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LD)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在无X线电视透视下行TBLB,对病理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3例弥漫性肺疾病中有14例明确了病理学的诊断,确诊率达32.5%.疾病种类主要有肺结核6例,肺泡细胞癌2例,转移性肺癌2例,结节病2例,闭塞型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1例,矽肺病1例.临床诊断病例共19例,诊断率达44.1%,结缔组织病肺受累8例,特发性肺纤维化4例,肺结核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癌性淋巴管炎1例,尘肺病2例.未能明确诊断10例(23.2%).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肺活检(TBLB)对双肺部弥漫性阴影的诊断作用。方法 20例TBLB确诊的双肺部弥漫性阴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确诊,肺泡细胞癌8例,粟粒性肺结核5例,双肺转移性肺癌2例,结缔组织疾病的肺部表现、肺组织炎症、肺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各1例。结论对双肺部弥漫性阴影,若无病理学检查单凭X线胸片或胸部CT诊断将是困难的,TBLB作病理检查,提供了除开胸肺活检外的可靠标本,从而提高了诊断水平,且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肺弥漫性病变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起肺弥漫性病变的病因多达 2 0 0余种 ,单纯影像学难以明确诊断 ,最后诊断有赖于获得肺组织病理诊断。开胸肺活检可取得较好的标本。但因损伤大、痛苦 ,病人一般难接受 ,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 (TBLB)为其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我们对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4年 8月的 4 2例肺弥漫性病变患者作TBLB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 2例门诊或住院患者均经X线、CT检查证实有肺弥漫性病变而且需病理诊断。其中男 2 6例 ,女 16例 ,年龄 2 5~ 70岁 ,平均 4 5岁。临床表现 :咳嗽、咯痰 32例 ,气促 2 6例 ,咯血 5例 ,…  相似文献   

4.
肺弥漫性病变是常见病,病因不一。笔者分析我院1993年-2000年期间获诊断的56例弥漫性肺疾病,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检查的结果,并结合临床讨论其病原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下肺活检+刷检(TBLB+BB)和经皮肺穿刺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中央型肺癌患者62例经TBLB+BB和经皮肺穿刺后的诊断阳性率、病理结果 和安全性.结果 62例患者均采用TBLB+BB,诊断阳性45例(72.58%),阴性17例(27.42%)患者采用经皮肺穿刺检查阳性15例(88.24%),2种检查方法 病理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可首选TBLB+BB,必要时选取恰当的穿刺靶位进行经皮肺穿刺检查,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肺活检+刷检(TBLB+BB)和经皮肺穿刺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中央型肺癌患者62例经TBLB+BB和经皮肺穿刺后的诊断阳性率、病理结果和安全性。结果 62例患者均采用TBLB+BB,诊断阳性45例(72.58%),阴性17例(27.42%)患者采用经皮肺穿刺检查阳性15例(88.24%),2种检查方法病理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可首选TBLB+BB,必要时选取恰当的穿刺靶位进行经皮肺穿刺检查,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超声显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对114例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声像图特点和诊断依据。结果114例弥漫性甲状腺患者中单纯甲状腺肿20例,桥本甲状腺炎38例,Graves病3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24例。结论超声检查可阱较准确的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疾病,为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肺段定位后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管腔外肺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常规内镜检查阴性的局灶性肺病变患者参照CT肺段定位行TBLB,并随访病理及临床结果。结果 80例患者最终确诊肺癌54例(67.5%,54/80),TBLB诊断34例(42.5%),占肺癌62.9%(34/54),非特异性炎14例(17.5%)、坏死性炎5例(6.3%),结核5例(6.3%),TBLB总确诊率72.5%(58/80)。结论结合CT肺段定位,TBLB能显著提高内镜阴性周围性肺病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在重症弥漫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12例伴有呼吸衰竭的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对临床资料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所有重症弥漫性肺疾病均成功通过支气管镜取得标本并明确诊断,患者耐受性较好,术后发生气胸l例(8.3%),咯血3例(25%).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对重症弥漫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TNLB)及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肺周围型病变的确诊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2种活检方式在临床诊断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近5年广州市胸科医院经影像学诊断为肺周围型病变查因的患者249例,按照肺活检方式分为经皮肺穿刺肺活检组(TNLB组)153例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组(TBLB组)96例,比较比较2种活检方法确诊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NLB组确诊率(77.8%)明显高于TBLB组(45.8%);并发症方面:气胸发生率两组相似,肺出血发生率TBLB组(53.1%)明显高于TNLB组(7.2%),但在30 ml以上的出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TBLB组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NLB组.结论 2种活检方法都是创伤小、安全性较高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的使用各有优劣,有些情况下能形成互补,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肺周围型病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ILD)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多种取材方法的临床诊断情况和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呼吸道科进行就诊的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患者40例。分别对他们进行TBLB(支气管肺活检)检测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多种取材方法检测,并就两种临床检测方法的诊断情况和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使用TBLB检测出结节病2例,联合检测出结节病2例;使用TBLB检测出继发性肺纤维化4例,联合检测出继发性肺纤维化4例;使用TBLB检测出特发性肺纤维化16例,联合检测出特发性肺纤维化16例;使用TBLB检测出肺结核3例,联合检测出肺结核7例;使用TBLB检测出转移性肺癌1例,联合检测出转移性肺癌3例;使用TBLB检测出原发性肺癌2例,联合检测出原发性肺癌4例,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检测总检出率(90%)明显高于TBLB总检出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ILD)患者应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多种取材方法进行临床诊断,其检出符合率高,准确率好,是一种科学、理想、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和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CT表现。方法2例PLAM和1例PLCH均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并分析其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PLAM的典型影像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薄壁囊状阴影,囊壁间肺组织正常;PLCH的主要影像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囊腔影、结节影并存,易发生肺间质纤维化。结论PLAM及PLCH都属于肺少见弥漫性囊性病变,结合典型CT表现及临床特征,不难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肺的疾病日益复杂,由于肺脏解剖和生理的特点,肺泡和毛细血管网数量巨大,因此无论是外源性或内源性因素所致的肺部疾病,很多呈弥漫性改变。最近,侯杰教授编写的《肺弥漫性疾病》(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一书,是继朱贵卿教授主编的《呼吸内科学》后有关肺疾病的一本专著。该书对肺弥漫性疾病的分类、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诊断等都作了扼要的概述;对各种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肺血栓梗塞、结缔组织疾病等也作了精辟的阐述。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详尽地介绍了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如经胸壁针刺肺活检,剖胸肺活检,经支气管肺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等的适应症、操作技术、诊断率、并发症及其处理等。对一般综合性医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X线平片及CT检查对肺部弥漫性疾病(Diffuse pulmonary disease)诊断价值。方法:48例肺部弥漫性疾病,经病理、临床证实,包括肺部血行转移瘤,淋巴转移瘤,血行播散型结核,特发性弥漫性肺纤维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肺霉菌病,肺多发性囊肿及多囊肺,支原体肺炎,放射性肺炎,结节病,肺泡细胞癌,肺癌肺内广泛性转移,淋巴瘤,支扩,年龄29—87岁,男30例,女18例,全部行胸部正侧位及直接肺部增强CT扫描,部分行高分辨CT检查。结果:48例肺部弥漫性疾病具有以下X线及CT征象。①肺部病变弥漫性分布;②表现粟粒状、结节状、斑点状、条索状、网格状及囊状;③炎症性病变经相应治疗后逐渐吸收:④肿瘤性病变逐渐扩展;⑤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有个慢性过程;⑥CT片上发现支气管血管束的变形、毛糙,支持良性病变的诊断:而呈结节状、串珠状增粗则支持恶性病变的诊断。结论:肺部弥漫性病变的正确诊断在仔细分析X线及CT征象基础上必须结合年龄、生活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  相似文献   

15.
<正>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主要累积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病程多缓慢进展,逐渐丧失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现对我院呼吸科住院的ILD136例临床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结合BACTEC 960培养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肺部影像学检查有异常阴影患者1 526例,对比TBLB、BACTEC 960不同检测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结果 1 526例患者经TBLB确诊各种肺部疾病1 055例,其中确诊为肺结核374例.其中常规痰标本抗酸染色镜检阳性81例,阳性检出率为21.7% (81/374);灌洗液行BACTEC 960培养阳性179例,阳性检出率47.9% (179/374),BACTEC 960培养较常规痰标本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3.9,P<0.01).结论 TBLB联合BACTEC 960培养检测可提高肺结核确诊率,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临床对出现两肺弥漫磨玻璃样影患者可能伴免疫功能缺陷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3年12月呼吸科ICU收治的6例胸部CT平扫见两肺弥漫磨玻璃样影,伴发热、气促、低氧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6例患者确定均合并免疫功能缺陷。其中5例HIV抗体检测阳性,1例为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患者,6例患者经口服复方新诺明等治疗后均效果明显,其中2例支气管灌洗液找到肺孢子菌滋养体。结论胸部影像见两肺弥漫磨玻璃样影患者可能合并免疫功能缺陷,其中以艾滋病患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常见,建议对长期发热、咳嗽少痰、气促、胸部影像学呈弥漫性损害的患者将HIV抗体血清学检测作为就诊的常规检测指标,以提高HIV感染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住院的72例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目前激素作为抗炎治疗的首选药物,60例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50例症状有所改善,临床缓解为83.3%(50/60),提示糖皮质激素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减轻症状,缓解并稳定病情。结论重视该类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住院的72例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目前激素作为抗炎治疗的首选药物,60例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50例症状有所改善,临床缓解为83.3%(50/60),提示糖皮质激素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减轻症状,缓解并稳定病情。结论重视该类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20.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HR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RCT诊断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HRCT表现及其胸片表现。结果:2例HRCT均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大小不等的薄壁含气囊腔,直径0.2-1.5cm,囊腔壁厚1-2mm;2例均有乳糜胸水,1例有乳糜腹水,两肺无明显间质纤维化或结节影。结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诊断和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