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应用蜂巢的特点及原理,分析了其与发展茶叶产业园区的关系,提出了构建福建茶叶产业园区的设想,进军茶叶产业“制高点”,做大做强福建茶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广东大埔县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精"的发展目标,有力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县茶叶产业在西岩茶叶集团、凯达茶叶、飞天一叶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规模不断扩大,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好途径。大浦县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发展布局,逐步形成了以西岩山脉为主连接枫朗、大东、高陂等镇的茶叶生产基  相似文献   

3.
胡惜丽 《中国茶叶》2012,(12):30-31
茶叶产业是缙云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精”的发展目标,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战略,以营销为手段,有力推动了缙云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茶叶是我县茶平乡的经济支柱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全乡财政收入的35%和农民现金收入的65%以上均来自茶叶.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我们积极引导种植、加工、流通大户组建茶叶协会,有效地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潮安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产业是潮安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也是我县农业生产中最有优势的主导产业。为充分发挥茶区优势、打响“中国乌龙茶之乡”的区域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茶经济,现就我县茶叶产业的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思路和对策。一、我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和优势(一)茶叶产业的现状潮安县凤凰镇是中国乌龙茶之乡,我县也是全国  相似文献   

6.
华安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安县是漳州市的茶叶生产大县.总结其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华安县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导向,对做大、做强华安茶叶产业,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茶叶通讯》2014,(1):3-7
正湘政办发[2014]6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茶叶保健功能开发和茶文化发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明显增长,湖南茶叶产业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提升我省茶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将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湖南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湘政发〔2013〕26号),编制本规划。  相似文献   

8.
叶有奇 《茶叶》2003,29(4):185-186
当今 ,茶叶与其他产品一样 ,供大于求的问题很严重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茶界有“茶叶很难搞 ,茶叶做不大”之说。的确 ,茶叶是一个很难做的产业。但是 ,任何事情都要有人做 ,都要靠人做。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竞争不是坏事 ,而是好事 ,好就好在给人与时俱进的动力。通过竞争 ,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 ,由此产生的动力 ,推进产业向新的高度发展。所以 ,对待茶叶的竞争 ,不必悲观 ,不能等待 ,只有勇敢地面对客观事实 ,以新思维、新模式经营茶叶这个老产业。茶叶是大多数人基本的日常生活品。尽管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9.
广东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区。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茶叶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业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农村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进茶叶优势区域布局建设,对加快茶业优势资源整合,做强做大特色优势茶产业,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湖北咸安是全国闻名的茶叶之乡,全区现有茶园面积3.6万亩。为了进一步加快茶叶发展的步伐,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振兴茶叶经济,使咸安的有机名茶品牌进入湖北省的第一方阵,并在全国打响知名品牌,推动全区茶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特制订咸安茶产业近期发展规划:一、产业现状1.生产现状全区现有茶园面积3.6万亩,其中有机茶园2800亩,绿色食品茶园1300亩。2012年全区茶叶产量1400吨,茶叶产值9500万元。近年来,全区茶产业呈现面积逐年扩大,质量逐步提高,效益明显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付磊  孙桐  夏涛  文小孟 《茶叶科学》2018,38(6):643-651
基于茶叶家庭农场的科学定义,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对安徽省六安市100个茶叶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评价茶叶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体系,对茶叶家庭农场的规模化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00个茶叶家庭农场中有16个处于规模有效阶段,其中2~2.667βhm2规模的综合效益大于0~0.667βhm2及6.667βhm2以上规模的综合效益,因此现阶段安徽省主要产茶区发展茶叶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为2~2.667βhm2。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新型茶叶家庭农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扶持政策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害虫防治问题成为当前有机茶生产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从茶园害虫防治现状和有机茶园害虫持续控制的原理出发,探讨了有机茶园害虫持续控制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龚永新 《茶叶》2008,34(1):42-44
"湖北第一名茶品牌"以及"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形成与认定,结束了湖北茶叶在全国无名牌的历史,也标志着湖北茶叶发展进入了一个品牌战略发展新阶段。深入分析湖北名茶品牌以及中国名牌农产品"出炉"的必然性,总结名茶品牌创建取得成功的作法与经验,不仅有利于推动茶叶品牌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而且有利于推动省际茶叶品牌发展过程中的交流与借鉴,以取得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鄞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颖  庄瑞君 《茶叶》2010,36(1):26-28
本文总结了鄞州区茶业现状,深入分析了困扰鄞州茶业进一步发展的难点和问题:茶类结构、茶产业分工、产业链、茶场承包经营权流转、茶场经营管理和茶叶现代服务业缺乏等方面和茶业市场经营尤其品牌观念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国内先进经验和本地实际探讨了应对困难推动鄞州茶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茶叶生产经营规模对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不同规模茶场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 ,茶叶生产不具有规模经济特点 ,但因生产茶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90年代手工茶类发展使“挨家挨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应运而生 ,从而导致茶叶生产经营规模继 80年代以后进一步趋小 ,妨碍了茶产业发展。我国茶产业要参与国际竞争 ,迫切需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进而诱发组织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16.
余淑芳  王华建  周铁锋 《茶叶》2013,39(3):164-166
茶产业具有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而且在茶产业中已经涌现了诸多家庭农场实践的先行者。本文分析了茶产业在发展家庭农场中的优势、劣势及家庭农场模式对茶产业发展的意义,探讨并提出了茶叶庄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根师梓  屠幼英  藤岛广二 《茶叶》2010,36(3):167-171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绿茶进口量猛增。其中从中国进口最多。但是由于2002年的农药残留问题使次年进口量减少。而且2005年以后绿茶进口量锐减了。本文以两种模式的公司为例,分析了各个公司从原料采购到销售的系统,分析确定了关于对日绿茶出口减少的成因和应对。由于对日出口缩小,外销的利润越来越少,于是把外销减少的部分转内销。但是对日出口减少的部分要远远大的多,因此库存量增加。当然造成库存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销下滑外,茶质量也是一关键因素。茶属于嗜好品,所以增加茶叶质量也是一条有效的应对措施。另外,供应原料的制茶公司和初加工厂的建设也会给对日绿茶出口带来一定的影响。作为茶叶出口企业,规范经营模式、增加茶叶品质、扩大销售面等都将成为其减少出口压力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吴宁 《茶叶》2013,(1):52-55
1983年10月,爷爷在杭州开会时,在张堂恒、马森科先生陪同下去了杭州茶叶试验场和浙农大的潘板试验茶场。回到北京后,他对家人提起,六十年前,他在余杭长乐镇北村(属今天的径山镇)与方翰周先生办振华机器制茶厂的一段。爷爷一边赞口不绝地谈到茶场规模之宏大和机械制茶设备之全面,一边感叹“翰周要是活到今天,能同去我们一起办过茶厂的地方看看,他会多开心咧!”  相似文献   

19.
梁遂权  彭玉琴  郑政  黄延政  杨金凤 《茶叶》2014,40(4):194-197
2012年,我们在实施全国农业示范推广补助项目,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茶叶科技示范户周先明进行调查,发现该户从2009年起每天采茶都记了日记帐,我们分析了他4年采茶产量收入,春茶产量占全年29%,其收入占全年60%,亩产鲜叶量为1256.3公斤,亩现金收入为6054元。2013年实施该项目后,我们一是通过他多年每日记载数据分析绘制成图;二是实地茶园土壤肥力性状,树体结构和管理措施调查分析,提出其水田茶园不同于过去旱坡茶园的综合高效管理增产增收途径,在2013-2014年早春干旱情况下,茶叶产量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对全区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云南普洱发展庄园旅游的优势,并分析了当前普洱庄园旅游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指出云南普洱庄园旅游以休闲农业为主,其发展模式的本质是一种以茶文化为主导模式的休闲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