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55岁,已婚,农民。劳累后胸闷、气急5、6年,反复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2年。1年前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心房颤动,ST、T改变。近10天前劳累后胸闷、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加剧再发。从站立位改平卧时常诱发心悸、黑朦,起初1-2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几秒至十几秒后自行缓解,不出现晕厥。近3-4天每天发作3、4次,最多达一天8次,每次持续约2~4分钟,均伴晕厥,无胸痛、抽搐。半月来未服任何药物。否认有高血压史。家属中无猝死者。体检:呼吸24次/分,血压13.5/8kPa(100/60mmHg)。半卧位,神志清。口唇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5岁。间歇性心慌一年余,进行性吞咽困难二月余入院。体检:T36.3℃,P55bpm,BP17/12KPa。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向左扩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偶闻早搏。血电解质,血脂正常。X线胸片示左心室扩大。消化道钡餐:贲门胃底癌侵及食管下段。病  相似文献   

3.
常见的爱滋病性口腔损害包括念珠菌性口炎、卡波济肉瘤、粘膜白斑和疱疹。少见的是肉赘、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齿龈炎和肉芽肿病。坏疽性口腔炎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主要见于免疫缺陷或严重营养不良病人。爱滋病性坏疽性口腔炎尚未见报道。病例一例30岁的男性同性恋患者,半年来患齿龈炎、口腔严重水肿,不能进食及说话,并有慢性腹泻和体重减轻。既往有乙型肝炎、梅毒和淋病病史。因口张不开,口腔检查受限,仅见坏死组织和几颗  相似文献   

4.
双源性交界性心律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兴杰,曹淑芹,赵娓,陆红,卢元平,徐云春1病例介绍例1男,8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ECG(图1,IIa~IIc系连续描记):全图皆为交界性心搏(呈p--QRS序列),QRS形态相同,依p-及...  相似文献   

5.
疼痛性皰疹性静脉炎,是一种少見的疾病。本病的特点:多数起病急,往往左下肢比右下肢容易受累,本病开始局部皮肤水肿,剧烈疼痛,皮肤表面伴有泡疹,肢体发生坏死,肢端似动脉栓塞症象。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瞭,国內亦未見有报告。今将我院所遇見的一例,并复习有关文献,加以討論,报告如下。患者周姓,男孩,11岁,山东平阴县人,住院号98416,于1963年12月25日住院。主訴:因两眼視力障碍10~+月,伴有两下肢疼痛,浮肿2~+个月,近十天来  相似文献   

6.
鱼运寿  祝健 《心电学杂志》1991,10(4):231-232
本院收治1例房性早搏时,发现其家系三代有4例男性成员心电图(ECG)显示房性早搏都由体位改变引起。现报道如下。例1 先证者,男,53岁。于1988年7月因 ECG 示房性早搏拟诊冠心病收治入院。询问病史发现患者症状多数在上床睡觉时发  相似文献   

7.
以往认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下称室上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人,预后良好。而室性心动过速(下称室速)则是一种高危性的心律失常,发展为心室颤动,多发生在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易引起休克与心衰。然而近年来随着心电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当室速QRS波≤0.12s,形态呈右束支阻滞型伴电轴左偏或右偏以及左束支阻滞图型时被称为分支性室速(Fascicula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这类室速多见于年轻人,且多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用异搏定治疗反应较好,预后好,猝死危险性极低,符合特发性室速的临床特征,故属特发性室速范畴。  相似文献   

8.
双重性心动过速(simultaneous or doubletachycardi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洋地黄中毒。交替性心动过速(alter-nating tachycardia)则更为罕见,为两种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交替出现控制心室。最近我们在监护病房(CCU)连续24小时遥测心电图中,观察到一例冠心病、窦房结功能衰竭患者反复交替出现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躺卧性痛性痉挛特征是不随意痛性肌收缩,常影响下肢,对其病因、患病率或治疗了解甚少。本文旨在评价其患病率、严重程度和探究该病与血管疾患之间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诊断性负荷试验和对体力状况作鉴护性活动时,只有极个別发生室性心动过速而需作电除颤或心肺复苏。本文报导在4000余次负荷试验中仅发生一例,该患者为一56岁男性,曾有三次运动后晕厥史,常规检查、Holter监护、UCG、EEG、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AT)均正常。当其进行负荷试验时发生室速30秒,经4次电复律转为窦性。  相似文献   

11.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MUSE)是一种以小肠多部位狭窄和多灶性浅溃疡为特点的小肠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慢性或复发性肠梗阻。溃疡一般较浅,位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纤维性狭窄部位较短(一般1~2 cm),相互间隔较紧凑(多为2~10 cm),无瘘管形成。外科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防止再次手术,多数患者成为激素依赖状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呼吸界对有关“多重性呼吸性酸碱紊乱”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裴建明医师等来稿“呼吸性酸中毒并呼吸性碱中毒性酸碱紊乱”一文颇有新意,并提出了自已的观点.为此,本刊特邀陶仲为医师撰写了“关于呼酸和呼碱同时存在的探讨”的商榷文章,并特地开辟了“学术争鸣”栏目.其目的在于使广大临床内科医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多重性呼吸性酸碱紊乱”,以资提高对酸碱紊乱的诊疗水平.欢迎广大读者利用“学术争鸣”栏目撰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例病例介绍部分已于1991年第2期刊出。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 ,3 6岁。胸闷、头晕、心悸 1月 ,多在劳累或活动后发生 ,每次出现症状后自觉乏力。临床以心悸原因待查收住。体检 :血压 10 8/5 6mmHg,心率 75次 /min ,律齐 ,心肌酶正常 ,心脏X线及超声心动图亦未见异常。入院后上述症状发生 2次 ,多次常规心电图偶见室早。 2 4hDCG录到室早 ,另外在次日早晨记录到 9次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表现为QRS波异常宽大 ,形态不一 ,时限达 0 2 0s ,频率为 2 3 0~ 3 0 0次 /min ,每次持续 4~ 8s,最长持续 15s。DCG诊断 :阵发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PVT) (图 1)。临床给予利多…  相似文献   

15.
家族性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单其俊曹克将黄元铸杨志健马文珠国内仅报道10例左右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家族性ARVD特别是一家系中有7例患者则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先证者,男,42岁。反复发作胸闷20年,3个月前因突发性心悸、严重胸闷、大...  相似文献   

16.
34岁男性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2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史4年,半年前出现皮肤多发性溃疡灶、皮肤敏感及粗糙增厚等,其足趾自行坏死脱落,伴有剧痛。行甲状旁腺全切术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磷紊乱好转,但疼痛加剧,肢端缺血坏死持续加重。诊断为钙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予硫代硫酸钠为主的综合治疗,疼痛明显减轻,其足部坏死仍持续进展,但全身病变得到控制,早期及中期病灶好转,呈愈合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Bundle branch reentr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简称BBR-VT)是室速(VT)的一个类型,约占所有诱发VT的6%。BBR-VT是VT中唯一具有明确的折返环的VT。希司束(至少其远段)、希司-浦肯野系统(简称HPS)和心室肌是折返环的组成部分。BBR-VT也呈持续性单形VT。BBR-VT可用导管消融技术根治,并且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1973~1980年共收治脑膜炎双球菌性浆液性脑膜炎病人7例。患者入院前未应用抗生素治疗。所有病人脑脊液均培养出脑膜炎双球菌亦证实其诊断。3例病人脑脊液涂片查到脑膜炎双球菌,2例咽拭子培养也生长此菌。年龄1~2岁有3例,4~11岁3例,23岁1例。男5例,女2例。4例于发病后2~6天入院。重度2例、中度5例。临床表现为急剧发病,中毒症状明显、头痛、一般状态欠佳、周身不适、皮肤苍白、全身感觉过敏、头昏、有顽固性呕吐,吐后头昏症状不减轻。2例体温37~38℃,5例38℃以上,发热期为4~8天。4例病人形成脑膜  相似文献   

19.
日本3年前提出慢性心肌炎诊断指导原则,规定慢性心肌炎是急性心肌炎迁延3个月以上;或不显性发病、呈慢性经过的心肌炎。一些研究者认为慢性心肌炎的机制是持续性病毒感染;多数研究者认为急性期病毒感染引起的持续性自身免疫是慢性期的主要机制。但这一疾病目前临床资...  相似文献   

20.
胶原性结肠炎和淋巴细胞性结肠炎是两种病因未明,主要表现为水泻,只有结肠活组织检查才能诊断的结肠炎症性疾病。两病临床少见,迄今报道的,前者有400余例,后者有60余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