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等温溶解法测定了偏钒酸铵(NH4VO3)在NH4H2PO4-H2O和(NH4)3PO4-H2O体系中T = 298.15-328.15 K时的溶解度以及溶液的密度和pH值。结果表明, NH4VO3的溶解度随着(NH4)3PO4或NH4H2PO4溶液浓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这是由于同离子效应、化学反应平衡及离子活度的共同作用。比较T = 298.15K时, NH4VO3分别在NH4H2PO4-H2O、(NH4)2HPO4-H2O和(NH4)3PO4-H2O体系中溶解度,发现在相同的磷酸盐浓度下, NH4VO3的溶解度在NH4H2PO4-H2O体系中最大,在(NH4)3PO4-H2O体系中居中,在(NH4)2HPO4-H2O体系中最小。进一步地,在T = 298.15 K和磷酸盐浓度C = 0.5 mol·kg-1时,结合pH值和反应溶度积常数KSP等计算三个体系中的平均离子活度系数(γ±),发现γ±值在(NH4)2HPO4-H2O体系中最大,在(NH4)3PO4-H2O体系中居中,在NH4H2PO4-H2O体系中最小,与溶解度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2.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稳态荧光猝灭和溴化乙啶竞争键合实验研究了Ru(Ⅱ)配合物[Ru(bpy)(H2iip)2](ClO4)2{bpy=2,2′-联吡啶, H2iip=2-(吲哚-3-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的酵母RNA键合性质. 结果表明, 二者键合模式为嵌入键合, 其键合常数为7.09×106 L/mol, 比小牛胸腺DNA的键合常数大, 且比同类配合物[Ru(bpy)2(H2iip)](ClO4)2的酵母RNA键合常数大.  相似文献   

3.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中性载体ETH1117推动H+通过水/硝基苯界面的转移。通过络合使H+穿过水/硝基苯界面转移,是受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ETH1117与H+在硝基苯相的配合比为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β0为2.9×107,扩散系数D为4.2×10-6cm2/s。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絡合剂存在下研究金属离子由溶液中水解沉淀的pH值,可得出各該絡合剂对金属离子水解沉淀的隐蔽能力的次序。王夔曾指出其在分析化学上的实际意义,且絡合剂的隐蔽能力不能簡单地由絡合物稳定常数来估量。本文报告用碱滴定法測定各种絡合剂对鋁(Ⅲ)、镓(Ⅲ)及铊(Ⅲ)水解沉淀的隐蔽作用。  相似文献   

5.
双核钴簇合物(C6H5C2R)Co2(CO)6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羰基钴簇合物Co2(CO)8可用于有机合成的催化剂。但Co2(CO)8本身不稳定,易被氧化。因此,研究不向CO2簇合物的稳定性及其催化性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本省 《化学学报》1982,40(2):185-190
在极谱学中,各作者得到的从半波电位E1/2求络合物稳定常数的公式中,都要用到半波电位E1/2和汞滴表面络合剂Xb-的平衡浓度[X]0这两个最基本的量[1-11].其中,E1/2这个量不但可以从实验上直接测定,而且它与标准电极电位、稳定常数、活度系数、扩散系数以及汞滴表面络合剂的平衡浓度等的关系式已由许多学者[1-6]从理论上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7.
測定絡合物稳定常数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十几种。其中最普遍应用的有pH滴定法、电位法、极譜法、分光光度法、萃取法、离子交換法、溶解度法等等。每种方法均有其特殊的实驗步驟、理論假设、应用范围及限制等。但是在求各级絡离子逐级稳定常数的一般处理方法上却有其同一性;卽如何把实驗数据和欲求的稳定常数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一般都是通过建立一个函数而得到。例如在单核絡合物的情况下,設有金属离子M~(n+)与配位体L~(-b)之间在溶液中形成各  相似文献   

8.
溶液中絡合物的研究大多偏重于由相同配位体組成的单一型絡合物,单核的或多核的。但是在生产或者在分析过程中,往往是同时存在着不同的配位体,阴离子或中性分子,因此对于一些复杂的溶液体系仅仅考虑单核的或多核的单一型絡合物的平衡是不够的,有时还有可能引出不正确的結論。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体系中除了单核的或多核的单一型絡合物平衡以外,还可能存在着混合型絡合物的平衡。所謂混合型絡合物就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不同的配位体所組成的絡合物,可以是单核的,也可能是莎核的混合型絡合物。对于混合型絡合物在很早以前就有許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主要是偏重于制备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貭的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吡啶吡唑基配体C8-BPP[2,6-bis(5-(n-octyl)-1H-pyrazol-3-yl)pyridine],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正十二烷为稀释剂,2-溴己酸为协萃剂,研究了C8-BPP从HNO3溶液中萃取Am3+和Eu3+的行为.重点考察了萃取时间、酸度和萃取剂浓度等对分配比D和分离因子SFAm/Eu的影响.在HNO3浓度为0.2~1.0 mol/L时,C8-BPP萃取Am3+和Eu3+的D值随HNO3浓度增加而减小,SFAm/Eu值先增大后减小;HNO3浓度为0.5 mol/L时,SFAm/Eu达到55.随着配体浓度的增加,C8-BPP萃取Am3+和Eu3+的D值均增加,SFAm/Eu值缓慢减小,但仍在40以上.斜率分析表明,C8-BPP萃取Am3+和Eu3+均形成了1: 1型的萃合物.还采用紫外滴定、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C8-BPP与Eu3+的配位化学行为,并得到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0.
用跳浓驰豫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驰豫时间τ.根据拟定的机理导出了1/τ的函数表达式为1/τ=k[H6R]0/[H3+O]-(6k/ε[H3+O]0)A,获得表观速率常数k及摩尔吸光系数ε,表观活化能为52.82KJ/mol,活化焓为50.34kJ/mol,活化熵在278K~298K范围内为负值,配合物稳定常数lgK'.为13.84。与孤立变量法、比尔法、平衡移动法获得的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1.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和恒电流稳态极化曲线的测量,得到了H2SO4和H2SO4-(NH4)2SO4溶液中,β-PbO2电极上,S2O82-离子阳极形成的真实动力学数据,并研究了不同添加剂的影响。在浓度大于或等于1N的H2SO4溶液中,实验得到的动力方程式为 i(S2O82-)=keβφF/RT其中β=0.52,κ是不依赖于硫酸根离子浓度和pH值的常数。  相似文献   

12.
在Fe(CO)5+[Et4N]2MoS4相同体系中,改变原料配比及碱度,可得到3种簇合物:(Ⅰ)[Et4N]2[Fe2(CO)8]、(Ⅱ)[Et4N]2[Fe3S(CO)9]、(Ⅲ)[Et4N]3[FeMo2S8O2]。本文用电子光谱法考察了各簇合物的生成条件。根据X光结构分析,用群分解的EHMO程序,计算了(Ⅰ)、(Ⅱ)簇合物阴离子骨架能级,并研究了它们的电子光谱及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37℃、pH=5.5、0.1M NaClO4介质中cis[Pt(NH3)2Cl2]和DNA组成物--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胞嘧啶核苷及胸腺嘧啶核苷的作用。发现顺-[Pt(NH3)2]与前三种核苷能生成组成为1:1、1:2二种络合物,与胸腺嘧啶核苷不作用。所测得一级和二级表观生成常数,以及作用初速分别有如下大小次序:Guo>Ado>Cyt》Thy;Guo>Ado>Cyt》Thy.在所得结果基础上讨论了顺-[Pt(NH3)2Cl2]和癌细胞中DNA作用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用常规溶液法由氯化锰(MnCl2·4H2O)和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L)反应制备了配位聚合物[Mn3(L)6(H2O)4]n(1),加入配体菲咯啉(phen)后合成了配合物[Mn2(phen)4(H2O)2Cl2](L)2·3H2O (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配合物的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3个锰离子通过6个L-中的氧原子双齿桥联,形成了线型三核簇合物单元,簇合物单元间又通过其中一个噻二唑环上的氮原子与另一个簇合物单元的锰原子配位,形成层状结构;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锰离子分别与1个氯离子、1个水分子和2个phen分子中的4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pH法测定了UO2+2与甘氨酰替甘氨酸、白氨酸和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的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分别得出,UO2+2-甘氨酰替甘氨酸体系:β1=5.7×103和β2=1.4×1010;UO2+2-白氨酸体系:β1=4.0×105和β2=1.6×1013,以及UO2+2-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体系:β1=6.5×104和β2=2.0×1010(25℃,μ=0.1,KCl维持)。同时,将徐光宪的溶液中络合物吸附平衡理论引入pH法研究络合物稳定常数中。  相似文献   

16.
氧化还原与电解的相关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应用自主研制的MXLab21先进数字化实验系统电解Fe2(SO4)3溶液,用电解生成的Fe2+直接滴定KMnO4溶液以测定其浓度,再用返滴法测定消毒液中H2O2的含量。对恒电流电解的最佳条件如Fe2(SO4)3溶液浓度及电解电流大小进行了优化。该数字化实验系统相比较于常规数字化仪器(或手持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其自带电解、搅拌及控制系统,能在电解的同时利用电生物质实现对待测物质的准确测定,测定时间短(不超过4 min)。本实验采用预设终点电势值的方法自动估计滴定终点,不但便捷准确,且呈现出的实时直观的电势和电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曲线便于学生理解电解及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微观本质,对中学化学教学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硝酸三碳酰肼合钴([Co(CHZ)3](NO3)2)、硝酸三碳酰肼合镍([Ni(CHZ)3](NO3)2)和硝酸二碳酰肼合铜([Cu(CHZ)2(NO3)2])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 获得其稳定分子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红外光谱以及热化学性质. 研究结果表明, 这三种配合物均表现出六配位八面体结构, 而铜配合物中的硝酸根参与了配位. 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 配体和金属离子之间存在供体-受体相互作用, 致使配位氨基N—H键上的成键轨道电子发生离域, 进而导致氨基N—H键的电子占据数降低、键长增大、键级减小、伸缩振动频率红移, 这与实测红外光谱变化规律很好地吻合. 标题化合物的金属离子均为+1氧化态, 金属-氮配位键都是共价键, 而Cu—O配位键是离子键. 通过计算求得理论反应热, 预测这些配合物的合成均为放热反应; 由生成热大小推测标题物的稳定性次序为[Ni(CHZ)3](NO3)2>[Co(CHZ)3](NO3)2>[Cu(CHZ)2(NO3)2], 与实测热稳定性次序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8.
NaSn2(PO4)3的水热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了具有NASICON型结构的NaSn2(PO4)3离子导体.研究了其结构与电导性能.结果表明,水热合成制备NaSn2(PO4)3离子导体化合物,是一条新的途径,它比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方法更加方便有效,尤其容易获得较纯的物相及单晶,并且水热晶化产物与固相反应产物具有相同的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19.
韩洋  杨维春  王科志 《化学学报》2007,65(21):2382-2386
合成并表征了一个新的Ru(II)配合物[Ru(bpy)2(hedppc)](ClO4)2 {bpy=2,2'-联吡啶, hedppc=二联吡啶[3,2-a: 2',3'-c]吩嗪-11-羧酸(2-羟乙基)酯}.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溴化乙锭竞争实验、粘度测量和DNA裂解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性质. 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模式与DNA键合,键合常数Kb=(6.99±1.34)×106 mol-1•L (s=2.03±0.04)与母体配合物[Ru(bpy)2 (dppz)]2+相近,但光致发光和溶剂变色等光学性质与[Ru(bpy)2 (dppz)]2+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Ru(phen)2(H2biim)](PF6)2(1)与各种阴离子之间的选择性作用, 发现配合物1与Cl-, Br-, I-, NO3-, HSO4-和H2PO4-阴离子之间存在氢键作用. OAc-阴离子与配合物1作用, 由于强的氢键作用使H2biim上的一个H转移到OAc-上, 使配合物1脱去一个质子, 形成{[Ru(phen)2(H2biim)](OAc)}结合体, 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棕色. 由于F-能形成非常稳定的HF2-, 配合物1逐步脱去2个质子, 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色, 因此可作为裸眼检测阴离子的识别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