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萧萧  何玲燕  吴国水 《中药材》2023,(6):1585-1588
胃癌癌前病变是指胃黏膜处于极易向胃癌发展的病理状态,包括肠化、萎缩、异常增生,是转变至胃癌的关键环节,尽早诊断、及时防治对于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要价值。如何减缓或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降低胃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是现阶段研究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西医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疗多集中于病因与症状的治疗,对胃癌癌前病变的逆转多无确切疗效。而中医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疗效显著,且具有多靶点、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但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鉴于此,该文就中药靶向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胃癌前病变是近年来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由于胃癌病因复杂多样,针对病因治疗的一级防治十分困难,及早发现和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对胃癌进行二级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近年来的胃癌前病变的中西医结合实验与临床防治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宗湘裕  柯晓 《中医药学刊》2006,24(8):1480-1482
胃癌前病变是近年来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由于胃癌病因复杂多样,针对病因治疗的一级防治十分困难,及早发现和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对胃癌进行二级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近年来的胃癌前病变的中西医结合实验与临床防治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胃癌癌前病变是当前胃癌防治工作的重点,中医药在治疗胃癌癌前病变上有明显优势。本文拟从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治则和临床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不少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研究胃黏膜癌前病变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对早期诊断胃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治疗CAG多局限于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消化不良等对症治疗,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时,具有辨证论治、灵活加减、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尤其是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使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显示出独特优势,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使胃癌前病变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就目前对中医血瘀证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认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许波  叶柏 《光明中医》2013,28(4):858-862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就有关胃癌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即治疗机理探讨做一综述。结果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疗效显著。结论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癌前状态之一,伴有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时,视为胃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发展为胃癌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积极进行胃癌前病变的防治,逆转其癌变,阻断胃癌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脾虚毒损胃络"是CAG癌前病变的基本病机,将健脾通络解毒法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防治,为临床CAG、PLGC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同时发挥中医"治未病-已病防变"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黏膜从正常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阻断和逆转PLGC的发展,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药在该领域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前景。我们从"浊毒"入手,治疗胃癌前病变患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我国居恶性肿瘤之首,由于人们对胃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无法开展针对胃癌发病因素的一级预防。近年的研究表明:胃癌与其他的恶性肿瘤一样,在由正常组织发展成恶性肿瘤之前,需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演变阶段,即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lesion)阶段,近十年来,人们已经将胃癌的防治重点转移到胃癌癌前病变上来。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在防治胃癌癌前病变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仅就1985~1995年间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有关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文章就有60篇(不完全统计),对于胃癌癌前病变的病因、病理、临床治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进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我国临床常见的肿瘤之一,胃癌前病变与胃癌密切相关,及早识别和治疗胃癌前病变向胃癌的进展,对开展胃癌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刘华一主任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对胃癌前病变治疗见解独特,刘师认为在各种致病因素下导致脾胃亏虚,以致瘀血、湿热、气滞等毒邪内生,损伤胃络,久而蕴积化热,血败肉腐,胃失濡养,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对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尚香  田耀洲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49-851
胃癌前病变是胃癌二级预防的关键环节,由于胃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实施病因的一级预防非常困难,所以胃癌前病变成为胃癌防治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对逆转胃癌前病变有很大优势,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虽然中医药在胃癌癌前病变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存在很多不足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胃癌癌前病变患者84例,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的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的病理疗效、证候疗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病理疗效以及证候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治疗较胃复春片的治疗具有更佳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前病变则是正常胃黏膜恶性发展成胃癌过程里的一个长期阶段,胃癌及癌前病变临床难以治愈,预后较差,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着严重消极影响。近几年,对于细胞自噬的相关研究一直位于自然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通过调控细胞自噬以治疗胃癌前病变,预防胃癌已成为了时下研究热点。自噬是细胞在将部分多余或受损的胞质、蛋白及细胞器包裹,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相结合,将内容物进行降解的过程。自噬对不同细胞及同一细胞的不同阶段具有双向作用,较低水平的自噬对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而在乏氧、饥饿、感染等应激条件下,或自噬清除胞内受损蛋白质,细胞器功能异常时,自噬对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会起到促进作用。中医药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毒性较低,患者易于接受。在现阶段,以细胞自噬为切入点,探讨中医药防治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研究已经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药可通过干预多种自噬相关基因、信号通路及细胞器,对胃癌细胞自噬过程进行调控,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现对中医药调控细胞自噬以治疗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为未来中医药在调节自噬相关研究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龚志刚  李赫楠  金辉  龚翠 《河北中医》2009,31(9):1417-141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及早识别和控制胃癌癌前病变,对于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多年来,国内学者经过不断努力,已探索出中医辨治方法,疗效普遍优于西医,充分显示出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及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维酶素及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观察组加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6%、对照组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及早识别和控制胃癌前病变(PLGC)向胃癌发展是防治胃癌的重要途径。课题组在此前的研究中,认为毒瘀交阻是发生PLGC的主要病机,采用具有解毒化瘀作用的金果胃康胶囊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故本文从"毒瘀交阻"理论探讨辨治胃癌前病变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健脾法防治胃癌癌前病变与保护胃壁屏障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已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其机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治疗的诸多方法之中,益气健脾是最基本的方法,临床上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现就健脾法防治胃癌癌前病变与保护胃壁屏障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1 脾虚是胃癌癌前病变的基本病机 胃癌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消化性溃疡、残胃等胃癌前状态,但以CAG为最多见。其起病缓慢,病程绵长,临床尤以脾虚证型多见。就局部与微观来看,脾胃虚弱,气血不能滋养胃黏膜,可致胃癌癌前病变,常伴见胃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疗法对胃癌癌前病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门诊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80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比较两组病患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仅为7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辨证疗法可以有效提升胃癌癌前病变的治疗有效率,减少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8 例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溃疡组的PGI、PGII 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显著(P〈0.05),胃溃疡组患者的PGI 水平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患者的PGI、PGII 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提高临床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药通过增强胃黏膜屏障、调节胃肠运动、阻止胆汁反流、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抑制胃癌癌前病变组织细胞过度增殖、阻断胃癌前期病变近一步向胃癌转化、上调相关抑癌基因的表达、下调相关癌基因的表达、降低ICAM-1蛋白表达等多种作用机制,能够显著改善胃癌癌前病变患者的征状,逆转其病理改变。积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阻断其向胃癌发展,对于降低胃癌发病率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