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选取和计算了2-(2-烷基硫代乙基)噻吩、2-(3-烷基硫代丙基)噻吩和2-硫代烷基噻吩质谱的四个特征离子系列,并且运用这四个特征参数综合地对它们的质谱进行评价,提出了鉴别这三类同分异构体质谱有效的聚类方法。  相似文献   

2.
烷基取代聚噻吩的化学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概述了烷基取代聚噻吩的三种合成方法,即Fe(Ⅲ)催化剂合成法、Ni(O)催化剂合成法和Cu/PdCl2催化剂合成法。介绍了烷基取代聚噻吩稀溶液和薄膜的光吸收、光发射性能,薄膜的热致变色性能及以这些材料为发光活性物质制作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性能,展望了烷基取代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王雪梅  祁争健 《应用化学》2009,26(6):707-710
通过Heck偶合法合成了四种新型p-/n-交替3-烷基噻吩共聚物:聚(2,4-二乙烯基-3-己基噻吩-1,3,4-噁二唑) (P3HT-OXD)、聚(2,4-二乙烯基-3-辛基噻吩-1,3,4-噁二唑) (P3OT-OXD)、聚(2,4-二乙烯基-3-己基噻吩-吡啶) (P3HT-Py)、聚(2,4-二乙烯基-3-辛基噻吩-吡啶) (P3OT-Py)。利用NMR、GPC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对该系列共聚物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噻吩环3位取代烷基碳链的增长,聚合物电离能(Ip)减小,带隙能(Eg)也随之变窄,其中,P3OT-OXD的Eg比P3HT-OXD小0.11ev,P3OT-Py的Eg比P3HT-Py小0.19eV;而在3-烷基噻吩聚合物主链上引入吸电子能力较强的噁二唑单元,可有效提高共聚物电子亲合能(Ea),对提高电子传输能力,改善电子与空穴注入平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3-烷基噻吩与对硝基苯甲醛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聚合反应得到了5种聚(3-烷基)噻吩取代苯甲烯衍生物:聚(3-丁基)噻吩对硝基苯甲烯(PBTNBQ)、聚(3-己基)噻吩对硝基苯甲烯(PHTNBQ)、聚(3-丁基)噻吩对二甲氨基苯甲烯(PBTDMABQ)、聚(3-己基)噻吩对二甲氨基苯甲烯(PHTDMABQ)和聚(3-辛基)噻吩对二甲氨基苯甲烯(POTDMABQ).计算其光学禁带宽度分别为PBTNBQ(1.82eV),PHTNBQ(1.85eV),PBTDMABQ(1.71eV),PHTDMABQ(1.78eV)和POTDMABQ(1.67eV).利用简并四波混频技术测量了5种聚合物薄膜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分别为1.74×10-8,1.82×10-8,5.62×10-9,8.64×10-9和1.22×10-8esu,均具有较大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针对取代基结构对聚(3-烷基)噻吩取代苯甲烯衍生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影响从分子内极化程度和主链电子的离域程度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3-烷基噻吩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Heck偶联法合成了4种3-烷基噻吩交替共聚物:聚(2,4-二乙烯基-3-己基噻吩-1,3,4-二唑)(P3HT-OXD)、聚(2,4-二乙烯基-3-辛基噻吩-1,3,4-二唑)(P3OT-OXD)、聚(2,4-二乙烯基-3-己基噻吩-吡啶)(P3HT-Py)和聚(2,4-二乙烯基-3-辛基噻吩-吡啶)(P3OT-Py). 用NMR、GPC等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采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系列共聚物光电性能. 结果表明,随噻吩环3位取代烷基碳链的增长,聚合物电离能(Ip)减小,带隙(Eg)也随之变窄. 其中,P3OT-OXD的Eg比P3HT-OXD小0.11 eV,P3OT-Py的Eg比P3HT-Py小0.19 eV,在3-烷基噻吩聚合物主链上引入吸电子能力较强的二唑单元,可有效提高共聚物电子亲合能(Ea),对提高电子传输能力,改善电子与空穴注入平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导电聚合物是由一些具有共轭π键的聚合物经化学或电化学掺杂后形成的导电率可从绝缘体延伸到导体范围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其中噻吩及其衍生物具有导电率高、环境稳定性好、成膜性好、禁带宽度小等特点,是用做光伏电池的理想材料。相继报道的有聚3-甲噻吩[1]、聚3-己基噻吩[2],聚(3-十一烷基-2,2’-并噻吩)[3]等。对于聚噻吩的光电化学性质的研究,在国际上很少见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聚噻吩(PTh)的光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光电化学实验采用带石英窗口的三电极电解池,工作电极为ITO/PTh膜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3-丁基噻吩和3-辛基噻吩,并分别与对硝基苯甲醛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了具有极低能隙的聚(3-丁基噻吩)对硝基苯甲烯(PBTNBQ)、聚(3-丁基噻吩)对二甲氨基苯甲烯(PBTDMABQ)和聚(3-辛基噻吩)对二甲氨基苯甲烯(POTDMABQ).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发现中间产物聚(3-烷基)噻吩取代苯甲烷衍生物中存在部分醌化产物.根据Eg与入射光子能量hν的关系,采用2种模型计算了3种聚合物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为PBTNBQ1.63,1.84eV;PBTDMABQ1.44,1.75eV和POTDMABQ1.32,1.69eV,属窄能隙共轭聚合物.  相似文献   

8.
3-取代和3,4-二取代噻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噻吩、48% (m/m)氢溴酸水溶液、35% (m/m)过氧化氢水溶液、高纯氨、金属钠为原料合成了3-溴噻吩和3,4-二溴噻吩,3-溴噻吩和3,4-二溴噻吩分别以(dppp)NiCl2为催化剂合成了3-烷基噻吩和3,4-二烷基噻吩.3-溴噻吩以CuI, NaHSO4为催化剂合成了3-烷氧基噻吩,产率较高.并用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嵌段共聚物可发生微相分离形成丰富的介观尺度上的相结构,而共轭聚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的力学、导电性能或光电功能的半刚性链高分子.全共轭嵌段共聚物因其兼具两者的特性而备受瞩目.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课题组在基于全共轭聚(3-烷基噻吩)和聚(3-烷基硒吩)嵌段共聚物体系的研究进展,通过改变体系的分子结构包括主侧链结构、侧链的烷基长度及取代基团等以及对体系在溶液状态及薄膜状态进行后处理包括改变溶剂、热处理、溶剂蒸气处理等来调控体系的微相分离行为和结晶行为,实现对材料凝聚态结构的调控.在此基础上,以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作为最终体现聚噻吩或聚硒吩类体系凝聚态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平台,将获得的调控体系凝聚态结构的有效策略用于实现其半导体材料物理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烷基和烷氧基取代聚噻吩的合成、表征与光电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Fe(Ⅲ )氧化催化法合成了 4种聚噻吩衍生物 ,3 十二烷基聚噻吩 (Pat12 ) ,3 辛氧基聚噻吩 (Paot8) ,3,4 二 (十二烷基 )聚噻吩 (Pat12 12 )和 3 (十二烷基 )噻吩 3 (辛氧基 )噻吩共聚物 (CoPt12 o8) .发现这些衍生物易溶于多种常用有机溶剂 .用GPC法测定了各聚合物分子量 ,用1 H NMR法表征了各聚合物化学结构 .对比研究了这些聚合物紫外 可见吸收性能 ,光致发光性能和能隙 .对其电致发光性能进行测定的结果 ,得到了Pat12 ,Pat12 12和Paot8的电致发光光谱 .发射峰分别为 6 70nm ,5 6 0nm和 6 4 0nm .发光颜色分别为红色 ,黄色和红橙色 .聚合物的光电性能与主链电子结构有密切关系 .探讨了取代基种类和数量对聚合物能带结构 ,光电性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1.
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晓瑭  刘华鼐  石春山 《合成化学》2005,13(3):216-218,248,i001
简要介绍了合成稀土发光材料的6种方法,包括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微波辐射法、燃烧合成法以及共沉淀法。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2.
杜宇国  孔繁祚 《有机化学》1996,16(6):497-50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糖肽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三氯乙酰亚胺酯法, 缩水内醚糖法, 酶合成法, 固相合成法及酶与固相结合法。分析了不同的离去基团和不同的保护基策略对糖肽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微波在有机合成化学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张先如  徐政 《合成化学》2005,13(1):1-5,15
简述了微波有机合成的机理和特点,介绍了近年来微波辐射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展望了微波促进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SAPO分子筛的主要合成方法,包括水热合成法、气相晶化法、液相晶化法、微波合成法、变温陈化法、超声合成法、程序升温法等方法.讨论了反应物的组成、模板剂、酸碱度、介质、晶化温度、晶化时间等因素对SAPO分子筛合成的影响.最后对SAPO分子筛合成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比采用溶剂热合成、传统固相合成与溶胶-凝胶合成技术,制备了四方相BiOC1和Nd3+掺杂BiOCl光催化材料.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了不同合成方法所制备BiOCl材料的相结构、形貌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并以甲基橙溶液为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方法所制备的BiOCl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溶剂热合成的BiOCl是由纳米片组装成粒径小于1μm微球,紫外-可见吸收边为335 nm;固相合成所得BiOCl结晶度较高,其片状颗粒粒径约为6μm,紫外-可见吸收边为430n m;溶胶-凝胶合成法制得BiOCl片状颗粒粒径约为3~4 μm,紫外-可见吸收边为430 nm.进一步地对比研究了稀土离子Nd3+掺杂前后BiOCl样品的结构、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可以发现,Nd3+掺杂后样品的相结构及形貌均无变化,但吸收边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以溶胶-凝胶法制得的样品效果最为明显,并具有最优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沸石分子筛合成由微孔向中孔的飞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晓钟  窦涛  萧墉壮 《化学进展》1997,9(4):379-386
介绍了沸石分子筛合成由微孔向中孔的发展及中孔分子筛的合成近况, 比较了两类材料在合成、机理及模板作用的特殊性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沸石类分子筛合成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当前国际上沸石和沸石类分子筛材料的合成研究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合成研究动向, 指出了合成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点问题, 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多肽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其生理生化功能的研究与应用,离不开对单一多肽物质的需求,而化学合成法是获取目标多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对合成产物的分离与鉴定,是优化合成条件,以得到高产率的重要保证。以两种内源性神经肽亮氨酸脑啡肽和甲硫氨酸脑啡肽为模型,利用Fmoc固相多肽合成策略对其进行合成,并建立了HPLC-ESI-MS/MS新方法用于所制备的亮氨酸脑啡肽和甲硫氨酸脑啡肽的分离与结构鉴定。研究结果显示,主要合成产物均为目标多肽,副产物主要包括C端丢失1个氨基酸所形成的四肽,以及由于甲硫氨酸残基氧化而形成的含甲硫氨酸亚砜的多肽。该研究为高效合成含敏感氨基酸的生理活性多肽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19.
紫杉醇全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化民  李叶芝 《合成化学》1998,6(3):238-247
评论了紫杉醇合成了合成战略,合成路线,逆合成分析及展望,参考文献9篇。  相似文献   

20.
离子液体载催化剂和载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宝友  韩菊  董建芳  魏福祥  程彦海 《有机化学》2007,27(10):1236-1243
综述了离子液体载催化剂和载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离子液体载催化剂是针对离子液体中催化剂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提出来的, 它不仅可以实现均相催化, 而且反应产物容易分离, 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 离子液体载有机试剂合成, 又称为离子液体相有机合成, 具有固相反应产物纯度高和液相反应反应快的优点. 在离子液体载无机试剂的反应中, 反应物毒性降低, 反应条件温和, 产物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