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验证新一代片段分析技术(advanced fragment analysis,AFA),对HCV基因分型及白细胞介素28B的2个SNP位点多态位点检测的可靠性,并探讨其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HCV的疗效预判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样本。同时随访1年~2.5年,并将患者分成2组,比较HCV不同基因型以及携带不同SNP位点患者在2组中的差异。结果 AFA对样本进行分型检测,与Sanger测序法比较,准确性达到100%,随访发现感染HCV亚型为1b的患者、或者rs12979860 CT型、或rs8099917 TG型患者干扰素治疗后,复发概率高。结论AF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rs12979860和rs8099917位点多态性,具有准确性好、通量高、操作简便等特点,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28B基因多态性(SNPs)与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12月100名接受PEG-IFNα治疗48周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析患者IL28B基因多态性(SNPs)。结果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应答率为54.7%。干扰素应答组和非应答组中,rs8099917、rs12980275及rs12979860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应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校正了性别、年龄、HBV基因型、基线HBV DNA水平及基线ALT水平后,发现IL28B基因rs12980275位点AA型、rs12979860位点CC型、rs8099917位点TT型是PEG-IFNα高应答率的独立预测因素。rs12980275和rs12979860组成了1个单体域,其中单体AC型与干扰素高应答率显著相关(P=0.032)。结论 IL28B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PEG-IFNα治疗的应答反应,其野生纯合型对CHB患者治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分布和HCV基因型的不同,对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PR)的4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荧光MGB探针检测IL-28B rs12979860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采用Taq Man探针检测HCV基因型。结果 436例CHC患者中,IL-28B rs12979860的CC型、CT型和TT型检出频率分别为82.80%、15.60%和1.61%;HCV基因1b、2a与3b亚型的检出频率分别为73.39%、24.77%和1.83%;CC型、CT型、TT型患者在应答良好组和无应答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V分型为1b、2a、3b亚型的患者中,在应答良好组和无应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IL-28B rs12979860基因型与PR治疗的CHC患者病毒持续应答关系密切,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CT、TT基因型,TT型几乎无应答。不同HCV基因型与治疗效果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湖南省HIV/HCV合并感染者的白细胞介素-28B(IL-28B)和平衡性核苷转运载体1(ENT1)基因多态性与HCV自发清除的关系。方法 对湖南省10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的IL-28B和ENT1基因位点(rs12980275、rs12979860、rs8099917和rs760370)进行分型, 比较其在慢性肝炎组和自发清除组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结果 在HIV/HCV合并感染者中, IL-28B基因rs12980275、rs12979860和rs8099917位点的主要基因型分别为AA、CC和TT型, 均占84.1%。3个位点高度连锁不平衡(r2>0.94), 慢性肝炎组和自发清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携带IL-28B主要基因型的感染者更易发生HCV自发清除。ENT1基因的rs760370位点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8B基因AA、CC和TT型与HCV自发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家族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基因上rs11820062位点对丙型肝炎患者感染转归影响。方法于2008年10月—2015年5月共收集788例丙肝感染者(其中有271例自限清除者和517例持续感染者),通过Taq Man-MGB探针法对788例丙肝患者的RELA基因上rs11820062位点基因分型,以Simmonds法对所有患者HCV基因型进行检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丙肝感染转归的高危因素。结果 271例HCV自限清除者中,HCV 1b型为146例(53.9%),非1b型为80例(29.5%),混合型为45例(16.6%);517例持续感染者中,HCV 1b型为234例(45.3%),非1b型为48例(9.3%),混合型为235例(45.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V基因型和HCV感染慢性化之间存在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HCV非1b基因型相比,1b型(OR=2.650,95%CI=1.631~4.307)和混合型(OR=3.159,95%CI=1.751~5.699)更易发展为慢性感染。在隐性模型中,携带有rs11820062 TT基因型(OR=1.689,95%CI=1.090~2.617)的患者存在慢性感染倾向。交互作用分析表明,HCV基因型和rs11820062之间对HCV感染慢性化的影响相互独立(P=0.280)。结论携带NF-κB家族rs11820062 TT基因型的丙肝感染者更易进展为慢性丙肝,且HCV基因型和rs11820062对HCV慢性化影响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讨论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过程中涉及的实验室诊断,从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两方面进行阐述,病毒因素包括HC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及耐药基因检测,在DAA类药物治疗之前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原因,主要是确诊慢性HCV感染和确定治疗方案和最佳疗程,还要考虑患者对DAA的抵抗及基线HCV病毒载量,在DAA治疗HCV感染之前评估宿主状态也很重要,宿主因素主要从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类治疗的关系、合并病毒感染、肝纤维化实验室分期、安全监测等方面来讲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主要讨论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过程中涉及的实验室诊断,从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两方面进行阐述,病毒因素包括HC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及耐药基因检测,在DAA类药物治疗之前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原因,主要是确诊慢性HCV感染和确定治疗方案和最佳疗程,还要考虑患者对DAA的抵抗及基线HCV病毒载量,在DAA治疗HCV感染之前评估宿主状态也很重要,宿主因素主要从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类治疗的关系、合并病毒感染、肝纤维化实验室分期、安全监测等方面来讲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张家口居民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及与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1[DK]∶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肝细胞癌患者21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两组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探究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肝细胞癌发病影响。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间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T等位基因可增加肝细胞癌发病风险(P<0.05)。分层分析发现,在饮酒、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群中rs12979860位点TT基因型相比TC+CC基因型,肝细胞癌发病风险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分析示,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饮酒、HBV及HCV感染均存在正交互作用。结论 在张家口地区,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明显相关,并与饮酒、HBV及HCV感染存在正交互作用,可增加肝细胞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咸宁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A1/B1、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易感性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选取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260例汉族丙型肝炎患者(肝炎组)和体检中心同时间段接收的400例汉族健康志愿者(健康组)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分别检测HLA-DPA1/B1、IL-28B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咸宁地区汉族人群丙型肝炎易感性的关系;分析HLA-DPA1/B1、IL-28B基因多态性与HCV-RNA的关系。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肝炎组HLA-DPB1 0201等位基因频率和IL-28B rs8099917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PB1 0201等位基因、IL-28B rs8099917位点G等位基因均是丙型肝炎易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221、6.706,P0.01),HLA-DPB1 0201等位基因、IL-28B rs8099917位点G等位基因均是HC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312、6.190,P0.01)。结论咸宁地区汉族人群中HLA-DPB1 0201、IL-28B rs8099917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可提高丙型肝炎的患病几率,也是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丙型肝炎防治的靶点,为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Q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转归的关联。方法应用TaqMan探针方法,在江苏地区HCV高危人群中检测339例持续感染者、262例自限感染者和942例健康对照者的HLA-DQ基因rs2856718和rs7453920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CV感染转归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2856718位点杂合基因型AG在感染组中的频率均低于对照组(调整OR=0.73,95%CI:0.56~0.94);单倍型分析显示,与AG单倍型相比,携带AA单倍型的个体可增加丙型肝炎易感性(调整OR=1.67,95%CI:1.11~2.52)。结论 HLA-DQ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转归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