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和培门冬酶(PEG-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60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诱导治疗中应用门冬酰胺酶剂型的不同分为L-Asp组和PEG-Asp组,每组30例。比较2组诱导治疗前后血生化(ALT、TBil、DBil、TP、ALb、BUN)、凝血功能(PT、APTT、Fbg、TT)和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和/或腹痛)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与诱导治疗前比较,诱导治疗后L-Asp组ALT值升高和TP、ALb、Fbg值降低(P<0.01),PEG-Asp组TBil、DBil、BUN、APTT值升高和TP、ALb和Fbg值降低(P<0.05或P<0.01)。诱导治疗后PEG-Asp组患儿ALb和Fbg值较L-Asp组患儿低、而DBil和APTT值较L-Asp组患儿高(P<0.05)。2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p和PEG-Asp在儿童ALL诱导治疗中对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有影响,PEG-Asp对ALb、Fbg、DBil和APTT值的影响更显著,且可引起BUN值的升高。两者均有腹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但程度均较轻。  相似文献   

2.
梁英  贺艳娟  邹浪  何群  祝焱  李晓林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2):3981-3984
目的 探讨乙二醇化门冬酰胺酶(PEG-Asp)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于湘雅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成人(年龄>14岁)ALL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PEG-Asp组(28例)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组(17例)。PEG-Asp组采用含PEG-Asp的VDPAP化疗方案,L-Asp组以L-Asp替代PEG-Asp组成VDLP方案化疗,余化疗药物剂量及用药方式同PEG-Asp组。化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指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以确诊后化疗第1天为起点,随访至2014-10-10或死亡。记录化疗期间出现的毒副作用。结果 PEG-Asp组近期疗效优于L-A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p组PLT降低水平高于PEG-A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FS、OS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8、0.50,P>0.05)。L-Asp组PLT降低水平高于PEG-A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Asp组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发生率低于L-A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功能损害、心脏损害、感染、出血及清蛋白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Asp治疗成人ALL近期疗效优于L-Asp,且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及APTT延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1996-01/2004-12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主强化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患儿34 (男20,女14) 例,年龄2.5~5岁. 诱导首选VDLP方案 [强的松、长春新碱、柔红霉素(DNR),L-Asp]. 早期强化、维持强化阶段的大强化方案也首选VDL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联合化疗期间继发性高血糖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6例ALL患儿给予BFM-02方案化疗,应用L-Asp292个疗程,在应用L-Asp联合化疗期间监测空腹血糖,对继发性高血糖的患儿暂停L-Asp化疗,并控制饮食,部分患儿应用胰岛素.结果:本组18例患儿发生继发性高血糖,发生率为14.29%,发生高血糖患儿与未发生高血糖患儿比较,中位年龄有显著性差异(10.3岁VS4.2岁,P<0.05);诱导治疗期与强化治疗期比较,继发性高血糖更易发生于强化治疗期(6例VS 12例,P<0.05).18例继发性高血糖患儿经治疗后,血糖均得到控制.结论:ALL患儿应用L-Asp联合化疗期间继发性高血糖发生率约15%,年龄是发生继发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继发性高血糖更易发生在强化治疗期间,继发性高血糖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培门冬酶(pegaspargase-asparaginase,PEG-ASP)一线治疗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和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48例。其中,PEG-ASP一线治疗患儿10例为A组;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一线治疗患儿25例为B组;诱导期使用LASP,巩固期使用PEG-ASP患儿13例为C组。观察各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8例ALL患儿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34例(70.8%),复发8例(16.7%),死亡6例(12.5%);(2)3组不良反应除过敏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不良反应如:Ⅲ-Ⅳ级严重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血糖升高以及凝血功能异常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G-ASP可以作为一线药物治疗ALL患儿,其过敏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期间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指标可增加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培门冬酶(PEG-Asp)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9至2016.9确诊并采用PEG-Asp治疗的ALL患者按危险因素和预后分为标危组和高危组,两组均采用VDLP(长春新碱或长春地辛;柔红酶素;培门冬酶;泼尼松)方案行诱导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3/53(100.00%)和26/31(83.87%)、完全缓解时间分别为[(25.72±4.13) d和(41.35±7.28) d,P 0.05],随访后,两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6.27(9.85~20.49)月和11.45(6.34~20.49)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8.72(4.62~15.08)月和5.26(3.79~11.75)月;治疗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明显升高(P 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 0.05),且高危组变化幅度更大(P 0.05);治疗后,两组纤溶酶原明显降低(P 0.05),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均明显升高(P 0.05),且高危组变化幅度更大(P 0.05);治疗后,高危组凝血障碍出现时间更早(P 0.05),且持续时间更长(P 0.05)。结论 PEG-Asp治疗ALL临床效果明显,治疗后患者近期缓解率和远期生存情况良好,但对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影响较大,需频加监测以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到2015年5月共收集64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加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Fbg)、D二聚体(D-D)、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T、a PTT、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P治疗4 d,观察组PT、a PTT、TT均延长,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PT、a PTT、TT均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bg、DD、PLT对比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4 d,观察组Fbg降低,D-D、PLT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Fbg上升,D-D、PLT有所降低,其Fbg、D-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ASP治疗ALL可导致患者凝血机制异常,但停药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的缓解状态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研究所不同缓解状态下行allo-HSCT的52例难治复发ALL患者,其中19例处于未缓解(non-remission,NR)状态,33例达到第2次及以上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所有患者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其中改良白消安加环磷酰胺37例,全身照射加环磷酰胺14例.结果 除1例患者早期死亡外,其余51例均获得造血重建,NR和≥CR2患者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为10.5%和12.1% (P=1.000).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为52.6%和57.6% (P =0.730),其中Ⅰ~Ⅱ度为42.1%和33.3% (P =0.527),Ⅲ~Ⅳ度为10.5%和24.3%(P=0.399),慢性GVHD发生率为41.6%和57.9% (P =0.660).中位随访时间为12(1.8 ~44.5)个月,26例患者无白血病生存至今.NR与≥CR2患者的预计2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白血病生存(leukemia-free survival,LFS)分别为42.6%、45.7% (P =0.740)和46.3%、46.2%(P=0.998),累积复发率为47.0%、34.3% (P =0.425).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与生存无关,移植后发生慢性GVHD才是影响OS、L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移植前NR患者与≥CR2患者相比,移植预后无统计学差异,提示allo-HSCT挽救性治疗NR状态下难治复发的ALL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凝血四项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我们对64例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急淋患儿治疗前1d、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2d检测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患儿在使用L-Asp过程中出现凝血四项的异常,主要是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较大。结论 L-Asp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较大,适当补充纤维蛋白原,不影响L—Asp继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效果及酶活性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初发的ALL病儿,在诱导缓解期中采用L-ASP治疗27例,PEG-ASP治疗27例,观察两组病儿骨髓抑制程度、恢复时间及临床缓解程度,比较两组病儿微小残留病(MRD)值及门冬酰胺酶的活性。结果两组病儿骨髓抑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05,P<0.05);低、中、高危组病儿骨髓抑制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ASP组低、中、高危及T系、B系ALL的临床缓解程度与PEG-ASP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ASP、PEG-ASP诱导治疗后,两组MRD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ASP及PEG-ASP用药后活性均大于100U.L-1,且PEG-ASP活性持续2周。结论 L-ASP与PEG-ASP治疗儿童ALL疗效相当,但PEG-ASP的作用时间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报告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复术的结果。1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7~56岁。痊愈19例,另一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周后死亡。作者就发病机理,诊断和合并畸形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 36例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尿崩症者 14例、高热 11例、电解质紊乱 8例、消化道出血 3例、癫痫 5例 ,死亡2例。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 ,加强早期监测和处理 ,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