEF为(52.84±3.79)%,较治疗前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可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