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本实验首次使用二乙基亚硝胺成功地诱发了人胎儿肾上皮细胞体外恶性转化。转化细胞寿命明显延长,可在半固体琼脂中生长并具有非整倍体核型。经致癌物2—3次处理的细胞异种接种产生低分化癌。实验证明:人胎儿肾细胞系统是研究人类上皮细胞癌变原理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首次证明,用与河南林县食管癌高发相关的二乙基亚硝胺和N-3-甲基丁基-N-1-甲基丙酮基亚硝胺处理正常人胚肺成纤维样细胞,可使其发生不同程度的恶性转化(在半固体琼脂中生长,异种接种产生肿瘤)。转化细胞寿命明显延长。致癌物处理前先进行半固体琼脂预筛可富集易于转化的细胞,有助于建立人体细胞体外恶变系统。  相似文献   

3.
一种存在于林县霉变玉米面中的新亚硝胺化合物——N-3-甲基丁基-N-1-甲基丙酮基亚硝胺(MAMBNA)已人工合成。利用新生金仓鼠肺成纤维细胞体外恶性转化模型,引入微粒体酶代谢激活系统检测了MAMBNA。实验结果,MAMBNA同已知的强化学致癌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和二乙基亚硝胺一样,能使体外培养的金仓鼠肺成纤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证明MAMBNA是林县这一高癌地区的一种环境致癌物。本系统除可用于检测可疑环境致癌物外,尚可作为研究癌变机理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一例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穿刺液接种于BALB/C/nu裸鼠皮下,然后用皮下新生肿物做细胞培养,结果人癌组织诱发了裸鼠本身B淋巴细胞恶性转化,意外地在体外建立了裸鼠B淋巴细胞传代细胞系,这个细胞系定名为NLB-SK。目前该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十个月,传代72次,冻存后复苏良好。根据其细胞生物学特性,推测裸鼠B淋巴细胞恶性转化可归因于人恶性肿瘤细胞和裸鼠正常体细胞之间的水平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La3 对离体灌流、腔内维持 12cm水柱压力的胃的泌酸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小白鼠全胃标本在体外 37℃下培育 ,并用pH 3 型精密pH计测定灌流液的pH。结果表明 :La3 (0 4~ 82 0× 10 - 6 mol·L- 1)以一种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地促进了胃酸分泌。一种胃泌素受体的阻断剂丙谷胺能有力地抑制胃酸分泌 ,它可阻断La3 对胃酸分泌的促进效应。西咪替丁 ,一种组织胺H2 受体的阻断剂也能以与丙谷胺相同的方式有力地抑制胃酸分泌并阻断La3 对胃酸分泌的促进效应。这些结果揭示 :La3 可以促进离体小白鼠胃标本的胃酸分泌 ,它可能是通过刺激G细胞释放胃泌素和ECL细胞释放组织胺或者激活壁细胞上的胃泌素受体和组织胺H2 受体 ,从而促进了胃中壁细胞的泌酸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一小鼠类巨噬细胞系的建立及其一般生物学特点的研究结果.本系细胞至今已在体外培养传代二十多个月.定名为MMC-1. 本系细胞属贴壁生长细胞,具有典型巨噬细胞的形态,体积比未经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要大,吞噬功能活跃,有丰富的Fc受体.其染色体组型多为超五倍体和亚五倍体.本系细胞将为研究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和免疫学提供有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探索细小病毒抗肿瘤作用的体外系统,发现细小病毒H-1能在多种人肿瘤细胞株(包括所测试的4个肝癌细胞株、3个胃癌细胞株、一个鼻咽癌细胞株和一个宫颈癌细胞株内作溶胞性增殖,对两例自手术肿瘤组织块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也显示杀伤作用。肿瘤细胞对细小病毒的敏感性可能与其分化状态有关。相反,H-1既不能在正常的肝、胃同源细胞中增殖,对其生长亦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肿瘤病毒SV-(40)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转化激活其对H-1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细小病毒的体内抗肿瘤效应至少应包括其直接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这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用镰刀菌素C(FC),一种致突、致癌的真菌毒素,诱发大鼠食管上皮细胞体外转化作用,转化细胞可在选择培养基或半固体琼脂上生长,形成集落并具有非整倍体核型,以及C-myc和C-erb-B癌基因表达增强,更重要的是,经FC处理的细胞能在裸鼠体内形成鳞状细胞癌,实验结果表明,FC对大鼠食管上皮细胞具有恶性转化作用,本工作还提示癌基因表达异常可作为细胞转化的一种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适配体探针传感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配体是通过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技术体外筛选得到的一组能与靶分子高亲和、高特异性结合的寡核苷酸序列(单链DNA或RNA)。作为一类新型的功能分子,适配体己在生命科学、化学等领域获得愈来愈多的应用。以不同类型的示踪分子标记适配体后,该类适配体探针可以直观地将适配体与靶分子的特异性识别转化为灵敏的示踪信号,从而为金属离子、有机小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乃至细胞等的检测提供一种灵敏、特异的新型模式。本文阐述适配体探针在多种传感技术方面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适配体探针荧光传感技术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了无血清培养技术,研究了细胞滋养层细胞在体外分泌hCG、孕酮、雌激素、cGnRH和β-内啡肽的功能,在8天的培养中发现,细胞滋养层细胞在培养24h去除内源激素后能持续地分泌少量的hCG;与此不同,孕酮的分泌量逐日上升,第6天的孕酮分泌量为第1天的两倍;在外加雌激素的前身物雄烯二酮的情况下,细胞能合成雌激素,其产量亦是逐日上升,反映出细胞芳香化酶活性的不断提高,这种酶活性的提高与雄烯二酮的存在与否无关;在两种滋养层细胞培养中,唯有细胞滋养层细胞培养液中测得有cGnRH,产量以第2天为最高,接近4pg/10~5个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在离体下能分泌β-内啡肽,但其产量逐日下降,与此相反,细胞滋养层细胞的培养液中不但测到β-内啡肽的存在而且其含量在培养4—6天间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TAM)在体外对垂体泌乳素(PRL)腺瘤细胞生长和激素分泌的影响,及其与溴隐亭(BROM)的相互作用。体外培养人PRL腺瘤细胞,用不同浓度TAM作用体外培养的腺瘤细胞,检测腺瘤细胞生长及激素分泌的变化;用相同方法检测TAM与BROM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低、中剂量的TAM对腺瘤细胞生长和激素分泌无作用,高剂量TAM可以抑制PRL腺瘤的激素分泌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可降低(25±7)%;其作用可被雌激素拮抗,未发现腺瘤细胞生存状态的改变;TAM对腺瘤细胞的作用弱于BROM;联合应用TAM和BROM具有协同作用,腺瘤细胞激素分泌比对照组降低(47±4)%;与单用BROM相比在抑制腺瘤细胞激素分泌和生长方面差别具有显著性(P<0 05)。提示联合应用TAM与BROM,可以明显抑制PRL腺瘤细胞的生长和激素分泌,提高BROM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裂解气相色谱PGC对10例正常人、19例各种类型白血病人及12例其它血液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冻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PGC图几乎完全一致;白血病人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PGC图之间差别非常明显;同种类型的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PGC图有共同特征;不同类型白血病存在差异;其它血液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PGC图和正常人及白血病人亦有区别。结果显示出PGC在白血病诊断方面的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增加Sih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以期对治疗宫颈癌及其它肿瘤寻找新的治疗药物,体外培养人宫颈癌Siha细胞,分别用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顺铂、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加顺铂处理24、48、72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和顺铂及两者联合应用Siha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表明,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对Sih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其处理,24、48、72 h的IC50分别为56.26、51.92、48.92μg/mL,顺铂对Siha细胞的24、48、72 h的IC50分别为16.74、4.68、6.69μg/mL;两者合用可大大提高对Siha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单用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或单用顺铂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提示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能抑制Siha细胞的生长,同时能增加Sih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携带章鱼碱型Ti质粒和胭脂碱型Ti质粒的根癌农杆菌不同菌株分别与天仙子+烟草体细胞杂种培养细胞经共培养离体转化程序后,Ti T-DNA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获得了转移与表达。虽然细菌处理对受体细胞的植板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其激素自主型频率为33.9—76.8%,表现冠瘿碱合成酶活性的频率为9.7—47.5%。从转化细胞克隆再生的苗不易长大、难于生根,且其基部产生大量的次生瘤组织。在这种再生苗的叶组织及次生瘤组织中仍可检测到相应冠瘿碱合成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小鼠可移植性粒细胞白血病瘤株L_(801)的骨髓细胞,经体外培养建立了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株),定名为L(833)。三年来在体外已传至280余代,细胞生长迅速稳定,经不同途径动物接种致瘤率均为100%。经细胞学、细胞化学、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等检查,均证明本细胞系(株)仍为粒细胞白血病细胞。L_(833)细胞系细胞染色体分析证明仍然是亚二倍体,众数39条,Y染色体丢失和存在一个标记染色体。L_(833)-A和L_(833)-B(利用半琼脂法分选出的细胞集落定名为A和B)染色体除了上述变化外,还各自存在一个标记染色体。本系细胞对所用各类抗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对辐射(γ线)也很敏感,L_(833)和L_(833)-A的D_0值分别为98.8和104.9 rad。其结果和L_(801)基本是一致的,它的建立不但对于深入研究白血病和其药物筛选等有重要意义,而且利用体外瘤株进行有关研究更直观、经济和易于进行精确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以一例混合型人体恶性胸膜间皮瘤手术切除标本,经体外培养和建成一长期传代的细胞系,命名为SMC-1.该系细胞呈多形性,具有明显的重叠性生长特征.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约32小时,最高分裂指数达46—50%,染色体众数为69—70.异种移植可产生类似原培养材料组织结构的肿瘤.培养细胞、异种移植之肿瘤及原培养材料三者具有同一的组织化学特征.这些说明这是一例人体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系.SMC-1细胞系的建成,对研究愈后极为凶险的恶性间皮瘤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人直肠腺癌细胞系——HR-8348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一例男性直肠腺癌患者手术后,取得原发癌肿组织,经离体培养建成细胞系,定名为HR-8348。对本系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分析结果是:细胞在对数增殖期的倍增时间为36.05h,细胞分裂指数在第三天达高峰,为44.5‰。细胞形态以多边形上皮样细胞为主,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及核仁呈恶性细胞特征,细胞表面有微绒毛.细胞核形态不规则,胞浆中核蛋白体较丰富,可见分泌颗粒,在少数细胞可找见张力原纤维柬以及细胞间的桥粒结构。AB染色反应阳性,细胞在半固体琼脂中集落形成率为12.9%。细胞在1μg/ml的PHA中即有凝集反应。细胞的染色体众数范围为69—75,有长的亚近端着丝点标记染色体。用定性和定量分析均证实该细胞具有分泌CEA的能力。小鼠皮下移植形成恶性肿瘤结节,其组织结构与该病例的临床直肠癌标本相似,该细胞系经多次检查未发现支原体污染。  相似文献   

18.
微小细胞融合介导基因转移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微小细胞融合介导基因转移技术,将人单个染色体从MNNG HOS细胞导入到小鼠细胞NIH 3T3中,并得到恶性转化细胞,进一步分析位于人第7号染色体上癌基因met的转化活性及其毗邻基因的关系,证明与met基因毗邻约3000kb的基因片段发生臂间易位可能是met活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尽管含芳香基等较大取代基团的底物能被生物转化为高对映体纯手性有机硅醇,但生物催化其他底物还原反应的产物收率及对映体选择性均较低. 作者筛选到一株能高效催化羰基/羟基不对称转化的酵母菌株,探讨了用固定化酵母细胞高效催化乙酰基三甲基硅烷不对称还原制1-三甲基硅乙醇的可能性,系统研究了培养基碳源及其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发现在水/正己烷两相体系中,固定化酵母细胞能催化乙酰基三甲基硅烷不对称还原成1-三甲基硅乙醇. 可通过调节培养基碳源的种类及其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反应的产物收率及对映体选择性. 以最适碳源(3.0%麦芽汁)培养的酵母细胞催化该反应的产物收率和对映体过量值分别为91.3%和72.8%,远高于文献报道值.  相似文献   

20.
用PCR方法扩增了人的BAF53全长eDNA序列,用酶切后的△BAF53 eDNA片段构建了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经IPTG诱导表达,再经包涵体裂解、纯化,得到hBAF53抗原多肽.从免疫动物身上获得实验动物的抗血清.通过斑点印迹方法测得hBAF53抗血清的特异性和效价,又用已提取的HeLa细胞核蛋白(含有天然BAF53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证明天然。BAF53蛋白是该抗血清的抗原,说明获得的抗血清具有比较高的特异性,可用于染色体改构复合物各亚基问相互作用分析及调控基因转录机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