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上海市闵行区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签约组,另选取同期该社区医院收治的150例未签约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签约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服药依从性以及自护能力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均存在不同程度增长,但签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均存在不同程度上升,但签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但签约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过程中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改善其服药依从性和自护能力,进一步稳定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赤岗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空巢老人高血压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社区内居住并患有高血压的空巢老人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高血压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记录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管理的总满意度为92.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管理后的服药依从性为98.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管理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空巢老人高血压管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采取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管理社区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采取常规管理的2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同时选取采取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管理的391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期间,观察组患者规律用药、合理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和定期测量血压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管理社区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服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卫生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更改服药时间行为评分和忘记服用药物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行减少服药次数行为、自行停止服药行为、自行服用非医嘱药物行为、自行减少服药剂量行为、按医嘱服用指定药物行为、采用偏方或中药降压行为、按医嘱定量服用药物行为、按医嘱定时服用药物行为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服务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改善服药依从性,值得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魏静 《智慧健康》2023,(16):262-265
目的分析与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且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患者依据第三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高血压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进行管理。经过一年时间的管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等方面。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进行规范化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提高用药依从性,使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提升患者自身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社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1年后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探寻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有效控制的医护模式.方法 选取我社区管辖内的146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自身意愿将其分为干预组(病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并进行家庭医生高血压管理)与对照组(没有意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进行传统社区高血压管理)各7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1年后的高血压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控制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结果数据.结果 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干预组患者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危害和高血压治疗与预防等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心理调整、合理运动、饮食调整、规律用药、监测血压和定期复查等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数据对比差异有较强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家庭医生管理高血压患者的医护模式能够提高病患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用在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干预效果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辖区内未签约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签约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管理前血压水平无统计差异(P 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 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慢性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辖区内378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主动参与健康活动、遵医嘱服药以及遵医嘱复查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能够提高慢性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9年2月铜陵市中医院阳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下辖的商南新村在建立老年健康档案时发现的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2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服药依从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压控制良好实验组74.36%,对照组28.21%;服药依从性干预组94.87%,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使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从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讨互联网技术联合个案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就诊的1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每组各9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社区健康宣教及随访服务,给予观察组患者互联网技术联合个案管理模式,共管 理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自护能力以及管理满意度。结果: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 者服药依从性、自护能力评分分别为(9.06±0.83)分和(142.28±15.73)分,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护能力评分分别为 (7.68±0.95)分和(129.46±13.91)分,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662和5.951,P值均<0.05);观察组 患者舒张压为 (90.11±4.22) mmHg (1 mmHg=0.133 kpa)、收缩压为 (106.68±5.73) mm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为 (85.56± 3.98) mmHg、收缩压为 (119.94±5.19) mmHg,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7.645 和 16.717,P 值均<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233,P<0.05)。结论:利 用互联网技术联合个案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有效增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其血压水 平,对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增强患者管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对签约居民的影响,分析签约服务的政策效果。方法:对长宁区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检验签约与非签约人群在认知、慢性病服务利用和服务评价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2 886位居民参与研究,其中621人(21.52%)已经签约。签约集中在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群,签约组居民在服务认知、评价方面显著高于非签约组,签约的慢性病人群在社区就诊、慢性病管理防治、慢性病医疗费用控制方面均优于非签约的慢性病人群。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效明显,签约有利于引导居民有序就医、控制医疗费用、改善慢性病防治、提高服务评价和依从性,为推动签约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100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居委为单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4人,研究组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签约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居民、家庭医生、卫生条线工作人员的知晓率、满意度和签约使用率等。结果:研究组延伸处方使用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预约转诊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家庭医生对签约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明显。结论: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居委卫生工作人员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有效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益田社区高血压患者病例资料,挑选出2级高血压患者,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并(运用调查问卷)调查其他相关资料,同时采用SF-36进行生存质量评估,随机抽取100例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在诊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收集患者的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体重指数、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膳食与适量运动的习惯)、降压药的数量、血脂水平、就诊频率、自我管理能力、月平均医疗费用等;实施家庭医生服务12个月后访谈患者进行SF-36评分,记录各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机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生活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精神健康)的终得分和综合评分。结果深圳市高血压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24~28 kg/m2,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保护因素包括合理的膳食、适量运动的习惯、就诊频率增加、自我管理能力强。实验组与对照组给予相应家庭医生服务后,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身心健康、活力以及情感职能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1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微信平台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掌握情况,高血压控制率、自我管理效果和月平均上门随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得分、高血压控制率和自我管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所需月平均上门随访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信平台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情,增加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医护人员随访时间,是一种值得深入探索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社区门诊管理中影响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的影响因素,为寻求提高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湘取在乌镇镇社区服务中心管理一年以上的5 692例中的359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社区医生按照统一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管理形式和高血压病认知程度等.结果 对359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96.1%,其中遵医嘱服药≥12个月281例(A组)、遵医嘱服药<12个月25例(B组)、不能遵医嘱服药39例(C组).(1)3组在文化程度、高血压病认知度和管理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患者的文化程度、高血压病认知度与C组比较;A组患者的高血压病认知度与B组比较;A、B组患者的管理形式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在A组中,相对于一般管理,用强化管理并有家庭成员参与这种方式管理的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坚持12个月以上,优势比(0R)>2(P<0.01).结论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与社区医生对患者的管理方式有关,所以加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是改变其遵医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东莞市长安镇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长安镇参加2019年体检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分析血压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0246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未达标6666例(65.00%),达标3589例(35.00%);不同年龄组、性别、体质指数、是否饮酒、是否规律锻炼、是否高脂血症、是否高尿酸血症、服药依从性、是否签约和服务模式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安镇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应针对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加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教育,有效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服务依从性,提高规范管理率,开展更有针对性、更科学和更高效的高血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庭责任制模式访视干预效果,为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内蒙古万达卫生社区服务中心抽取8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羧甲司坦片+氨茶碱片的传统内科治疗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传统内科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COPD基础知识知晓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干预前后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COPD患者对COPD基础知识知晓率为100%,高于对照组COPD患者的56.1%(χ^2=7.987,P<0.001);干预后干预组COPD患者对戒烟、规律服药、呼吸训练、家庭氧疗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43.9%、97.6%、96.3%和85.4%,均高于对照组COPD患者的9.8%、46.3%、48.8%和56.1%(均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COPD患者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行为能力、生活质量及FEV1、FVC、MVV肺功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行为能力、生活质量及FEV1、FVC、FEV1/FVC、MVV肺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定期对COPD患者进行家庭责任制模式访视能使其知晓该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状况,促进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责任制延续性管理方式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随访登记的100例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脑卒中患者管理方案,干预组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延续护理模式,分别观察干预前后的药物与治疗的依从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以及复发率。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和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血压(BP)、空腹血糖(FB)、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戒烟、限酒、体质量指数(BMI)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vs 14%,P0.05)。结论家庭医生责任制延续性管理方式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药物与治疗的依从性,控制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从而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