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2X7受体作为嘌呤类受体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能够被细胞外ATP激活,从而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因子的分泌,介导细胞的生长与凋亡等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近些年研究表明,P2X7受体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导,对P2X7受体在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相关致癌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且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为了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治疗越早越好,最好与肿瘤治疗同步进行。P2X受体是三磷酸腺苷(ATP)的门控离子通道,其在感觉神经元、癌症细胞和胶质细胞等免疫细胞上均有表达。肿瘤微环境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外ATP,通过P2X受体介导的嘌呤信号可能是癌症发生/发展和癌痛的共同通路。研究P2X受体在癌症进展和癌痛中的机制,可以为肿瘤患者一体化的治疗提供可能。本文对P2X受体在癌症发生/发展和癌痛中的研究近况及P2X受体拮抗剂在癌痛和肿瘤转移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谭超  韩莉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8):1749-1752
P2X7受体是ATP门控的离子通道,对二价阳离子有较强的选择性,属于嘌呤受体P2X家族。P2X7受体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因子的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研究发现P2X7受体通过增加氧化磷酸化及细胞内ATP的储备,介导细胞的存活与生长。在乳腺癌中P2X7受体表达异常,并能激活JNK/SAPK途径,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P2X7受体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孙丽  韩莉  刘朝奇  石慧  赵琳  神谢静  谭超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2218-2222
目的:用重组质粒pcDNA6/His-V5-P2X7建立细胞膜稳定表达P2X7受体的人宫颈癌Caski细胞株。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cDNA6/His-V5-P2X7转染入Caski细胞后,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及细胞免疫荧光法筛选高表达P2X7的Caski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增殖;P2X7的天然配体ATP处理高表达细胞后,MTT检测细胞生存率,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成功获得高表达P2X7受体的Caski细胞株;与对照细胞相比,高表达P2X7受体可抑制Caski细胞生长;不同浓度ATP作用细胞株后可抑制细胞增殖,并导致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高表达P2X7可抑制Caski细胞生长,并且在其配体ATP作用下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王鑫蓉  王哲  杨向红 《肿瘤》2021,(2):100-109
目的:检测P2X7受体(P2X7 purinergic receptor,P2X7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X7R在1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34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P2X7R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参数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2X7R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2X7R在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且明显高于乳腺癌旁正常组织(P<0.01);P2X7R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39)、TNM分期(P=0.045)、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P=0.024)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P=0.033)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且P2X7R在淋巴结转移患者、TNMⅢ期患者、ER阳性患者和PR阳性患者中高表达率更高。P2X7R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p53和Ki-67无相关性。P2X7R高表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时间较低表达者短(P=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DFS与肿瘤大小(P=0.002)、淋巴结转移(P=0.009)、TNM分期(P<0.001)、Ki-67(P=0.026)和P2X7R(P=0.013)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0.033)和P2X7R(P=0.043)是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2X7R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并且P2X7R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提示其可以作为一种乳腺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赵志蕊  颜晓菁 《癌症进展》2021,19(14):1409-1413,1446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尽管随着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部分肿瘤患者获得了一定益处,但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以及肿瘤耐药的发生已经成为肿瘤患者转归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难题.因此,亟需寻找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靶向分子标志物,以阻断恶性肿瘤侵袭或耐药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嘌呤受体P2Y2(P2RY2)基因的表达产物为P2Y2受体,在人体内广泛表达,由细胞外的核苷酸腺苷三磷酸(ATP)/尿苷三磷酸(UTP)激活,诱导的嘌呤能信号转导可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神经传递、肌肉收缩、伤口愈合,并可调控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研究证实P2RY2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普遍表达,通过与肿瘤微环境中的相关信号分子或炎症物质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以及细胞迁移的诱导,并且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肿瘤耐药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恶性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之一.本文对P2Y2受体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P2X家族受体在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展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制备Notch1过表达小鼠GFP+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模型,流式术分选CD45.2+GFP+白血病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P2X受体家族的表达变化,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P2X7受体介导的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白血病组小鼠骨髓细胞表达除P2X5外的其他6种P2X家族受体。Notch1过表达导致的小鼠白血病发展过程中,P2X7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2X1和P2X3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而P2X2、P2X4和P2X6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变化;分选后的CD45.2+GFP+白血病细胞中,P2X家族受体的表达呈现相同的规律。对照组和白血病组小鼠骨髓细胞中P2X7受体在激动剂苯甲酰-苯甲酸ATP(BzATP)的刺激下都能介导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但白血病组小鼠骨髓细胞内钙离子处于持续高浓度状态,而对照组小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短暂升高后逐渐下降;P2X7介导的这种钙离子反应可被其特异的拮抗剂KN62所阻断。结论:P2X受体家族中P2X1、P2X3和P2X7的表达变化与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展相关,提示其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可能在白血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P2X7受体是腺甘三磷酸(ATP)门控的离子通道,对二价阳离子有较强的选择性,属于嘌呤能P2受体家族。P2X7受体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因子的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近几年研究发现P2X7受体通过增加氧化、磷酸化及细胞内ATP的储备,介导细胞的存活与生长。在乳腺癌中P2X7受体表达异常,活化的P2X7受体激活位于细胞质内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后者受到刺激后磷酸化进入核内,引起细胞内一系列蛋白激酶的活化,进而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配体门控离子通道P2X7受体(P2X7R)在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观察P2X7R激动剂2'-3'-O-(4-苯甲酰-苯甲酰)腺苷三磷酸三乙烷胺盐(BzATP)对A549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并探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2X7R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BzATP(150、300、600 μmol/L)处理,未用BzATP干预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和Hoest33342染色法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与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及磷酸化NF-κB抑制因子α(phospho-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 P2X7R在A549细胞膜上表达.在300、600 μmol/L BzATP作用下A549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7.87±8.98)%、(44.73±6.92)%,较对照组(98.60±1.44)%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481,P=0.027;t =3.920,P=0.038).BzATP可促进细胞凋亡,并且300、600 μmol/L BzATP可上调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浓度,分别为(57.35±6.41)pg/ml、(78.63±11.33) pg/ml,与对照组(42.56±0.37) pg/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10,P=0.035;t=11.330,P=0.005).此外,BzATP可下调NF-κB p65的表达,上调IκBα的表达,对phospho-IκBα的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 P2X7R表达于A549细胞膜,BzATP能够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中TNF-α的释放,抑制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2X7受体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功能性表达及与白血病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内钙离子测定的方法,从核酸、蛋白和功能水平研究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P2X7受体的表达和功能。结果白血病患者和正常人标本中可检出P2X7受体的表达,核酸、蛋白和功能水平结果一致。AML、ALL、CML患者P2X7受体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人;但AML各亚型中P2X7受体阳性强度存在差异,M2组低于正常人,M5,M6组高于正常人;按照P2X7受体阳性强度分组,P2X7受体高表达患者诱导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显著低于P2X7受体阴性和P2X7受体低表达患者。结论P2X7受体在白血病患者BMMC中有功能性表达,其高表达与患者治疗不敏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乳腺癌、宫颈癌裸鼠成瘤模型中观察缺氧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人乳腺癌MCF-7和宫颈癌HeLa移植裸鼠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缺氧区程度和EGFR表达情况;利用TUNEL染色观察EGFR表达对缺氧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在乳腺癌MCF-7和宫颈癌HeLa细胞缺氧程度高的区域,EGFR高表达和低表达均存在。此外,与EGFR的低表达肿瘤组织相比,凋亡程度在EGFR高表达肿瘤组织中降低。结论 乳腺癌、宫颈癌细胞缺氧对EGFR表达呈非均一性作用,缺氧诱导EGFR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P2X7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有13个外显子,其编码产物是一种选择性离子通道型嘌呤能受体,在造血细胞及免疫细胞中介导ATP诱导的细胞凋亡。发生在P2X7基因外显子1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导致P2X7受体功能明显改变,其杂合性改变可使P2X7受体功能下降50%,而纯合性改变可使其功能完全丧失。为探讨P2X7基因1513A→C多态性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我们对2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进行了检测及分析。  相似文献   

13.
抗HPV16核酶对宫颈癌CaSKi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ao ZG  Zhang JR  Zheng YF  Zhou H  Qu LH 《癌症》2002,21(2):149-152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E6是主要的致癌基因之一;高危HPV基因型,如HPV16的E6蛋白表达水平是维持宫颈癌恶性表型的必要条件。而放射治疗是目前宫颈癌治疗的标准和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抗HPV 16E6核酶(ribozyme)对宫颈癌CaSKi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法将抗HPV 16E6-ribozyme,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CaSKi细胞,命名为CaSKi-R,CaSKi-P细胞。点杂交检测核酶在细胞中的表达,Northern杂交检测3种细胞中E6基因的表达。用克隆形成试验检测3种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Annexine/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p53,bax蛋白表达。结果:点杂交证实核酶能在CaSKi-R细胞中,Northern杂交证实CaSKi-R中E6表达较CaSKi-P,CaSKi中明显降低。CaSKi-R细胞生长速度较CaSKi-P,CaSKi明显减慢(P<0.01),CaSKi-R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较CaSKi-P,CaSKi明显增加,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P<0.05),CaSKi-R细胞照射前后的凋亡率较X射线照射后CaSKi-P,CaSKi明显增加(P<0.01);CaSKi-R细胞p53,bax蛋白表达较CaSKi-P,CaSKi明显升高,bcl-2明显减少(P<0.01)。结论:转染抗HPV16E6-ribozyme的CaSKi-R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生长抑制,且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RCAS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R  Pu DM  Yin L  Cheng M  Li T 《癌症》2007,26(6):633-637
背景与目的:表达在SiSo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receptor-binding cancer antigen expressed on SiSo cells,RCAS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有关.本研究检测RCAS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感染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streptavidin-peroxidase)法,分别检测71例宫颈癌、7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2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RCAS1蛋白与HPV16 E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CAS1蛋白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膜和/或细胞浆,HPV16 E7蛋白主要表达于癌细胞核.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不表达RCAS1蛋白,CIN与宫颈癌组织中RCAS1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39.47%和77.46%,HPV16 E7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0.05%、28.94%和61.97%,提示随着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进展,RCAS1与HPV16 E7表达均逐渐增强(P<0.05).低分化宫颈癌组中RCAS1表达显著高于高、中分化宫颈癌组(P=0.002),但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HPV16 E7在鳞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腺癌组(P=0.000),但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RCAS1的表达与HPV16感染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0,P=0.000).结论:RCAS1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增强,RCAS1表达强度与宫颈癌恶性程度相关;RCAS1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存在HPV16感染.  相似文献   

15.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属先天性免疫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识别受体,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在机体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中起关键作用。TLRs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及组织中均有表达,大量研究认为TLRs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与炎症相关肿瘤,如肝癌、结肠癌、胃癌和宫颈癌等。TLRs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及免疫逃逸等机制参与炎症相关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凋亡抑制基因bcl-2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其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7例宫颈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并以11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bcl-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不仅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且表达强度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bcl-2蛋白在宫颈癌临床Ⅱ期中的过表达(64.3%)明显高于临床Ⅱ期(22.2%)(P<0.05)。提示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不仅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而且与宫颈癌的临床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bcl—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凋亡抑制基因bcl-2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其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7例宫颈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并以11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bcl-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不仅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且表达强度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bcl-2蛋白在宫颈癌临床Ⅲ期中的过表达(64.3%)明显高于临床Ⅱ期(22.2%)(P<0.05)。提示bcl-2蛋白过度表达不仅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而且与宫颈癌的临床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戚莹莹  姜翙 《现代肿瘤医学》2021,(10):1805-1808
近年研究中,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及其受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在宫颈癌中高表达,在肿瘤发展进程中,被视为宫颈癌进展的早期事件;同时,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增强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并作用于宫颈癌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合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而促进肿瘤癌灶中血管生成。本文就神经营养因子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谢骐骏  刘芳  黄武 《癌症进展》2021,19(20):2053-2057,2098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D-L2)是一种属于B7-CD28信号家族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PD-L2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并且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的浸润和预后相关.PD-L2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相互作用,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此外,PD-1/PD-L2通路在肿瘤微环境的免疫逃逸方面所起到的调控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探讨PD-L2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和临床预后的关系,可为预测肿瘤患者预后和治疗提供新思路.现就PD-L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全长型、截短型神经激肽1 受体(neurokinin 1 receptor,NK1R)和神经激肽2 受体(neurokinin 2 receptor,NK2R)的表达,及受体拮抗剂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1例乳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总NK1R(包括NK1R-FL和NK1R-Tr)和NK2R 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 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乳腺细胞系中NK1R-FL、NK1R-Tr和NK2R 表达,建立NK1R-FL和NK1R-Tr过表达的乳腺细胞系, 在NK1R 和NK2R 拮抗剂作用下测定细胞增殖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结果: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总NK1R 过表达,乳腺癌组织中 NK1R-FL、NK2R 表达相比癌旁正常组织显著降低,并与乳腺癌分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 Ki-67、HER-2、ER和PR表达相关。HBL-100 细胞中NK1R-FL和NK2R 过表达、NK1R-Tr低表达,MDA-MB-231、T-47D 和MCF-7 细胞中只表达NK1R-Tr。乳腺癌细胞中NK1R-Tr低表达、NK1R-FL表达增加其对NK1R 和NK2R 受体拮抗剂的敏感度。结论:乳腺组织中NK1R-FL、NK2R 共表达,乳腺癌细胞中NK1R-Tr过表达并负反馈调节NK1R-FL和NK2R 的表达,NK1R 和NK2R 受体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