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吴逸南  葛志明  李方  贺红  张运 《新医学》2006,37(1):30-3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和UCG分析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5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心衰组24h(全程)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numberofintervals,SDNN)、每5min平均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per-5 min averages normal number of intervals,SDANN)、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平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values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number of intervals,RMSSD)、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数的百分率(percentage of differences exceeding 50 ms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number of intervals,PNN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随心功能的下降,心衰组SDNN和SDANN降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MSSD和PNN。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而显著下降,SDANN、SDANN、RMSSD、PNN50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呈正相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心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且损害程度与心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职业性哮喘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从而了解职业性哮喘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3例职业性哮喘患者和31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短程心率变异性分析,并对两组5min所有窦性心率R—R间期标准差(SDNN)、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比较。结果SDNN、RMSSD哮喘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哮喘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HRV可作为判断职业性哮喘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UARE不同分为糖尿病正常自蛋白尿组(N组,51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胁组,25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Ma组,14例),并且选取正常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C组,30例),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其HRV,检测其自主神经功能。结果(1)糖尿病各组的全程内相邻正常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内每5mi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Mi组显著低于N组,Ma组明显低于Mj组(P〈0.05)。(2)N组和Mi组的全程内每5min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别,但Ma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自主神经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4.
马东  刘金波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43-184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尿微量白蛋白(UAER)的相关性。【方法】将4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小时UAER不同分为糖尿病UAER正常组(22例)和糖尿病UAER升高组(20例)。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其HRV,以此来检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UAER升高组患者的全程内相邻正常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内每5mi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均明显低于UAER正常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P〈0.01)。且UAER与HRV显著负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UAER升高组,HRV的各项指标减低显著,心脏自主自神经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作用。方法 :分析 16例正常对照组 ,16例无心脏病组和 16例心脏病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结果 :(1)无心脏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2 4h内每 5min节段窦性R R周期的标准差 (SDANN)和 2 4h内每 5min窦性R R周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SDNNindex)显著增高 (P <0 .0 5 ) ,2 4h全部窦性R R间期的标准差 (SDNN)、2 4h内全部窦性R R周期差值的均方根 (RMSSD)、2 4h内相邻每两个正常窦性R R周期差值 >5 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数 (PNN5 0 )非常显著增高 (P <0 .0 1)。 (2 )心脏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SDANN、SDNNindex显著增高 (P <0 .0 5 ) ,SDNN、RMSSD、PNN5 0非常显著增高 (P <0 .0 5~ 0 .0 1)。(3)无心脏病组与心脏病组比较 :SDANN、SDNNindex显著增高 (P <0 .0 5 ) ,SDNN、RMSSD、PNN5 0非常显著增高(P <0 .0 1)。结论 :无心脏病组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增加 ,心脏病组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减弱 ,交感神经张力可能为相对增加 ,心率变异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简称心衰组)和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分别计算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的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并进行对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TO与sDNN,SDANN,rMSSD呈正相关,TS与SDNN,SDANN,rMSSD呈负相关,且心衰组相关性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衰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是慢性心衰患者预后和危险度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对130例健康查体者行24h动态心电图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福辛普利前后做24h动态心电图,分析心率功率谱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低频和总频显著增加,低频与高频比值增大,高频减少。时域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和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昼夜变化差异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经福辛普利治疗后,除有效降压外,患者的SDNN、SDANN和高频增加,总频、低频、低频与高频比值减小,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其昼夜变化规律亦显著部分恢复。结论福辛普利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了解其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5例慢性肺心病,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作前瞻性对照研究,记录24h动态心电图,作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心病组相邻心搏的R-R间期之差>50ms的心搏数占R-R间期数的百分(pNN50),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频域指标的高频(HF)明显降低,低频与高频的比值(LF/H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而频域指标的低频(LF)无明显变化(P>0.05),经过治疗后,肺心病组处于缓解期,与治疗前比较,HF,PNN50,SDANN等指标明显增加,而LF/H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肺心病组病人治疗后HF,pNN50,SDANN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而LF/H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肺心病组治疗后LF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意义(P>0.05)。结论:肺心中层得不仅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同时并存迷走神经功能受损,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存在连续性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以及睡眠的影响。方法2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El服福辛普利前、后做24h动态心电图,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12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各组心率功率谱时域和频域指标,观察服用福辛普利前后其血压昼夜节律及睡眠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睡眠不良与血压的非杓型节律相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低频和总频显著增加,低频与高频比值增大,高频减少。时域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和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昼夜变化差异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由用药前(171±15/105±13)mmHg(1mmHg=0.133kPa)降至用药后(138±11/92±12)mmHg(P〈0.05),睡眠状况有所改善。结论福辛普利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以及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0.
单凯  林晖  杜凤和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1):801-803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相心率变异性(HRV)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4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试验组,入院即刻行动态心电图(AECG)检查。急性颅脑损伤组入院后5d仍存活的132例患者行再次AECG检查。另选择120例性别和年龄相仿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接受AECG检查。对三组HRV的时域和频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即刻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index)、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50ms的心搏数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段功率(LF)及高频段功率(HF)等指标明显降低(P均〈0.01),入院后5d组患者RMSSD、PNN50、LF、HF、SDNN、SDANN index也明显降低(P均〈0.01),入院后5d组患者所有HRV指标明显恢复,与自身入院即刻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HRV明显下降,且维持时间较长,是伤后较为敏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宗耀  潘祖英  陈勇 《临床荟萃》2004,19(10):545-547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出现心率变异性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时域、频域分析方法 ,自动计算出 5 0例IBS患者和 30例健康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IBS患者 2 4小时时域指标相邻正常R R间期的标准差、每 5分钟R 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每 5分钟R 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明显降低 ;相邻正常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R R间期差值 >5 0ms的窦性个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频域指标高频均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心率变异性明显异常 ,二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洛伦兹(Lorenz)散点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图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34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作为心衰组;选取同期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3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HRV指标,包括时域频域指标:24 h内相邻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5 min R-R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50 ms占正常心动周期比例(PNN50)、HRV三角指数;频域指标:高频(HF)、低频(LF)、LF/HF;观察2组Lorenz散点图形态、散点图长度(L)及离散度(D);分析Lorenz散点图测量值与HRV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HRV频域指标SDANN[(73.56±34.309)ms]、HRV三角指数(24.99±10.91)和时域指标LF/HF(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3.13±23.41)ms、33.26±9.71、1.9],频域指标RMSSD(56 ms)、PNN50(21%)显著高于对照组(30 ms、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orenz散点图形态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Lorenz散点图测量值D(174.71±74.15)显著低于对照组(222.76±9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组Lorenz散点图测量值L与D均与HRV频域指标SDNN、PNN50、HRV三角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RV时域指标HF、L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V指标、Lorenz散点图形态与离散度均与非心力衰竭患者有显著差异;Lorenz散点图测量值与HRV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率变异(HRV)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Hcy水平将10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2组。通过24 h动态心率变异性(HRV)频谱分析技术测定2组患者HRV,并与Hcy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y升高组的5 min平均心率的标准差、爱丁堡指数、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均偏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cy升高组中频域分析指标:高频(HF)和低频(LF)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升高组中交感—迷走神经平衡指标(LF/HF)较正常组升高(P0.05);(3)Hcy升高者HRV指数较正常组有所下降,空腹血糖、Hcy水平是心率变异危险因素(OR值分别1.57、1.37,P0.05)。结论 Hcy升高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对早期发现自主神经病变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左心室肥厚(LVH)对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以及与血压分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合并LVH,分为EH组(n=57)和EH合并LVH组(n=45);依据血压测量水平和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高血压Ⅰ级组(n=35)、高血压Ⅱ级组(n=37)和高血压Ⅲ级组(n=30)。另选取同期体查的40例健康同龄人,作为健康组。依据24 h动态心电图获取心率变异性(HRV)评价交感神经活性,比较并分析不同组间受检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EH合并LVH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均高于EH组和对照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 50 ms的心搏数百分比(p NN50)显著低于EH组和对照组,EH组心率和HRV各项指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Ⅲ级组最快心率、LVH发生率均高于高血压Ⅰ级组,HRV各指标低于高血压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Ⅱ级组SDNN、SDANN、p NN50低于高血压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H合并LVH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高,血压分级升高会加剧交感神经活性激活,增加LVH发生风险,重视加强HRV检查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有助于预防或逆转LVH。  相似文献   

16.
于丹 《临床荟萃》2021,36(12):1083-1086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心率变异性(HRV)表现及其相关性,为心肌缺血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患者86例,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59例为A组,有心绞痛等症状患者27例为B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检测的疑似心肌缺血的健康成年人6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各组DC、DRs、HRV表现及其相关性。结果A组、B组DC、DR4、DR8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A组、B组SDNN、SDANN、RMSSD、pNN50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A组上述指标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6例心肌缺血患者DC、DR2、DR4、DR8值与SDNN、SDANN、RMSSD、pNN50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心肌缺血患者DC、DRs、HRV水平比健康人群明显降低,且DC、DRs值与HRV值存在正相关,可为心肌缺血临床检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率减速力(DC)特点,分析其与心率变异性(HRV)各时域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78例EH患者,作为EH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2组DC值和HRV时域指标[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和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心搏百分比(pNN50)];依据DC值进行猝死危险分层,将EH组分为高危组(DC≤2.5 ms)和非高危组(DC≥2.6 ms)比较2组HRV时域指标差异;分析DC与HRV各时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EH组DC、SDNN、RMSSD、pNN50分别为(4.83±1.27)ms、(109.26±21.03)ms、(38.74±9.38)ms、(5.12±0.9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9±1.42)ms、(132.07±28.54)ms、(52.65±11.32)ms、(7.83±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DC、SDNN、RMSSD、pNN50分别为(2.42±0.07)ms、(87.39±10.23)ms、(32.57±8.15)ms、(4.26±1.02)%,均明显低于非高危组的(5.27±1.26)ms、(113.24±20.15)ms、(39.86±10.47)ms、(5.28±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EH患者DC与SDNN、RMSSD、pNN50水平均呈正相关(r=0.637、0.652、0.709,P<0.05)。结论EH患者DC明显下降,且和HRV呈正相关,可协同作为自主神经功能和猝死风险的评估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 3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患者 (甲亢组 )和 31例正常人 (对照组 )的心率变异性 (HRV)的分析 ,进一步了解甲亢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方法 :对甲亢组和对照组进行 2 4hHRV对比分析。结果 :甲亢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时域指标 :SDNN、SDANN明显降低 ,频域指标 :VLF、LF/HF增高 (P <0 .0 0 1,P <0 .0 5 ) ,LF、HF降低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 .0 0 1,P <0 .0 5 )。结论 :通过HRV的变化 ,进一步说明甲亢患者的交感神经受损和迷走神经失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血液透析频率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血液透析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方法 收集规律透析患者107例,根据透析频率将患者分为1次/2d(Q2d组,共40例)、1次/3d(Q3d组,共37例)及1次/4d(Q4d组,共30例),3组患者透析前后各HRV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患者透析后各HRV指标均出现升高,以Q2d组及Q3d组升高明显[Q2d:相邻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7.01±3.21比6.19±2.56 P<0.05,24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 135.11±21.98比105.29±20.78P<0.01,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80.78±17.96比67.66±16.87 P<0.01, 24h内每5min的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119.22±23.41比108.32±21.20P<0.05,全部相邻RR间期之差的标准差(5DSD)77.38±17.78比68.29±18.48P<0.05]; Q3d:SDNN 128.65±23.79比101.32±19.88P<0.01,RMSSD74.69±16.56比65.36±15.19 P<0.05,SDANN 116.33±21.01比105.54±21.07P<0.05,SDSD 73.19±17.33比65.17±16.08 P<0.05; Q4d:SDNN 107.16±20.04比90.86±19.54 P<0.05,RMSSD 66.74±17.82比58.63±15.88P<0.05),透析前、后3组患者间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前:PNN50、SDNN、RMSSD、SDANN、SDSD的F值分别为2.96、3.65、3.09、3.34、2.90,P<0.05;透析后:PNN50、SDNN、RMSSD、SDANN、SDSD的F值分别为2.96、3.65、3.09、3.34、2.90,P<0.05),且随着透析次数减少HRV有降低趋势. 结论 长期充分的血液透析可能有助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抑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永生  冯胜红 《华西医学》2007,22(4):806-807
目的:对抑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评价自主神经张力的改变。方法:选择24例抑郁患者及正常对照组23例,进行HRV分析。结果:抑郁组SDANN、SDNN及rMSSD明显低于对照组,且SDANN均<100ms,LF/HF昼夜节律性变化消失。结论:抑郁患者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增加,并引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