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及其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receptor,IGF-ⅡR)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月~12月行子宫及附件切除的患者24例,均病理证实卵巢子宫内膜异位且子宫内膜处于增生期。在位内膜为A组;异位内膜为B组;另选择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10例,其正常内膜为C组,且病理证实为增生期内膜。结果:A组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IGF-Ⅱ/IGF-Ⅱ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IGF-ⅡR在腺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间质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IGF-Ⅱ/IGF-ⅡR在腺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间质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IGF-Ⅱ/IGF-ⅡR的表达相似和IGF-Ⅱ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增加,及IGF-Ⅱ/IGF-ⅡR分布的改变可能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凝集素半乳糖结合蛋白3在人子宫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凝集素半乳糖结合蛋白3(galectin-3)在子宫内膜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和胚泡着床的关系。方法用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alectin-3 mRNA和蛋白在增生晚期和分泌中期子宫内膜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alectin-3蛋白在子宫内膜的定位和表达。结果galectin-3mRNA和蛋白在分泌中期子宫内膜的表达高于增生晚期,galectin-3蛋白定位于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结论结果提示galeetin-3在分泌中期子宫内膜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和胚泡着床的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组织病理学和电镜检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放置前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局部病理变化,以评估LNG-IUS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光镜和电镜观察25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患者LNG-IUS放置前后子宫内膜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放置前子宫内膜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增殖活跃,纤毛细胞增多,上皮细胞微绒毛丰富,细胞突起增多,细胞核大,细胞浆内细胞器丰富。LNG-IUS放置后6个月,光镜下观察子宫内膜明显变薄,子宫内膜腺体数目明显减少,腺腔变小,腺体发育不良,腺上皮呈立方状或低柱状,间质细胞明显蜕膜样变。子宫内膜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变性,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上皮细胞固缩,纤毛细胞很少,细胞微绒毛明显减少,细胞间隙增宽,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边聚,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糖原减少。结论 LNG-IUS对于治疗简单型和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患者是有效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研究均提示子宫内膜增殖受到明显抑制,逆转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雌激素 (ER)和孕激素 (PR)受体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选用微血管密度标记物 CD34 ,测定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VEGF、ER和 PR在2 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 4 0例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 结果  (1) VEGF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 ,间质细胞呈不连续且较弱的表达。分泌期腺上皮 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 ;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 VEGF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期。 (2 )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与分泌期MV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 MVD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 (3)正常子宫内膜 ER、PR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胞核 ,血管内皮细胞未见表达。分泌期腺上皮 ER、PR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期 ;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PR的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 (4)子宫内膜腺上皮 VEGF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子宫内膜腺上皮 VEGF与腺上皮PR呈显著性负相关。 结论  VEGF在子宫内膜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性激素受体可能通过 VEGF间接调节子宫内膜血管生成。 VE  相似文献   

5.
李琼珊  杜英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88-128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期15例、分泌期16例)、单纯增生子宫内膜(15例)、复杂增生子宫内膜(16例)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20例)中ER、PR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核和间质细胞核中的ER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不同类型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核中的PR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组织细胞核中PR的表达水平逐渐减弱;不同类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核中PR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临床上通过检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内的PR水平有助于推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预后,并且指导临床运用孕激素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放置前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局部雌孕激素受体变化,
以探讨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的有效性。方法观察25例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增生过长子宫内膜LNG-IUS放置
前后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变化。结果LNG-IUS放置后6个月子宫
内膜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数目明显减少,腺体发育不良,间质细胞有明显的蜕膜样变。治疗前大部分腺体
上皮和间质细胞ER、PR免疫着色显示为强染。治疗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下降,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ER、PR阳性
细胞数均明显减少。结论LNG-IUS可抑制子宫内膜增殖,降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对于治疗简单型和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过
长的患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旋炔诺孕酮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增殖、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i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及连接蛋白(connexin,Cx)43、3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LNG对人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调节作用,采用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观察左旋炔诺酮(1evonorgestrel,LNG)对原代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问质细胞GJIC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观察LNG对Cx43、Cx32表达的影响。【结果】LNG浓度为5×10^-5 mol/L时,对子宫内膜间质和上皮细胞均有抑制生长作用(P〈0.05),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问质细胞的GJIC功能较腺上皮细胞强(P〈0.05),LNG可显著提高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间荧光黄染料的扩散(P〈0.05);同种Cx腺上皮细胞表达较间质细胞强(P〈0.05),LNG对两种细胞Cx的表达没有影响(P〉0.05)。【结论】LNG可抑制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体外增殖,显著促进细胞GJIC功能,提示其在逆转子宫内膜增殖性病变的阶段扮演重要角色;LNG未影响子宫内膜细胞Cx43、Cx32的表达,提示Cx表达量不能完全反映GJIC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无排卵型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ER)和孕激素(PR)的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用微血管密度标记物CD34,测定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ER和PR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40例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结果:(1)VEGF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间质细胞呈不连续且较弱的表达。分泌期腺上皮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期。(2)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与分泌期MV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MVD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3)正常子宫内膜ER、PR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胞胞核,血管内皮细胞未见表达。分泌期腺上皮ER、PR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期;腺囊型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PR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子宫内结膜上皮CVEGF与腺上皮PR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VEGF在子宫内膜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性激素受体可能通过VEGF间接调节子宫内膜血管生成。VEGF和PR水平异常可能导致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9.
不明原因不孕症子宫内膜β-连接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β -连接素在人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与不明原因不孕症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35例正常及 4 1例不明原因不孕症子宫内膜 β -连接素的表达水平。 结果 :正常组各期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均见β-连接素的表达 ,增生期仅有弱表达 ,在分泌中期表达最强。不孕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增生期仅有弱表达 ,分泌期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5 )。分泌中期与早、晚期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且各期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结论 :β-连接素在人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规律性表达 ,其表达异常 ,可能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060679骨桥蛋白在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表达/马彩虹…∥生殖医学杂志.—2006,15(1).—1~5用免疫组化法对51例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骨桥蛋白(OPN)蛋白质进行定位和定量检测,Western blot法测定增殖期及分泌期OPN蛋白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18例人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殖期及分泌期OPN mRNA的表达。结果:OPN蛋白质主要分布在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早期、中期无表达,增殖晚期出现,分泌中期、晚期表达最强。月经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达较强。OPNmRNA表达分泌期强于增殖期(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子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面胞饮小泡及种植因子黏蛋白-1(MUC-1)表达,探讨URM与子宫内膜接受性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URM患者(n=24)及正常生育妇女(n=22)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胞饮小泡形态和密度的改变及MUC-1的表达。结果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面胞饮小泡的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妇女(P<0.01);URM患者成熟期胞饮小泡所占比例明显减少;MUC-1在URM患者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腔上皮细胞的表达也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妇女(P<0.05)。结论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成熟期胞饮小泡数量减少,胞饮小泡总量下降,MUC-1表达下降,提示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接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环氧合酶-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卵巢内异症在位内膜、1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壁异位内膜及27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OX-2的分布和表达。结果:COX-2在3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可见表达。COX-2在正常对照组内膜和卵巢内异症组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均是分泌期高于增生期(P<0.05),而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分泌期与增生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2在卵巢内异症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COX-2的表达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在卵巢内异症在位和异位内膜中表达增高,可能与卵巢内异症的病理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体外异位和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对内膜上皮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 取24例卵巢处子宫内膜异位灶以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分离、纯化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建立体外上皮细胞单独培养、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共培养模型.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采用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分别检测各组上皮细胞的GJIC功能.结果 ①异位内膜上皮、间质细胞纯度分别为92%、95%,对照组内膜上皮、间质细胞纯度分别为95%、98%;②单独培养的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与单独培养的正常内膜上皮细胞的GJIC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正常间质细胞共培养后,上皮细胞中GJIC功能明显上调,而与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共培养的上皮细胞中GJIC功能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异位间质细胞丧失了调节上皮细胞GJIC的能力,这种调节能力的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ukin 1β,L 1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IL 1β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培养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作为研究EMs的体外实验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IL 1β后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计量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生长周期。结果:依据MTT结果所绘得的细胞生长曲线及FCM检测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IL 1β作用后细胞生长旺盛,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G2/M期及S期,当IL 1β的浓度为 1.0?ng/ml且作用12?h此作用最为显著。结论:IL 1β可促进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由G0/G1期进入G2/M期及S期,对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具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良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并对其进行特征鉴定。方法将选择的子宫内膜组织机械法分离,复合酶消化,传代自然增殖法纯化细胞,进行单层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大体形态,HE染色观察其胞核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间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ESC)及上皮细胞(endometrial glandular epithelial cell,EEC)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子宫内膜细胞均有ESC和EEC两种形态细胞。EEC和ESC经角蛋白单抗体和波形蛋白单抗体染色,凡是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的细胞为阳性细胞。结论成功培养了原代人子宫内膜细胞,方法经济、简单,获得细胞成活率高,生长稳定。成功建立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体系,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方面研究子宫内膜的各种功能及干预调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催乳素(PRL)分泌的影响,以探讨IL-1对女性生殖生理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腺上皮细胞角蛋白(Keratin)染色呈阳性反应,间质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呈阳性。结论 IL-1可以抑制离体培养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RL的产生,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7.
人离体子宫内膜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人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方法:对36例在位子宫内膜及19例异位内膜随机分为离心分离组及筛网分离组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光镜观察及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间质及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离心分离法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细胞中,成功率分别为61.1%和30%;筛网分离法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细胞中,成功率分别为83.3%和77.8%。结论:采用筛网分离法及离心分离法均能获得纯度较高的间质与上皮细胞。人子宫内膜细胞分离体外培养的成功,有助于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细胞的原代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方法:通过挤压法获取小鼠子宫内膜组织,胶原酶Ⅰ消化,过滤法,进行单层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大体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间质细胞(ESC)及上皮细胞(EEC)进行鉴定。结果:EEC和ESC经角蛋白抗体和波形蛋白抗体染色,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的细胞为阳性细胞。结论:成功培养了原代小鼠子宫内膜细胞,方法简便有效,获得细胞成活率高,生长稳定。成功建立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体系,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方面研究子宫内膜的各种功能及干预调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娟  胡双九 《黑龙江医学》2007,31(10):724-726
目的研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产物的关系。方法应用TUNEL技术检测30例正常月经周期的增生期子宫内膜,28例简单增生,2例复杂增生子宫内膜标本的凋亡指数(AI)。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及bax基因在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简单增生和复杂增生子宫内膜AI比正常增生期AI高(P〈0.05);bcl-2基因在正常增生期表达比在简单增生和复杂增生表达略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bax基因在简单增生和复杂增生表达比在正常增生期表达高(P〈0.05)。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与细胞凋亡有关,且与bcl-2,bax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regulation of endometrial physiology and morphogenesis by the paracrine effectors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using in vivo studies.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dometrial function has been delayed due, in part, to a lack of appropriate culture models.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simulate the in vivo three-dimensional (3-D) growth pattern of endometrial cells using a 3-D in vitro culture system.
Methods  Isolated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 stromal cells and RL95-2 cells were seeded into culture chambers coated with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Matrigel and observed using light microscopy. 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morphology.
Results  Depending on the culture conditions, epithelial cells and RL95-2 cells formed multicellular structures on Matrigel; stromal cells remained individually distinguishable or grew together to form 3-D lattice-like structures.
Conclusions  Matrigel provided a good microenvironment for culturing endometrial cells. The cells cultured in the Matrigel-coated chambers closely resembled those seen in viv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