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茶树生长的地理环境与茶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发展茶叶生产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文从福建茶树生长的地理环境着手,分析了福建地理环境对茶树生长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茶叶生产发展必须纳入茶叶“产--购--销”一条龙的茶叶大产业中,并探讨了福建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20,(1):67-67
2019年12月3—6日,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武夷山市茶业局联合举办的“2019年福建乌龙茶(武夷岩茶)加工技术与设备现场观摩培训会”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此次培训会由培训讲座与现场观摩两部分组成。专题培训会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云主持,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金心怡就“茶叶加工设备研究进展”、中南大学教授汤哲就“茶叶产业智能制造的实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张方舟就“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分别作了专题培训讲座。  相似文献   

3.
福建茶叶产品体系化经营,不仅有着优良的品牌基础和产业体系,同时更重要的是有着良好的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对于福建品牌茶叶来说,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影响和决定其发展进程的因素之一便是其包装设计活动的实施状况。本文拟从福建品牌茶叶产业的经营状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福建品牌茶叶包装设计活动的具体诉求,融入福建品牌茶叶包装设计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探究创新福建品牌茶叶包装设计活动的具体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全面建设的今天,福建茶叶贸易活动进入了创新转型的新阶段,积极融入信息管理系统,以贸易信息管理机制创新推动整个茶叶贸易活动的全面创新,就成为当前福建茶叶产业转型创新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实施的背景要求分析入手,结合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的价值作用理解,进而分析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5.
福建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无论是茶叶产品的品牌,还是其影响力,都有着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对于福建农业产业经营来说,深化茶叶产业链条,提升和优化其产品附加值,必然能够实现福建农业产业开发的最佳效果。本文拟从福建地区茶产业经营过程中的具体优势分析,结合当前福建茶叶产业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要求,通过融入茶产业在福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进而分析茶产业对福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6.
茶叶产业作为我国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产业链的构建对于缩小城乡收入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茶叶产区必须根据茶叶产业链特点,从建立茶叶产业园区、发展茶叶特色城镇、壮大茶叶龙头企业等措施入手,切实提高茶叶城乡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扩大茶叶产业链覆盖面积,推动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从2010年起,《福建茶叶》拟计划改版,从季刊改成月刊。为了弘扬茶文化,扩大宣传福建茶叶和贵单位的品牌,做大做强福建茶叶。贵单位系我省茶产业的精英,又是全国闻名的茶企业。符合作为副理事长的标准。望能共同参与办好《福建茶叶》。经有关领导研究拟邀请您作为《福建茶叶》新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的候选人。为了更好宣传贵企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福建茶叶企业连锁经营现状及问题。整个茶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企业的品牌化分布、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标准化生产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福建茶叶企业连锁经营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川红工夫”宜宾茶 争当川茶排头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叶消费日趋全球化和国内茶产业"东茶西移"发展新形势下,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重振川茶雄风、打造千亿产业"战略目标,为全省茶产业大发展、大提升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宜宾茶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得天独厚,要进一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科学规划,认真学习借鉴福建、浙江等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树立"跳出茶叶看茶叶"的广阔视野,做优做强以"川红工夫"为代表的宜宾茶,争当千亿川茶产业排头兵,切实打造富民产业、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一、园区发展现状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是国家农业示范区重点产业区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建设的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366.46平方公里,辖正大、大兴、盘信3个乡镇,适宜种茶面积15万亩。园区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生猪养殖和乡村旅游为辅导产业,到2017年,园区建成标准化茶园12万亩,其中核心区2万亩,拓展区10万亩。目前,有生态茶叶面积2.5万亩,其中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茶叶面积2万亩。已入住茶叶生产加工及养殖规模企业共19家。茶叶产量0.35万吨,综合总产值2.5亿元,销售收入0.9亿元。  相似文献   

11.
福建茶文化资源丰富,有悠久的茶叶出口历史。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从这里数不尽的茶叶出口到海外。今天的"一带一路"亦以福建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这为福建茶文化产业向海外发展带来了契机。打好"文化牌",发展多种形式的茶文化产业,建立现代茶企和打造优势品牌是福建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福建红茶产业优势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茶叶种植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丰厚。红茶产业已发展成为福建茶产业的中流砥柱。继"金骏眉"创制后,福建红茶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掀起国内红茶热潮,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福建红茶产业进行SWOT分析,提出健全生产模式、加快现代化茶园建设、筛选优化地方茶种的推广种植及工艺优化、发展福建茶叶产品信息化网络贸易平台的发展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简述永德县勐底农场茶叶产业沿革和现状,为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福建乌龙茶产业的特点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是乌龙茶的发源地与主产区,2005年,全省乌龙茶产量达8.59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46.48%,全国茶叶总产量的9.34%。福建乌龙茶在全省茶叶中的比例和地位逐年提高,市场拓展空间大,已成为福建茶叶开拓市场,提高综合效益的主力军。当前,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普洱茶异军突起,国内市场已形成了绿茶、乌龙茶、普洱茶三足鼎立的态势。作为乌龙茶大省,福建省要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在绿茶和乌龙茶并重的前提下,做优做强乌龙茶产业,确保在未来的茶叶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2011,(1):20
2010年12月23~28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度年终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研究员、福建省农业厅科教处程书田处长、福建茶叶产业首席专家高峰推广研究员,国家茶叶产业体系全体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以及"十二五"新增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等近80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广东大埔县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精"的发展目标,有力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县茶叶产业在西岩茶叶集团、凯达茶叶、飞天一叶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规模不断扩大,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好途径。大浦县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发展布局,逐步形成了以西岩山脉为主连接枫朗、大东、高陂等镇的茶叶生产基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对福建茶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飙 《福建茶叶》2001,(1):29-30
随着加入世贸的足声渐近 ,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 ,为了适应国内外茶叶市场激烈竞争环境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福建茶业将如何应对 ,本文就此做粗浅探讨。1 福建茶业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福建茶类丰富多样 ,生产乌龙茶、绿 (花 )茶、白茶、红茶四大茶类。 1999年全省产茶 12 35万t ,福建武夷岩茶、茉莉花茶、安溪铁观音饮誉海内外 ,产品销往 8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叶已成为福建分布最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和出口创汇商品 ,也是维系福建约 30 0万涉茶从业人员生计的产业。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福建茶业发展步伐加快 ,在优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叶产业大国,我国茶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传说时代的神农时期茶叶就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经后续文化的发展各时期都留有当代对茶叶文化宣传的记载和文献。茶文化在世界各国都影响颇深,日本、韩国、俄罗斯、英国都深受中国茶文化影响。福建作为中国茶叶产地的重要省份,其地理优势非常适合茶叶的种植,如今由福建盛产的铁观音、白茶、茉莉花茶、武夷岩茶等在现目前茶叶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保证福建茶叶的生产量,本文就茶叶生产设备机械化程度提高的影响因素对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趋势进行探讨,提出有效进一步开展福建茶产业交流、进步、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陈清水,福建泉州人,20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生。曾任南平地区茶叶公司副经理,分管茶区茶叶机械工作。在职期间,为闽北茶叶机械的改良、发明,做了许许多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创制乌龙茶综合做青机、改进与推广杀青机、研制成功微电脑综合做青机控制仪、研制余热回收无烟灶获得成功,等等。堪称"闽北茶叶机械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20.
胡惜丽 《中国茶叶》2012,(12):30-31
茶叶产业是缙云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精”的发展目标,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战略,以营销为手段,有力推动了缙云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