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艺珍  甘耀 《吉林医学》2012,33(3):490-49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789例,其中并发出血136例为病例组,而653例未并发出血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服用NSAIDs类药物(OR=3.563,95CI:2.441~6.448),吸烟(OR=9.167,95CI:3.352~8.486),复合溃疡(OR=3.559,95CI:1.368~5.240),溃疡直径>20 mm(OR=3.543,95CI:1.536~5.578),溃疡为活动期(OR=4.556,95CI:1.546~6.556)。结论:服用NSAIDs药物,吸烟,复合溃疡,溃疡直径>20 mm,溃疡为活动期,是消化道溃疡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消化道溃疡患者应注意预防出血,避免发生出血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10年4月连续226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死亡的发生率为11.5%.经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确定了3个独立与死亡相关的变量,即年龄(OR=8.759)、脑血管疾病后遗症(OR=4.554)及入院白蛋白水平(OR=3.269).死亡的预测方程为:P=1/[1+e-(-3.536+2.170年龄+1.516脑血管病后道瘟+1.193白蛋白)].结论 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合并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及入院白蛋白<30 g/L.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统一定义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腹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0年7月间295例PD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协作组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标准诊断腹部并发症,并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腹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总的腹部并发症发生率为45.4%,病死率为3.4%,再手术率为5 1%.胃排空延迟49例(16.6%),胰瘘37例(12.5%),出血18例(6.1%),腹腔感染16例(5.4%),切口感染或裂开8例(2.7%),胆瘘4例次(1.4%),胃肠吻合口瘘1例(0.3%),不全性肠梗阻1例(0.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腺质地(OR=3.310)和胰管直径( OR=2.278)是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胰瘘(OR=2.945)和术前高胆红素水平(OR=1.062)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胰瘘( OR=2.104)和腹腔感染(OR=1.326)是B/C级胃排空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消化道瘘(OR=1.965)是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推行统一定义来评价PD术后并发症,有助于并发症的诊治,也有利于学术交流.针对各自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望减少PD术腹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相关的危险性因素,为相关的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的病例180例,统计其中合并出血的病例数,并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对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应的危险性因素。结果:18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中,合并出血的病例为68例,占37.78%。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嗜酒(OR=3.43,P<0.05)、工作压力大(OR=2.22,P<0.05)、睡眠差(OR=1.45,P<0.05)、食用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OR=3.45,P<0.05)、辛辣饮食(OR=1.69,P<0.05)、不按时三餐进食(OR=1.54,P<0.05)等构成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相关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预防策略,预防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选本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385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术后出现并发症者5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2.537,P=0.023)、住院时间(OR=5.208,P=0.003)、抗生素使用(OR=2.234,P=0.028)、术中出血量(OR=1.005,P=0.000)、合并高血压(OR=2.013,P=0.015)、感染并发部位(OR=2.711,P=0.013)是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掌握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可指导医生在手术时良好地控制各项并发症诱发危险因素,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出生缺陷可能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该区出生缺陷的预防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138对病例与对照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出生缺陷的婴儿中,男女性别之比为1.84∶1,农村与城镇之比为2.833∶1;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共7个,包括孕早期发烧、感染病毒、有妊高症、患其他病、服用抗生素、服用其他药、接触农药。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孕早期接触农药(OR=14.434)、感染病毒(OR=7.646)、服用其他药物(OR=6.687)及服用抗生素(OR=6.546)。结论孕早期接触农药、感染病毒、服用其他药物和抗生素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解放军425医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109例,检测患者血清学、血生化指标,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使用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感染组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明显多于肝硬化无感染组患者,肝硬化组患者介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合并肝癌,Child-pugh分级C级,有消化道出血史患者的例数明显大于肝硬化无感染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住院天数,介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合并肝癌,Child-pugh分级C级,消化道出血史经单因素分析可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163),住院天数(OR=3.168),介入性操作(OR=2.674),合并糖尿病(OR=2.965),合并肝癌(OR=3.689),Child-pugh分级C级(OR=4.952),消化道出血史(OR=5.674)为肝硬化合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采取措施消除肝硬化合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血钠降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16例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行TURP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冲洗液类型、患者年龄、术前是否膀胱造瘘、前列腺切除质量、前列腺体积、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是否存在前列腺包膜或膀胱穿孔为自变量,以手术前后血钠差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5)、前列腺切除质量(P< 0.001)、手术时间( P=0.005)和前列腺包膜或膀胱穿孔(P= 0.002)是TURP术后血钠降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TURP术后血钠降低的危险因素为年龄(P= 0.005,OR =2.499)、前列腺切除质量(P< 0.001,OR =3.524)、手术时间(P=0.022,OR =2.241)、前列腺包膜或膀胱穿孔(P= 0.002,OR =3.990);保护因素可能为5%甘露醇冲洗液(P= 0.172,OR =0.564).结论 年龄≥70岁、前列腺切除质量≥30 g、手术时间≥90 min和前列腺包膜或膀胱穿孔是TURP术后血钠降低的危险因素;5%甘露醇冲洗液可能为TURP术后血钠降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毒力CagA和VacA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学确诊的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胃癌患者98例为病例组,同期确诊为非肿瘤性胃病的维吾尔族患者29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p抗体水平及其毒力CagA和VacA表达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史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Hp CagA和VacA表达进一步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维吾尔族人群胃癌的高危因素,并探讨Hp毒力CagA和VacA表达与胃癌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Hp血清学阳性率为76.5%,对照组阳性率为7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组、胃溃疡组和浅表性胃炎组的Hp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82.7%,85.1%和58.3%,浅表性胃炎组明显低于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溃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CagA+、VacA+及CagA+与VacA+全阳性率分别为81.3%、84.0%和8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61.9%和61.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常食用腌制食物和CagA+VacA+全阳性表达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家族史(OR=3.21,95%CI:1.69~5.22,P<0.05)和CagA+VacA+全阳性表达(OR=2.12,95%CI:1.23~4.21,P<0.05)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胃癌患者Hp感染率较高,CagA+VacA+全阳性表达可能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B-511(IL-1B-511)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基因多态性是否与消化性溃疡的易感性有关.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21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15例、胃溃疡患者102例)和110例正常对照组基因多态性.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IL-lRN*2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7% vs 9.5%,=0.005),L-1RN L/2和2/2基因型的OR为1.93,5%CI为1.04~3.58,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阳性的人群中,这种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表现更为明显,R为2.18(95%CI=1.01~4.68).十二指肠溃疡组和胃溃疡组IL-lB-51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lRN *2等位基因及H.pylori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分别为3.04(95%CI=1.44~6.40)和15.27(95%CI=5.42~43.00).结论 IL-1RN *2等位基因与十二指肠溃疡的易感性有关,IL-lRN *2与H.pylori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发挥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