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肾组织活检组织病理确诊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老年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4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1例呈慢性肾炎综合征表现;2例有前驱皮肤感染史;均符合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改变;经抗感染、降压、糖皮质激素及血液透析等治疗,均好转出院;随访1a,患者仍存在高血压及镜下血尿。结论提高对老年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及时进行肾组织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     
1概述IgA肾病(IgANephropathy)是一免疫病理诊断名称。1968年由Berger和Hinglais首先提出,故又可称Bergers病。临床上以血尿为突出表现曾称局灶性肾小球肾炎。肾活检光镜下见弥漫性系膜增生为主也有诊断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年经皮肾活检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05年6月间因肾脏疾病住院行肾活检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328例肾脏疾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57例(78.4%)、小管间质疾病16例(4.9%)、继发性肾脏病55例(16.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137例,占53.3%;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狼疮肾炎、紫癜性肾炎和高血压肾损害较多,分别占32.7%、27.3%和18.2%;小管间质疾病以急性间质性肾炎为多,占68.8%。IgA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并血尿;膜性肾病、高血压肾病主要表现为单纯性蛋白尿。单纯血尿主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单纯蛋白尿主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和轻微病变。蛋白尿并血尿主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轻微病变和狼疮性肾炎;大量蛋白尿主要病理类型是轻微病变、IgA肾病和膜性肾病。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我国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中以IgA肾病最常见;小管间质疾病发病率有增高,继发性肾脏病以狼疮肾炎最常见,其它特殊肾脏病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IgA肾病是指以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为特点的一种原发肾小球肾炎。在我国IgA肾病占原发肾小球疾病的 32 %[1] ,临床表现多样 ,治疗方法不一。为探讨IgA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对呈非肾病综合征表现的 30例IgA肾病行中西结合治疗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IgA肾病 30例 ,男 13例 ,女性 17例 ,年龄 17~ 4 7岁 ,平均 (31± 18)岁 ,病程 7d至 15年不等。全部病例行肾活检 ,常规作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镜检查 ,均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肝硬化等疾病。1 .2 临床表现 …  相似文献   

5.
路路通注射液对血尿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军民  奚筠  闫爱梅 《临床荟萃》2003,18(8):429-429
临床治疗血尿的药物不少 ,但疗效大多较差 ,我们采用路路通注射液治疗血尿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主要为肉眼或镜下血尿患者。经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定性为肾性血尿 116例。经腹部X线、双肾及膀胱B超 ,膀胱镜、肾血管造影、肾活检、免疫组化等检查 ,对其作了分类确诊。其中男 64例 ,女 5 2例 ,年龄 6~72岁 ,平均年龄 42岁。病程 4天至 2 1年 ,平均病程 6年。116例血尿患者中最终确诊为IgA肾病 3 9例 ,系膜增生性肾炎 17例 ,膜增生性肾炎 8例 ,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 4例 ,狼疮性肾炎 6例 ,过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血尿的病因及肾活检病理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以血尿为首发或主要症状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39例(39.8%),肾病综合征19例(19.4%),泌尿系感染12例(12.2%),药物性血尿10例(10.2%),孤立性血尿6例,紫癜性肾炎4例(4%),胡桃夹现象2例(2%),泌尿系结石、特发性高钙尿症、遗传型肾炎、狼疮性肾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各1例(1%).30例肾活检病理结果: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12例,膜增生性肾炎(MPGN)4例,膜性肾病(MN)4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3例,IgA肾病(IgAN)3例,微小病变型(MCD)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型肾炎(EnPGN)、狼疮性肾炎(LN)各1例.[结论]小儿血尿病因复杂,主要来自泌尿系统本身,以肾脏免疫系统疾病为主.肾活检病理检查对小儿血尿的诊断、治疗以及了解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黎伟  赵铖  薛超  廖蕴华  杨桢华 《新医学》2007,38(12):789-790
目的:总结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类型分布特点.方法:总结121例的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资料,分析不同临床表现[包括尿常规检查异常(有蛋白尿、血尿或管型细胞,但达不到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亦无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病理类型.结果:121例的肾脏疾病病理分布以原发性肾小球病为主,其中前3位分别是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狼疮肾炎,其次是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淀粉样变.尿常规异常21例,肾病综合征61例,肾功能不全53例.尿常规检查异常患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占76%,病理类型前3位分别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老年肾病综合征以原发性为主,占84%,病理类型前3位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为主(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前3位依次为硬化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结论:老年患者的肾小球疾病以原发性多见,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则以狼疮肾炎为主,显微镜下血管炎次之.  相似文献   

8.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病因分布,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ARF患者具有肾穿刺活检适应证的病例,在B超介入定位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并作光镜、免疫病理检查及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0例ARF患者肾穿刺均能成功取得肾小球,标本合格率为96.7%。病理分析显示:硬化性肾炎2例(6.67%);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7例(56.67%),其中IgA肾病3例,肾小球轻微病变5例,膜性肾病2例,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2例,新月体肾炎3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8例(26.62%),其中狼疮性肾炎6例,过敏性紫癜肾炎2例:另外,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6.67%);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3.33%)。并发症主要有肉眼血尿2例,肾周血肿1例,未发生误穿其他脏器、感染及严重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肾活检是可行的,有助于明确病因及病理类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病因分布,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对30例ARF具有肾穿刺活检适应证的患者,在B超介入定位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并做光镜、免疫病理检查及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0例ARF患者肾穿刺均能成功取得肾小球,标本合格率为97%,病理分析显示:硬化性肾炎2例(6.67%);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7例(56.67%),其中IgA肾病3例,肾小球轻微病变5例,膜性肾病2例,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2例,新月体肾炎3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8例(26.62%),其中狼疮性肾炎6例,过敏性紫癜肾炎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6.67%);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3.33%)。并发症主要有肉眼血尿2例,肾周血肿1例,未发生误穿其他脏器、感染及严重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ARF患者行肾活检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及病理类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肾活检患者805例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805例已接受肾病理活检的患者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间的联系。方法:对805例肾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小球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1.2±17.6)岁。接受肾病理活检患者构成比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80.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8.8%,小管间质性疾病占1.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男女比例为1.16∶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男女比例为0.37∶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脏病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为15~34岁。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狼疮性肾炎占首位,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占第二位。肾小球疾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次为尿检异常型。肾病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结论:805例接受肾病理活检患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最常见的肾脏疾病,青年男性多发;狼疮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青年女性多发。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IgAN)是我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类型。其特征是弥漫性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伴有不同程度的系膜细胞增生,又称系膜IgA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为发作性肉眼血尿,镜下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也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有1/3的IgAN患者可在10-20年内逐渐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少数IgA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肾组织病变的严重程度与预后有关。因此,肾活检是很好的判断预后的指标。现将我院肾内科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经肾活检确诊的111例IgA肾病患者免疫荧光、病理分级资料与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是一免疫病理学诊断名称。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在IgA肾病的亲属中尿检异常的发病率较高。80年代初英国也报告290例IgA。肾病患者中3.8%有。肾脏疾病的家族史。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我国IgA肾病发病率占肾小球疾病的26%~34%,男性发病较高,有一定的家族性,同一家族中不只一人患病,表现为无症状性尿异常(实验检查血尿或蛋白尿),反复肉眼血尿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本文报告一家5例家属性IgA肾病。  相似文献   

13.
单纯镜下血尿患者肾活检必要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沛成  何立群  秦秀芳 《临床荟萃》2007,22(18):1307-1310
目的观察微量白蛋白尿对单纯镜下血尿患者行肾活检必要性的临床提示作用。方法单纯镜下血尿193例,均经肾活检确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30~300mg/g为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根据肾病理分为肾炎组和薄基底膜肾病组。结果193例患者中,病理类型以IgA肾病最多,共97例(50.3%),薄基底膜肾病56例(29.0%),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19例(9.8%),局灶性肾小球肾炎12例(6.2%),膜性肾炎9例(4.7%);肾炎组137例,薄基底膜肾病组56例;131例伴有MAU的患者中,肾炎组126例,薄基底膜肾病组仅5例;62例不伴有MAU的患者中,薄基底膜肾病51例,肾炎组仅11例;肾炎组UACR的数值明显高于薄基底膜肾病组[(96±17)mg/g∶(20±4)mg/g,P<0.05]。结论对于单纯镜下血尿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是一个能及时评估肾活检必要性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3例经肾活检病理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2例患者呈肾病综合征表现,伴或不伴轻微镜下血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无明显增生/轻度增生;1例呈慢性肾炎综合征表现,有发作性肉眼血尿并伴有高血压,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伴轻至中度系膜增生、内皮细胞节段增生、小细胞性新月体形成及纤维素样坏死。结论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较为罕见,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与膜性肾病相近,也有患者病理及临床表现以IgA肾病为主。  相似文献   

15.
肉眼血尿型和肾病综合征型IgA肾病组织学定量分析的差异杨剑辉,粱俊林,鲍旭东IgA肾病(IgAN)是一类以肾小球系膜区弥漫性IgA沉积为特征、排除全身性疾患的肾脏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孤立性肉眼血尿、无症状尿检异常、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EMH)和肾病综...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 (IgAN)是一组以肾小球系膜区的显著IgA沉积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者 ,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的确诊主要依赖肾活检免疫病理学检查 ,而后者是一种创伤性检查 ,患者依从性差 ,因此IgAN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 1986年Cederholm等[1] 首次发现IgAN患者体内存在一种含IgA的大分子复合物 ,对IgAN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并证实该复合物为IgA 纤维连接蛋白 (IgA FN )。此后 ,又有多篇文献提示IgA FN可作为诊断IgAN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7.
膜型IgA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病是我国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很多,但膜型IgA肾病极罕见。本文报告3例膜型IgA肾病。病理特点是系膜增生的同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并有钉突形成。患者有大量蛋白尿。系膜区有大量IgA沉积,毛细血管基底膜外侧有IgG沉积。超微结构显示在系膜区及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均有电子致密物。本文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的研究认为,膜型IgA肾病是膜型肾小球肾炎与系膜增生型IgA肾病的相互重叠。  相似文献   

18.
自动同步负压活检装置用于肾活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爱军 《护理研究》2008,22(9):2388-2389
经皮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是诊断各种慢性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疾病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科2001年1月-2005年8月采用自动同步负压活检装置(专利号:971072078)对224例。肾病病人进行了肾活检,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24例中,男124例,女100例;年龄14岁~18岁(31.1岁±1.6岁);肾病综合征7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狼疮性肾炎38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13例,IgA肾病13例,急性肾功能不全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8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6例,乙肝相关性肾炎6例,结缔组织病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科自1984—2006年3月间经皮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42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HBV-GN患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NS)为主(61.9%),其次为肾炎综合征(26.2%)和无症状尿检异常(11.9%);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MN)多见(66.7%),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占23.8%;电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HBV-MN)易见电子致密物系膜沉积;免疫荧光检查呈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理轻重不一,容易误诊,应及时进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彩超引导下对肾脏疾病患者进行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非凡彩超诊断仪穿刺架自动活检枪及组织切割针对肾下极进行穿刺,穿刺组织分别送电镜、光镜及免疫学检查。结果 32例患者利用组织切割针进行肾穿刺,取出组织42条,电镜共检出466个肾小球,送病理学检查,检出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6例,IgA肾病6例,轻度系膜增生型IgM肾病5例,狼疮性肾炎2例,紫癜性肾炎1例,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轻度系膜增生型IgA肾病伴高血压肾脏损害1例。结论 经皮肾穿刺活检,对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