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研究卷烟制丝重点工序工艺参数对主流烟气焦油、一氧化碳及自由基释放量的影响,选择松散回潮、HT+烘丝两个工序分别进行均匀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工序工艺参数对一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不显著;松散回潮工序的水汽喷嘴压力和热风温度的交互作用、HT+烘丝工序的HT工作蒸汽压力和筒体转速的交互作用对焦油释放量有正作用;HT+烘丝工序的热风温度、筒体转速对固相自由基释放量有正作用,HT工作蒸汽压力和热风温度的交互作用、排潮风门开度和热风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固相自由基释放量有负作用;HT+烘丝工序的HT工作蒸汽压力、热风风门开度和筒体转速的交互作用对气相自由基释放量有正作用,筒体转速、热风温度和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气相自由基释放量有负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卷烟工艺参数对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的影响,选择制丝工序中HT+烘丝、切丝、松散回潮及微波松散4个重点工序进行均匀设计试验.结果表明:(1)在HT+烘丝工序中,筒体转速、HT工作蒸汽压力与筒体转速交互作用、排潮风门开度与热风风门开度交互作用对苯酚释放量有负作用;热风温度与筒体转速交互作用对苯酚释放量有正作用,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筒体转速,HT工作蒸汽压力与筒体转速交互作用,排潮风门开度与热风风门开度交互作用,热风温度与筒体转速交互作用.(2)微波松散工序中,加工时间对苯酚释放量具有负作用.建立了HT+烘丝工序的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了参数优化,得到了低苯酚含量的HT+烘丝工序工艺参数组合.验证结果表明,牌号A、牌号B的工艺参数优化样品苯酚含量分别比正常生产样品降低10.05%和19.90%.  相似文献   

3.
制丝工艺参数对主流烟气中氢氰酸含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卷烟工艺参数对主流烟气中氢氰酸含量的影响,选择了微波松散、松散回潮、切丝、HT烘丝4个工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散回潮工序中水汽喷嘴压力对卷烟氢氰酸含量基本无影响,而热风温度和筒体转速的交互作用对氢氰酸含量有负作用;在HT烘丝工序中,热风温度对氢氰酸含量基本无影响;而有正作用的是依次排潮风门开度与热风风门开度、HT工作蒸气压力的交互作用;有负作用的依次是排潮风门开度与筒体转速、HT工作蒸气压力与热风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排潮风门开度与筒体转速交互作用>排潮风门开度与热风风门开度交互作用>排潮风门开度与HT工作蒸气压力交互作用>HT工作蒸气压力与热风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管板式烘丝机工艺参数与卷烟焦油释放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管板式烘丝机工艺参数与卷烟焦油释放量的关系,采用均匀设计方案,对叶丝HT蒸汽压力、热风温度、热风风门开度、排潮风门开度和筒体转速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组合试验。结果表明:HT蒸汽压力与热风温度的交互作用、热风风门开度对卷烟焦油释放量具有正作用,且在回归方程中HT蒸汽压力与热风温度的交互作用系数有意义;HT蒸汽压力与筒体转速的交互作用、热风温度与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焦油释放量具有负作用,且热风温度与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系数在回归方程中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取均匀设计试验,运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卷烟主流烟气中氨释放量与制丝工艺参数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主效应分析、单因素效应分析、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中NH3释放量影响大小依次为热风风门开度、HT工作蒸汽压力、筒壁温度、热风温度、筒体转速、切丝宽度,切丝宽度对NH3释放量影响不显著,NH3释放量与HT工作蒸汽压力和筒壁温度呈负相关,与热风风门开度、热风温度和筒体转速呈正相关,HT蒸汽工作压力和热风温度、HT工作蒸汽压力和筒壁温度,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综合分析,降低热风风门开度、热风温度和筒体转速,提高HT工作蒸汽压力、筒壁温度,对控制卷烟主流烟气中NH3的释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均匀设计安排试验,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与制丝工艺参数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主效应分析、单因素效应分析、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工艺参数对苯酚释放量影响的贡献率大小为切丝宽度热风风门开度筒壁温度HT工作蒸汽压力热风温度筒体转速,其中切丝宽度对苯酚释放量影响最显著。苯酚释放量与切丝宽度和HT工作蒸汽压力呈负相关,与热风风门开度、热风温度、筒壁温度和筒体转速呈正相关。热风温度和筒壁温度、筒壁温度和筒体转速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适当提高切丝宽度、HT工作蒸汽压力和降低其他因素的处理强度对控制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释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管板式烘丝机工艺参数对叶丝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蓉  刘华  李飞宇  李清  黄治  周苗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46-6947,6986
[目的]研究管板式烘丝机及HT工艺参数对叶丝物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管板式烘丝机及HT主要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结果]热风风门开度对叶丝整丝率有显著影响,热风温度与筒体转速的交互作用和热风风门开度与筒体转速的交互作用对叶丝整丝率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热风温度对叶丝整丝率也有较大影响。排潮风门开度、HT工作蒸汽压力与筒体转速的交互作用、热风温度与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和热风风门开度与筒体转速的交互作用对叶丝碎丝率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热风温度与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叶丝填充值有显著影响,HT工作蒸汽压力与热风温度的交互作用、HT工作蒸汽压力与筒体转速的交互作用和排潮风门开度与热风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叶丝填充值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结论]管板式烘丝机及HT工艺参数对叶丝物理特性影响不尽相同,适当调整工艺参数,可优化叶丝物理结构,提高叶丝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卷烟制丝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提高卷烟卷制质量和感官质量。[方法]选取制丝关键工序中对卷烟感官质量和卷制质量影响较大的参数:松散回潮热风温度、切丝宽度、叶丝回潮出口含水率、烘丝机物料流量,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其对卷烟感官质量和卷制质量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松散回潮热风温度对卷烟单支重量有显著影响,烘丝机物料流量、叶丝回潮出口含水率、松散回潮热风温度对卷烟感官质量有显著的影响。优化得出卷烟制丝关键工序适宜的工艺参数为松散回潮热风温度为65℃,切丝宽度为1.00 mm,叶丝回潮出口含水率为18.50%,烘丝机物料流量为2 400 kg/h。[结论]研究可为卷烟企业优化制丝工艺参数,提高卷烟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卷烟“HT+烘丝”工艺参数对叶丝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HT+烘丝"工序工艺参数对叶丝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对HT压力、热风温度、筒体转速、热风风门开度和排潮风门开度5个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①氯、钾、总氮与工艺参数建立的回归方程显著;总植物碱、还原糖和总糖与工艺参数建立的回归方程极显著。②HT压力和热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总植物碱和总氮的影响显著;HT压力和热风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总植物碱、氯和钾的作用显著;HT压力和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氯、钾和总糖的作用显著;HT压力和筒体转速的交互作用对总糖、还原糖的影响显著。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氯、钾、总氮的影响显著;排潮风门开度对总植物碱的影响显著;热风风门开度和筒体转速的交互作用对总氮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膨胀与干燥工序工艺参数对叶丝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对HT压力、热风温度、筒体转速、热风风门开度和排潮风门开度5个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对总植物碱含量影响最大的是热风温度与滚筒转速的交互作用;对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最大的是HT压力与滚筒转速的交互作用;对氯含量影响最大的是HT压力;对钾含量影响最大的是热风温度与热风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总氮含量影响最大的是热风风门开度与滚筒转速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程雷平  佘世科  陈闯  査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95-11797
[目的]研究里料2次施加方式对湖北白肋烟加工质量的影响。[方法]用湖北地区景阳COT/S和高坪COT/S2个等级的烟叶进行里料施加试验。[结果]松散润叶回潮工序(FT润叶)施加部分里料,叶片料液吸收效果好,比不加料的叶片水分散失小1.09%。经过2次里料施加工艺,烘焙后烟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下降,Maillard反应比1次里料工艺充分,叶片颜色较深,表面料液残留少,样品感官质量优于1次施加里料样。[结论]由FT润叶加料的2次里料施加工艺对白肋烟的加工质量改善作用较明显,达到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卷烟加工及储存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的变化。[方法]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以云烟(软珍,R)不同制丝工艺的加工工序及储存过程的烟叶表面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尽管不同制丝工艺在相同加工工序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不尽相同,但主要高丰富度微生物类群的种类比较一致;此外,烟叶在不同城市的不同储存时间下,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具有类似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对从微生物角度改进烟叶制丝工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表明烟叶的储存时间可能是影响微生物后期群落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杨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093-6096,6106
[目的]研究烟叶在加工过程中质体色素的含量变化,为烟草制品的生产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对烟叶在发酵、回潮、干燥等加工过程中质体色素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并考察了河南某牌号卷烟经在线工艺过程后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烟草中质体色素的含量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变化幅度比较大;在回潮工艺中质体色素含量都降低,降低幅度真空回潮大于松散回潮;在干燥工艺中,与未处理样品比较,虽然各种质体色素含量都呈降低趋势,但在气流干燥工艺中,随着工艺强度的增强,质体色素的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河南某牌号卷烟在线工艺过程中,叶黄素在搀兑三丝后明显下降;β-胡萝卜素经HT和烘丝2个工艺处理后含量连续下降,而叶黄素变化则较小。色素总量在搀兑三丝后明显下降,其他过程则变化不明显。[结论]烟叶在发酵、回潮、干燥、加香等加工过程中质体色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升细支卷烟品质。[方法]运用方差分析,从加工过程稳定性、混合均匀度、物理指标稳定性、主流烟气以及感官评价5个方面,对比薄片丝掺配和片掺配2种模式下的细支卷烟样品。[结果]薄片丝掺配加工过程稳定性较优;薄片丝掺配混合均匀度高于薄片片掺配;薄片丝掺配较薄片片掺配样品,端部落丝量小、吸阻和密度有更高稳定性;薄片丝掺配降低烟碱和CO的作用较薄片片掺配有显著提高,且焦油、烟碱、CO等各项烟气指标更稳定;薄片丝掺配样品的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指标较优,总体质量优于薄片片掺配样品。[结论]对于提高细支卷烟的品质稳定性,薄片离线加工后丝掺配方式比传统薄片叶掺配模式更优。  相似文献   

15.
吴继忠  廖付  程昌合  李奇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40-142,159
通过对比分析造纸法再造烟叶在松散回潮、烘前HT和烘丝制丝工序处理后主流烟气中主要化学指标和有害成分,并对各工序处理后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①造纸法再造烟叶烟气组分常规指标中总粒相物、焦油量在松散回潮、烘前HT工序有降低趋势;烘丝工序对烟气常规指标影响不明显。②造纸法再造烟叶烟气有害成分在各工序有降低趋势,其中烘前HT下降幅度较明显。③松散润叶和烘前HT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对内在感官质量呈正面影响;烘丝工序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内在感官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黎洪利  朱立军  彭忠  兰中于  杨俊  杜启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28-12029,12067
[目的]研究丙二醇、丙三醇和三醋酸甘油酯在卷烟存储和抽吸过程中的转移行为,为卷烟配方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卷烟烟丝、卷烟滤嘴、卷烟总粒相物中的丙二醇、丙三醇和三醋酸甘油酯含量,研究这3种物质在卷烟中的转移规律。[结果]卷烟在室温下存放2个月后,烟丝中的丙二醇向丙纤和醋纤型滤嘴中的转移率分别为2.78%和21.95%,而滤嘴中三醋酸甘油酯向烟丝中的转移率为4.86%。丙二醇、丙三醇和三醋酸甘油酯占焦油百分比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这3种物质均能对焦油起到稀释作用,且丙三醇的稀释作用大于丙二醇。卷烟抽吸过程中丙二醇、丙三醇和三醋酸甘油酯向总粒相物中的转移率分别为3.90%~6.89%、9.06%~10.88%、13.58%~17.01%(丙纤滤嘴),3.75%~6.49%、9.34%~10.28%、4.47%~5.30%(醋纤滤嘴)。[结论]这3种物质的转移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在卷烟贮存过程中,丙二醇较容易转移到醋纤滤嘴中,在卷烟抽吸过程中,丙三醇往主流烟气中的转移率明显大于丙二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不同工艺条件下提取互叶白千层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分别进行卷烟加香试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蒸馏时段的精油馏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感官评吸法评价其在卷烟中的加香效果。[结果]结果表明,蒸馏初期的互叶白千层油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随着蒸馏的进行,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逐渐增加。[结论]互叶白千层精油能有效降低卷烟刺激性,柔和烟气,增加烟气甜润度,具有明显改进烟气质量的作用。经过对比评吸发现,蒸馏时间越长,所得精油加香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配方组分对卷烟主流烟气苯酚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吴清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73-13074,13084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组分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组分的配方卷制卷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结果]不同烟叶和三丝掺兑含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释放量具有显著影响,国外烟叶苯酚的释放量高于国内烟叶;上部烟叶苯酚释放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三丝掺兑含量与苯酚释放量呈负相关。[结论]提高三丝掺兑含量及国内烟叶和下部烟叶的使用量,均有利于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尺寸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再造烟叶的尺寸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对比研究边长为45,25 mm的菱形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边长为45 mm菱形再造烟叶会产生结团缠绕现象,在烟支中的分布均匀性为58.66%,长丝率为63.76%,中丝率为20.48%,纯再造烟丝填充值为6.65 cm3/g,成品烟丝填充值为4.58 cm3/g;边长为25 mm菱形再造烟叶的结团缠绕现象显著改善,在烟支中的分布均匀性为75.62%,长丝率为61.96%,中丝率为21.35%,纯再造烟丝填充值为6.80 cm3/g,成品烟丝填充值为4.63 cm3/g;2种尺寸再造烟叶应用后,卷烟的常规化学指标、烟气指标、感官质量基本无差异。[结论]再造烟叶边长由45 mm调整为25 mm后,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得到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叶组配方对主流烟气中巴豆醛释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配方组分卷制卷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含量。[结果]烟叶产地、烟叶部位和"三丝"掺兑比例对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释放量具有一定影响。国内烟叶巴豆醛的释放量平均值比国外烟叶高;中部烟叶巴豆醛的释放量较大;膨胀丝和薄片丝掺兑量与巴豆醛释放量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提高国外烟叶、上部烟叶、膨胀丝和薄片丝的使用量,可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