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证券价格长期波动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建立了在有效市场条件下证券价格长期波动的控制系统模型.为了使证券价格和内在价值按照人们预期的目标变化,探讨了对它们服从的系统采用经典信息结构下的随机最优控制策略问题.设计了使系统的输出跟踪证券内在价值的估计值,同时使调节控制的幅度尽可能小的性能指标,给出了最优控制策略的求解公式和计算过程,并给出了考虑系统性能的计算过程,对相应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当价值对价格的均衡回归调整不足,或投资者对前期价值的增值预期乐观时,最优控制策略所起的作用在加强;而当价值对价格的均衡回归调整过度,或投资者对前期价值的增值预期悲观时,最优控制策略所起的作用在减弱.这些结果可以为完善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义线性系统基于PI观测器鲁棒极点配置分离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爱国  段广仁 《应用数学》2007,20(4):771-776
对广义线性系统提出了基于全维比例-积分观测器的控制系统设计的鲁棒极点配置分离原理.基于矩阵灵敏度理论证明了如下事实:与状态反馈系统相同的闭环系统极点具有和状态反馈系统极点相同的极点灵敏度,与观测器系统相同的闭环系统.极点具有和观测器系统极点相同的极点灵敏度.于是基于全维PI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具有最小灵敏度的鲁棒极点配置可以通过求解两个分开的鲁棒状态反馈极点配置问题实现.  相似文献   

3.
有重谱的与多输入系统的分布参数系统的极点配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点配置问题是现代控制理论重要问题之一,其集中参数系统已有深入讨论,在分布参数系统里,则研究得远不够充分.资料[1]在假定算子A自伴,逆A~(-1)存在且是核算子的条件下,给出了单输入系统的极点配置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贺小莉 《经济数学》2013,30(1):37-40
建立证券价格演化的差分动力系统模型,研究投机行为对证券价格演化的影响,发现投机行为本身并不是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不稳定的原因,甚至一定情况下可以稳定价格的波动.本研究对于从数理角度客观的理解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忽略气动项的情况下细长飞行器弹性振动的镇定问题,指出了可以把它化为两端固定梁的弹性振动的镇定问题,并给出了渐近姿态的表达式。最后我们还讨论了这个弹性系统的极点配置问题,得到了极点配置的公式。  相似文献   

6.
应用泛函分析及算子理论方法讨论了Hilbert空间中二阶广义分布参数系统的反馈控制与极点配置问题,通过构造状态反馈的具体形式使所得闭环系统实现无限多个极点的配置;利用有界线性算子的广义逆给出了问题的解及解的构造性表达式;这对广义分布参数系统的极点配置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讨论具有分布反馈控制和边界反馈控制的非均质Timoshenko梁的指数镇定问题.首先利用已有的关于线性分布参数系统的渐进稳定性判据,证明所论梁系统的能量可仅由一个分布反馈控制指数镇定.进而利用频域分片乘子方法,在所论梁系统同时具有分布反馈控制和边界反馈控制的条件下,证明其相应的闭环系统能量指数稳定.  相似文献   

8.
应用泛函分析及算子理论讨论了Hilbert空间中一类二阶广义控制系统的反馈控制与极点配置问题,利用有界线性算子的广义逆给出了问题有解的一个充分条件,并在此条件下给出了解的构造性表达式,这对广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渐近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特征结构配置的最小动态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极点配置一直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最基本问题之一.1968年 W.M.Won-ham 证明了能控性和状态反馈自由配置极点的等价关系.以后,又发现除了 SISO 系统配置同样一组极点会有许多的线性反馈方案,这些选择的自由可以进一步用来改造系统的品质.B.C.Moore 考虑利用它来配置特征向量.众所周知,对于线性自主系统 (?)(t)=Ax(t),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完全决定了系统的性质,至少根据这一点可以说同时配置特征向量和特征值比只配置特征值有着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10.
一种求解单输入极点配置问题的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一种求解单输入线性控制系统极点配置问题的新算法, 这一算法是以计算闭环系统矩阵的Schur分解为基础的, 而且在算法中尽可能地使用了数值稳定的酉变换, 从而在理论上保证了这一算法是数值稳定的, 数值实验的结果也表明这一算法具有良好的数值性态.  相似文献   

11.
高雅  熊熊 《运筹与管理》2022,31(5):198-205
本文以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投资者主动发起的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回报、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影响,给出了中国股票市场融资融券发展现状。研究发现,融资买入(融券卖出)对当日股票回报有显著为正(负)的影响,交易表现与政策制定动机——融资反映投资者看涨情绪、融券反映投资者看跌情绪一致。此外,融资买入(融券卖出)增加了(降低)股票流动性;融资买入(融券卖出)降低(增加)了股票波动性;融资融券对股票交易特征的影响有随时间逐渐改善的趋势。最后,本文发现融资融券对股票回报、流动性和波动性产生的影响与股票所在板块有关,随着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所占比重的增加,调整和优化融资融券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仍然是监管者未来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人民币汇率、房价和股价三者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从水平变动和波动风险两个方面考虑时变异方差和变量间的风险传递效应,使用“二次汇改”后的2010年6月到2017年12月的月度数据,采用三元GARCH和BEKK时序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房价和股价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及其波动风险互动机制。研究发现,三个市场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价格波动的风险传染上,房地产市场与股票之间、股票市场与汇率市场之间或长期或短期都存在风险的传递效应。具体而言,市场在均值溢出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促进房价和股价的上涨;但房价与股价之间的价格影响关系并不明显。在波动溢出方面,房价和股价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明显,同时存在ARCH和GARCH型波动效应,而股价对汇率的波动影响也同时存在ARCH和GARCH型波动效应,但汇率对股价仅有GARCH型波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赵华 《经济数学》2010,27(4):52-59
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均处于升值过程,而股市却经历了牛、熊市的历程.本文基于VECM-MGARCH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股市处于牛、熊市期间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汇率和股价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相互影响关系.就波动性而言,股市处于牛市期间,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熊市期间,这种非线性关系消失.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减弱及股市的下跌是导致二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区分国内外期铜市场价格的长记忆成分和短期波动溢出效应,采用信息共享模型和永久一瞬时模型分离出不同期铜市场价格间的长记忆成分,得到不同市场期铜价格对"隐含有效价格"的贡献度;而且,利用t分布的BEKK模型分析两个市场期铜价格的短期波动溢出.特别,我们在BEKK基础上定义了不同变量间的波动溢出项,对两个市场期铜价格的波动溢出进行了度量.根据测算结果,我们发现国内外期铜价格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国外市场期铜价格的影响力都较大.  相似文献   

15.
宫晓莉  熊熊 《运筹与管理》2019,28(5):124-133
基于非参数统计方法,利用考虑金融资产价格跳跃和杠杆效应的时点波动估计方法修正已实现阈值幂变差,构造甄别跳跃的检验统计量,对金融资产价格中的随机波动、有限活跃跳跃和无限活跃跳跃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为同时吸收波动率的异方差集聚效应和收益率的非对称效应,对原有的已实现波动率异质自回归预测模型进行拓展,将非对称的异质性自回归模型的误差项设定为GARCH模型,以考察跳跃波动序列与连续波动序列之间的复杂关系。利用沪深股指高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包括进行跳跃识别,跳跃活动程度检验和波动率预测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沪深股市同时存在布朗运动成分、有限活跃跳跃和无限活跃跳跃成分,其中连续路径方差占主体。同时,收益和波动间的杠杆效应显著,无论短期还是长期,连续波动和跳跃波动对波动率的预测均具有显著影响,同时考虑股价的跳跃、波动和杠杆效应因素有助于更准确地刻画资产价格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周亮 《运筹与管理》2019,28(9):128-136
采用广义溢出指数法对2011年至2017年我国股票、期货及债券三个市场之间的信息溢出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股市对期市和债市均有收益率溢出影响,而股市和期市对债市均有波动率溢出影响;三个市场的整体溢出指数值偏低,表明我国不同资产市场之间的关联性相对来说较小;时变特征也表明股市大多数情况处于溢出状态,期市方向不明确,债市则大多数情况处于被溢出状态;对溢出值的非对称检验发现,正向波动比负向波动的溢出值更大,但是统计上并不显著。对2015年6月股灾前后三个市场的波动率溢出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股市的极端风险更容易向期市传染,而债市相对更为稳定,不容易被极端风险感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多个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可以了解波动风险在市场间的传导路径和方向,以及在股市因外部冲击动荡前做出短期预测。本文以美国、日本、香港和我国沪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GARCH模型对国内外股市波动溢出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香港股市对沪市具有显著的波动溢出,美、日股市对沪市的波动溢出则不显著,但由于美、日股市波动均对香港股市具有传染效应,它们可以借助对香港股市波动的影响间接地引起我国沪市的波动。所以,对我国沪市外部波动风险的把握在短期上应主要关注香港股市波动,其次还必须关注日本和美国股市的波动,尤其是美国股市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 linkages between stock market prices, accrual earnings and cash flows using Finnish data. We find that stock returns lead accounting returns rather than vice versa. Thus, the thin Finnish stock market appears to produc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future success of Finnish companies for decision making purposes. In addition, the cointegration analysis performed here indicates that the inclusion of the so-called error correction term based on non-stationary price variable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observed association between stock market and accounting variables. Thus, in future research, the long-term adjustment between stock market and accounting variables should be analysed more carefully when investigating the causality between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stock markets.  相似文献   

19.
沪、深股市波动不对称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支应用系数多变量EGARCH模型来研究我国沪深股市的波动不对性,结果发现:在全样本时期,收益率呈现深市向沪市的单向溢出,而沪深两市则都呈现显著的波动不对称性特征。分时段来考察,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前后呈现收益率由深市向沪市的单向溢出到双向溢出现象;而波动性的实证结果则显示,以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为间断点,沪市波动不对称性有明显加强的趋势,而深市波动不对称性则呈现由不显著到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