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胰俞"穴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肝脏相关转氨酶的影响,探究电针"胰俞"是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取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其中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其余32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合并腹腔注射链脲佐霉素,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模型组、胰俞组、格列美脲组、非穴组,每组8只。胰俞组、非穴组分别针刺胰俞穴、非穴,进行电针刺激;格列美脲组以格列美脲溶液灌胃。定期检测各组体重和血糖。干预4周后,腹主动脉取血致死,离心取血清,以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O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结果:电针胰俞穴可快速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升高的血糖,其长期疗效也较为可靠,且优于非穴组。同时,电针胰俞穴也可快速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下降,但随着病程的进展,其调节体重的作用并不显著。而对于血脂各项指标而言,电针胰俞穴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升高的TC、TG、LDL-C水平,且在调节TG、LDL-C上优于格列美脲灌胃;而在调节TC、LDL-C上优于电针非穴。此外,电针胰俞穴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中升高的AST、ALT、GGT水平,且其作用优于电针非穴。结论:电针胰俞穴能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显著降低TC、TG、LDL-C水平,并进一步保护肝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片。2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G、TC、LDL-C、HDL-C)、空腹胰岛素(FINS)及脂联素(APN),计算胰岛素抵抗(IR)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BG、HbA1c、TC、TG、LDL-C等指标均明显降低,IR明显改善,血浆APN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吡格列酮除改善血糖及IR外,还可使血浆APN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3.
宋卉  徐国防  李银花  郑晖 《新中医》2011,(7):129-131
目的:观察葛根螺旋藻颗粒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喂饲高脂饲料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葛根螺旋藻颗粒以0.3、0.6、1.2g/kg的剂量灌胃给药,给药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血脂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螺旋藻颗粒高剂量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游离脂肪酸(FFA)显著降低(P〈0.05,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5,P〈0.01);中剂量组FBG、TG、TC、LDL-C和FFA均显著降低(P〈0.05,P〈0.01),ISI有升高趋势。结论:葛根螺旋藻颗粒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7,(1)
目的观察桑酮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40只大鼠喂以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空腹血糖值16.7 mmol/L,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180 mg/kg)组、桑酮碱(73.5、147、294 mg/kg)组,空白组10只,治疗组灌胃给药12周。给药后每2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给药12周后,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GHb)及血脂指标(TC、TG、HDL-C、LDL-C);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结果桑酮碱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GSP、GHb、TC、TG、LDL-C、瘦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HDL-C、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结论桑酮碱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脂肪细胞因子水平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和瘦素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小剂量STZ尾静脉注射结合高热量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T2DM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每组8只。观察电针"胰俞"穴和"后三里"穴对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清瘦素(LEP)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影响。结果:电针治疗前,电针组和对照组体重、FBG、FINS、TC、TC和LEP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ISI则降低(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电针治疗后,电针组体重、FBG、FINS、TC、TC和LEP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而ISI则上升(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电针能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具有良好的减肥降脂作用。(2)电针能降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3)电针能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瘦素抵抗。(4)电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瘦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胰敏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达美康组及糖胰敏高、中、低剂量组。治疗前后动态监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分泌指数(I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FBG、FINS、TG、TC、LDL、IRI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ISI、IS、HDL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糖胰敏治疗2周后大鼠血糖开始下降,治疗4周后,糖胰敏中、高剂量组以及达美康组大鼠FBG、TC、TG、LDL-C、IRI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HDL-C、ISI和I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糖胰敏可通过调节糖脂代谢,降低脂毒性,增强胰岛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有效发挥其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降脂降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血府逐瘀组、吡格列酮组。高脂饲料伴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给予各组大鼠相应的干预措施。在给药的第2、5、8周眶后取血,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脂、血清胰岛素(FINS)及脂联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各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毗格列酮组在干预的第2周时TC、LDL-C、ISI,干预的第5周时TC、TG、LDL-C、FBG、FINS、ISI、血脂联素,干预的第8周时TC、TG、LDL-C、FBG、FINS、ISI、血脂联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府逐瘀组在干预后的第2周时TC,干预的第5周时TC、TG、血脂联素,干预的第8周时TC、TG、LDL-C、FINS、ISI、血脂联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从而降低外周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脂联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干预糖尿病大鼠血清chemerin水平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黄连解毒汤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连续给黄连解毒汤6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同时以测定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的变化。结果给予黄连解毒汤组治疗的糖尿病大鼠,其血清中FBg、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chemerin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对高脂高糖饮食联合小剂量STZ所致糖尿病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肪因子chemerin的表达,从而降低了炎症信号通路,改善了脂肪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继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尿佐菌素(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灯盏花素低、高剂量组(100,200 mg·kg-1·d-1),并设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ip)灯盏花素14 d后,比较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脂联素(APN)水平,并制作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切片。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尿病状态明显,血清FBG,INS,TC,TG及LDL-C水平升高,APN 水平降低(P<0.01),胰腺组织病理损害明显;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组大鼠一般状态有所改善,血清FBG,INS,TC,TG及LDL-C水平降低,APN 水平升高(P<0.01或P<0.05),胰腺组织病理损害减轻。 结论: 灯盏花素可能通过改善T2DM大鼠APN低水平状态和胰岛素抵抗来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IR大鼠FBG、FINS和ISI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对IR大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针灸预防胰岛素抵抗的机理。方法:将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头针组和背俞穴针刺组。采用高脂膳食喂养建立IR大鼠模型,头针组采用头穴丛刺法,背俞穴针刺组取脾俞、肾俞加胰俞穴,连续治疗两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胰岛素(FIN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测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及体重(BW)等相关指标,明确IR模型建立成功及针刺的疗效。结论:针刺显著提高IR模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使之趋向正常,改善了胰岛素抵抗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苏灵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并深入探讨其机理。方法按照文献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 IR 模型大鼠,选血糖>11.1mmol/L,且具有超重、高血脂及高胰岛素血症的大鼠确定为实验性2型糖尿病 IR 大鼠,共46只进入实验。将46只2型糖尿病 IR 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胰苏灵小剂量组、胰苏灵大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治疗6周后禁食12h,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IN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及血清和脂肪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胰苏灵煎剂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 FBG、TG、LDL-C 及 FFA、TNF-α(P<0.05,P<0.01),提高 ISI、HDL-C(P<0.01)。结论胰苏灵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的糖和脂代谢紊乱,降低 IR 因子,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可能通过对抗脂毒性、降低 FFA、TNF-α含量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6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检测2组血清HCY、AP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游离脂肪酸(FFA)的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及FPG、HOMA—IR、TC、TG、F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HCY≥15μmol/L者APN水平显著低于HCY〈15μmol/L者。消除FPG、HOMA—IRI、TC、TG因素影响,糖尿病组的HCY水平与ADP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APN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HCY与APN呈负相关,高HCY与低APN水平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探讨银杏叶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8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给予银杏叶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罗格列嗣治疗,均治疗24周。比较2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RP、TNF-α、APN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程度(用HOMA-IR表示)。结果:治疗后2组FBG、FINS、TG、TC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TNF-α、HOMA-IR明显降低,APN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银杏片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CRP、TNF-α、HOMA-IR,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APN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维格列汀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0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PN)、抵抗素(R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BG、APN、RET、FF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除TC、TG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维格列汀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RET水平,提高APN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雄激素(ADG)及脂联素(APN)水平变化的影响,计算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初步探讨桂枝茯苓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Poresky法进行造模,将3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病理模型组、中药(桂枝茯苓丸)组、西药(二甲双胍)组,观察治疗后大鼠FBG、血清FINS、ADG及APN水平的变化,并计算HOMA—IR。结果:中药组与病理模型组比较,FBG、FINS、ADG、HOMA—IR明显降低(P〈0.05),APN值显著升高(P〈0.05);中药组FBG、ADG与西药组比较,两者有明显差异(P〈o.05)。结论:桂枝茯苓丸可能通过有效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FBG、FINS及ADG值,纠正低APN血症的途径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34例(A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4例(B组)、正常体健者20例(C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水平,比较APN水平的变化,并与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A组和B组血浆APN水平均低于C组(P<0.01),A组低于B组(P<0.01)。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A组APN与收缩压、BMI、FBG、FINS、TG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浆PAI-1水平亦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浆APN水平显著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者更低,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李艳娇  李兴 《中医药研究》2011,(11):1383-138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尿微量白蛋白(MAU)含量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118例T2DM患者据MAU分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50例)和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68例)。另选同期健康人群70名为正常对照组。行静脉血APN水平、MAU等临床指标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APN、MAU水平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血清APN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MAU、餐后2h血糖(2hPBG)呈负相关(P〈0.05)。MAU水平与血清APN呈负相关(P〈0.05),与BMI、SBP、FBG、TC、TG、HbA1c、2hPBG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APN与MAU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冰玲  徐敏 《中医研究》2004,17(3):20-21
目的:观察清脂健胰胶囊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运用清脂健胰胶囊和二甲双胍治疗1 m,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PBG)、血脂(TG、TC、HDL-C、LDL-C及FFA)进行检测,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结果:清脂健胰胶囊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FBG和PBG(P<0.01),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P<0.01),并能降低TG、LDL-C及FFA(P<0.05和P<0.01),升高HDL-C(P<0.01),其作用与二甲双胍相当,但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清脂健胰胶囊能明显改善Ⅱ型糖尿病的糖和脂代谢紊乱,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对抗脂毒性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丫苦对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联素、瘦素和抵抗素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丫苦组、罗格列酮组,建立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TC、TG、FBG、FINS等指标的变化,清醒状态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检测葡萄糖输注率,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瘦素和抵抗素水平。结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TG、FBG、FINS均升高(P〈0.01),葡萄糖输注率降低(P〈0.01)。给予三丫苦后,大鼠TC、TG、FBG、FINS降低(P〈0.01或P〈0.05),GIR水平升高(P〈0.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TC和TG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PN和L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抵抗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丫苦组和罗格列酮组APN和L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三丫苦组抵抗素水平降低(P〈0.01)。与罗格列酮组比较,三丫苦组抵抗素水平降低(P〈0.05)。结论三丫苦对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联素、瘦素和抵抗素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胰方加减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糖、血脂和胰岛素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60例IG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均给予常规生活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健胰方加减,2次/d,总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脂联素、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的变化,并记录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FBG、2hPG、HbA1c、LDL、BMI、脂联素、FINS、HOMAIR、ISI和HOMA-β水平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健胰方联合生活干预可有效改善IGR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阻断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