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弓形虫疫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弓形虫疫苗的研制对于弓形虫病的防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介绍了最早的弓形虫疫苗、全虫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及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疫苗是防治弓形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弓形虫疫苗研制经历了全虫疫苗、虫体特异组分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等4个发展阶段。弓形虫DNA疫苗较传统疫苗虽有诸多优势,但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单价DNA疫苗和佐剂增强型DNA疫苗可诱导机体对弓形虫感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复合多重DNA疫苗将是弓形虫疫苗今后的发展趋势。此外,弓形虫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和安全性还不十分清楚,进一步探讨疫苗免疫机制和弓形虫免疫逃避机制,将有助于研制高效、安全、实用的弓形虫DNA疫苗。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疫苗免疫是预防弓形虫病的最理想方法.当前弓形虫疫苗的研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单价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寻找更有效的候选抗原基因和合适的载体及研究多种抗原基因的优化组合将是今后弓形虫疫苗研究的主要方向.该文就弓形虫复合基因疫苗、混合疫苗及多表位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弓形虫病疫苗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能引起人畜共患弓形虫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且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制弓形虫病的策略之一。目前,弓形虫病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卡介苗。本文对弓形虫病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弓形虫病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人兽共患机会性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威胁。疫苗是防治弓形虫病有效手段之一。弓形虫病疫苗研制经历了下列发展阶段:1.全虫疫苗,包括死疫苗、弱毒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2.虫体特异组分疫苗;3.基因工程疫苗;4.核酸疫苗。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 ,该虫能感染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成人弓形虫感染多呈无症状带虫状态 ,但先天感染可导致流产 ,畸胎或死胎。在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者 (如器官移植 ,恶性肿瘤及AIDS病人 ) ,弓形虫为一种机会性原虫 ,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 ,弓形虫也可引起禽畜疾病 ,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应重视本病的预防。免疫预防的主要手段是疫苗研制 ,特将几十年来这方面大量工作综述如下。1 全虫疫苗1 1 死疫苗 弓形虫疫苗包括固定的全虫和裂解物 ,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结果显示 ,抗感染能力弱。所…  相似文献   

7.
弓形虫分布广泛,且人畜感染弓形虫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弓形虫病的防治一直困扰着各国学者。近年来,随着对弓形虫研究的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弓形虫核酸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弓形虫主要抗原以及弓形虫核酸疫苗的研究现状,探索弓形虫疫苗的发展前景,并对核酸疫苗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弓形虫疫苗及其保护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年来研制的弓形虫疫苗的种类、方法及其免疫保护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弓形虫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弓形虫疫苗及其保护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艾滋病的流行,弓形虫病疫苗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大进展。本文简要回顾了弓形虫疫苗的发展过程,并讨论了各类疫苗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全球约有1/3的人口感染弓形虫病。宿主感染弓形虫后常呈隐性感染,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者孕妇,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弓形虫给人类健康、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的隐患与日俱增。目前,尚无针对弓形虫病的特效药,疫苗将是控制弓形虫病最有效的手段。传统的弓形虫疫苗免疫效果较差,自然筛选获得的弱毒苗存在返毒的可能,不适用于免疫缺陷的动物或人群。传统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基因敲除株的效率低且过程复杂。随着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在弓形虫研究中的应用,为研制弓形虫疫苗提供了新的方向,已成功构建了许多弱毒疫苗虫株,这些虫株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是弓形虫疫苗最有希望的候选者。本文综述弓形虫弱毒疫苗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为弓形虫疫苗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弓形虫疫苗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弓形虫疫苗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弓形虫疫苗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弓形虫病防制策略之一是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弓形虫速殖子表面膜蛋白、棒状体蛋白、致密颗粒蛋白和微线体蛋白是重要的弓形虫抗原,这些抗原物质与弓形虫的侵袭性有关,且能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本文就近年来弓形虫病核酸疫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弓形虫疫苗研制已经历了全虫疫苗、抗原组份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发展阶段,结果表明基因工程多价疫苗具有较大的前景。本文综述了弓形虫多价疫苗的研制、应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弓形虫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弓形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畜牧业生产。本文综述了我国弓形虫感染流行情况、基因分型、致病机制、诊断、治疗和疫苗研发等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弓形虫和弓形虫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弓形虫病目前尚无理想的特效治疗药物和防治措施,研制安全便捷、保护力强的核酸疫苗是弓形虫病防治的有效策略。棒状体蛋白(Rhoptry protein, ROPs)是弓形虫在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所分泌的一类蛋白,其在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纳虫空泡(Parsitophorous vacuole, PV)形成及胞内弓形虫的增殖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最具潜力的疫苗候选抗原分子之一。本文就ROPs家族重要成员特性、表达载体选择及其核酸疫苗在动物实验中的免疫原性,以及免疫保护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弓形虫SAG1-SAG2复合DNA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免疫保护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利用已构建的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SAG1DNA疫苗及SAG1-SAG2复合DNA疫苗,接种BALB/c小鼠,观察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方法将两核酸疫苗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对照组注射pcDNA3.1空质粒。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及细胞因子IL-2、IFN-γ和IL-4;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免疫鼠脾脏NK细胞杀伤率;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用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攻击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SAG1-SAG2组小鼠IgG抗体、IFN-γ、IL-2及CD4 /CD8 细胞比例均高于SAG1组(P<0.05);各组均未检测到IL-4;复合DNA疫苗组感染弓形虫后生存时间较单基因组延长(P<0.01)。结论弓形虫SAG1-SAG2复合DNA疫苗较SAG1单基因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7.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因其复杂的生活史和致病机理,目前尚无有效的专用药物进行治疗。近年来,关于抗弓形虫免疫及疫苗的研究逐步深入,棒状体颈部蛋白(RONs)及棒状体蛋白(ROPs)作为重要的抗弓形虫疫苗的候选抗原分子,广泛应用于新型抗弓形虫疫苗的研究中。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弓形虫棒状体颈部蛋白及棒状体蛋白的研究新进展,尤其是这些RONs及ROPs作为新型DNA疫苗分子研。宽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弓形虫是一种呈全球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广泛寄生于人和动物的有核细胞内,能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因此,对弓形虫及弓形虫病的研究日趋得到学者们的重视。由于弓形虫生活史较复杂,抗原成分多,每种抗原在体内诱导的免疫效应不同,实验证明,单价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和单一抗原诊断试剂检测效果均不理想,研制多表位疫苗和诊断试剂必然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SAG1单价基因疫苗及其与棒状体蛋白ROP2的复合基因疫苗,接种BALB/c小鼠,观察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SAG1及pcDNA3.1SAG1ROP2。将两核酸疫苗分别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IFNγ、IL4;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攻击感染观察小鼠生存时间。结果获得pcDNA3.1SAG1、pcDNA3.1SAG1ROP2重组质粒;pcDNA3.1SAG1ROP2组小鼠IgG抗体(P<0.05)、IFNγ(P<0.01)及CD8+细胞比例(P<0.05)均高于pcDNA3.1SAG1组;实验组组均未测到IL4;复合基因组感染弓形虫后生存时间较单基因组延长(P<0.01)。结论弓形虫不同生活阶段的抗原基因复合疫苗较单基因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基因DNA疫苗免疫小鼠,评价该疫苗对弓形虫感染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利用PCR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MAG,以质粒纯化试剂盒大量制备质粒,同时分别以载体质粒pcDNA3和PBS液为空质粒对照和空白对照,与lipofectin按5∶2的比例混合后,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小鼠,间隔两周,连续免疫3次,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的IgG抗体、IFN-γ和IL-4含量,评价疫苗产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以强毒型RH株弓形虫感染免疫小鼠,统计小鼠的存活时间,评价疫苗产生的免疫保护性。结果经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MAG读码框架正确。与免疫前及载体质粒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免疫后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并引发高水平IFN-γ。攻虫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基因DNA能诱导BALB/c系小鼠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弓形虫感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