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河池市2010年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及时了解河池市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分析预测流感流行的趋势和特点,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监测哨点医院、流感疫情常规监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先用real-time PCR法完成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再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2010年共检测标本490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75份,检出率为15.31%;其中B型60份,季节性流感H3亚型3份,甲型H1N1流感12份;75份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经MDCK细胞培养后,有2份阳性,阳性率为2.67%,其中甲型H1N1流感1株,B型(Yamagata系)1株.结论 2010年河池市有甲型H1N1流感、B型流感及季节性流感H3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流行特点是春季、夏季两个高发季节,流行优势株为甲型H1N1流感和B型流感病毒,1月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4~7月以B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8月份后则各型流感病毒活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监测地区2004-2005年度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情况和病毒流行株及其构成。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采集ILI咽拭子标本,用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两所监测医院共统计上报流感样病例289例,采集ILI标本220份,分离出流感病毒26株,其中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分别为14株、6株和6株。结论2004-2005年度宁夏流感监测地区的流行情况较为平静,流行优势株为H1N1亚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宁夏监测地区2006—2007年度流行性感冒流行情况,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和鸡胚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监测点医院上报流感样病例596例,采集流感样病例507例,分离出流感病毒43株,其中A(H1N1)亚型10株、A(H3N2)亚型32株、1株为其它病毒株。2006—2007年度宁夏流感监测地区的流行情况相对来说较为平稳,流行优势株为A(H3N2)亚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邢台市2014-2016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原学特征和流行动态,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邢台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 2014-2016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3 804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18.24%。流感病毒阳性病例中新甲型H1N1、季节性甲型H3和乙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2.39%、37.03%和50.58%。3年流感病毒检出率依次为24.73%、10.27%和18.77%,每个流感流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7,P<0.05)。0~、5~、15~、25~和60~岁组阳性率依次为18.43%、27.68%、12.77%、12.73%和13.74%,5~岁组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各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5,P<0.05)。结论邢台市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冬春季,5~岁组儿童感染率最高,流感病毒各亚型阶段性交替形成流行高峰,流感防控应加强流感病例监测和流感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南省流感流行规律,掌握流感病毒株的变化,为流感的防治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血凝试验阳性且滴度≥8的标本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海南省2004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3.21%(63/477)。分离到H3和B型流感病毒。2005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9.87%(122/614)。分离到H1型、H3型和B型3种型别的流感病毒,2005年新分离出的H1型流感病毒株出现在4~6月和10~12月。结论海南省2004年流感流行以H3型和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原,其中以H3型为主。2005年流感流行有H1型、H3型和B型3种类型。但仍以H3型为主,表明海南省2004年和2005年流感的流行时间和病毒株构成均发生变化,继续加强流感的病原学监测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病程具有自限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致病原为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3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最容易形成大流行,20世纪发生的4次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除感染人类外,甲型流感病毒也可感染鸟类、猪、马及海洋哺乳动物等。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其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感流行的规模。如果变异幅度较小,则仅引起局部流行;如果变异幅度较大,则形成新的病毒亚型往往引起大规模的流感流行。20世纪以来,甲型流感病毒已经历了4次大的抗原性转变:1918~1946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属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排产生变异病毒导致了多次周期性全球流感大流行。2009年爆发流行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猪H1N1流感病毒、禽H5N1流感病毒和人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重排病毒,其8条基因片段均有自己的进化特点。禽类流感病毒是导致人类流感流行的流感病毒的起源,其常在猪体内进行基因重排进化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是流感病毒的中间宿主,也是不同种属流感病毒基因重排的“混合器”,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未来流感防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9.
病毒及其对流行的影响从1978年10月至1979年9月间有51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流感病毒感染。三个型的流感病毒是过去流行、现在仍继续在世界上流行的:新甲1型(H1N1)、甲3型(H3N2)和乙型。全世界所有地区都继续报告发生新甲1型病毒(H1N1)所致的流感。1978年新甲1型  相似文献   

10.
流感百年:20世纪流感大流行的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是一股负单链分节段的RNA病毒,其表面抗原HA和NA易发生变异是导致其引起世界大流行的原因.20世纪曾暴发3次流感大流行,即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亚洲流感"和1968年"香港流感",每一次流感大流行都给全球公共卫生、经济造成极大破坏.本文从流感的百年流行史及流感流行波与季节性、各年龄段的死亡率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深入探讨,为全面认识流感、正确面对流感大流行,并为流感大流行的科学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于感染流感病毒,体内又缺乏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而发病的。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或称A、B和C型),甲型流感病毒不稳定,在流行中容易发生变异,目前已变异出甲1型、甲2型和甲3型,以后还会继续变异。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相对稳定,因此,流感主要是由甲型病毒引起的。通常是中小程度的流行,当变异出现一个新甲型时,就会在几个月内引起全球性大流行。患了流感会出现高热,体温很快达39℃以上,同时会怕冷、头痛、全身酸痛,显著无力,眼睛发红,咽红肿痛或有干咳。但流鼻涕、打喷嚏、鼻堵塞很轻微,这与普通的伤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刊》2002,37(2):50-51
1 流感的基本情况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以下简称流感 )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流感每年的发病率为 10 %~ 30 % ,其流行病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 ,人群普遍易感。流感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 ,而南方则多发于冬夏两季。流感病毒上有两种糖蛋白突起 ,即血凝素 (HA)和神经氨酸酶 (NA)。根据抗原性不同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 ,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乙型常引起流感局部暴发 ;丙型则主…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2007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方法监测来自广州市3家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的漱口液或咽拭子标本,采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红细胞凝集实验和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进行鉴定;按0~、5~、15~、25~、60~以上5个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的各型流感抗体。结果全年共对1068份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共分离出46株流感病毒,分离率为4.3%,其中H3N2型15株(32.6%),B(Yamagata)型27株(58.7%),B(Victoria)型4株(8.7%),未分离出H1N1型流感病毒株。60~组人群的病毒分离率最高,为7.7%;健康人群血清中流感抗体的阳性率不高,最高为10月份H3N2的抗体阳性率,为44%,最低为3月份B(Yamagata)的抗体阳性率,仅为6.7%。结论2007年广州市流感病毒的流行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活动相对平缓,B(Yamagata)型流感病毒是2007年的优势株,主要是在夏季和25~岁组的人群中流行。流感对老年人的威胁最大,有必要针对老年人加强流感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球各地均有病例报告和疫情暴发。贵州省1957年开始报告流感疫情,起源于贵州的甲型H2N2流感引起世界大流行; 1957年至今,全省流感病毒主要流行毒株为甲型H2N2、甲型H3N2和甲型H1N1,同时有乙型流感的局部流行;在此期间,全省共报告人禽流感病例27例,死亡15例,病死率55. 55%,经调查病例均有禽类接触史或到过活禽市场;贵州省禽间存在H5N1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由省外禽输入。2000年以来,贵州省逐步建立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监测网络的建立促进了全省流感流行病原监测及不明原因疾病(禽流感等)诊断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一、流感的基本情况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以下简称流感 )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流感每年的发病率为 10 %~ 30 % ,其流行病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 ,人群普遍易感。流感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 ,而南方则多发于冬夏两季。流感病毒上有两种糖蛋白突起 ,即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根据抗原性不同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 ,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乙型常引起流感局部暴发 ;丙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韶关地区1998-2007年流感流行情况,探讨流行特征,提供防治建议.方法 根据韶关地区流感监测和疫情资料进行流感流行分析.结果 1998-2007年共采集流感样患者标本5 062人份,经分离鉴定流感病毒阳性303株,分离率为5.99%.在303株流感病毒株中,H3亚型流感病毒245株(80.86%),B型流感病毒34株(11.22%),H1亚型流感病毒20株(6.60%),首次发现禽H9流感病毒感染人,并检出禽H9亚型流感病毒4株(1.32%).10年内共报告疫情128起,以3~7月份为爆发高峰,以中、小学校居多,以H3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疫情见多,其次为B型流感.监测中采集一般人群血清596份,流感病毒H1、H3、B1、B2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7.72%、69.30%、40.77%、27.68%;采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366份,流感病毒H5和H9抗体阳性率分别是0.27%和33.08%.结论 韶关市近10年的流感流行优势株为H3亚型,流感流行高峰在3~7月,进入2000年后流感活动有所加强,一般人群血清流感抗体均有下降趋势,对此应做好加强监测及措施,防范流感在本市的大规模流行.首次在本市发现禽H9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建议继续加强禽流感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9年成都市流感流行情况,探讨甲3流感病毒(H3N2)亚型分离毒株的流行及HA1基因变异和进化.方法 MDCK细胞对咽拭子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提取病毒核酸,用RT-PCR法扩增HA1基因,对H3N2分离株核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甲型流感H1N1、H3N2、甲1、B型流感病毒分离率分别为2...  相似文献   

18.
与普通感冒比较起来,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传播快。由于流感传播迅速,可以出现局部地区的小流行,或部分地区的中度流行,乃至全球许多国家的大流行。流感与普通感冒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即使是在冬春季普通感冒发病增多,也不能称之为流感。 流感由独特的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分为甲型(A型)、乙型(B型)和丙型(C型)。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  相似文献   

19.
孙攀  陈建元  吴杰 《海南医学》2016,(10):1698-1700
目的: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2716例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了解嘉定区流感流行特征,发现流感病毒变异情况和流感患者分布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流感流行提供科学论证依据。方法采集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和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2716例流感样病例共检出流感病毒阳性786份(28.9%),以季节性H3为主(84.4%),检测出的病毒种类由1种逐渐增至4种;不同年龄组和月份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6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54.2%,1~3月组的阳性率(52.9%)明显高于其他组。流感患者样中不同性别和体温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嘉定区季节性H3病例在所有流感病例中所占比例最大,检测出的病毒种类的种类不断增加。流感病毒易感染人群以大于60岁的老年人为主,1~3月尤其要做好流感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炎、晕厥、出现幻觉等,后果十分严重。流感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会较多,每次可能有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尤其是高龄和低龄人群被感染后极易引发其他并发症。本栏目曾在第4期中向广大读者介绍过流感疫苗的临床应用,在此转载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和免疫实践建议委员会(ACIP)最新提供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希望对社区医师的临床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