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测重型肝炎患者血糖水平的临床意义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与预后关系和临床价值。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108例重型肝炎患者人院第2天空腹血糖,以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低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重型肝炎患者血糖异常率74%,多为低血糖,且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血糖水平与重肝临床分型无差异;血糖异常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高血糖组与低血糖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但低血糖发生率远高于高血糖。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较高,尤其是低血糖。检测空腹血糖对重型肝炎的危重程度、评价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代谢紊乱与头颈部鳞癌放射性皮炎的相关性。方法:对1043例头颈部鳞癌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和餐后2h血糖,观察放射性皮炎程度,并分析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放射性皮炎程度呈正相关;糖代谢紊乱和非糖代谢紊乱患者3级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11.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和总糖代谢紊乱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颈部鳞癌放疗可诱发和加重糖代谢紊乱,合并糖代谢紊乱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高、程度重,影响预后,应加强放射野皮肤的保护,并严格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3.
袁锦林 《临床医学》2006,26(11):86-86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内毒素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三期,按预后分康复组与死亡组,另将2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鲎试剂改良基质显色法定量测定空腹静脉血中内毒素含量。结果 肝衰竭三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肝功能衰竭后期组明显高于前期组(P〈0.01);死亡组明显高于康复组(P〈0.01)。结论 重型肝炎内毒素水平与病情、预后呈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将其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HBV变异率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0岁者病死率(67.3%)与〈40岁者病死率(44.4%)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03),HBV变异发生率在两组中(死亡组66.7%,好转组11.8%)差异极其显著(P=0.005),生化指标中PTA、PALB、CHO、CHE、AFP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值均〈0.01)。结论:年龄大、HBV发生变异以及PTA、PALB、CHO、CHE、AFP低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GCS3~8分组26例,9~12分组11例及13.15分组63例,测定入院次日空腹血糖值。结果:血糖水平与GCS评分有明显关系,GCS评分13-15分组血糖为(6.59±0.33)mmol/1,9~12分组血糖为(7.18±0.45)mmol/1,3-8分组血糖为(13.96±1.61)mmol/1,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则越高(P〈0.05),而血糖水平越高,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糖值可作为判断颅脑外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控制高血糖以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70例无糖尿病史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测定、欧洲脑卒中(Ess)评分和不良转归率(恶化和死亡发生率)统计。按疾病类型(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和空腹血糖水平(正常血糖及高血糖)两种方法分组,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性。结果:出血性卒中组空腹血糖水平及不良转归率高于缺血性卒中组,Ess评分低于缺血性卒中组(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Ess评分低于正常血糖组而不良转归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后应激性血糖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其中以出血性卒中更显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应及时检测空腹血糖,以利于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内科护理学     
060858 重型肝炎糖代谢紊乱的临床分析及防护对策/章映丽…//护理学杂志.-2005,20(5).-25-27 检测重型肝炎(53例)、慢性肝炎(51例)、急性肝炎(44例)患者空腹血糖,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重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慢性、急性肝炎和正常人(均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慢性肝炎患者(均P<0.01);死亡者空腹血糖明显代于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危重新生儿高血糖症体内胰岛素水平并探讨不同程度高血糖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75例危重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其中100例高血糖症患儿进行血胰岛素水平测定,并选本科治愈出院新生儿30例行胰岛素测定作为正常对照。轻中度高血糖患儿采用限糖治疗,重度高血糖患儿随机分为限糖治疗组及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组,观察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及预后。结果100例高血糖症患儿入院时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高血糖症胰岛素治疗组及限糖组入院时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较限糖组明显缩短(P〈0.01),且病死率下降(P〈0.05)。结论危重症新生儿血糖水平越高,颅内出血发生率越高,病死率越高。危重新生儿高血糖患儿体内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新生儿,存在着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这一不相称现象。轻中度高血糖症经限糖治疗即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重度高血糖症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后可缩短血糖恢复正常时间,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血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8例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行GCS评分,分为重型脑挫裂伤组(GCS 3-8分)、中型脑挫裂伤组(GCS 9-12分)和轻型脑挫裂伤组(GCS 13-15分);住院治疗2周时进行早期预后评分(COS评分),分为死亡或植物生存组(GOS 1-2分)、残疾组(GOS 3-4分)和良好组(COS5分)。入院时测定血糖,将其测定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均值对比:重型组、中型组与轻型组两两对比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或植物生存组、残疾组与良好组两两对比均值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挫裂伤患者急性期血糖升高;血糖升高程度与与脑挫裂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脑挫裂伤愈严重,GCS评分越低,入院时血糖含量越高,其预后也越差,GOS评分越低。早期检查血糖可作为伤情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以入院时GCS评分判定病情分成3~4分组(34例),5—6分组(38例),7~8分组(44例),人院后12h内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值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血糖浓度与GCS评分的关系。并对血糖变化与预后(良好、差、死亡)进行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明显增高,GCS评分三组间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院时GCS评分越低,血糖越高,预后越差。结论高血糖可严重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无症状低血糖。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147例血糖控制稳定的T2DM患者连续3d(65—72h)的血糖变化。结果①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25.54%,占低血糖60.8%(697例),与病程呈指数曲线正相关(r=0.913,tr=3.636,P〈0.05);②平均血糖(MBG)与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呈双曲线负相关(r=-0.963,P〈0.01);③随着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增大,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增高;④低血糖发生率男女相仿,与年龄呈负相关(男r=旬.929,tr=5.613,P〈0.01。女r=m.824,tr=3.251,P〈0.01);⑤老年组MBG水平明显高于非老年组(t=6.81,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x^2=60.37,P〈0.01)。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高,且随病程延长而增高。MBG控制越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越大,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越高;②放宽老年DM患者血糖控制要求,提高MBG水平可有效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③cGMS能及时准确发现无症状低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35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55例、慢性肝炎59例、肝硬化50例、重型肝炎71例)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并与75名健康人进行比较,同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C、TG、HDL-C、LDL-C浓度与其TBil、Alb、PT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其中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或P〈0.05)。重型肝炎组血清TC、TG、HDL-C、LDL-C与TBil呈负相关[P〈0.01],与Alb呈正相关(P〈0.01),与PTA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清TC与LDL-C呈正相关(P〈0.05)。重型肝炎组中39例死亡患者与32例存活患者的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定期的血脂水平测定能及时反映体内的脂类代谢状况,对了解肝病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病程进展情况以及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晓军  刘文星  徐丽梅  苏运辉 《新医学》2010,41(3):169-170,17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测定糖耐量正常(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组、糖耐量减低(I-IGT)组、空腹血糖受损并糖耐量减低(IFG/IGT)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各30例患者的脂联素水平与CIMT,比较各组的差异。同时分析脂联素与CIMT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I—IFG、I—IGT、IFG/IGT和佗DM组患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NGT纽(P均〈0.01),IFG/IGT和他DM组脂联素均显著低于I—IFG、I—IGT组(P〈0.01)。T2DM组和IFG/IGT组的HOMA-IR均大于I-IGT、I-IFG和NGT组(P〈0.05或0.01)。I-IFG、I-IGT、IFG/IGT和T2DM组cIMT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或0.01);T2DM组与IFG/IGT组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I-IGT、I—IFG组(P〈0.05或0.01),I-IFG与I-IG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血糖、服糖后2h血糖、HOMA-IR及CIMT均呈负相关,CIMT与空腹血糖、服糖后2h血糖、HOMA—IR均呈正相关。结论:IFG患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CIMT增加,提高脂联素水平可能可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糖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以及高血糖的护理对策。方法对89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水平显著增高,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著相关(P<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血糖含量越高;血糖越高预后越差。结论正确血糖控制和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70例蝮蛇咬伤患者就诊时间与蝮蛇伤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分析就诊时间对疾病的病情及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 按就诊时间不同分组,分为A组(1~12h组),B组(12~24h组)及C组(〉24h组),比较各组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就诊时间越晚,〉12h及〉24h就诊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病例数越多(x^2=23.29,P〈0.001),就诊时间越晚,发生SIRS和MODS的发生率越高(分别为x^2=14.03,P〈0.01;x^2=25.01,P〈0.001)。结论 蝮蛇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与就诊时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有其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2000年55例胎盘早剥的病因及母婴预后。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0.43%,发病原因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外伤多见。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围产儿死亡、剖宫产、产后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分别占52.7%、54.5%、40.0%、45.5%、23.6%和16.4%;无孕妇死亡。重型胎盘早剥比轻型胎盘早剥对母婴影响更大,前者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0.01);胎盘早剥的孕龄越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越高(P<0.01)。结论 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孕产妇剖宫产率高,贫血、产后出血、DIC发生率高;重型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母体并发症明显高于轻型;随着孕周增加围产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将8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从年龄、临床分型、血清病原学指标、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与年龄、临床分型、血清病原学指标、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胆碱脂酶、前白蛋白及并发症有关(P〈0.01或P〈0.05),而与ALT、AST、ALB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因素是多方面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是提示预后的重要指标,重叠感染会加重病情,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重型肝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并存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及护理。方法对84例HICH患者依据是否并存糖代谢紊乱及紊乱类型分为3组,A组(HICH并存糖尿病)8例,B组(HICH并尿应激性高血糖)14例,C组(血糖正常)62例,对其进行预后比较。结果C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P〈0.01,P〈0.05)。结论HICH并存高血糖的患者容易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病死率高。严密监测血糖浓度,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及其他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树涛  张莉峰 《临床荟萃》2006,21(13):922-924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糖及其他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75例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非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血糖升高组和血糖正常组,两组的近期病死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及其他因素对自发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血糖升高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30.4%vs18.9%,消化道溃疡27.4%vs10.2%(均P〈0.01),近期病死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26.1vs9.6%(P〈0.01),发病时意识障碍、高龄、血糖值和高血压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高血糖是提示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发病时意识水平、高龄、血糖和高血压也是近期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变化,探讨不同血糖水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空腹血糖浓度将196例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107例)和血糖异常组(89例)。采集空腹静脉血3 m 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评价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肝硬化患者空腹血糖水平:Child-A级0.05)。血糖异常率:Child-A级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异常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与肝硬化血糖正常组相比,血糖异常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预后差,临床上应根据其变化及时干预,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