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云南省尘肺病流行病学特点和尘肺病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3702例尘肺死亡病例,按不同年代、不同发病年龄和尘肺不同期别对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云南省20世纪尘肺病患者病死率居前3位的地区是思茅、昆明、红河;死亡原因居前4位的疾病是尘肺、肺结核、慢性肺心病和肺癌;与1988年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死因顺位有了变化,肺结核由原来的首位降到第2位;病死率与发病年龄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69.72-16.73X+1.45X2.结论 云商省尘肺病的死亡年龄延长,35岁以前确诊尘肺的患者是重点监护对象;应加强结核病防治和肺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2.
徐州矿务集团1003例死亡尘肺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尘肺发生、发展及死亡规律 ,为其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徐州矿务集团 10 0 3例死亡尘肺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 1)死因构成列前四位的是 :尘肺、肺结核、慢性肺心病、肺癌 ;1990年开始 ,死因构成顺序变化为 :尘肺、慢性肺心病、肺癌、脑血管意外 ,肺结核已不再是导致尘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2 )死亡尘肺病例累计死亡百分比变化与接尘工龄长短有关 ,接尘工龄 5~ 2 0年间累计死亡百分比呈快速直线上升。 ( 3 )死亡尘肺病例中不同接尘工种之间平均死亡年龄、发病工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纯掘进工、纯采煤工的平均死亡年龄和发病工龄短于其他接尘工种。 ( 4)自七十年代以来 ,尘肺患者死亡年龄和病程呈延长趋势。结论 降低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限制接尘时限是预防和控制尘肺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南开区尘肺病例死亡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南开区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基本上摸清了全区尘肺发病、分级及发展规律,并对尘肺病例的死亡原因、年龄及病死病程年限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开展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现对全区42例尘肺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探索尘肺病的预后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1962~2003年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摸清郑州市尘肺分布现状和发病规律,建立全市尘肺病例数据库.为制定尘肺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方案制定的“尘肺病例卡”上的项目对郑州市1962~2003年尘肺病例进行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按统一的编码和程序输入计算机,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尘肺累计病例5020例.主要分布在巩义市、郑州市矿务局、新密市、郑州市区.共占全市尘肺病例的79.34%;行业以煤炭系统发病最高.为3693例,占全市尘肺发病率的73.56%,尘肺种类以煤工尘肺和矽肺为主.共453l例(占90.26%);尘肺I期和Ⅱ期占全市尘肺病例的97.75%,Ⅲ期尘肺仅占不足3%;尘肺结核的并发率为11.18%,全市尘肺病例累计死亡429例,病死率为8.55%;尘肺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2.06岁.平均死亡病程为11.35a;尘肺的主要死因依次为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结论 尘肺现患病例呈逐年增长趋势.郑州市粉尘治理和尘肺防治工作未能得到根本控制.建议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增强监管能力,有效控制和预防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1963~2003年煤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摸清郑州市煤工尘肺分布现状、发病规律和死亡原因,建立全市尘肺病例数据库,为制定尘肺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按照全国统一方案制定的“尘肺病例卡”上的项目,对郑州市1963~2003年全部煤工尘肺病例的各项变量统一编码,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煤工尘肺累计病例3 745例,主要分布在巩义市、郑州市矿务局和新密市,共占全市煤工尘肺病例的77.14%;煤工尘肺Ⅰ期2 392例,占全市煤工尘肺总数的63.87%,Ⅱ期1 304例(34.82%),Ⅲ期49例(1.31%);平均发病年龄为46.0岁,平均发病工龄为21.9 a,肺结核的并发率为11.6%,全市煤工尘肺累计死亡228例,病死率为6.09%,主要死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建议,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增强监管能力,有效控制和预防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前,尘肺病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据建国后规模最大质量控制严格的“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从建国后至1986年底,全国累计发生尘肺病人393787例,其中死亡79627例,病死率20.22%。30多年来,我国尘肺发病呈上升趋势,全国尘肺新病例数,死亡病例数,现患病例数和累计病例数分别为1955年的63倍、161倍、413倍和456倍。专家预测:至2000年,我国每年新发尘肺病将达3万人,累计发生尘肺病人将近80万人。但国家卫生部有关方面提供的消息说:如果对乡镇企业进行严格调查后,累计尘肺发病会突破100万人以上。由此可见,企业职工当中因尘肺造成不流血伤亡的现实极其严峻。在全国第一届职业与健康研讨会上,香港劳工处职业健康专家陈锡源先生针对采矿及建造业中的粉尘特别指出:“故此在上述情况中,我们唯有依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沙市尘肺病死亡病例的分布以及死亡原因等流行病学特点,为尘肺病防治提供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56-2010年尘肺报告死亡病例,按不同年代、不同死亡年龄、死亡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沙市累计报告尘肺死亡病例690例,病死率为18.70%;病死率居前3位的尘肺是:矽肺、陶工尘肺、煤工尘肺;引起尘肺病例死亡的前5位原因:肺结核、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肺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最小死亡年龄24.12岁,最大死亡年龄85.16岁,平均死亡年龄59.86岁。结论预防尘肺病并发症,系统治疗肺结核病、控制肺部感染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延长尘肺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寿命表法对太钢520例尘肺病人(包括232例死亡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平均预期寿命随发病年龄增大而减少,延长发病年龄可增加尘肺病人寿命。全死因死亡率44.62%,年龄与累积死亡率之间呈正相关,r=0.9775,=0.6229 0.0659X。随着年代的进展,尘肺病人的平均死亡年龄明显延长,提示尘肺的防治工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四川省境内县及县以上有粉尘作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自建国至1986年底全省累积尘肺48277例,现患36684例,死亡11593例,现患率6.44%,病死率24.01%,肺结核合并率15.59%。尘肺平均发病工龄18.20年,平均死亡年龄58.25岁。全省尘肺主要分布在重庆、内江等煤矿、冶金工业集中的市(地)和行业;种类以煤工尘肺和矽肺为主,占总病例的97.36%,期别以Ⅰ、Ⅱ期为主,占89.67%,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70,80年代。历年发展动态呈波浪式逐年增长的趋势。应用灰色模型预测,我省今后10年,预计每年可发生2000例,至2000年累计病例约达76000例。调查结果还显示了尘肺发病年龄、发病工龄、病程和死亡年龄均随年代推移而有所延长,然而我省尘肺发病情况仍很严重,今后尘肺病的防治任务十分繁重。本次调查为制订我省尘肺病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974-2011年安康市尘肺病新发病例的发病特征,为综合防治尘肺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市职业病报告结果,按照尘肺病诊断时间、年龄、性别、工龄、行业等进行整理、统计.结果 该市尘肺病发病工龄(20.83±8.44)年,发病年龄(50.90±7.86)岁.新发病例数居首位的是矽肺611例,其次是煤工尘肺、电焊工尘肺、水泥尘肺和石棉尘肺,共210例.新发病例数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汉滨区(86.36%)、旬阳县(3.05%)和石泉县(2.80%).新发病例数行业最多的是电力行业(496例,60.41%),其次是煤炭行业(197例,24.00%),第三位是建材行业(46例,5.60%).结论 该市尘肺病防治以矽肺和煤工尘肺为主,应重点加强对电力、煤炭及建材行业的尘肺病预防.  相似文献   

11.
王战英  陈鑫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45-1347
目的了解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简称太钢)尘肺历年来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规律,为制定今后防尘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太钢1950—2008年确诊的尘肺病例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太钢尘肺累计病例613例,累计死亡378例;主要分布在耐火和矿山系统,早期以耐火为主,80年代后以矿山为主;发病工龄和发病年龄逐年延长;尘肺前4位死因分别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肺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早期肺结核是主要死因。结论太钢防尘和尘肺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未来防尘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尘肺病患者145例死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汉中市尘肺病的发生、发展和死亡原因,以提高尘肺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145例尘肺病患者的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平均发病年龄、死亡年龄及患尘肺病后的存活年限。结果矽肺的平均发病年龄和死亡年龄均早于煤工尘肺和石棉肺,尘肺病的主要死因为患肺部疾患,患尘肺病后的平均存活年限为12a。结论加强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对尘肺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尘肺病人死亡年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尘肺病人的死亡规律,为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711例尘肺病人死亡年龄等数据,按发病年龄、死因、合并肺结核、死亡年代、开始接尘年龄、医疗卫生条件、接尘工龄、尘肺病种类与期别分类统计,分析其对死亡年龄的影响。结果9个因素对尘肺病人死亡年龄的影响(Beta值):死亡年代(0.623)>开始接尘年龄(0.341)>发病年龄(0.268)>死因(0.085)>合并肺结核(0.076)>尘肺病期别(0.055)>医疗卫生条件(0.054)>尘肺病种类(0.015)>接尘工龄(0.013);除尘肺病种类与接尘工龄外,其余因素对死亡年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代间死亡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单位具备医疗卫生条件组死于尘肺病、肺结核的平均死亡年龄高于不具备医疗卫生条件组(P<0.05);死于肺结核者死亡年龄最低(53.3±10.0)岁,与其他死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等方面入手,可望提高现有尘肺病人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掌握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状况、临床表现和X线胸片特征;提高对尘肺合并肺结核的诊断能力;为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讨论马钢全部尘肺及尘肺合并肺结核病例的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结果马钢1154例累计尘肺病例中,377例合并肺结核,合并率为32.67%;其中Ⅰ期尘肺合并率为24.29%,Ⅱ期合并率为30.77%,Ⅲ期合并率为71.15%。尘肺死亡病例705例,合并肺结核315例,合并率为44.68%。结论尘肺易于合并肺结核;尘肺合并肺结核加速了尘肺的进展,也加速了尘肺病人的死亡;尘肺合并肺结核与尘肺期别有关,尘肺期别越高合并肺结核率越高,尘肺死亡率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尘肺患者的期望寿命及死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的期望寿命及死因。方法:用寿命表法对贵州省冶金系统尘肺患者的期望寿命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死因。结果:尘肺患者随年龄增大,死亡机率增加,期望寿命缩短,平均死亡年龄明显低于一般人群;60岁以上死亡的尘肺患者,随年代延长,所占百分比不断升高;尘肺合并结核在整个死因中占首位。结论用寿命表随访观察的方法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尘肺患者不同阶段死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尘肺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尘肺期别晋级规律。方法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对110名尘肺病患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110名尘肺患者中,B超表现、心电图表现、血压读数、血常规异常率较高,分别为72.73%、66.36%、65.45%、60.00%;晋期19例,晋期率为17.27%,均是从Ⅰ期晋级到Ⅱ期。晋期病例的平均年龄为(75.68±6.15)岁,比没有晋期病例平均年龄(71.80±7.69)岁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开始接尘年龄、平均接尘工龄两组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某矿企业尘肺病患者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尘肺随着时间有明确的进展性,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定期健康监护并及时复诊。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From a continuous series of 886 postmortem examinations on coal mine workers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from 1949 to 1982 and their histories the following data were obtained: age at death (886 cases), percentage of emphysema in both lungs (Heard method) (870 cases), bronchial gland wall (G-W) ratio (Reid Index) (412 cases), chest radiograph within 10 years of death (792 cases), history of work at the coal face (844 cases), history of amount of tobacco smoked (606 cases), and FEV1 five years before death (278 cases).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e following: (1) The severity of emphysema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gression on years of face work independently of age at death. (2) The severity of emphysema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gression on the severity of -ray pneumoconiosis, which was best defined in the non-smoking group and the non-bronchitic group. (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rity of emphysema (dependent variable) and pneumoconiosis and G-W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ratio of standardis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was pneumoconiosis: G-W = 3:1. (4) The severity of -ray pneumoconiosi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gression on years of face work and a negative regression on smoking amount. (5) G-W ratio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regression on age of death and severity of emphysema but not years of face work or severity of pneumoconiosis. (6) Smoking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severity of emphysema or G-W ratio. (7) FEV1 (% predicted)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ronchitis, emphysema, and pneumoconiosis. (8) Severity of pneumoconiosis and emphysema have declined slightly but significantly over the 33 year period, but there has been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G-W ratio during 1960-8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某煤矿尘肺患病情况,为下一步尘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某煤矿工人的健康检查资料,统计分析尘肺患者发病年龄、接尘工龄、肺功能损伤以及工种分布和矿厂分布等情况。结果该煤矿217例尘肺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2.53岁,平均接尘工龄为19.50 a;主要分布在铅坑矿、曲斗矿和含春矿,共174例(80.18%)。发病工种以采煤工和掘进工为主,共193例(88.89%)。发病年代集中分布在2000—2011年,共131例(60.37%)。106名患者有肺功能损伤,其中以轻度损伤为主,有99例;矽肺较煤工尘肺患者更易损伤肺功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35,P0.01)。结论该矿尘肺患病较严重,今后重点防制工种为掘进工和采煤工,重点防制矿区为铅坑矿、曲斗矿和含春矿。  相似文献   

19.
唐艾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537-1539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和一般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方法从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煤工尘肺患者266例,从北京地区某建筑公司2011年3月健康检查人员中随机抽取50岁及以上387人,测量身高、体重、腹围,检测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建立数据库。各项代谢异常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A)的诊断标准。结果 60岁~、70~79岁组尘肺肥胖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P0.05),尘肺患者以年龄分层,随着年龄的增加肥胖患病率增高;各年龄段尘肺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一般人群(P0.05)。结论同年龄段的尘肺患者的肥胖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组,且尘肺患者组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增加;尘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20.
张庆年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29-1431
目的了解湛江市水泥生产企业粉尘作业工人的尘肺发病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7年1月—2011年12月的湛江市的水泥生产企业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职业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年来检出尘肺患者21例,观察对象32例(其中15例进展为尘肺)。尘肺患者平均检出年龄(52.1±7.0)岁和平均接尘时间(19.5±7.1)a分别高于观察对象的平均检出年龄(46.8±5.2)岁和接尘时间(13.2±3.6)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尘肺患者病死率达28.6%。结论水泥粉尘接触工人尘肺发病与接触年龄、工龄有关。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水泥生产企业尘肺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