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在内镜活检中常常遇到情况,而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胃癌非常重要的癌前病变。据文献报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癌变率为70%~85%~([1-6]),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最终选择行外科手术或者内镜下治疗。而对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者,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前后胃黏膜病理诊断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ESD治疗的118例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术前活检和ESD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118例术前活检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9. 6%(94/118),胃黏膜活检病理与ESD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 694,P=0. 000)。其中胃黏膜活检病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者诊断符合率为80. 4%(41/5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者诊断符合率为68. 9%(31/45),早期癌者诊断符合率为100%(22/22)。ESD术后病理诊断级别升高20. 3%(24/118),其中术前为LGIN的病例ESD术后级别升高比例为19. 6%(10/51),术前为HGIN的病例ESD术后级别升高比例为31. 1%(14/45)。38例ESD术后诊断为早期癌的病例,其中3例进行补充手术,1例术后15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其余34例早期癌和39例HGIN的病例,未见复发。结论胃黏膜活检对HGIN和早期癌诊断不足,应提高对HGIN和早期癌的结构异型性认识。术前活检不能完全代表胃黏膜病变的性质,对内镜怀疑的HGIN和早期癌的病例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48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黏膜HGIN,均经ESD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后病理特点,评价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等指标。结果手术整块切除率100%,手术平均时间(76.8±23.4)min,1例穿孔。ESD切除标本最大直径(25.9±11.4)mm,术后病理证实维持HGIN 33例、HGIN伴局灶癌变11例、高-中分化腺癌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1例,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68.8%,与活检相比,ESD手术标本诊断HGIN更准确(χ2=17.778,P0.05),HGIN癌变率29.2%,食管黏膜癌变率与胃黏膜癌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8,P0.05);ESD术完整切除率95.8%,治愈性切除率95.8%。1例局部复发,2例食管ESD术后狭窄。结论上消化道黏膜HGIN具有潜在癌变风险,胃镜活检标本不能准确评估其性质,ESD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且可以提供完整标本进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总结高清胃镜下早期胃癌的筛检策略。方法:对2013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高清晰度胃镜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或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469处病灶的胃镜图像进行重新判读,分析患者幽门螺杆菌(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对老年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异时性癌(MGC)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ESD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748例年龄≥60岁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ESD术后1年内HP感染及根除情况分为3组:HP阳性且根除转阴者入HP根除成功组、HP未根除及根除未转阴者入HP根除失败组、阴性者入HP阴性组, 对3组患者ESD术后MGC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MGC 58例(7.7%), 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MG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HP未根除及根除失败(HR=2.231、95%CI:1.054~4.722、P=0.036)、多病灶(HR=1.857、95%CI:1.076~3.204、P=0.026)均为老年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发生MGC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吸烟为老年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MG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HR=0.409、95%CI:0.234~0.716、P=0.002)。混杂因素调整后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HP未根除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术前活检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出现病理差异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并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经江苏省中医院住院行ESD治疗、术前活检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342例患者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导致差异的影响因素。 结果342例患者中,187例为LGIN、155例为HGIN。LGIN组中病理一致者占61.5%,升级为HGIN、早期胃癌及以上者分别为21.4%、12.8%,总升级率34.2%,降级为慢性炎症者4.3%。HGIN组病理维持一致者占40.6%,升级为早期胃癌及以上者占52.9%,降级为LGIN者6.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位于胃上1/3、表面充血、结节、放大内镜下DL(+)、MV(+)是LGIN组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病灶表面结节是HGIN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 结论白光内镜下活检与ESD后病理存在差异,病灶在胃上1/3、表面充血、结节、DL(+)、MV(+)是LGIN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病灶表面结节是HGIN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早期胃癌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CuraC-2级切除后的临床结局并指导其后续管理,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21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经ESD eCuraC-2级切除的9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根据ESD eCuraC-2级切除后是否立即追加手术将患者分为手术组(54例, 占55.1%)和观察组(44例, 占44.9%)。通过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远期预后发现, 神经侵犯为手术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65, 95%置信区间1.113~141.850, P=0.041), 未分化型癌为观察组胃癌复发的危险因素(P=0.011)。手术组5、3、2、1年的总生存率与观察组比较(均为97.6%比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瘤生存率比较(手术组5、3、2、1年的无瘤生存率均为100.0%;观察组5、3、2年的无瘤生存率均为90.5%, 1年的无瘤生存率为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 P=0.044)。这提示追加手术可降低ESD eCuraC-2级切除后的胃癌复发风险, 伴有神经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及早期胃癌(EGC)术后复发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总结2006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镜中心行ESD且术后病理诊断为HGIN及EGC的444例患者(451处病变)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结果 ESD术后共随访410例患者,随访期间13例患者(13处病变)复发,复发率为3.2%,平均复发时间(17.6±9.6)个月(6~38个月)。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病变直径>4.0 cm(P=0.012,OR=10.855,95%CI:1.673~70.442)是ES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随着病变范围增大,ESD术后复发率增加,对于病变较大的患者应加强术后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价值及影响其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SD治疗的92例食管HGI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ESD治疗食管HGIN的效果,并根据ESD后大体病理结果分为治愈性切除组(79例)和非治愈性切除组(1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红斑、糜烂、结节、活检块数及大体类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2组病灶内镜下特点的差异及影响其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0%、85.9%、85.9%,术后复发率为2.3%,3年生存率为97.7%。单因素分析提示治愈性切除组与非治愈性切除组间存在差异:病变2cm(X~2=6.891,P=0.009),表面覆盖白苔(X~2=9.291,P=0.002),黏膜下层病变(X~2=9.291,P=0.002)及卢戈氏碘未染色(X~2=10.408,P=0.015),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大小2cm(OR=6.737,95%CI:1.443~31.454,P=0.015)、黏膜下层病变(OR=8.333,95%CI:1.771~39.215,P=0.007)及卢戈氏碘未染色(OR=1.996,95%CI:1.233~6.230,P=0.005)是ESD治疗食管HGIN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D是治疗食管HGIN的有效方法。对于ESD术前诊断为食管黏膜HGIN的病变,如病变2cm、黏膜下层病变及卢戈氏碘未染色,需警惕ESD非治愈性切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根治。普通白光内镜检查难以发现ESD术后的残留和复发病变,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可对黏膜病变作出实时体内组织学诊断而无需活检。目的:探讨CLE在ESD术后残留和复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6月一2011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因胃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而接受ESD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CLE随访。综合首次ESD、CLE复查发现病变后追加的手术切除以及CLE活检病理结果作出最终诊断,并与CLE诊断进行对照。结果:共20例行ESD治疗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CLE随访。ESD术后1个月CLE复查发现2例残留病变,术后6个月CLE复查发现1例复发病变,CLE诊断均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追加剖腹手术病理诊断2例残留病变为HGIN,1例复发病变为早期分化型腺癌。其余17例患者3次CLE复查均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CLE检查可准确诊断ESD术后残留和复发病变,对ESD术后内镜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内镜治疗十二指肠降部非壶腹部散发型腺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总结其内镜下高危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9年9月于南京鼓楼医院病理确诊的十二指肠降部非壶腹部散发型腺瘤患者54例,依据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癌变(adenocarcinoma,AC)组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长径、病变形态、病变色泽、治疗方式、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并评估内镜下治疗效果。结果54例患者中HGIN/AC组12例,LGIN组42例,2组间病变长径以及病变色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4例患者接受相应内镜下治疗,8例较小病变予活检钳除,32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14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中小穿孔1例,内镜下钛夹封闭,内科治疗后无并发症;2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均经内镜下治疗后出血控制。术后随访2~5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内镜治疗十二指肠降部非壶腹部散发型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病变长径>10 mm以及色泽发红时,应警惕病变恶变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病灶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证实癌变的内镜下特点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2012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2例经ESD治疗且术前活检诊断为食管HGIN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ESD前后病理结果分为一致组(80例)和癌变组(12例),统计分析两组病灶内镜下特点的差异。结果纳入患者中病理升级率为13.0%(12/92),治疗决策改变占6.5%(6/92)。两组患者性别、病变部位、红斑、结节、白斑、活检块数及碘染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年龄、病变长径、糜烂及大体类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径2 cm及大体类型的0-Ⅰ、0-Ⅱc是活检病理为食管HGIN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活检病理提示HGIN的食管黏膜病灶,如病变长径2 cm或大体类型0-Ⅰ、0-Ⅱc,需警惕活检漏诊癌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疗效。[方法]对152例共165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病灶行ESD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2例患者共165处病灶,病灶长度1.5~9.0cm,平均4.2cm,ESD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术后穿孔2例(1.3%),出血1例(0.6%),食管狭窄9例(5.9%)。病理结果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5例,水平切缘阳性1例,完全切除率97.1%(34/3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3例,水平切缘阳性3例,完全切除率95.2%(60/63);食管早癌54例,水平切缘阳性3例,完全切除率94.4%(51/54);食管浅表癌13例,其中垂直切缘阳性3例,水平切缘阳性3例,完全切除率53.8%(7/13)。112例完成了术后1个月的胃镜复查,创面愈合率为100%;89例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胃镜复查,创面愈合率为100%,发现2例局部复发(2例均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8例完成了术后12个月的胃镜复查,创面愈合率为100%,发现3例复发(2例早癌,1例食管浅表癌)。[结论]ESD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及早期胃癌(EGC)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囚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06年11月至2010年8月共治疗的80例胃黏膜HGIN及EGC患者的资料,分析ESD治疗HGIN及EGC的疗效及其病变形态、浸润深度、病理类型对切除效果的影响。评价指标:完整切除率、组织学治愈率、生存率、并发症、复发率。结果内镜下ESD完整切除75例,切除率93.8%,组织学治愈79例,治愈率98.8%,其中,HGIN、黏膜内癌、黏膜肌层癌、黏膜下癌ESD完整切除率分别是100%(31/31)、92.3%(24/26)、92.3%(12/13)、80.0%(8/10);组织学治愈率分别是100%、(31/31)、100%(26/26)、100%(13/13)、90.0%(9/10):HGIN、黏膜内癌、黏膜肌层癌及黏膜下癌不同病理分型间完整切除率无差别,P0.05;HGIN、黏膜内癌、黏膜肌层癌及黏膜下癌不同病理分型间组织学治愈率有差别,P0.05。术中明显出血发生率为0;穿孔发生率0,术后迟发出血发生率2.5%,52例ESD患者术后随访,复发残留率1.9%(1/52),生存率100%(52/52)。结论 ESD组织学治愈率、复发率与病变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有关。内镜下ESD治疗胃黏膜HGIN和EGC并发症少、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5.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对胃癌癌前病变重要性的认识,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EN)诊断体系[1]逐步得以推广和认识。胃镜活组织检查(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EN)的病灶逐渐增多,经随访研究或手术及内镜下切除后病理学检查,其中部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窄带成像(narrow-banding imaging,NBI)及卢戈氏碘染色(Lugol chromoendoscopy,LCE)对老年病人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间,在我院行常规胃镜检查中发现可疑病灶者,共71例(97处病变)。结合病理结果,对比分析普通白光内镜、NBI与LCE的检出情况。结果 NBI、LCE对食管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6. 91%(94/97)、100%(97/97)。NBI、LCE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相同,均为100%(13/13),诊断食管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4. 83%(55/58)、100%(58/5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513,P=0. 431)。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NBI、LCE分级为Ⅰ级的分别为96. 55%(28/29)、93. 10%(27/29),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的NBI、LCE分级为Ⅰ级的分别为2. 38%(1/42)、2. 38%(1/42),早期食管癌及HGIN与LGIN病灶的NBI、LCE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结论 NBI和LCE对老年病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联合应用。但NBI较LCE简洁方便,耗时少,更适用于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标本取材规范"进行改进,并提出精确显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EIN)早期浸润的方法.方法建立一种"全切缘显示"的ESD标本取材法,应用于120例消化道ESD标本.用0.05%24型蛋白酶消化40 min修复的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GEIN基底膜是否完整,判断有无早期浸润.对患者性别、年龄、病变的部位、肉眼分型、组织学类型、切缘侵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以判断该取材法的临床实用性.结果食管30例、胃64例、肠26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23-81岁,平均58岁.肉眼分型:Ⅰ型42例,ⅡA型43例,ⅡB型29例,ⅡC型6例.组织学类型:HGEIN39例;癌变17例,其中3例为M1,5例为M2,6例为M3,3例为SM2.HGEIN有2例口端切缘侵犯.8例疑癌变标本,通过Ⅳ型胶原标记后6例证实为HGEIN,2例为癌变.结论 "全切缘显示"ESD标本病理检查方法,不仅上下切缘及两侧切缘都可以完整显示,且不增加工作量,无需大包埋盒和平推式滑动切片机等专用设备.对于HGEIN疑癌病例用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早期癌浸润效果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上皮内瘤变或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患者内镜活检与内镜切除术后病理差异。[方法]收集经内镜活检诊断的182处食管上皮内瘤变或EEC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后病理结果,分析患者临床及内镜特点,探索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活检提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43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112例,EEC27处。术前活检与金标准比较总体符合率为68.7%(125/182),病理升级率为31.3%(57/182);LGIN组符合率为37.2%(16/43),HGIN组为73.2%(82/112),EEC组为100%(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表面有结节、联合碘染色或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或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的靶向取检以及标本最长径与术后病理升级有关(P0.05)。[结论]内镜活检对于食管上皮内瘤变及EEC的病理诊断存在局限性,活检诊断LGIN发生术后病理升级较为多见,因此对于表面有结节及长径较长的病灶,联合碘染色或NBI或EUS进行靶向取检对提高术前评估准确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ESD的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与ESD非治愈性切除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EGC患者191例。ESD非治愈性切除率为24.61%(47/19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20 mm(OR=10.187,95%CI:3.427~30.283)、溃疡形成(OR=3.850,95%CI:1.541~9.616)、未分化型癌(OR=11.915,95%CI:3.395~41.817)及浸润黏膜下层(OR=8.197,95%CI:2.186~30.737)是影响EGC内镜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内镜非治愈性切除率也随之增加。结论对于肿瘤直径20 mm、溃疡形成、病理为未分化型癌及浸润黏膜下层的EGC患者,ESD应该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8):1064-1070
背景 胃癌(gastric cancer, GC)因其高死亡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严重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IN)是胃癌的前期阶段.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GIN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GIN的相关因素.目的 准确诊断和早期干预GIN是GC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研究并分析了GI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GIN的相关因素,以期更好的区分、指导两种GIN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收集2010-06/2020-10在我院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653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等数据,以探索与GIN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653例GIN患者中有胃黏膜上皮低级别内瘤变(low gastr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LGIN)536例(82.08%),胃黏膜上皮高级别内瘤变(high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117例(17.92%).胃窦是GIN病变最常发生的部位,占58.35%(381/653). HGIN组患者中病变大小2 cm的发生率(27/117, 23.08%)是LGIN组(56/536, 10.45%)的两倍多.萎缩的发生率在50-79岁年龄组中,肠化的发生率在60岁年龄组中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此外, LGIN组和HGIN组之间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62).结论 当LGIN患者伴随高龄,病变位于胃窦、大于1cm和(或)伴随胃粘膜萎缩或粘膜肠化时,更易发展为HGIN,应给予更为积极的随访和治疗.此外, H. pylori感染对LGIN、HGIN发生的影响或许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