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镜检查小肠疾病的作用有限,而放射影象学检查仍是评估小肠疾患的主要手段。本文报道联合应用上述两种技术的经验。 方法:71例小肠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1岁±2岁,39例女性)。A组54例均有上消化道出血史,但其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阴性。B组17例常规小肠X线检查(13例)或腹部CT扫描(4例)显示异常而疑有小肠疾病。术前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102例不明原因腹痛或腹泻患者,共218例进行内镜检查。其中165例首选胶囊内镜,53例首选双气囊内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反之亦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以及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例胶囊内镜和2例双气囊内镜操作失败。51例患者行64次双气囊内镜检查,其中34例经口、4例经肛检查,13例分别接受经口和经肛检查。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总检出率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72.0%和88.0%),均明显高于双气囊内镜(41.2%和60.0%),诊断率也高于后者(51.8%和39.2%)。5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经双气囊内镜检查者中,1例发现病灶;15例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中,12例经双气囊内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而3例双气囊内镜未发现异常者再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病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可作为怀疑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双气囊内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中仍可发现部分病灶,并能明确多数胶囊内镜下可疑病变,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后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评价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目的 比较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3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结果,上述患者均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的32例中共发现异常26例,检出率为8l%。其中能明确解释出血原因者2l例,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8例,小肠炎症性肠病5例,小肠息肉4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l例(该患者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及出血性胃炎l例;疑诊5例。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的36例明确出血原因9例,即诊断率为25%,包括空肠上段血管畸形2例,平滑肌肉瘤2例,平滑肌瘤、腺瘤性息肉、克罗恩病、壶腹部腺癌及淋巴瘤各l例;疑诊2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检查效果及方法明显优于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可明显简化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检查步骤.应成为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M2A胶囊内镜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进行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22例经过电子胃镜、结肠镜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明确出血部位;另5例未做过任何检查。结果27例患者中,经M2A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病变20例,检出率为74.1%。检出病变主要为空肠血管发育不良6例,小肠多发息肉4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小肠占位性病变4例,小肠黏膜溃疡7例,小肠黏膜糜烂9例,小肠憩室1例,胃内小动脉出血2例,胃内黏膜糜烂、溃疡5例。有12例患者同时伴有2处或以上的病变。结论M2A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部位有较高的检出率,是一种非侵人性的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5.
经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 1 998年 5月至今成功地在内镜下用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 2 5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 :我院胃肠镜门诊和住院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2 5例 ,男 1 5例 ,女 1 0例 ;年龄 2 0~ 68岁 ,平均 47岁。所有病例在 2 4 h内有呕血、黑便或鲜红色血便 ,或在内镜治疗后息肉残端活动性出血的急症患者。经胃镜或大肠镜证实消化道内有活动性出血 ,其中 4例为溃疡底部血管暴露出血 ,1例为溃疡动脉喷血 ,1 8例为息肉电切术中创面涌血 ,2例为肠息肉术后 3d和 5 d残端脱落出血。1 .2 方法 :日本富士能 WG- 88FP型电子胃…  相似文献   

6.
M2A胶囊内镜在消化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45例患者(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8岁),采用Given 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3l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包括胃镜、小肠镜、结肠镜、小肠X线检查、肠系膜动脉造影等),与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或并发症,所得图像质量优良。44例完成检查,其中37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84.1%,包括食管、胃病变5例,小肠病变29例,结肠病变3例。3l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其中消化道出血2l例,胶囊内镜检出出血病变17例,而传统检查检出4例;腹痛5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5例,传统检查检出2例;慢性腹泻4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4例,传统检查检出l例;转移性肿瘤者l例,胶囊内镜和传统检查均发现病变。病变定位与l临床基本相符。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检查质量优良,病变定位正确,尤其适宜于小肠疾病的检查。以其无痛、无损伤为特点,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5例小肠急性大出血诊治过程的分析,探讨急诊消化内镜、选择性动脉造影、外科手术紧密协作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共收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0例,对其中5例小肠急性大出血病例的救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例患者经常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均未见出血性病灶,4例经小肠镜检查发现病变后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在小肠镜检查过程中再发大出血,经急诊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止血后,外科手术成功切除病变;1例大量便血患者经急诊结肠镜和急诊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及结肠出血后,因患者失血量较大,无法耐受小肠镜检查,遂行紧急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大致性质后行手术治疗。5例小肠急性大出血中2例间质瘤、2例憩室病、1例血管畸形,均救治成功。结论急诊内镜、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外科手术的紧密协作,能够安全有效地救治小肠急性大出血,另外内外科紧密配合是患者得以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尽管内镜技术及影像学检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临床上仍有一些消化道出血患者难以通过常规方法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治疗 ,我们对一般检查方法难以明确病因的反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剖腹探查结合内镜检查 ,取得了较好的诊断及治疗作用。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反复发作消化道出血经多次胃、肠镜和钡剂造影等检查未明确病因者 6例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196 8岁 ,平均年龄 41 5岁 ,病程 5天 3年 ,平均病程 1年 8个月。1例因大出血住院 ,1例为小肠平滑肌肉瘤手术后大出血 ,内科治疗无效而剖腹探查。另 4例除黑便和贫血症状外 ,1例伴有腹痛…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肠疾病很难诊断,现有的诊断技术又不尽如人意,而胶囊内镜能发现整个小肠内的微小病变。为此,我们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03年9月,我们对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的79例疑患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56例。结果:75例完成最终研究。75例患者中经胶囊内镜检查共发现异常63例,检出率为84%;其中能明确解释临床病因者50例,诊断率为66.6%,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21例、小肠炎症性肠病16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1例(该患者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淋巴瘤1例、粘膜下肿瘤3例及憩室1例。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胶囊内镜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肿瘤中的作用及对其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5月至2007年2月因疑似小肠疾病而行胶囊内镜检查者共358例,对其中疑诊小肠肿瘤者作进一步检查,根据内镜或手术病理结果明确诊断.结果 358例中共明确诊断小肠肿瘤33例(男14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17)岁,发现率为9.22%,其中恶性肿瘤23例,占69.70%,良性肿瘤10例,占30.30%.临床表现分别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6例、出血伴腹痛2例、腹痛2例,腹痛伴腹泻1例,腹泻伴出血1例,呕吐1例.良性肿瘤组行手术治疗后原有症状基本消失,恶性肿瘤组2例未行手术治疗,3例行姑息性手术治疗,18例彻底切除病灶.胶囊内镜所提示病变部位与术中发现病灶位置基本吻合.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小肠肿瘤中以恶性者居多.经胶囊内镜明确诊断后将彻底改变对患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65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做胶囊内镜检查,详细观察统计分析其影像资料。结果 6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胶囊内镜摄片时间平均为507min(480~545min),检查过程中均无不适,65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本组65例内镜检查结果阳性48例,一例可疑阳性,16例阴性。小肠多发溃疡并出血17例,空肠憩室并出血6例,空肠肿瘤6例,回肠出血3例,缺血性肠病2例,小肠血管瘤2例,小肠crohn疾病5例,血管畸形2例,Meckel憩室1例,空肠息肉3例,NSAID相关性小肠病1例,诊断阳性率73.85%(48/6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检出率较高,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及与手术结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出血中的应用探讨其诊断意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利用胶囊内镜检查了50例小肠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胃镜、肠镜等传统检查方法未能明确诊断;将患者按照出血次数分为3组:A组出血大于5次,B组出血在2-5次之间,C组仅出血1次。有18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在50名患者中有39例(78%)患者发现了出血原因,A组患者中检出率为92.9%(26/28),B组为71.4%(10/14),C组为37.5%(3/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治疗患者中17例(94.4%)诊断与定位和胶囊内镜完全吻合。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且似乎在出血次数越多的患者中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探查术中作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消化道出血16例术中用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诊断小肠溃疡出血6例,出血坏死性小肠炎3例,小肠血管畸形3例,小肠平滑肌肉瘤溃破出血2例,回肠憩室1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内镜下电凝止血3例,氩气刀喷凝止血2例,钛夹钳夹止血1例,喷洒凝血酶等止血剂止血1例。其余病例均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后成功止血。结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探查术中使用消化内镜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确定病变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既减少了手术探查中的盲目性,部分出血还可以选择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及探讨急诊双气囊小肠镜(DBE)在16例小肠出血诊治中应用的临床资料。[方法]收集因小肠出血接受急诊DBE检查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术前进镜途径的选择、内镜诊断率、内镜治疗率、术后随访等数据。[结果]16例患者中内镜下病灶诊断率为62.50%(10例),其中经口进镜诊断率为80%(8例),内镜下5例小肠少见活动性出血病例经内镜下止血治疗均好转,其确诊病例随访中再出血率为10%(1例),均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DBE在小肠出血中具有较高的内镜诊断率,并能有效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可进一步推广其在小肠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我院 1996年以来 ,对下消化道大出血需急诊手术而术前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的 10例患者 ,采用术中内镜检查明确了出血原因。本组 10例患者中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 46 5岁 ,平均 48岁。 10例均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出血发生在 3天内 ,经保守治疗疗效不佳 ,需手术治疗。10例患者术前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均未能发现出血病变。检查方法 :常规剖腹探查术 ,术中未能找到出血原因 ,即从回肠末端作一个小切口 ,采用OlympusCF - 2 40I型电子肠镜从切口处进镜 ,在手术医师配合下 ,先向上端推进 ,不断将肠管套迭在内镜上 ,边观察边进镜 ,边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探讨了胶囊内镜在儿童患者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7例2003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儿童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腹痛待查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4例,结肠息肉2例,不明原因腹泻2例,腹痛伴血便1例,结肠肿物1例,体检1例.结果 7例检出消化道病变(41.18%),其中小肠息肉3例,小肠毛细血管畸形1例,小肠寄生虫1例,胃炎2例.所有患者均自行吞服及排出胶囊,未见检查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胶囊内镜对疑诊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的儿童患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小肠出血常是小肠疾病的首发症状之一。由于小肠位置特殊 ,位于消化道深处 ,且活动度大 ,迂曲重叠 ,临床上对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比较困难 ,尤其是少量出血。本院近年应用99mTc红细胞核素显像 (ECT)结合术中内窥镜检查。诊断小肠出血 5例 ,均获确诊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本院 1997~ 1998年间ECT检查阳性 ,结合术中内窥镜检查 ,经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患者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31~ 70岁 ,平均 4 5岁。首次黑便至确诊的时间为 2月~ 6年 ,平均 2 .8年。黑便反复发作的次数 2~ 7次 ,平均 3.2次。入院时血红蛋白 72~…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胶囊内镜检查13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老年人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时的安全性及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胶囊内镜对13例62-86岁老年人进行全消化道检查。结果 13例老年人均良好地耐受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副作用发生。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具有较好的检出能力。检出小肠炎2例。小肠黄色瘤2例。小肠活动性出血1例。小肠黏膜下肿物1例。结肠黑变病3例。检出小肠疾病的受检者中,只有1例有消化道症状,无症状者占85.7%(6/7)。结论 老年人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是安全的,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背景:小肠出血病因复杂,检查方法各有局限,因此难以及时确诊并治疗。目的:分析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治方法和转归。方法:连续纳入2006年10月—2016年10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确诊的小肠出血患者11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小肠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以黑便最为常见(41.5%),其次为暗红色血便、粪隐血阳性、鲜红色血便和不明原因贫血。良恶性肿瘤(43.2%)、血管病变(28.0%)和炎症性病变(15.3%)是小肠出血的主要病因。经胶囊内镜、结肠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全消化道钡餐、多层螺旋CT(MSCT)、CT小肠造影(CTE)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后,41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7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栓塞治疗,2例行内镜治疗,56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均成功止血;11例患者放弃治疗,1例因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小肠出血的首要病因是肿瘤,其次是血管病变和炎症性病变。胶囊内镜检查的病变检出率最高,MSCT临床应用最广。除常规治疗外,外科手术、介入和内镜治疗亦为小肠出血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比较双气囊内镜、胶囊内镜及全消化道造影对小肠出血病灶的总体检出率;通过自身对照,比较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率;分析胶囊内镜对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的影响。结果105例小肠出血患者中,双气囊内镜检出克罗恩病24例,腺癌15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2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10例,小肠间质肿瘤8例,小肠息肉8例,小肠血管畸形出血6例,钩虫病5例,麦克尔憩室及多发憩室5例,小肠淋巴瘤3例,无明显异常9例,阳性率91.4%(96/105)。其中40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病变检出率75.0%(30/40);75例患者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病变检出率33.3%(25/75)。根据胶囊内镜结果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90.0%(36/40),而根据临床特征及消化道造影结果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69.2%(45/65)。结论小肠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小肠良性溃疡(包括克罗恩病)、肿瘤、慢性炎症,其次是息肉、血管畸形、寄生虫感染、麦克尔憩室及淋巴瘤等。双气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率高于胶囊内镜,胶囊内镜能提高1次双气囊内镜明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