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LADA患者、1型糖尿病(T1DM)患者、2型糖尿病(T2DM)患者研究对象.比较三组人群一般情况、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情况、LADA与T1DM抗体分布情况、三组人群并发症.结果:T1DM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小于其他两组患者,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伴发抑郁情绪障碍的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 对123例T2DM患者进行一般情况、代谢指标等检查,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病情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价受试者的抑郁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抑郁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41例有抑郁情绪障碍,占33.3%.T2DM患者中非抑郁组与抑郁组的年龄、体重指数、代谢控制、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舒张压、病程、并发症人数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抑郁程度越重糖代谢控制越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bA1c、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积分这3个变量为抑郁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是抑郁情绪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 抑郁情绪障碍在T2DM患者中患病比率较高,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受教育程度是糖尿病抑郁的保护因素,年龄、血糖控制情况(HbA1c)、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是糖尿病抑郁的影响因素.糖尿病治疗应将心理治疗视为临床治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DM)痛苦与抑郁症状的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M痛苦量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用抑郁量表对随机抽取的118例社区老年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T2DM患者DM痛苦得分(2.65±0.75)分,82.2%患者有DM痛苦;抑郁症状得分(18.70±10.04)分,49.2%有抑郁症状;DM痛苦及各维度(除医生相关痛苦外)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0.238~0.408,P<0.05)。结论社区护理人员需对社区老年T2DM患者的DM痛苦和抑郁症状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DM痛苦和抑郁症状的发生,以促进DM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抑郁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与 2型糖尿病 (T2DM )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Zung抑郁自量表对 1 0 5例老年T2DM患者 (观察组 )和 1 0 2例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进行调查、评定 ,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老年T2DM并抑郁的发病率为 33 3 % ,对照组抑郁发病率为 1 0 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②在观察组中 ,抑郁发病率与性别、病程、糖化红蛋白、慢性并发症等密切相关。结论 抑郁在老年T2DM病人中发生率高 ,对老年T2DM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迅猛增加,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发生率也在随之增多,DFU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总结近5年来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FU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DFU的危险因素。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住院的530例T2DM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从青岛湛山社区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库中随机选取正常糖耐量(NGT)、IGR、新诊断T2DM患者各150例进行抑郁状态评定.结果 新诊断T2DM患者19.3%出现抑郁状态,而IGR组为10.7%.IGR组运动、年龄、BMI、性别、饮酒与抑郁指数显著相关,新诊断T2DM组HbA1c、FPG、2hPG、性别、运动、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史与抑郁指数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 IGR人群和新诊断T2DM患者的抑郁状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脑梗死是T2DM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抵抗素(resistin)是和T2DM及血管病变等有关[2]。本研究通过测定37例T2DM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及其他临床指标,探讨其与T2DM并发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胃运动功能紊乱是其常见并发症。国外亦有报道50%的糖尿病(DM)患者合并胃运动功能紊乱〔1〕。DM患者胃动力障碍不仅使其难以做到合理膳食〔2〕,而且影响降糖药及其他药物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应用核素胃排空等技术对中老年T2DM患者的胃动力障碍状况进行观察。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4月门诊就  相似文献   

9.
<正>有效的自我管理是防治糖尿病(DM)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1~3〕。本研究旨在探讨并发症出现时间及数量对住院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便利抽样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入住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DM合并并发症患者217例,均符合DM诊断标准(WHO,1999),且出现以下1项或多项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高渗性非酮症DM昏迷(经治疗清醒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DM)作为全球第3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DM,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伴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3-5].老年T2DM患者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长期用药等问题更易产生焦虑抑郁[6].本文对社区老年T2DM患者采取了意念导引法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非糖尿病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T2 DM)及非糖尿病的 T2 DM的一级亲属 (FDRs)血浆内皮素 - 1 (ET- 1 )的变化 ,并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IR)、血脂、血糖、病程、吸烟以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测定 31例正常人 ,48例一级亲属 ,51例 T2 DM的血浆 ET- 1值。结果 胰岛素敏感指数 (IAI)在对照组、FDRs、T2 DM组逐渐降低 ,且有显著差异 (P<0 .0 5)。FDRs和 DM组血浆 ET- 1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血浆 ET- 1与IAI呈显著负相关 (r=- 0 .2 98,P<0 .0 1 )。在 T2 DM组血浆 ET- 1与病程呈正相关 (r=0 .353,P=0 .0 1 3) ,伴高血压、冠心病及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与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ET- 1水平无显著差异。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血浆 ET- 1水平升高 (P<0 .0 5)。结论  T2 DM及非糖尿病的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血浆 ET- 1升高。  相似文献   

12.
<正>控制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T2DM)治疗的基础,2003、2004、2006年我国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仅有1/4的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6.5%)。本研究通过应用地特胰岛素(Det)联合阿卡波糖对比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HbA1c>9%的T2DM,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T2DM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更好的依从性。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2至6月我院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36例,符合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HbA1c>9%,包括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见心理障碍及其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20例T2DM患者(DM组)和50名正常对照(NC组)进行常规检查,测定糖尿病及并发症相关指标,采用心理学量评价受试者的心理状态,分析T2DM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结果DM组32.5%存在抑郁,18.3%存在焦虑,人格特征表现为外倾个性、情绪不稳定、紧张不安等。自我评价明显减低。合并抑郁、焦虑的T2DM患者对血糖及并发症的控制较差。结论T2DM患者存在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糖尿病的治疗与转归。  相似文献   

14.
<正>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体重减轻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1,2〕)。运动锻炼对于T2DM的益处主要有调节血糖~(〔3〕)、增加胰岛素敏感性~(〔4〕)、延缓并发症~(〔5〕)、控制体重、降低血脂~(〔6〕)、提高机体适应性~(〔7,8〕)。然而,尽管运动锻炼能给T2DM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诸多益处,但大多数的T2DM患者依然未能有效参与运动~(〔9〕)。一项有关T2DM患者的大样本研究显示:31%的患者没有规律的运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T2DM合并冠心病(CHD)老年患者及CHD老年患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蛋白1(CTRP1)与脂联素(ADPN)水平及其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患者血清CTRP1及ADPN的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T2DM组(n=30);并发症组(n=32);CHD组(n=31);定义对照组、CHD组为非糖尿病(DM)组;T2DM组、并发症组为DM组。结果 DM组血清CTRP1水平明显高于非DM组。DM组CTRP1水平与ADPN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CTRP1与T2DM有关。本实验结果支持目前关于CTRP1为ADPN有效补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Lp(a)〕与胱抑素C(Cys C)的表达水平及其与T2DM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45例,T2DM非老年对照组60例,T2DM无肾病组68例,T2DM肾病组82例。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Lp(a)和Cys C水平,评估老年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糖尿病肾病(DN)、视网膜病变及神经性病变。其中,DN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结果老年T2DM无肾病组和肾病组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老年T2DM组Lp(a)(含无肾病组和肾病组)高于T2DM非老年组(P0.05)。Lp(a)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性病变患者血清中未高于无上述并发症的患者(P0.05);在SDM、EDN及CDN组中,Lp(a)水平随着UAER的升高而增加(P0.05)。Cys C水平在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中较无并发症患者高(P0.05);在EDN和CDN组中,Cys 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Lp(a)和Cys C可反映DN对机体损害的严重程度及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血清Lp(a)水平与DN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Cys C是监测和诊断视网膜病变及神经性病变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严格控制高糖血症和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等传统致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因子不能完全阻止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可能是导致T2DM大小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1〕,高Hcy血症是AS性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2〕。为此,我们对高Hcy血症与T2DM并冠心病(CHD)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正常对照组为健康的老年自愿者44例,男39例,女5例,年龄60~75岁,平均(68.2±2.1)岁。T2DM组68例,男53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68.7±3.5)岁,为我院2003~2005年老年病房住院及门诊病人,符合W…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住院患者1053例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住院患者死亡原因,明确DM防控重点.方法 时1991-2003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53例住院死亡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组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组,分别记录两组的死亡原因.结果 (1)DM患者住院比率逐年增加,而病死率则呈下降趋势.(2)T1DM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4/10)T2DM患者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是脑血管疾病(24.26%)、心血管疾病(19.27%)、感染(14.09%)、恶性肿瘤(10.64%)、糖尿病肾病尿毒症(8.15%).(3)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92%)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4%)者逐渐减少.结论 T1DM主要死亡原因是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214例T2DM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及统一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病程、家庭支持情况、从事体力劳动情况、经济状况、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214例T2DM患者,合并抑郁者102例,患病率为47.7%;女性抑郁患病率(56.3%)明显高于男性(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长、无家庭支持、从事体力劳动、经济状况不好、血糖控制不佳和存在并发症的患者抑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病程短、家庭支持、从事非体力劳动、经济状况好、血糖控制佳和无并发症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抑郁患病率较高,女性、病程长、无家庭支持、从事体力劳动、经济状况不好、血糖控制不佳和存在并发症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果糖胺(FRA)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21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作为对照组,116例单纯T2DM患者及271例T2DM慢性并发症组作为病例组,比较各组血糖、C肽、Hb A1c及FRA等指标。结果单纯T2DM组、T2DM慢性并发症组各时间点的PG较IGT组明显升高(P0.05);单纯T2DM组、T2DM慢性并发症组各时间点的C肽较IGT组明显减低(P0.05)。单纯T2DM组、T2DM慢性并发症组的Hb A1c、FRA较IGT组明显升高(P0.05),T2DM慢性并发症组较单纯T2DM组的Hb A1c、FRA明显减少(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空腹C肽与Hb A1c、FRA呈负相关(P0.05)。结论空腹C肽、Hb A1c、FRA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降低Hb A1c、FRA及血脂对防治T2DM慢性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