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有效模式.方法 选择我院管辖下的12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社区高血压管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均与本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提供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包括进行健康评估、制定健康计划、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阶段评估等.两组患者干预1年后高血压知识、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血压控制水平.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1.3±9.5)、(80.5±6.3)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6.7±12.6)、(90.3±8.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3.442、3.895,P<0.01),干预组患者1年后随访,血压控制良好,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危害、高危因素、治疗方法、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较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前发生明显变化,但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干预组的高血压知晓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后,患者合理运动、控制食盐摄入、心理调整、监测血压、规律用药、定期复查所占比例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的各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医生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稳定血压,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良好效果原因与高血压认识加强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关,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控制更年期妇女临界高血压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更年期临界高血压女性患者158例,依据个人意愿是否接受行为干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血压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干预组患者106例,对照组患者52例.干预组患者在行为干预后不良生活习惯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行为干预后收缩压(135.2±10.1 mmHg)和舒张压(84.8±9.2 mmHg)较干预前(收缩压:135.2±10.1 mmHg;舒张压:93.4±10.6 mmHg)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血压正常控制率(9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有效控制更年期血压,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社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1年后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探寻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有效控制的医护模式.方法 选取我社区管辖内的146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自身意愿将其分为干预组(病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并进行家庭医生高血压管理)与对照组(没有意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进行传统社区高血压管理)各7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1年后的高血压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控制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结果数据.结果 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干预组患者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危害和高血压治疗与预防等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心理调整、合理运动、饮食调整、规律用药、监测血压和定期复查等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数据对比差异有较强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家庭医生管理高血压患者的医护模式能够提高病患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社区常规健康管理,实验组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进行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LDL等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了HDL以外,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LDL等指标均比干预前降低,而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实验组各指标值下降比对照组更为显著,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采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进行管理,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各种影响血压值的因素出现,进而有效控制了病情,帮助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分析预防性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血压干预效果中的作用,为治疗高血压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预防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对高血压基础知识的正确知晓率、总满意率以及患者血压对比结果.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正确知晓率、总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血压干预效果中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家庭医生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探索高血压防治的有效模式。方法在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正在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管理和随访;研究组采用家庭医生干预模式,干预措施包括健康知识干预、用药干预、限盐干预以及饮食干预。干预一年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水平、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19.7±4.5)mm Hg和(75.4±3.8)mm Hg,明显低于干预前的(157.5±9.2)mm Hg和(105.3±5.1)mm Hg,并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128.4±5.3)mm Hg和(84.6±3.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干预措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进行有效控制,并稳定在安全水平,可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家庭医生通过签约方式对居民健康进行全方位维护,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专业化综合干预方案,可有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社区护士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2017-01德州市6个社区188例签署《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血压控制及电话随访,干预组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和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干预后6和12个月,干预组收缩压分别为(132.18±4.42)mm Hg和(120.31±2.62)mm Hg,低于对照组的(138.75±6.83)mm Hg和(130.25±4.5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28,P0.001;干预组舒张压分别为(100.33±7.24)mm Hg和(84.32±2.68)mm Hg,低于对照组的(105.36±7.89)mm Hg和(90.21±4.5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30,P=0.001;干预组自我管理水平分别为(14.029±2.244)分和(23.463±1.383)分,高于对照组的(8.623±2.210)分和(18.115±1.2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5.212,P0.001。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社区护士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其血压及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并发症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应用家庭医生常规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78例为对照组,应用家庭医生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的7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前后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理前舒张压、收缩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各项血压控制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家庭医生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社区高血压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有效防止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能够促进患者高血压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筛选出来的高血压患者5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重点给予每两个月1次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通过个体随访、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村居宣讲、专家集中讲课等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宣教,通过健康促进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形成自觉的健康态度,不断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健康知晓、药物治疗及血压控制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收缩压为(122.8±8.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81.6±6.2)mmHg,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8.28%,药物治疗率为94.83%,血压控制率为85.52%;对照组收缩压为(151.6±7.8)mmHg、舒张压为(93.8±6.4)mmHg,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1.72%,药物治疗率为30.34%,血压控制率为9.3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有利于农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自我管理教育在临界高血压人群中的实施效果,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邢台市中心血站献血体检中发现的符合临界高血压诊断标准的2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2例干预组采取为期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健康指导、培训及随访。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血脂、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自我效能评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高血压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干预后:①干预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0.65±6.12)mmHg、(82.14±5.68)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46±6.33)mmHg、(90.42±5.3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06、12.224,均P<0.05),;②干预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072、4.756,均P<0.05);③干预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④干预组的高血压自我效能评分为(35.67±5.6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31±5.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69,P<0.05)。结论 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控制献血体检中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并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